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3期:除草劑致癌 轉基因巨頭孟山都被判...

2020-12-03 前瞻網

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

上周,據報導一項名為「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項目,近來在各地悄然流行。雖然有的收費高達數萬元,但還是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但是不少受訪專業人士表示,天賦基因檢測並無充分、嚴謹的科學依據,只是高價商業項目披上的「科學外衣」。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草甘膦致癌 轉基因巨頭孟山都被判賠償6.3億元

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一個陪審團周三裁定,拜耳集團向一名男子支付8100萬美元(約6.3億元人民幣)賠償金,此人因使用拜耳旗下孟山都的Roundup草甘膦除草劑而患上癌症。這是該公司在其面臨的逾萬起類似訴訟中第二次遭遇挫敗。

本月較早時,該陪審團初步裁定孟山都的除草劑導致這位名叫埃德溫·哈德曼的男子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因素」。

該陪審團認定,Roundup除草劑存在設計缺陷,孟山都沒有對該產品的致癌風險發出警告,並且行為疏忽。

這8100萬美元賠償金中包括590萬美元的補償性損害賠償,以及7500萬美元的懲罰性損害賠償。

拜耳去年以6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孟山都。該公司周三表示,對於陪審團這一裁定深感失望,並將提起上訴。

這次審判只是美國11200多起類似訴訟中的第二起。在2018年8月的另一起訴訟中,加州法院一個陪審團裁定孟山都的Roundup除草劑導致另一名男子患癌,須向其支付2.89億美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賠償金,導致拜耳股價大跌。但賠償金額後來被削減至7800萬美元,而且此案還在上訴中。

劉光慧研究組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骨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被認為是骨關節炎的主要誘因之一。因此,揭示間充質幹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將為有效幹預骨關節炎提供線索和靶標。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合作,首次揭示表觀調節蛋白CBX4具有穩定人間充質幹細胞核仁異染色質結構、維持細

胞年輕化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基於該蛋白過表達的基因治療可在小鼠中顯著緩解骨關節炎的病理表型。該研究於2019年3月26日以「Maintenance of nucleolar homeostasis by CBX4 alleviates senescence and osteoarthritis」為題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

北大胡家志組開發出優化基因編輯和追蹤DNA修復的新方法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nd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編輯工具酶,在科研領域被廣泛應用,而在臨床方面的應用因為其脫靶活性一度停滯不前。

2019年3月26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胡家志課題組在Cell Discovery上發表題為Optimizing genome editing strategy by 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g的論文。該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用來同時定量檢測Cas9編輯效率和脫靶活性以及編輯引起的染色體異常結構,即primer-extension-mediated sequencing(PEM-seq,引物延伸介導的測序)。這是對基因編輯和DNA損傷修復等領域都有巨大促進作用的新技術。

免費胎兒無創基因檢測將在天津啟動

據報導,津市把免費為戶籍孕婦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胎兒無創基因檢測)納入了20項民心工程。孕婦在項目啟動後可到天津市產前診斷機構或區婦幼保健機構登記,接受採血並進行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和產前篩查諮詢指導。

71歲老婦一生無痛感,科學家稱因基因突變

英國蘇格蘭地區一名女性幾乎從未感覺到過疼痛,研究表明這是因為她攜帶一種罕見的基因變異。有關這一罕見病例的研究論文於日前發表在《英國麻醉學雜誌》上。

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發布的一篇新聞稿介紹,這名女性對拔牙之類的治療,她從來不需要吃止痛藥。就算在經歷人生至痛--分娩,她都不覺得有多痛,只感覺像是被人輕輕的掐了一下。除了對疼痛無感,這名女性對焦慮和恐懼的感知也很弱,而且她的傷口癒合能力非常強。

