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

2020-11-3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基因編輯嬰兒:國際報告指目前技術尚不安全

  一個由多國科研機構組成的國際委員會認為,可遺傳基因組編輯技術當前還達不到安全有效地應用於人類的標準。該委員會9月3日發表報告稱,人類胚胎的基因組一旦被編輯就不該用於生育,直到有確切證據顯示精準改變基因組能帶來可靠的結果,並且不會導致預期之外的變化。而目前沒有任何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夠達到這一標準。

  惡性腫瘤的基因組在不斷演化

  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發現,腫瘤中的一些細胞會獲得或失去大部分的染色體,這一過程表明腫瘤細胞正在進行演化,篩選偏好的特徵。科學家使用一種新算法統計和分析了取自394個腫瘤不同區域的1421個樣本,包含了乳腺癌、肺癌等22種腫瘤類型。結果發現,在分析的所有腫瘤類型中,各個腫瘤中不同區域的染色體改變,存在很大差異。

  貝瑞基因與中國抗癲癇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9月3日,貝瑞基因與中國抗癲癇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成為中國癲癇基因1.0(C-epg1.0)項目的首批項目組成員。即日起,貝瑞基因將陸續把相關樣品的全外顯子組測序(WES)及全基因組測序(WGS)數據錄入中國癲癇協會的資料庫,由協會專家組進行解讀並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診療方案。這將協助中國癲癇協會完成首個中國癲癇病基因圖譜。

  清華大學與袺金科創就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卡盒技術達成戰略合作

  北京袺金科創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卡盒技術許可合同籤約儀式暨項目說明會於8月21日在北京舉行。此次籤約的新冠核酸檢測卡盒正是5月份由清華大學劉鵬團隊自主研發的一體化自助式SARS-CoV-2核酸檢測卡盒(BINAS),這款設備的神奇之處在於兩個推桿一推一拉之間,30分鐘內即可實現「樣本入、結果出」。

  海普洛斯與華大智造宣布正式達成合作

  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達成合作。根據協議,海普洛斯將基於華大智造DNBSEQ高通量測序平臺的技術優勢,並結合自身在液體活檢、生物信息和大數據等領域的獨創技術,共同推進腫瘤分子診斷臨床應用發展,助力中國腫瘤精準診療邁入新篇章。

  FDA批准基因泰克用於治療轉移性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9月5日,基因泰克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Gavreto(pralsetinib)用於治療轉移性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該適應症在FDA的加速審批下獲得批准,基於I/II期ARROW研究的數據。該適應症的繼續批准可能取決於確認性試驗中對臨床獲益的驗證和描述。Gavreto是一種每日一次的口服精準療法,旨在選擇性地靶向RET改變,包括融合和突變。

  基因檢測公司Cancer Genetics與StemoniX宣布聯合概念驗證計劃

  2020年9月3日,基因檢測公司Cancer Genetics與藥物研發公司StemoniX宣布已啟動一項聯合概念驗證計劃。該計劃旨在評估新型化合物的CNS(中樞神經系統)安全性和毒性。兩家公司認為,將各團隊的能力和技術結合起來,將節省時間、提高成本效率、降低決策風險,從而提高藥物開發的成功率。

  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在奈及利亞建立基因組學設施

  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宣布與健康技術公司54gene達成合作,54gene旨在通過研究、先進的分子診斷和臨床項目提高非洲的精準醫療能力。此次合作支持在奈及利亞建立一個新的基因組學設施,該設施配備了一系列Illumina的先進測序和高密度微陣列技術平臺,將為健康研究和藥物開發生成遺傳信息。

  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任命Kathryne Reeves為首席營銷官

  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宣布一項重大人事調整,原首席營銷官離職,接棒者Kathryne Reeves將於2020年9月28日加入該公司,擔任首席營銷官,向執行長Francis deSouza匯報工作。Reeves擁有超過25年的市場營銷和一般管理經驗醫療保健,技術和消費品行業。在加入嘉德諾之前,曾在Booz Allen Hamilton,AOL/Time Warner,Nationwide Insurance和Scotts Miracle-Gro等機構任職。

