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3期:英國專家警告消費級基因檢測結果未必...

2020-11-27 前瞻網

英國專家警告消費級基因檢測結果未必可信

英國基因專家近日在《英國醫學雜誌》周刊上撰文警告說,目前市場上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基因檢測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誤導:當這種檢測結果提示「健康風險」並不意味著消費者肯定會患上某種疾病,而「令人安心」的好結果同樣並不可信。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指出,大多數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基因檢測不會對一個人的全部基因或基因組測序,而只關注特定的基因突變,這可能引致假陽性結果。即使對全基因組開展測序,發現的基因突變往往並沒有任何臨床上的意義。

文章說,事實上,人們攜帶的某些基因可能增加他們的疾病風險,但也有其他基因可以保護他們免受疾病困擾。

鞍山市政府與華大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攜手共建東北地區十萬人群級別多組學平臺

10月28日,鞍山市人民政府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該合作將圍繞鞍山北方國際健康城建設來打造東北地區首個多組學生命健康大數據中心及大型基因組學測序中心,帶動本地生命健康產業科研和臨床轉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這一戰略合作框架下,北方國際健康城(鞍山)有限公司與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籤訂具體合作協議。

華大基因肺癌分析軟體獲證 實現檢測全流程資質認證

10月30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的非小細胞肺癌突變基因分析軟體,獲得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至此,華大基因的華翡冉-肺癌組織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從提取、建庫、測序(測序儀及試劑)到分析軟體,全流程五個環節均已取得醫療器械證書和準入許可。

低氧適應新基因在實體瘤中有重要潛在功能

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新近揭示了在低氧適應和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一種擴增出的蛋白的重要功能和分子調控機理。研究人員發現在西藏等高海拔地區,肺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各種人類癌症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均顯著低於其他省份,這也意味著低氧適應新基因在低氧實體瘤中具有潛在重要功能。

中國團隊首次揭示西瓜甜瓜馴化基因組歷史

11月2日,《自然—遺傳學》以兩篇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兩項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國內外優勢單位完成的瓜類作物基因組研究成果。兩項研究分別構建了西瓜和甜瓜的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兩種水果的馴化歷史及果實品質的遺傳分子機制。

研究發現藏族人群三代測序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並解析全基因組結構變異

《國家科學評論》雜誌在線發布了第一個藏族人群高質量參考基因組。該成果是中國多個課題組經過兩年多聯合攻關完成的藏族人群高原適應研究的又一階段性成果,旨在利用長片段基因組數據從頭組裝藏族人群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以期解析藏族人群基因組中的大片段結構變異對高原低氧環境的遺傳貢獻。

全球首款CAR-T療法Kymriah在中國獲批臨床

10月30日,CDE(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更新一批臨床默示許可名單,其中包括諾華旗下CAR-T療法明星藥物CTL019(Tisagenlecleucel),適應症為復發性或難治性侵襲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10年或需花費47億美元 回報率或達65倍

在10月30日上午「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主論壇上,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哈裡斯·李文做了題為《Earth Biogenome Project——Biology『s Next Moonshot》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他分享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相關內容。這一計劃或需花費10年、47億美元,但回報率有可能達到65倍。

東京奧運會或將採用基因檢測

據英國《衛報》日前報導,國際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在第五屆世界反興奮劑大會上表示,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有可能採用一種新型興奮劑檢測方法——基因檢測。這種方法可以發現運動員進行血液回輸或服用可增加紅血細胞數量的藥物。

英國「死亡貨車」案 越警方採集基因辦案

英國警方最近在倫敦以東32公裡的格雷斯鎮發現一輛卡車的貨櫃內載有39具屍體,其中有31名男性和8名女性遇難者,這些死者中可能有越南人,英國警方正在確定死者身份,但是他們很多人沒有攜帶身份證。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越南警方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他們已經採集了數名越南公民血液和頭髮樣本,準備進行DNA驗證確認死者身份