包括倫敦大學學院在內的多個機構的專家研究發現,這名女性體內一個假基因出現了染色體微缺失。所謂假基因是指與正常基因相似、但由於突變喪失原有功能的基因。這個假基因被命名為FAAH-OUT,此前在醫學文獻中僅被簡略提及過。與這個假基因對應的「真基因」是FAAH基因,已知與疼痛感知、情緒及記憶相關。研究人員曾認為FAAH-OUT是無用的「垃圾」基因,但最新研究表明,它並未完全「退休」,仍在調控FAAH基因的表達,降低FAAH基因的活性。而FAAH基因此前被視為疼痛和焦慮治療的可能目標。

魚類中的磁性基因或成為癲癇或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福音

在遊泳時感知地球磁場的觀賞魚可以幫助解鎖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以及帕金森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等疾病的功能。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是第一個發現玻璃鯰魚導航基因的人,稱為電磁感知基因,即EPG,可以響應某些磁波。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來控制老鼠的運動。

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有可能徹底改變人類的治療方法,並幫助那些患有帕金森病和癲癇相關癲癇症的患者。例如,患有帕金森氏病的人可能將基因注射到大腦中的特定位置或細胞亞群中。然後,在眼鏡框架中發射電磁波的磁體可以激活基因,以幫助控制(如果不是停止)震顫。

「惡魔袋獾」演化出逆天基因 帶來癌症治療新新希望

1990年代後期,澳洲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獾開始開始遭一種名為「惡魔面部腫瘤病」(DFTD ) 的神命疾病感染,這種傳染性癌症使罹病袋獾臉上生出腫瘤,影響其捕獵和進食,最終會因飢餓死亡。估計95%袋獾受感染,數量逾減9成,原本預計不到20年內就會滅絕。可喜的是,在遭受無情疾病的折磨20多年後,許多袋獾已經自體進化出特定的基因組來抵抗這種「臉部癌症」,也燃起了治療人類癌症的希望。

據《英國廣播公司》3月30日報導,一支自澳洲、美國及法國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倖存的袋獾體內免疫系統出現變化,能夠抵抗這種致命惡疾的侵襲,甚至已經適應與之同存。讓科學家訝異的是,物種出現演化改變通常要幾百萬年,而袋獾在自然選擇(英natural selection,傳統上也譯為天擇)下,在4~6代的短短20幾年間,就快速演化出了對面部腫瘤病的抵抗力。

另外,澳洲科學家還發現,袋獾的乳汁裡所含的肽,可以殺死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命的細菌,或是真菌的感染源。在人類對抗細菌的戰爭中,「惡魔」的乳可能成為一項有力的武器。袋獾或許不是惡魔,還可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基因編輯綠蘿能夠淨化空氣汙染物

通過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綠色植物已經在對抗空氣汙染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科學家們正敦促它們做得更多的事:新的研究表明,對它們的DNA進行簡單的調整,就能讓植物有能力降解一系列空氣汙染物——尤其是那些在室內積聚的汙染物(人通常有90%的時間都在室內)。

有一位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環境工程師領導的科學家們在綠蘿中植入了一種合成版本的兔子基因。他們的研究表明,基因使得植物產生了可以中和毒性的酶——測試也表明,經過基因編輯的植物能夠吸收兩種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氯仿和苯,並將它們轉換為無害、甚至可能能夠幫助植物自身增長的分子。

基因編輯結合石墨烯電晶體,可在幾分鐘內檢測基因突變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和克萊蒙特學院聯盟(The Claremont Colleges)凱特應用生命科學研究生院(Keck Graduate Institue,簡稱KGI)的工程師團隊將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編輯技術)與石墨烯製成的電子電晶體結合,研發出一種可在幾分鐘內檢測特定基因突變的新型手持設備。

這款設備被稱為CRISPR-Chip,可用於快速診斷遺傳疾病或評估基因編輯技術的準確性。該團隊使用此設備檢測來自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DMD)患者DNA(脫氧核糖核酸)樣本中的基因突變。

食用核桃或會減緩乳腺癌生長或降低患乳腺癌風險

在一項小型臨床研究中,來自馬歇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食用兩盎司核桃約兩周會顯著改變確診乳腺癌的基因表達。這項研究的結果最近發表在營養研究中,題為「食用核桃改變基因表達與乳腺癌患者的腫瘤生長,存活和轉移有關:一項試驗性臨床試驗」。

