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或是可能的潛在自然宿主
雲南大學省部共建雲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志剛團隊一項關於馬來穿山甲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而可能是與新冠病毒類似的病毒潛在自然宿主的研究結果,近日在Cell子刊《當代生物學》上正式發表。
研究發現,穿山甲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係僅次於蝙蝠冠狀病毒,但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的S1功能基序高度一致,涉及與人類ACE2受體互作的五個關鍵胺基酸殘基完全一致,而蝙蝠冠狀病毒發生了四個突變,提示了穿山甲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具有相似的宿主細胞識別能力。
中國重組新冠疫苗已注射入體108人:3組志願者每組36人
目前我國重組新冠疫苗已開始進行人體試驗,志願者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3組,每組36人,共108人,注射後將集中隔離觀察14天。參加臨床時間為3月16日至12月31日。該試驗的目的就是測試和評價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據悉,這種疫苗採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以複製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為載體,可表達新型冠狀病毒S抗原。
國家基因庫成GISAID中國首個授權機構 助病毒數據共享
3月16日,深圳國家基因庫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達成戰略性合作,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成為GISAID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平臺。華大方面稱,本次戰略合作將幫助中國科研工作者獲得一站式病毒數據資源訪問服務和更加豐富的分析工具,也標誌著我國科研機構在合規合法、保護數據生產者和提交者權利的前提下,促進全球範圍新型冠狀病毒及流感數據共享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計量院研製新冠病毒免疫學檢測用標準物質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學計量團隊成功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人源IgG單克隆抗體標準物質,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國家標準物質,將緊急馳援戰「疫」一線。該院前沿中心主任戴新華介紹,此次緊急研製的新冠病毒人源IgG單克隆抗體標準物質,針對性強,研製難度大,可用於相關抗體試劑盒研發和生產的質量控制及評價,以及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和量值溯源等。
猛獁基金會第四次跨國捐華大基因新冠試劑盒:捐菲律賓一千份
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3月16日發布的消息,當天,中國駐菲律賓使館和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共同向菲律賓政府首批捐贈2000個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抵達馬尼拉,用於幫助菲方抗擊疫情。其中,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捐贈1000個。上述試劑盒系由華大基因(BGI)研製,可在3小時內完成檢測。
華大基因:新冠試劑Pre-EUA已獲美FDA受理 將啟動臨床商業銷售
3月18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公告稱,其就這一產品已啟動美FDA的EUA申報,目前Pre-EUA已被正式受理。後續還需要FDA的進一步反饋與認同,才能獲批。另根據美國近期發布的新冠肺炎相關檢測政策指南,將正式啟動該產品在美國臨床市場的商業銷售。
研究證實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對現代西藏人群有遺傳貢獻
中科院古脊椎所微信公眾號20日發布科研速報稱,3月18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在線發表文章指出,由我國科學家聯合科學考古人員完成的關於距今5200到300年青藏高原及周邊先民線粒體全基因組研究成果證明,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與現代西藏人群之間有著較近的母系遺傳聯繫。
神州數碼廈門鯤鵬超算中心正式揭牌 覆蓋AI、基因測序等場景
3月20日,神州數碼全球首個鯤鵬超算中心正式落地廈門。在揭牌儀式上,九家需求單位與神州數碼籤署了合作意向協議,超算中心迎來開門紅。神州數碼廈門鯤鵬超算中心,主要採用以華為鯤鵬處理器為核心的高性能數據中心伺服器,同時運用領先的雲化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覆蓋大數據、人工智慧、基因測序、氣象環境等多項高性能計算場景。
柳葉刀子刊:新冠患者咽拭子轉陰後 糞便陽性仍可持續近5周
當地時間3月19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在線發布了一篇通訊文章(Correspondence),中山大學團隊等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是在患者呼吸道樣本新冠病毒檢測轉陰性後,其糞便樣本呈病毒陽性的時間仍可長達近5周。研究人員發現,確診患者中胃腸道症狀的存在與糞便樣本病毒RNA陽性無關,疾病嚴重程度與糞便樣本病毒RNA陽性時間的延長也無關。但是,抗病毒治療與糞便樣本中病毒RNA的存在呈正相關(p=0.025)。
科學家破譯影響身高基因密碼
華東師範大學團隊在骨骼發育與身高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破譯影響身高的基因密碼。該研究成果論文3月20日發表於《科學進展》。該研究團隊揭示了影響人類身高的重要基因—G蛋白偶聯受體126(Gpr126/Adgrg6)的分子機制,並進一步尋找到潛在的治療青少年身高矮小的治療方案,有望解決因該基因突變而引起身材矮小的世界性科學難題。
超級稻粒寬粒重基因調控產量機理獲揭示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組模塊創製創新團隊在《新植物學家》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克隆了一個水稻粒寬粒重QTL/基因並開展了功能分析,為闡明水稻粒形的遺傳調控機制和高產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此前,科學家已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QTL,但水稻粒形和粒重調控的分子機理仍不清楚。
美國新冠疫苗開始人體試驗 首位志願者接種後「感覺很棒」
美東時間3月16日,第一種實驗性冠狀病毒疫苗在第一位志願者身上進行了試驗,43歲的詹妮弗·哈勒(Jennifer Haller)是該試驗的第一位健康參與者,她於當地時間周一在西雅圖的凱撒永久研究所-華盛頓州研究中心接受了COVID-19疫苗。還有另外三名參與者也一起參加了此次試驗,本次是兩劑疫苗中的第一劑注射,該疫苗將間隔一個月再注射一次。
英國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 劍橋大學等機構參加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消息,該大學和「英國新冠肺炎基因組學聯盟」將耗資2000萬英鎊,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旨在幫助政府和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應對和控制新冠肺炎傳播。「英國新冠肺炎基因組學聯盟」參與單位包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公共衛生機構、惠康桑格研究所及眾多學術機構,它們將對新冠病毒測序並將結果與醫院、各地NHS中心和政府共享。