因安全隱患FD叫停了諾華的Zolgensma基因治療研究

由於在動物研究期間發現了一個安全問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於上周三叫停了諾華(NVS)的Zolgensma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據悉,STRONG 試驗旨在測試向患有脊柱肌肉萎縮症(SMA)的大齡童的脊髓注射較大劑量的Zolgensma藥物。對於已經批准的嬰兒和兒童治療,暫不受此事的影響。

基因治療公司Dicerna與羅氏合作研發治療慢性B肝病毒感染療法

11月1日,基因治療公司Dicerna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與羅氏(Roche)公司達成研發合作與許可協議,共同開發治療慢性B肝病毒(HBV)感染的創新療法。這一合作將利用雙方的技術平臺,聚焦於Dicerna在1期臨床開發中的治療性療法DCR-HBVS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同時包括開發靶向與HBV感染相關的多個人類和病毒基因靶點。

NEB發布基因分型新品 滿足植物育種需求

NEB公司近日推出了NEBNext直接基因分型解決方案(NEBNext Direct Genotyping Solution),可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物技術(AgBio)中。據了解,與新一代測序(NGS)相結合,自動化的基因分型流程可以在一天內完成。它能夠對100個至5,000個標記進行基因分型。多達96個樣品的混合分析不僅降低了成本,也簡化了流程。

新基因療法成功挽救淋巴瘤患者

德國弗萊堡大學醫院首次用一種新穎的基因療法治療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所謂的CAR-T細胞療法,將患者的免疫細胞(即淋巴細胞)在實驗室中經過基因改造,從而可以識別並抵抗癌細胞。治療後的初步檢查表明效果很好。

Nature子刊:首次!無需任何基因改造 實現壽命延長,且無副作用

近日,西班牙國家癌症中心(CNIO)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該研究團隊用具有超長端粒的ES細胞產生了100%的細胞都擁有超長的端粒的小鼠模型。研究表明,「超長端粒小鼠」患癌症更少,壽命更長,體型更苗條,對胰島素和葡萄糖的耐受性更強,線粒體功能也更好。因此,無需任何基因改造,壽命就能顯著增加。

全基因組測序鑑定非洲結核桿菌病原體早期感染情況

最近,發表在《PNA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檢查了南非地區爆發的廣泛耐藥結核病流行株LAM4 / KZN的進化和流行病學歷史。該菌株首次報導於2005年在誇祖魯-納塔爾省的圖格拉渡輪,此後已在全省廣泛傳播。這項新研究確定了促進XDR-TB菌株疫情爆發的關鍵宿主,病原體和環境因素,以及可以採取的早期發現和遏制未來流行病的步驟。

貝瑞基因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74億元 淨利同比增長31%

貝瑞基因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74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31%;基本每股收益0.88元。第三季度淨利6376萬元,同比減少32%。公司預計2019年淨利為4.1億元-4.4億元,同比增長53%-64%。業績增長的原因是基因檢測服務項目逐步實現項目產品化,腫瘤相關產品及服務投入應用;非經常性損益影響金額為9586萬元。

瞄準臨床需求導向的基因檢測 臻和科技完成超3億元D1輪融資

據悉,基因檢測技術公司「臻和科技」10月30日宣布完成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D1輪融資,領投方為中金資本旗下基金。臻和科技主要特點是以臨床需求為導向,注重技術更新與質量控制;已獲得美國CAP認證,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CAP證書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合作方覆蓋八十餘家核心腫瘤醫院、數家跨國藥企。

臨床基因組信息公司PierianDx完成2700萬美元B輪融資

2019年10月28日,臨床基因組信息公司PierianDx宣布完成2700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ATW Partners和SJF Ventures領投。PierianDx於201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成立,致力於發展癌症診斷技術,使全球醫療系統、實驗室和患者更容易地使用目標療法。PierianDx的SaaS平臺使臨床基因組學成為護理標準,並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分子診斷實驗室提供了支持。

生物技術公司Maze獲City Hill投資 利用基因修飾技術開發遺傳病靶向藥物

近日,生物技術公司Maze Therapeutics(Maze)宣布完成由City Hill Ventures領導的投資,本次融資具體金額未公布。據悉,Maze擬利用本輪融資資金打造基因修飾平臺,並針對遺傳性疾病開發靶向藥物。迄今為止,Maze已完成兩輪融資,獲投總額達1.91億美元。此次融資完成後,City Hill Ventures的創始人Jonathan Lim博士將加入Maze董事會。

DNA是如何成為破案利器的?