研究發信啊食用核桃減緩了乳腺癌的生長和/或降低了小鼠患乳腺癌的風險。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該團隊假設核桃食用核桃也會改變女性乳腺癌病理證實的基因表達,從而降低乳腺癌的生長和存活率。不過要在臨床上確認食用核桃確實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或乳腺癌復發的風險,還需要通過更大規模的額外研究。

日本破譯櫻花基因組 有望正確預測開花時間

日本島根大學、京都府立大學和Kazusa DNA研究所的團隊近日透露,已破譯櫻花代表性品種「染井吉野櫻」的基因組(全部遺傳信息)。據日本共同社4月1日報導,基因組被稱為形成生物的設計圖,與各種生命活動相關。團隊此次發現了在開花時活動的基因,表示「若研究進一步展開,或許能夠正確預測開花時間」。

得癌症是因為運氣不好?別被忽悠了

很多人都有一個認知的誤區,那就是認為患上癌症是因為運氣不好,只能聽天由命,實際上是這樣嗎?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癌症吧,是因為一個人的基因出現了突變,不再受免疫系統的控制,瘋狂的生長,這些基因導致了細胞瘋狂的分裂,導致了某個臟器的功能變得紊亂,癌症越發展越大,受影響的正常臟器也越來越多,所以導致了人的去世。

那這些基因到底因為什麼突變呢?在微觀上來說,所有的新突變都是隨機的,我們不能準確的預知哪些地方要發生癌變,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說是運氣不好,但是實際上很多基因突變是有條件的,很多生活習慣和條件能夠激發這些基因突變的產生。

9種癌與生活方式相關

肺癌、食道癌、喉癌、腎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子宮癌、皮膚癌等九大癌症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證實,確實與生活方式有關,而且目前公認的主要致癌因素有兩個:一是遺傳,二是環境或生活方式。兩者共同作用才會決定一個人是否患癌。因此,將患癌主要原因單純歸為某一因素並不準確。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長期吸菸、喝酒卻不患癌的原因,因為他的基因比較好,而有的人基因就會有些缺陷,容易患癌,這樣的人再長期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那就很容易患上癌症。

針對這9大癌症,我們應該怎麼辦?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良好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良好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良好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

比如戒菸、控制體重、管理情緒、堅持運動、多吃果蔬,少吃紅肉、按期體檢等等。

金匙基因獲君聯資本數千萬元A輪融資

今日,病原診斷公司金匙基因對外宣布,其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投資方為君聯資本,所募集資金將用於高通量病原診斷產品「金識原」的市場推廣。目前,金匙基因已經與包括感染、呼吸、神經和重症監護等領域的許多臨床專家開展合作,希望將其高通量病原檢測產品金識原TM從輔助診斷推廣到一線診斷產品,讓感染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確診,能從根源上解決抗生素濫用的問題。金匙基因創始人蔣智透露,2019年,金匙基因還將有重磅的診斷產品和革新技術對外發布。

「萬乘基因」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合力投資

據悉,近日基因檢測初創公司萬乘基因已獲得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合力投資,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建立上海中心實驗室和代理商網絡、研發細胞核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以及設計製造單細胞測序設備。據了解,萬乘基因創始人兼核心技術負責人施威揚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為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長期研究胚胎發育中細胞命運決定的基因網絡調控機制和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

獲歐盟委員會支持 首款β地中海貧血症基因療法今年有望上市

據悉,今日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對其在研基因療法Zynteglo(前稱LentiGlobin)的上市授權申請(MAA)表達了支持。他們推薦批准這款基因療法用於治療12歲以上非β0/β0基因型的輸血依賴性β型地中海貧血症(TDT)患者。這些TDT患者適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HSC),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白細胞抗原(HLA)配型。預計在2019年的第二個季度和明年,Zynteglo將會分別會在歐洲和美國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如若獲批,Zynteglo將會是第一款用於治療TDT的基因療法。

