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1期:日本流行DNA相親 靠遺傳基因找到對的人

2020-11-27 前瞻網

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

前不久,比爾蓋茨在《2019年度公開信》上高度讚揚了家庭基因檢測將為人類做出的貢獻:通過預防早產,家庭基因檢測每年能挽救因早產而夭折的1500萬個寶貴生命。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日本流行DNA相親,靠遺傳基因決定「本命」

日前,日本東京的一家餐廳內就舉辦了一場新穎的DNA相親活動。參加相親的男女嘉賓戴著面具,在不知道對方的長相、年齡、職業、年收入等身份背景的情況下,僅靠相親公司提供的一張速配卡片進行交流。

速配是依靠「HLA遺傳基因」進行的,男女雙方的「HLA遺傳基因」越相似,相容性就越低,越不相似反而相容性越高。相容性也就是速配指數從0%到100%。現場一對速配指數為82%的嘉賓的確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話題,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男方表示:「感覺合得來的地方很多啊。」女方表示:「我和他特別聊得來。」

這種DNA相親要追溯到1995年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生物學家Claus Wedekind的「汗味T恤實驗」。實驗收集了44位男生洗澡後穿了兩天的新T恤,讓49個女生來聞,結果發現,女生們普遍認為與自己「HLA遺傳基因」差異大的男生的T恤衫好聞。

事實上,和「HLA遺傳基因」差異大的人結婚所生出的下一代免疫力也的確更強。用科學手段決定對象的時代似乎已經到來。

日本女性之所以選擇這種相親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效率高。一位參加DNA相親活動的女性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到現在為止,我沒少參加聯誼會,已經對遇到新的人、開始新的戀愛感到疲憊,所以想走個捷徑。」另一位日本女性則表示「儘早遇見合適的人,就會儘早過上幸福的生活,實在不想再浪費時間了。」

看來,在快節奏的東京,已經有一部分女性無暇沉浸於追求幸福的過程,只想速戰速決,將因為不合拍而分手的風險最小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相親節目和相親網站都將不復存在,人們只要通過DNA的相容性就可以選擇戀愛、結婚的對象。

中國轉基因大豆走出國門,將落地阿根廷

據科技日報報導,日前,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研發的轉基因大豆轉化事件獲得阿根廷政府的正式種植許可,該轉基因大豆產品具備草甘膦和草銨膦兩種除草劑抗性。這是中國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種子首次在國際上獲得種植許可。大北農科技集團公司公告還稱將立即啟動該產品的中國進口法規申報程序。同時該產品正在申請烏拉圭種植許可,還將申請巴西種植許可及歐盟、日本、韓國等其他大豆主要進口市場的進口許可。

有業內人士評價稱,中國公司的轉基因大豆品種如果在阿根廷獲批,表明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也同樣具備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這一消息進一步反駁了「阿根廷是全球第一個被轉基因毀掉的國家」的謠言。

早期登陸蘚類植物基因組複製事件研究取得進展

多倍化或整個基因組複製事件在植物的進化過程中非常普遍,是推動植物進化的主要動力。植物早期登陸是重要的進化事件,然而早期登陸植物(以苔蘚為代表)古多倍化事件在進化中的意義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道遠團隊高貝等針對早期登陸植物系統演化路徑以及基因組進化問題,以被子植物所特有的VOZ轉錄因子為例,解析了蘚類分支進化早期古多倍化發生事件及時間。

研究發現,VOZ基因發生T和ρ兩種模式的早期多倍化事件,與早期的豆科植物分支及小立碗蘚的多倍化現象一致,提供了植物界進化早期突出的多倍化個例。該研究首次從單個基因進化角度,解析了從蘚類—高等植物系統進化的線索,為後續基於全基因組大數據基礎上進一步解析植物進化關係提供了一定理論支撐。

2019第十屆國際基因組活動周

2019第十屆國際基因組活動周(WDD-2019)將於2019年4月25-27日在中國南京舉行,本屆會議的主題是:探索,創新, 突破,共享。

為了慶祝DNA雙螺旋結構發現的第66周年,組委會將舉辦2019第十屆國際基因組活動周(WDD-2019),屆時您將有機會了解生命科學和生物工業領域的新發展,我們的會議內容和結構會吸引來自各國的科學院院士,國際頂級專家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專家、學者、500強企業高管、海外華人科學家、投資人、政府機構代表等,本次大會將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對外交流與展示的平臺,為學術機構、企業和個人的研究、戰略規劃和職業發展提供有用的資源、信息和建議。並通過提交海報或口頭報告的方式與傑出的國際專家進行交流,我們希望通過富有成效的討論能夠激發與會者的創造性和想法,將新的發現轉化為更好的實踐和應用。

抽血檢測DNA,你就能預知自己的壽命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生物統計學者史蒂夫·霍瓦斯(Steve Horvath)。他正在研究的課題,不是預測你將來會買什麼東西,也不是你從監獄裡保釋出來後何時會再次犯案,而是一個非常冷門的課題:你的人生到底還剩多長。

在最近更新的科學雜誌《衰老》(Aging)中,霍瓦斯和他的同事艾克·盧(Ake T. Lu)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通過這篇文章,他們首次正式公開了已經研究了幾個月的課題項目:一個叫作「DNA死亡時間」(DNAm GrimAge,取名源自「死神」Grim Reaper)的項目。據他們聲稱,藉助DNA信息,他們可以預測一個人可能在什麼時候死亡,而這種預測方式要比現有的任何技術和手段都精準。