去年一起通過DNA尋祖網偵破一起美國30年的連環姦殺手懸案轟動全球,這項技術甚至被《自然》雜誌選入當年十大重大科技之列。

那麼DNA是如何成為破案利器的呢?用轟動一時的「金州殺手」的案件為例吧。

從1976年到1986年的十年間,美國出現了一個作案手段高超,犯案極其變態殘忍的強姦連環殺手,他作案十年,卻因為反偵察能力極強,屢屢逃脫警方的追捕。

2013年女作家米歇爾·麥納瑪拉以這起恐怖案件為原型,出版了《我將在黑暗中消失》的寫實犯罪小說。這本書籍使得這一系列迷離的案件重新得到警方和公眾的關注。

2016年加州警方公布了5萬美金懸賞「金州殺手「線索的通緝令。而懸賞沒派上太大用場,警方反而在網絡上火熱的DNA尋親網站上找到了案件突破口。

這類網站能通過輸入DNA信息,與親友的進行匹配。從而得到血緣脈絡關係的整合,在家族系譜中實現追根溯源。

警方當時將保存良好的兇手DNA信息輸入。竟意外地追尋到19世紀初一位女性的DNA與之匹配度高。通過建立了約25顆家族系譜樹狀分析,再與現存的DNA資料庫比對。終於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6期: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監管遇阻...
    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在歐盟監管遇阻礙在歐盟監管方面,BioMarin公司收到了EMA的一份聯合評估報告,報告要求公司向EMA提交正在進行的III期研究中接受6e13vg/kg劑量valrox治療的134例患者的完整52周結果。BioMarin預計,最後一例患者將在2020年11月達到52周的隨訪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03期: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
    東方生物及時跟蹤新冠病毒變異、繼續加快檢測試劑迭代,現成功研發了用於鑑別診斷英國和南非新冠變異毒株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分別為新型冠狀病毒N501Y和HV69-70del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新型冠狀病毒K417N和E484K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
    原標題: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輝瑞/Sangamo公布在研血友病基因療法1/2期積極結果6月18日,輝瑞和Sangamo Therapeutics公布在研基因療法giroctocogene fitelparvovec(SB-525或PF-07055480)用於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治療的1/2期臨床研究Alta的最新進展數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法國疫情由當地不明毒株引發,「基因...
    I期臨床試驗在成都完成:安全有效近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的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破壞患者T細胞中的PD-1(癌症細胞用於逃避免疫反應的位點)後,將T細胞輸回12名患者體內。結果顯示,患者血液中編輯後T細胞活性增強,只產生了1/2級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這一結果顯示該療法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華大基因在ASHG大會上發布了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10月15日-19日,第69屆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年會(ASHG)在美國休斯敦會展中心順利召開。華大基因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及醫學轉化中心,在會上向全球發布了基於自主平臺DNBSEQ™測序技術的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反響極其熱烈,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貝瑞基因1款檢測試劑盒通過註冊檢驗7月16日,貝瑞基因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貝瑞和康基因診斷技術有限公司近日收到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驗報告,「人類EGFR/ALK/ROS1/RET/KRAS/NRAS/PIK3CA/BRAF/HER2/MET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技術要求檢驗結果符合規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阿里雲向全球免費開放病毒檢測,最快60秒完成基因比對工作3月13日,阿里雲對外宣布,將向全球醫療科研機構、疾控中心等一線病毒研究機構免費開放雲上病毒比對服務,可大幅提升病毒基因檢測效率,最快只需60秒即可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任意病毒基因對比工作,對進一步了解病毒變異提供有效依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
    合肥大基因中心項目在合肥高新區啟動1月7日上午,合肥大基因中心項目啟動儀式在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合肥大基因中心項目瞄準基因檢測、抗體藥物研製、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等方向,開展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工作,旨在為安徽省乃至全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性服務平臺。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9期:國際首個!鍾南山團隊成功構建非轉...