FDA批准首個RNA幹擾藥物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近批准了第一種治療性小幹擾RNA(siRNA)Onpattro(patisiran),用於治療由遺傳性轉甲狀腺素介導的澱粉樣變性(hATTR)這種罕見疾病引起的神經損傷。遺傳性轉甲狀腺素介導的澱粉樣變性病在全世界影響約50,000人。主要原因是在周圍神經,心臟和其他器官中積聚了一種叫做澱粉樣蛋白的蛋白質。小幹擾RNA於1998年首次被描述,其發現者在2006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二十年後,這一發現被轉化為一種新的醫學形式。

FDA解除了對轉基因魚子醬的進口禁令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其食物鏈中使用轉基因(GM)植物作物,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類消費的轉基因動物。隨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解除對AquaBounty轉基因魚子醬的進口禁令,這可能即將改變。FDA當地時間上周五宣布,在新的標籤要求生效之前,很快就會允許在美國進口和養殖轉基因三文魚,最終將魚類出售給消費者。轉基因三文魚的生長速度大約是普通三文魚的兩倍。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孟山都為何臭名昭著?轉基因究竟是否可行?
    德國拜耳收購孟山都的新聞,讓全球農業人心惶惶。當然除了壟斷帶來的潛在性危害,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孟山都長久以來的聲名狼藉。既汙染事件後,2018年8月,美國法院作出最終判決,判處孟山都因除草劑致癌,向受害人詹森賠償2.89億美元。緊接著越南政府也以一紙訴狀要求,孟山都向越南戰爭中受到化學落葉劑「橙劑」影響的受害者進行賠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1期:日本流行DNA相親 靠遺傳基因找到對的人
    基因編輯食品即將到來可以高精度改變動植物遺傳基因的「基因編輯」目前已開始應用於食品領域。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等全球知名企業正式進行農作物的改良。在日本,大學旗下初創企業也在努力實現西紅柿的商品化。預計基因編輯僅相關技術到2025年市場規模就將達到1萬億日元。
  • 孟山都隱瞞除草劑危害 被判賠償患癌園丁2.8億美元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陪審團11日裁決,農用化學品巨頭孟山都公司賠償一名罹患癌症的前園丁2.89億美元(約合19.8億元人民幣)。孟山都不認同裁決,表示會提起上訴。威斯納說,詹森在學校工作期間,利用卡車裝載大量除草劑噴灑草地,除草劑會隨風吹向他的臉,可能因此導致他患癌。孟山都不服表示上訴孟山都公司設在美國,是全球知名生物技術企業,今年6月由德國製藥與農化巨頭拜耳公司收購。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4期:「DNA之父」發表種族智商差異言論 被...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轉基因玉米致癌風波
    轉基因玉米致癌風波 2012-10-11 14:36 作者:曹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41期
  • 我國抗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突破重圍
    科學家夢想將抗草甘膦基因導入作物中,獲得抗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抗除草劑,便成為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後,最具優勢的性狀之一。   這些特性首先增加了作物的產量。「種植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可採用窄行間距方法,比如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的行間距能從76釐米縮小到33釐米或更小。」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介紹說,從1996年以來,美國採用窄行間距方式使大豆增產35%。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3期:日本花王擬推出個性化基因定製護膚品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鑑定、基因製藥、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讓人愛恨交加的除草劑
    年年春(主要成分為草甘膦)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除草劑,它由孟山都公司的化學家約翰·弗朗茨在1970年發明。1974年,當美國孟山都公司推出該產品時,宣稱這是一項嶄新的技術突破,它幾乎能殺死每一種雜草,同時又不危害人類或環境。
  • 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時休—新聞—科學網
    先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高等法院法官駁回了孟山都的訴訟,在該訴訟中,孟山都抗議將草甘膦列入加州已知致癌物清單的提議;後是孟山都科學家被爆曾代筆草甘膦對人體無害的論文。 雖然上述兩項事件目前尚無定論,但曠日持久的草甘膦致癌之爭又起波瀾。在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和科學評估之後,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時才能徹底消除?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轉基因蚊子」滅蚊搞砸了 還可能...