  先聲診斷攜手Illumina開發NGS大panel基因診斷產品

  近日,精準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先聲診斷宣布與Illumina在腫瘤精準醫療領域達成合作。該合作致力於拓展新一代測序技術(NGS)在腫瘤檢測領域的臨床應用,以進一步推動惡性腫瘤精準診療在中國的規範化發展。先聲診斷將基於因美納TruSight Oncology 500(TSO 500)泛癌種基因檢測試劑盒,為中國市場開發出更符合廣大中國患者需求的新型癌症基因診斷產品。

  復星凱特與Cytiva聯合成立細胞與基因治療工藝開發聯合實驗室

  致力於免疫細胞治療的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致力於推動和加速生物醫藥研發與生產的全球技術和服務提供商Cytiva(思拓凡)共同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在復星凱特位於上海張江的研發中心建立「細胞與基因治療工藝開發聯合實驗室」。

  第二款NGS癌症液體活檢伴隨診斷大panel獲批

  羅氏旗下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宣布美國FDA批准了其泛癌液體活檢產品FoundationOne Liquid CDx(F1LCDx)上市,用於多種伴隨診斷適應症,包括一種前列腺癌和三種非小細胞肺癌。這是FDA批准的第二款基於NGS的液體活檢伴隨診斷大panel產品。F1LCDx將於當地時間8月28日在市場上出售。

  解碼DNA聯合翊聖生物等多家公司開啟第四方檢驗服務測序平臺

  解碼(上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解碼DNA)和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解碼DNA高通量測序創新應用示範中心揭牌儀式,並正式為國內首個「高通量測序技術創新應用示範中心」。解碼DNA是一家專注於基因檢測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個體化、精準化的基因檢測服務。

  湯富酬/閆麗盈首次揭示人類胎兒生殖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動力學

  9月3日,北京大學湯富酬及閆麗盈共同通訊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介紹了人類FGC在不同階段以及性腺小生境環境中的細胞在單細胞解析度下的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黃愷團隊揭示這個抑癌基因在肥胖中的關鍵作用

  8 月 15 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黃愷、王成團隊在 Redox Biology 雜誌上在線發表的研究發現:FBW7 在肥胖相關的氧化應激和炎症中的關鍵作用,證明巨噬細胞 FBW7 是預防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新型潛在策略。該論文通訊作者兼第一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王成。

  添加方式改變堆肥過程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行為

  近日,《危害性材料學報》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李兆君課題組最新成果。他們發現,不同的抗生素添加方式會改變堆肥過程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行為。其結果對於堆肥過程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環境風險評價並實現農業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植物能竊取基因實現「兩開花」

  科學家研究發現莬絲子的開花時間總是與宿主植物同步。進一步分析發現,當宿主植物產生FT信號蛋白激活自身開花時,該蛋白也會被運輸到菟絲子體內,促使其同步開花。開花時間的一致使得莬絲子能夠根據宿主的營養水平、生長周期來最大化對其的利用,滋養自己的生長和結種。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張鋒團隊開發出特定的Cas9 可糾正移碼突變

  博德研究所張鋒團隊在Molecular Cell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全面的比較揭示了Cas9活性和特異性之間的一般權衡,並提供了有關+1插入產生頻率的信息,這對糾正移碼突變具有影響。

  吳昊團隊開發高通量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的新技術 scNT-seq

  賓夕法尼亞大學吳昊實驗室開發了一種高通量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的新方法, scNT-seq。該方法創新性的整合了mRNA代謝標記,基於液滴微流控(droplet microfluidics)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技術和最近開發的4sU化學轉化反應。該成果於2020年8月31日在線發表於 Nature Methods 雜誌。

  正常的DNA修復過程,竟是癌症基因突變的主要來源

  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IRB)的 Fran Supek 等人在 Nature Genetics 上發表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彌散型超突變——mutation fog(意為「突變霧」),它可以在細胞中產生數百個廣泛分布的突變。並且,研究人員還發現人體內抗病毒的APOBEC3A酶可以通過正常的DNA修復過程驅動「突變霧」的發生。

  鋸齒末端或為cfDNA新特徵,為無創產前檢測、癌症預測打開新思路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研究團隊開發了基於甲基化的方法以分析cfDNA片段的「jagged ends(鋸齒末端)」。結果顯示,大多數(87.8%)cfDNA分子存在鋸齒末端。胎兒DNA分子的鋸齒末端平均長度比母體的平均長度更長,且胎兒DNA的鋸齒末端整體上更緊密。在肝細胞癌患者中,與非腫瘤DNA相比,腫瘤來源的DNA分子呈現出更多的鋸齒末端。