    來自英特爾及聯想的專業技術與生命科學專家將通力合作,為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提供全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計算資源,進一步提升其基因測序工具的分析能力,更高效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巴西阿道弗·盧茨研究所和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這兩個病例體內的病毒進行了基因測序,結果發現首個病例體內的病毒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體內的病毒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二者與在中國發現的病毒也有所不同。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基因編輯嬰兒壽命不及常人?突變基因...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在上周的周報中提到,5月27日,在貴州貴陽舉行的「2019數博會生命大數據高峰論壇暨第四屆基因組雲計算技術開發者峰會(GCTA 4)」上,連續4年參與數博會的華大基因攜新的黑科技到來——用手機進行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同時,華大基因自主開發的多組學交互式數據挖掘系統Dr.Tom也在大會上亮相。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檢測試劑盒大賣,華大基因回應「月賺...
    攜帶老年痴呆症高危基因?不要慌,還有另一種基因可以保護你近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大型新研究中報告稱,帶有使他們處於阿爾茨海默症高風險的基因變異的人可以免受其衰弱的影響,如果他們也攜帶一個完全不同的基因變體的話。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13日的《美國醫學會神經病學雜誌》(JAMA Neurology)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最強癌基因找到了 居然不在染色體上
    據江大附院(原無錫四院)病理科主任介紹,九基因聯合檢測技術為無法手術、需要服用靶向藥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了精準診斷。專家:基因篩檢有助及早發現猝死高危險人群據報導,年僅35歲的藝人高以翔,27日在拍攝浙江衛視節目《追我吧》時猝死。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中國新冠疫苗已注射入體108人,穿山甲...
    「英國新冠肺炎基因組學聯盟」參與單位包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公共衛生機構、惠康桑格研究所及眾多學術機構,它們將對新冠病毒測序並將結果與醫院、各地NHS中心和政府共享。此輪融資由比鄰星創投、普華資本和體外診斷資深產業人士等聯合投資。所融資金將用於病原宏基因組mNGS相關設備及試劑盒的註冊報證、檢測服務網絡建設等。本次融資為傑毅生物成立以來的首輪融資。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解決「卡脖子」難題 濟南在全國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濟南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的基因編輯產業,11月16日舉行項目基地開工儀式。這一項目依託全球植物基因編輯領軍團隊,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 ...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產生新...
    輝瑞/Sangamo公布在研血友病基因療法1/2期積極結果6月18日,輝瑞和Sangamo Therapeutics公布在研基因療法giroctocogene fitelparvovec(SB-525或PF-07055480)用於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治療的1/2期臨床研究Alta的最新進展數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日本流行...
    基因治療公司Adverum公布AMD基因療法1期研究積極結果 近日,臨床階段的基因治療公司Adverum Biotechnologies公布玻璃體腔內注射(IVT)基因療法ADVM-022治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et-AMD)I期OPTIC研究隊列1-4新的陽性中期數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華大「三聯」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認證...
    根據紐福斯生物公開信息,這是該公司開發的第一款候選藥,此前已完成全球大樣本量LHON基因治療臨床試驗。世和基因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MERCURY模型」正式發布在「2020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峰會」上世和基因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邵陽博士重磅發布「大型腫瘤早篩公益項目暨世和基因•金陵隊列研究專項」。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3期:日本花王擬推出個性化基因定製護膚品
    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鑑定、基因製藥、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7期:華大智造上榜TR50,美因基因完成5.42...
    英媒:專家開發防痴呆基因編輯療法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6日發表題為《CRISPR腦細胞基因編輯或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報導稱,或許有朝一日,對腦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人員發現,改變神經細胞的一種關鍵基因會減少生成與這種疾病有關的蛋白質,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培養皿裡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