    而據美國《新聞周刊》報導,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文章稱,用轉基因手段來滅蚊的效果大概在18個月後就會消失。蚊子的數量不僅會反彈到之前的水平,而且還出現了轉基因蚊子的後代,讓形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該研究團隊在文章中表示,人工引入的基因讓蚊子變得更加強壯,它們對殺蟲劑等的其他手段的抵抗力、抗藥性也可能增加。
  • 塞拉利尼「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被《食品和化學毒物學》撤稿
    2012年9月,法國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上發表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一度引發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慌,並且成為部分人士反對轉基因食品的重要證據。但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不久,就遭到科學界質疑。
  • 孟山都進口轉基因大豆被指存審批檢測缺陷
    已經佔到中國大豆使用量80%以上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其首批進口審批程序,卻被質疑檢測程序存在缺陷。質疑者是雲南大學(微博)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所特聘教授顧秀林。而受到質疑的審批許可則屬於知名的美國農業巨頭孟山都公司。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安諾優達攜手華為雲 「破解」基因行業發展「密碼」2019年11月13日,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宣布與華為雲達成重磅合作,雙方將在基因測序領域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基因測序行業的創新發展。創立於2012年的安諾優達是國家發改委批准的首批基因檢測示範中心,專注於基因組學技術在人類醫學健康和生命科學研究兩大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 徹底擊碎轉基因致癌謠言?歐洲歷時六年、耗資過億的三大研究終於有...
    這家成立於 1901 年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身上充滿了爭議,曾先後發明了殺蟲劑 DDT、落葉劑橙劑等飽受爭議的商品後,於 1970 年發明了除草劑草甘膦,並商業化上市。隨後,於 1987 年首個將轉基因作物種植于田間,並逐漸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種重要經濟作物的轉基因市場上牢牢掌握話語權,成為最大的種籽公司,在轉基因技術方面孟山都公司擁有 1700 多項專利,掌握著全球 90% 轉基因種子專利權,開創了轉基因作物的大帝國時代。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阿里雲向全球免費開放病毒檢測,最快60秒完成基因比對工作3月13日,阿里雲對外宣布,將向全球醫療科研機構、疾控中心等一線病毒研究機構免費開放雲上病毒比對服務,可大幅提升病毒基因檢測效率,最快只需60秒即可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任意病毒基因對比工作,對進一步了解病毒變異提供有效依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 果真...
    農業農村部公布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清單中國農業農村部近日公布2019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進口)批准清單,包括癌症基因檢測服務機構世和基因完成8億元新一輪融資近日,癌症基因檢測服務機構世和基因宣布完成8億元新一輪融資,本輪投資由國新控股領投,禮來亞洲基金、軟銀中國、朗瑪峰、華泰瑞合醫療產業基金等機構跟投。據悉,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3月,總部位於中國南京,在北美設有研發機構。成立6年,世和基因共獲5輪融資。
  • 徹底擊碎轉基因致癌謠言?耗資過億三大研究發布結果
    轉基因——人為的魔咒  提到轉基因,就不得不提到如今已經「消失」了的名字——孟山都。這家成立於 1901 年的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身上充滿了爭議,曾先後發明了殺蟲劑 DDT、落葉劑橙劑等飽受爭議的商品後,於 1970 年發明了除草劑草甘膦,並商業化上市。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
    西蘭花又名青花菜,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蔬菜之一,近10多年來西蘭花產業在中國發展迅速。然而,中國西蘭花種子供給卻長期為外國壟斷。2019年,攻關組以加快構建完成中國西蘭花種質材料及主要育成品種DNA指紋圖譜庫、建立「分子身份證」為工作重點,加快西蘭花品種的「國產化」進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4期:窮天生註定?美研究發現貧窮會在基因...
    上周,據外媒報導,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一個陪審團裁定,拜耳集團應向一名男子支付8100萬美元(約6.3億元人民幣)賠償金,此人因使用拜耳旗下孟山都的Roundup草甘膦除草劑而患上癌症。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