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鑑定、基因製藥、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
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日本花王集團進軍定製護膚品市場,根據個人基因信息量身打造
據報導,花王集團計劃在2019年推出根據個人膚質、基因信息來定製配方的化妝品。這項創新基於花王最近研發的一個新技術,該技術可通過檢測吸油紙上的皮脂RNA(核糖核酸)的基因信息,來預測皺紋等皮膚老化問題或皮膚病風險,並根據檢測的皮膚狀態定製適合皮膚的化妝品成分。
花王社長澤田道隆透露,這款產品價位適中,且不會通過傳統的商場渠道銷售。未來,花王的定製化產品也計劃從化妝品擴展到日用品領域。
澤田道隆指出,集團未來會繼續推行當前的戰略,「同時在美容和家護用品領域提供個性化產品。」
澳新擬批准來自轉基因菌株的木聚糖酶作為加工助劑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19年1月3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70-19號通告,擬批准使用來自裡氏木黴轉基因菌株的木聚糖酶作為烘焙產品生產中的加工助劑。據了解,來自裡氏木黴轉基因菌株的木聚糖酶主要用於麵包、蛋糕、甜點、玉米餅和其他烘焙產品的烘焙過程中,能夠提高麵團穩定性和麵團處理性能。
新型基因組編輯策略有望治療多種人類遺傳性疾病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組編輯策略,該策略能夠幫助糾正患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機體中的致病性DNA突變。研究者Dan Wang表示,這種新型基因組方法的開發或有望幫助開發出新型的治療性策略,從而更加有效地治療大量患多種遺傳性疾病的患者。
美國研究出利用基因工程縮短農作物的光呼吸路徑 提高農作物增產量
日前在美國《科學》雜誌日前刊發一項研究成果說,美國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縮短農作物的「光呼吸」路徑,可使某些農作物增產達40%,有望用於應對全球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短缺挑戰。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等機構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和調控設計出3種不同的「光呼吸」替代路徑,大大縮短了「光呼吸」原本迂迴複雜的反應路徑。
日本京都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致癌基因變異隨年齡增加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小川誠司(分子腫瘤學)等人的團隊在1月2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網絡版上發布研究成果稱,通過對食道上皮基因的分析發現,可能引起食道癌的基因變異隨著年齡一起增加,會因過量飲酒或吸菸而加劇。為調查癌症發病前的基因變異,該團隊採集並分析了20至80多歲癌症患者和健康者共約130人的正常食道上皮。
金域醫學攜手美國PGDx開發腫瘤診斷技術
從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域醫學)獲悉,1月4日,金域醫學和美國癌症基因組學領域的領導者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 Inc.(PGDx)共同宣布,雙方就PGDx elio™組織檢測——一項新興的腫瘤診斷技術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一同滿足全球製藥合作夥伴的臨床試驗需求。PGDx elio™檢測套餐是一個500+基因套餐。基於體細胞的改變,檢測單核苷酸變異(SNVs)、微重複/缺失(indels)、擴增、重排、微衛星不穩定性(MSI)和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
率先突破!宏基因組分析可實現心內膜炎感染病原體準確檢測
近日,來自阜外醫院和先聲診斷的研究團隊在Annal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雜誌(IF=3.155)上發表了他們在感染性心內膜炎上率先取得的檢測新成果——基於宏基因組分析的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病原體鑑定研究。
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突破百億美元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推動下,基因檢測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腫瘤病人對於治療及檢測的需求持續快速釋放,拉動了對基因檢測的需求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5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在10-30%左右,市場規模由35億美元增長至59億美元,到了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17億美元。
迪安診斷募集資金到位 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穩固
2018年12月28日,迪安診斷(300244)公告,公司完成由天匯蘇民投、高盛、華融資產、財通基金和北信瑞豐參與的本輪定增,共計增發人民幣普通股(A股)6942.8843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約10.75億元,至此,公司歷時1年半的定增項目正式告一段落。
基因組數據壓縮創業公司PetaGene獲210萬美元的A輪融資
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基因組數據壓縮創業公司PetaGene於2018年12月19日宣布獲得210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美國風險投資公司Romulus Capita領投,其他未知名的矽谷和倫敦的投資者跟投。此次融資使公司的總資產達到了320萬美元,是繼2016年公司第一次融資後首次超過百萬美元的融資。
美國轉基因標籤新規存漏洞,13種生物工程作物製成食品可不標註
美國農業部的政策制定者在其新規中鑽了一個巨大的漏洞,明顯有利於農業產業利益。該規定對於包括高度精煉的糖、油和澱粉等通常來自轉基因作物的產品,給予豁免權。這意味著在食品雜貨店中,許多包裝商品中出現的大豆和甜菜不會被官方認為是轉基因物質,因此也就不需要貼上轉基因食品的標籤。根據新規,目前由13種生物工程作物製成的某些食品不需要貼生物工程標籤,但是企業需要證明其成分不含任何基因物質,以使其食品符合標準。
歐盟越來越保守?基因修飾作物新規發布
前不久,歐盟法院下達裁決,認定如果一種作物使用了致突變育種技術,那麼這種作物就應該視為基因修飾作物(GMO),遵循現有的歐洲GMO管理條例。特別是,這意味著基因編輯作物也要受到跟轉基因作物同樣程度的監管。這對致力於推動民眾觀念轉變的科學家與科普人員而言,可以說是頗受打擊,對於技術和行業進步乃至整個歐洲農業的未來而言更是重大利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