  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的罕見變異檢驗方法STAAR

  《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了哈佛大學林希虹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的罕見變異檢驗方法STAAR。該方法有效地引入並整合了多組學功能注釋數據,有助於快速,有效,高通量地分析全基因組測序數據來發現疾病與罕見變異之間的關聯性,並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分析多種類型的表型數據,加快精準預防,精準醫療和尋找新的藥物標靶的研究。

  阿爾茨海默症基因研究再獲突破,性別可能是關鍵問題

  科學家又證明了一種常見疾病存在「種族歧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女性通常比患病男性的壽命更長,這是因為她們在基因上就有免受疾病侵襲的遺傳保護。該研究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CRISPR基因編輯改造白色脂肪細胞

  近日,Science 雜誌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誌發表了哈佛醫學院曾玉華團隊一項研究,使用了基於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dCas9,增強了名為 UCP1 的基因表達,從而使白色脂肪祖細胞發展為褐色脂肪樣細胞。使用該方法改造而來的人褐色脂肪樣細胞可預防飲食引起的肥胖症並改善小鼠代謝症候群。

  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H1業績報告:營收41.08億元,同比增長218.08%

  華大基因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2020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41.08億元,同比增長218.08%;歸母淨利潤16.51億元,同比增長734.19%;歸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16.05億元,同比增速801.46%;基本每股收益4.13元/股,同比增長735.67%。

  貝瑞基因發布2020年H1業績:營收7.21億元,同比下降4.34%

  貝瑞基因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7.21億元,同比下降4.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17億元,同比下降53.17%;扣非淨利潤9055.13萬元,同比下降41.56%。貝瑞基因在報告中指出,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性影響,醫院診療科室就診人數下降,導致公司醫學檢測類服務收入增速下降。

  基因技術公司ACT Genomics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

  9月6日,基因技術公司ACT Genomics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股權融資,投資者包括Aflac Ventures LLC和Kyoto University Innovation Capital。融資資金將用於支持公司的戰略計劃,並一步擴大技術、產品組合和全球業務。該公司是一家基於DNA測序的癌症解決方案提供商,將科學轉化為可操作的解決方案,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基於證據的抗癌信息。

  基因技術公司bitBiome完成7億日元B輪融資,加強公司業務發展

  基因技術公司bitBiome已完成7億日元(約合660萬美元)B輪融資,投資者方包括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Universal Materials Incubator以及其他日本風險投資公司。此次新融資使bitBiome的股權融資總額達到10.5億日元(約合1000萬美元),將支持該公司利用獨特的以微生物為中心的單細胞基因組學平臺bit-MAP,向各行業中尚未開發的巨大微生物潛力方向發展。

  癌症遺傳學公司Cancer Genetics將收購類器官初創公司Stemonix

  癌症遺傳學公司Cancer Genetics表示將收購類器官初創公司Stemonix。根據協議條款,Cancer Genetics將收購StemoniX的所有流通股以換取普通股,普通股將佔CGIX流通股的78%。StemoniX將保留其名稱並成為癌症遺傳學的全資子公司。Stemonix開發和製造高密度,大規模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神經和心臟篩查平臺,用於藥物發現和開發。

  新格元完成3000萬美元A輪融資,加速單細胞測序平臺產品開發

  分子診斷試劑和設備生產商新格元完成A輪3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禮來亞洲基金(領投)、鼎暉投資、Arch Venture Partners、騰訊投資、夏爾巴投資、華創資本、國新國信東吳海外基金。據了解,新格元致力於將突破性的單細胞分析技術應用於臨床檢測、健康管理和藥物開發領域。

  丹序生物完成1億元A輪融資,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驅動新藥開發

  北京丹序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已完成近1億元A輪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華蓋資本聯合領投,北京昌發展、首發展、天津匯智、薄荷基金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

  分子診斷技術及產品研發商「優聖康」完成Pre-A輪融資

  分子診斷技術及產品研發商「優聖康」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由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領投,深圳市人才創新創業一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和深圳市紅土天使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跟投。

