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3期:日本花王擬推出個性化基因定製護膚品

2020-12-02 前瞻網

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鑑定、基因製藥、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

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日本花王集團進軍定製護膚品市場,根據個人基因信息量身打造

據報導,花王集團計劃在2019年推出根據個人膚質、基因信息來定製配方的化妝品。這項創新基於花王最近研發的一個新技術,該技術可通過檢測吸油紙上的皮脂RNA(核糖核酸)的基因信息,來預測皺紋等皮膚老化問題或皮膚病風險,並根據檢測的皮膚狀態定製適合皮膚的化妝品成分。

花王社長澤田道隆透露,這款產品價位適中,且不會通過傳統的商場渠道銷售。未來,花王的定製化產品也計劃從化妝品擴展到日用品領域。

澤田道隆指出,集團未來會繼續推行當前的戰略,「同時在美容和家護用品領域提供個性化產品。」

澳新擬批准來自轉基因菌株的木聚糖酶作為加工助劑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19年1月3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70-19號通告,擬批准使用來自裡氏木黴轉基因菌株的木聚糖酶作為烘焙產品生產中的加工助劑。據了解,來自裡氏木黴轉基因菌株的木聚糖酶主要用於麵包、蛋糕、甜點、玉米餅和其他烘焙產品的烘焙過程中,能夠提高麵團穩定性和麵團處理性能。

新型基因組編輯策略有望治療多種人類遺傳性疾病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組編輯策略,該策略能夠幫助糾正患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小鼠模型機體中的致病性DNA突變。研究者Dan Wang表示,這種新型基因組方法的開發或有望幫助開發出新型的治療性策略,從而更加有效地治療大量患多種遺傳性疾病的患者。

美國研究出利用基因工程縮短農作物的光呼吸路徑 提高農作物增產量

日前在美國《科學》雜誌日前刊發一項研究成果說,美國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縮短農作物的「光呼吸」路徑,可使某些農作物增產達40%,有望用於應對全球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短缺挑戰。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等機構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和調控設計出3種不同的「光呼吸」替代路徑,大大縮短了「光呼吸」原本迂迴複雜的反應路徑。

日本京都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致癌基因變異隨年齡增加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小川誠司(分子腫瘤學)等人的團隊在1月2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網絡版上發布研究成果稱,通過對食道上皮基因的分析發現,可能引起食道癌的基因變異隨著年齡一起增加,會因過量飲酒或吸菸而加劇。為調查癌症發病前的基因變異,該團隊採集並分析了20至80多歲癌症患者和健康者共約130人的正常食道上皮。

金域醫學攜手美國PGDx開發腫瘤診斷技術

從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域醫學)獲悉,1月4日,金域醫學和美國癌症基因組學領域的領導者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 Inc.(PGDx)共同宣布,雙方就PGDx elio™組織檢測——一項新興的腫瘤診斷技術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一同滿足全球製藥合作夥伴的臨床試驗需求。PGDx elio™檢測套餐是一個500+基因套餐。基於體細胞的改變,檢測單核苷酸變異(SNVs)、微重複/缺失(indels)、擴增、重排、微衛星不穩定性(MSI)和腫瘤基因突變負荷(TMB)。

率先突破!宏基因組分析可實現心內膜炎感染病原體準確檢測

近日,來自阜外醫院和先聲診斷的研究團隊在Annal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雜誌(IF=3.155)上發表了他們在感染性心內膜炎上率先取得的檢測新成果——基於宏基因組分析的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病原體鑑定研究。

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突破百億美元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推動下,基因檢測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腫瘤病人對於治療及檢測的需求持續快速釋放,拉動了對基因檢測的需求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5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在10-30%左右,市場規模由35億美元增長至59億美元,到了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17億美元。

迪安診斷募集資金到位 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穩固

2018年12月28日,迪安診斷(300244)公告,公司完成由天匯蘇民投、高盛、華融資產、財通基金和北信瑞豐參與的本輪定增,共計增發人民幣普通股(A股)6942.8843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約10.75億元,至此,公司歷時1年半的定增項目正式告一段落。