《科學》:中德解析新冠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 有助抑制劑研發
3月20日,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SARS-CoV-2 main protease provides a basis for design of improved α-ketoamide inhibitors」的研究報告,科學家們用X射線以1.75埃解析度解析了新冠病毒Mpro的晶體結構。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
全球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基因療法!諾華Zolgensma獲日本批准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已批准基因療法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用於治療2歲以下的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兒童患者,包括在診斷時為症狀前(pre-symptomatic)的患者。需要指出的,接受Zolgensma治療的患者,必須抗AAV9抗體為陰性。據估計,在日本,每年約有15-20例SMA患者有資格接受治療。
一次注射,長期有效!美國開發新型HIV基因治療技術
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一項臨床試驗中,一種引導人體產生一種針對愛滋病病毒的特定抗體的新方法讓參與者持續產生了一年多的抗體。這種藥物傳遞技術使用一種無害的病毒將一種抗體基因傳遞到人體細胞中,使人體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產生抗體。據研究人員說,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種策略可以應用於預防和治療各種各樣的傳染病。
「電子人」來了:新研究稱基因改造的神經元或有助植入物連接
一項3月20日發表於《科學》的研究顯示,活動物體中某些類型的神經細胞的電學特性,可通過基因改造使其表面產生導電聚合物而改變。論文通訊作者之一、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鮑哲楠表示,這項研究有望實現對特定細胞群的電控制,可能會帶來方方面面的改變——從治療癲癇等疾病的新療法,到更好地將假肢與神經連接等。
傑毅生物完成近億元首輪融資 用NGS和CRISPR技術革新病原微生物傳統檢測
近日,杭州傑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比鄰星創投、普華資本和體外診斷資深產業人士等聯合投資。所融資金將用於病原宏基因組mNGS相關設備及試劑盒的註冊報證、檢測服務網絡建設等。本次融資為傑毅生物成立以來的首輪融資。
精準醫療技術公司Tempus獲2億美元融資 估值達 50 億美元
近日,精準醫療公司Tempus獲得了 2 億美元的 G 輪融資,此輪融資後,「Tempus」的估值達到了 50 億美元。Tempus擁有最大的從學術醫療中心和社區醫院聚合的連接臨床和基因組資料庫,通過機器學習、下一代測序和人工智慧輔助的圖像識別,幫助醫生做出診斷決策。
瀚辰光翼獲得A+輪融資 投資方為北極光創投
瀚辰光翼近日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北極光創投、博遠資本、復星集團星未來資本、允治資本。本輪將用於加速自動化分子檢測設備的研發、市場拓展以及團隊建設。瀚辰光翼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新型生物醫療系統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低試劑消耗全自動基因分型、全自動流體工作站等設備的研發。
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商「卓誠惠生」完成5000萬元B輪融資
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商「卓誠惠生」宣布完成5000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元生創投領投,清科創投及公司現有股東萬乘資本聯合參與投資。卓誠惠生以多重PCR技術為研發技術平臺,研發生產了300多種PCR檢測試劑,包括食源性及消化道感染、發熱呼吸道、發熱伴出疹、新發及再發傳染病、耐藥基因檢測、人畜共患病原體檢測等多個系列,多個產品通過歐盟CE認證。
以AI驅動藥物製劑開發 METiS獲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METiS Pharmaceuticals(杭州劑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對外宣布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METiS 是全球首家以人工智慧驅動藥物製劑開發的新創公司。致力以高通量製劑平臺及人工智慧計算等技術,為藥企提供快速、精確的智能化製劑研發,並在癌症、傳染性疾病等領域開發製劑新藥,為患者帶來優質高效的藥物。
基層醫學檢驗創新方案提供商啟迪醫學完成戰略投資融資
基層醫學檢驗創新方案提供商啟迪醫學完成戰略投資融資,投資方為雅康博生物等。據了解,啟迪醫學是一家以區域診斷中心建設為核心,涵蓋了獨立醫學實驗室運營、生物醫學技術研發推廣、健康大數據管理、精準醫療服務等領域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投資管理平臺企業,同時也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和清華啟迪控股拓展第三方醫學檢驗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
全球基因測序儀市場規模2018年達到39.0億美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精準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基因測序發展現狀DNA測序技術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一般來說,根據原理的不同,測序技術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第一代測序、第二代測序、第三代測序、第四代測序4個歷史階段。近幾年來基因測序儀市場飛速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全球基因測序儀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39.0億美元,同比增長18%。
Illumina成為全球最大基因測序設備製造商 市場份額達到83.9%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精準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基因測序儀的核心是基因測序技術,第二代基因檢測技術是現今最穩定,應用最廣的基因測序技術,NGS儀器市場被國外幾個龍頭所壟斷,Illumina作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儀製造商,佔到全球83.9%的市場。Illumina一共發布了兩款新產品,分別是下一代(NGS)靶向測序系統MiniSeq,和新一代腫瘤測序解決方案TruSightTumor170。根據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Illumina的市場份額達到83.9%,遠遠領先於其他企業。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