  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致力成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引領者」

  9月1日,深圳證監局官網披露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公示文件。公告顯示,華大智造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現已接受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輔導,並於8月21日在深圳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這意味著華大智造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將成為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基因治療公司Taysha Gene宣布提交IPO上市申請文件,擬募資1億美元

  9月4日,基因治療公司Taysha Gene Therapies宣布向納斯達克提交IPO上市申請的文件,擬募資1億美元,成為今年第49家在納斯達克申請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Taysha公司致力於使用基因治療治癒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公司的產品線目前包括17種基因治療候選產品,使用的是AAV9病毒載體,用來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發育障礙和癲癇疾病。

  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進入觀察期

  我國消費基因較國外發展較晚,2013年iDNA/360基因創立,消費基因檢測服務出現,定價多在2000元左右,標誌著我國消費基因的萌芽;後隨著微基因、魔方/水母/各色等先後成立,消費基因市場價格大幅下降;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進入觀察期。

  我國消費基因用戶規模總體呈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用戶規模近220.7萬

  據統計,2016-2018年期間我國消費基因用戶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年均高速高達223%,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用戶規模近220.7萬。

  我國消費基因用戶以女性和已婚有子用戶為主

  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用戶主要以女性為主,女性比重高達60.1%;在婚育方面,主要以已婚有子為主,比重高達53.1%。

  我國消費基因用戶年齡集中在26-35歲,學歷主要為本科和大專

  2019年我國消費基因用戶在年齡方面主要集中在26-35歲,其中26-30歲用戶比重為31.9%,31-35歲用戶比重為28.4%;在學歷方面,用戶主要為本科學歷,比重高達56.9%,其次為大專學歷,比重為21.1%。

  2020-2025年中國基因測序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0-2025年中國基因修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20-2025年中國基因治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0-2025年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 2020-2025年全球DNA測序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文章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DF155)