基因組數據壓縮創業公司PetaGene獲210萬美元的A輪融資

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基因組數據壓縮創業公司PetaGene於2018年12月19日宣布獲得210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美國風險投資公司Romulus Capita領投,其他未知名的矽谷和倫敦的投資者跟投。此次融資使公司的總資產達到了320萬美元,是繼2016年公司第一次融資後首次超過百萬美元的融資。

美國轉基因標籤新規存漏洞,13種生物工程作物製成食品可不標註

美國農業部的政策制定者在其新規中鑽了一個巨大的漏洞,明顯有利於農業產業利益。該規定對於包括高度精煉的糖、油和澱粉等通常來自轉基因作物的產品,給予豁免權。這意味著在食品雜貨店中,許多包裝商品中出現的大豆和甜菜不會被官方認為是轉基因物質,因此也就不需要貼上轉基因食品的標籤。根據新規,目前由13種生物工程作物製成的某些食品不需要貼生物工程標籤,但是企業需要證明其成分不含任何基因物質,以使其食品符合標準。

歐盟越來越保守?基因修飾作物新規發布

前不久,歐盟法院下達裁決,認定如果一種作物使用了致突變育種技術,那麼這種作物就應該視為基因修飾作物(GMO),遵循現有的歐洲GMO管理條例。特別是,這意味著基因編輯作物也要受到跟轉基因作物同樣程度的監管。這對致力於推動民眾觀念轉變的科學家與科普人員而言,可以說是頗受打擊,對於技術和行業進步乃至整個歐洲農業的未來而言更是重大利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這是美國首次嘗試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治療癌症。截至目前為止,接受治療的3名患者似乎是安全的。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該療法是否會真正治療癌症,但此次研究的重點是確保該過程安全可行。一旦獲得FDA的批准,醫生表示他們將能夠針對不同的基因,更有效地攻克癌症。未來,研究人員計劃將再治療15名患者,並評估其安全性和效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
    原標題: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6期: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監管遇阻...
    在15名接受1次基因療法治療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14名患者在接受治療3年之後,仍然經歷疾病分級方面的改善。NBIb-1817不但能夠持續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而且降低患者口服藥物的需求。QIAGEN即將推出15分鐘的新冠快速檢測產品QIAGEN公司在上周二宣布,它計劃推出一種快速的可攜式檢測,能夠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內檢測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SARS-CoV-2抗原。利用小型的數字檢測設備,平均每小時可處理大約30個拭子樣本。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日本流行...
    日本研究機構澄清:日本流行毒株僅發生少量鹼基變異 近日,針對6月以來在日本擴散的變異新冠病毒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專家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報導是誤報,實際上日本目前的流行新冠病毒毒株只是發生了少量鹼基變異。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法國疫情由當地不明毒株引發,「基因...
    I期臨床試驗在成都完成:安全有效近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的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日研究所稱現階段日本新冠病毒或來自歐洲 基因特徵接近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通過研究發布,3月以後在日本國內急速蔓延的新冠病毒有很大可能是通過歐美地區進入日本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03期: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
    此外,項目中還將建設基因治療實驗室及中試車間,用於病毒載體和質粒的中試,滿足臨床報批以及臨床一二期的供樣需求。  Sarepta公布基因治療SRP-9001-102第1部分的一線結果  近日,生物製藥公司Sarepta宣布了基因治療SRP-9001-102第1部分的一線結果(Trial102)。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在接受一次基因療法治療的8名兒童中,有7名出現症狀穩定跡象,他們中隨訪時間最長達到2年。外來魚影響生態系統 日本嘗試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驅除據日媒27日報導,日本一個由國家出資的研究小組成功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通過基因操作,培育了一種不能產卵的外來魚種「藍鰓太陽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猛獁基金會第三次跨國捐華大基因新冠試劑盒:捐安哥拉一千份據中國駐安哥拉大使館3月10日發布的消息,此前的3月5日,經中國駐安哥拉使館協調,中國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Mammoth Foundation)捐贈的中國華大基因(BGI)研製的1000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順利移交給安哥拉衛生部下屬的國家衛生研究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 果真...
    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睡覺之前學的東西更容易記住?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為這條很多考生嘗試過的妙招新添了一項證據。通過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第一個專門用於記憶喚醒的基因,它似乎會影響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記憶。這個基因就是BMAL1,而缺失BMAL1蛋白的小鼠更健忘。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該疫苗在國內的 I期臨床研究計劃將在華山醫院開展,華山醫院I期臨床中心主任張菁、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是此次申報臨床試驗的兩位研究者。相達生物創新液相核酸提取技術可大幅提升基因突變檢測率相達生物創新液相核酸提取技術最新研究成果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網絡年會II上進行了報告展示。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4期:「DNA之父」發表種族智商差異言論 被...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0期:四川臥龍驚現白色大熊貓 生著生著就...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據公開數據顯示,全球基因測序產業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達到124.5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達到23.9億美元。到2020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98億元左右。其中將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價格降至100美元是基因測序行業追逐的共同目標,可以預測的是,測序儀市場已經在爆發前夜,100美元測序門檻待突破。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基因編輯嬰兒壽命不及常人?突變基因...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在上周的周報中提到,5月27日,在貴州貴陽舉行的「2019數博會生命大數據高峰論壇暨第四屆基因組雲計算技術開發者峰會(GCTA 4)」上,連續4年參與數博會的華大基因攜新的黑科技到來——用手機進行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同時,華大基因自主開發的多組學交互式數據挖掘系統Dr.Tom也在大會上亮相。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1期:日本流行DNA相親 靠遺傳基因找到對的人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前不久,比爾蓋茨在《2019年度公開信》上高度讚揚了家庭基因檢測將為人類做出的貢獻:通過預防早產,家庭基因檢測每年能挽救因早產而夭折的1500萬個寶貴生命。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4期: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求臻...
    生物技術公司Audentes宣布AT132基因療法研究加劇高劑量隱憂日本製藥公司安斯泰來子公司 Audentes Therapeutics宣布其研究的AT132基因療法臨床試驗中出現了第三起死亡事件。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製藥公司Vertex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患者CF三聯療法Trikafta三期臨床達終點近日,製藥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宣布三聯療法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和ivacaftor)在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12歲及以上囊性纖維化(CF)患者中進行的3期臨床研究結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華大「三聯」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認證...
    據悉,金陵隊列研究專項採用世和基因MERCURY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計劃為南京市居民免費提供10萬例腫瘤早篩檢測(I期江北隊列1.5萬例)。該項目旨在提高腫瘤高危人群腫瘤早篩早診率,改善預後。GT005是一種基於AAV的一次性研究性基因療法,在視網膜下遞送,旨在減緩可導致失明的GA的進展。細胞診斷技術公司Biocept宣布Primer-Switch檢測和擴增平臺獲得日本專利9月23日,細胞診斷技術公司Biocept宣布獲得日本專利第6734887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最強癌基因找到了 居然不在染色體上
    河北自貿區將建立新藥研發綠色通道 雄安擬建基因數據中心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支持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開放發展,推進雄安新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創新發展。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3期:英國專家警告消費級基因檢測結果未必...
    該合作將圍繞鞍山北方國際健康城建設來打造東北地區首個多組學生命健康大數據中心及大型基因組學測序中心,帶動本地生命健康產業科研和臨床轉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這一戰略合作框架下,北方國際健康城(鞍山)有限公司與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籤訂具體合作協議。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然而,其中 2 只狗血液中凝血因子 Ⅷ 的含量在 3 年後仍在上升,而到了第 7-8 年後,便達到了最初水平的 4 倍左右。解決「卡脖子」難題 濟南在全國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濟南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的基因編輯產業,11月16日舉行項目基地開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