相關焦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6期: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監管遇阻...
    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在歐盟監管遇阻礙在歐盟監管方面,BioMarin公司收到了EMA的一份聯合評估報告,報告要求公司向EMA提交正在進行的III期研究中接受6e13vg/kg劑量valrox治療的134例患者的完整52周結果。BioMarin預計,最後一例患者將在2020年11月達到52周的隨訪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7期:華大智造上榜TR50,美因基因完成5.42...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四年、致力於成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締造者」的華大智造,也成功上榜。英媒:專家開發防痴呆基因編輯療法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6日發表題為《CRISPR腦細胞基因編輯或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報導稱,或許有朝一日,對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 基因檢測概念股擴容:聯川生物啟動上市輔導,擬掛科創板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劉小七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據IPO早知道消息,杭州聯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川生物」)已與國金證券(600109,股吧)籤署上市輔導協議,並於近日在浙江證監局備案,擬在科創板上市。聯川生物成立於2006年,於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並於今年5月摘牌。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28期:新冠疫苗最快今年底上市,中國已...
    科倫藥業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獲批生產5月25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科倫藥業子公司湖南科倫製藥的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獲批生產,成為國內第8個獲批的仿製藥。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新冠疫苗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5月30日,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車間全面消毒後將正式進入生產前的最後準備階段。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的建成填補了國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在疫苗領域的生物安全空白,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藥品和疫苗研發生產意義重大。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冠滅活疫苗預計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遭遇「斷供」危機!華為麒麟晶片將...
    蘇州工業園區啟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十四五」規劃編制近日,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十四五」規劃啟動會暨江蘇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發展戰略研討會正式舉行。布局半導體設備領域 理想晶延擬闖關科創板8月4日,上海證監局披露了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理想晶延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理想晶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輔導備案情況報告。理想晶延於7月29日與國泰君安籤署了輔導協議,並於7月30日進行輔導備案。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該獎項標誌著華大在區塊鏈和隱私計算領域的技術積累獲得了國際基因數據隱私保護學界的高度認可。華大智造發布三款基因測序新品:聚焦便攜、智能化、自動化10月25日,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新品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華大基因在ASHG大會上發布了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10月15日-19日,第69屆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年會(ASHG)在美國休斯敦會展中心順利召開。華大基因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及醫學轉化中心,在會上向全球發布了基於自主平臺DNBSEQ™測序技術的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反響極其熱烈,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
    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療法上市藍鳥生物(bluebird)是一家行業領先的基因治療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在德國推出Zynteglo,這是一種一次性的基因療法,用於適合造血幹細胞(HSC)移植但沒有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匹配的HSC供體、年齡在12歲以上、非β0/β0基因型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患者的治療。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1期:新冠滅活疫苗開啟Ⅲ期臨床...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試驗正式啟動日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這是中國原創的疫苗首次在國際上開展Ⅲ期臨床研究,中國新冠疫苗在海外開展的第一個臨床試驗。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艾棣維欣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即將進入臨床研究近日,艾棣維欣與衛健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合作籤約,推進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在中國的臨床試驗。該疫苗在國內的 I期臨床研究計劃將在華山醫院開展,華山醫院I期臨床中心主任張菁、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是此次申報臨床試驗的兩位研究者。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法國疫情由當地不明毒株引發,「基因...
    I期臨床試驗在成都完成:安全有效近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的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RNF180/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產品獲批上市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經審查,批准了博爾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創新產品「RNF180/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的註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泛生子肉瘤全體系基因檢測服務正式上市7月15日,泛生子肉瘤全體系基因檢測服務正式上市。該服務可一次性檢測831個DNA和395個RNA相關基因,並利用RNA-Capseq創新技術,覆蓋突變、融合、重排等多種基因變異類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日本流行...
    基因療法公司在研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PBGM01I/II期臨床被FDA擱置 近日,基因療法公司Passage Bio在研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基因療法PBGM01的I/II期臨床試驗遭到了美國FDA的臨床擱置,研究或將推遲至今年底左右開始,目的是為了對該療法遞送方法的相關風險進行進一步的評估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最強癌基因找到了 居然不在染色體上
    河北自貿區將建立新藥研發綠色通道 雄安擬建基因數據中心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支持中國(河北)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開放發展,推進雄安新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創新發展。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24期:高校發明隔離式電子聽診器,微光...
    該項目總投資2000萬美元,致力於俄羅斯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在中國的推廣,建成後將成為集研發、銷售於一體的介入心臟病學產品產業基地。投資方Angioexpert有限責任公司是俄羅斯醫療器械領域的龍頭企業。近日,世衛組織也提出了援助非洲等低收入、中等收入國家抗擊新冠疫情的新方案,而劍橋大學的這一低成本呼吸機,或將成為新方案的有力支援。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將保持中立性!英偉達創始人就收購...
    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封測項目落戶山東煙臺9月16日,山東煙臺市與中關村融信金融信息化產業聯盟舉行戰略對接會暨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封測企業(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汽車半導體封測企業)新加坡聯合科技項目正式落戶煙臺。本次項目落地,將引入聯合科技全球領先的車規級半導體封裝技術及晶圓級先進封裝測試技術與產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阿里雲向全球免費開放病毒檢測,最快60秒完成基因比對工作3月13日,阿里雲對外宣布,將向全球醫療科研機構、疾控中心等一線病毒研究機構免費開放雲上病毒比對服務,可大幅提升病毒基因檢測效率,最快只需60秒即可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任意病毒基因對比工作,對進一步了解病毒變異提供有效依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4期: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求臻...
    截至目前,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相關產品已經發往了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持續開展海外市場相關工作。公司預計,針對其他常見形式的原發性HLH的候選藥物也將迅速取得進展。德琪醫藥ATG-008II期臨床在中國獲批,用於特異性基因變異實體瘤8月24日,德琪醫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ATG-008開展治療NFE2L2、STK11、RICTOR或其他特異性基因變異的晚期實體腫瘤患者的II期臨床試驗。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03期: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
    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部項目在張江開工  近日,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部項目宣告正式開工。據悉,總部項目將建設國際一流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開發實驗室,建成符合國際cGMP標準的中試車間以及高產能的細胞表達體系。此外,項目中還將建設基因治療實驗室及中試車間,用於病毒載體和質粒的中試,滿足臨床報批以及臨床一二期的供樣需求。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基因編輯嬰兒壽命不及常人?突變基因...
    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92%股權被質押,5個月5次質押6月5日,國內基因測序龍頭華大基因(300676)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辦理了質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