在這篇論文中,他們同時還公布了另一個叫作「加速死亡時間」(AgeAccelGrim)的課題項目。通過這個項目,他們可以預測一個人將在什麼時候罹患癌症或者冠心病。此外,霍瓦斯還稱,他還可以通過估算一個人這一生的抽菸數量,來預測他什麼時候會進入更年期。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正式推出了2型糖尿病預測報告功能

近日,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正式推出了2型糖尿病預測報告功能。該功能通過基因檢測數據估算用戶發展出2型糖尿病的風險,並將整合到現有的基因檢測服務中,不額外收取費用。從3月11日開始,2型糖尿病風險評估將上線,新老用戶都能藉此機會了解自己的糖尿病風險。不過,很多專業人士也表達了懷疑和擔憂,因為與2型糖尿病相關聯的因素並非遺傳性因素,比如年齡、飲食、體重等。23andMe表示,他們使用了名為「Platt拓展(Platt scaling)」的機器學習算法,以校準其算法在非歐裔人群中的準確性。因此,新推出的2型糖尿病多基因風險評分在非裔美國人、拉丁裔、亞裔人群中同樣準確。

Science:精卵換基因後代突變多

當父母把基因遺傳給孩子時,他們重新混合了自己的染色體。根據一項對超過 15 萬人的 DNA 進行的高精度研究,染色體的重新混合會增加孩子 DNA 在某些位置發生突變的機率。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理解人類的突變率,並衡量人類進化的速度。

在你的幾乎每個細胞中,大約有 30 億個 「鹼基對」 纏繞成 23 對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可以包含成百上千的基因。為了將基因遺傳給孩子,一種叫做生殖細胞的特殊細胞分裂成卵細胞和精子細胞。每個細胞都含有 23 個染色體,佔原始生殖細胞遺傳物質的一半。

但是在生殖細胞分裂之前,每條染色體與它的伴侶染色體交換一段自己的 「部位」,這個過程被稱為重組或 「交叉」。研究小組發現突變在交叉位點附近發生的頻率要高得多,突變頻率平均是整個基因組的 50 倍。而且,一個 DNA 片段離交叉位點越遠,它的突變就越少。

基因編輯食品即將到來

可以高精度改變動植物遺傳基因的「基因編輯」目前已開始應用於食品領域。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等全球知名企業正式進行農作物的改良。在日本,大學旗下初創企業也在努力實現西紅柿的商品化。預計基因編輯僅相關技術到2025年市場規模就將達到1萬億日元。在食品領域可通過不同於傳統轉基因的方式來實現品種改良,這種安全性受到關注。

至今改良傳統的穀物品種並推廣到全球的是採用的轉基因技術,將外部基因植入對象作物,發生突然變異,具有增產、抗蟲害的特點。不過,植入外部基因的方法被認為不安全,這種觀點根深蒂固。在對食品安全關注度較高的日本,轉基因的蔬菜和水果等很難普及。

相比之下,基因編輯原則上只是改變對象作物本身的遺傳基因,被認為安全性較高。可以減少基因改良的時間和成本。基因重組等需要專家們較高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但基因編輯技術,就連學生也可輕鬆理解,操作簡單。

結合基因編輯技術的細菌療法亮相,新銳A輪融資5000萬美元

近日,總部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SNIPR Biome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目前,這家新銳公司處於早期臨床研發階段,此次融資將用於加速其基於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的創新藥進入臨床。

SNIPR Biome公司正在開創一種新的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基於這種技術研發的新一代抗生素可以在幾分鐘內精準殺死有害菌,同時保持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平衡。該公司將其技術平臺描述為「含有基於DNA的CRISPR引導載體(CGV技術)的下一代抗生素,可在幾分鐘內導致細菌基因組中的雙鏈斷裂和超快速殺滅,從而在急性環境中實現快速反應」。該技術利用細菌內源性Cas核酸酶活性,利用細菌自身的機器攻擊自身,類似一種細菌自殺機器。

Enpicom完成120萬歐元融資 致力於開發測序數據分析平臺

近日,生物醫學軟體開發公司Enpicom宣布完成A輪120萬歐元融資。本輪融資由BOM Brabant Ventures領投,Nextgen Ventures和Arches Capital跟投,所融資金將用於ImmunoGenomix(IGX)平臺的開發,以及市場推廣。

2017年中期,Enpicom開發了ImmunoGenomix(IGX)平臺,這是市場上第一個全套測序數據分析平臺,可用於管理、儲存、分析和解釋T細胞和B細胞受體庫的克隆測序數據。目前,該公司正處於ImmunoGenomix(IGX)平臺全球推廣準備工作的最後階段。根據官網信息,4月11日至13日,該公司將在維也納舉辦的第六屆癌症免疫療法會議上,推出ImmunoGenomix(IGX)平臺的完整版。

美國FDA取消一類轉基因鮭魚禁令:對環境沒影響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剛剛作出了一項對轉基因支持者利好的消息,近日,據外媒報導, FDA已經取消了對美國生物技術公司AquaBounty的轉基因產品AquAdvantage鮭魚卵的進口禁令 。

AquAdvantage是AquaBounty公司推出的一款轉基因大西洋鮭魚,該公司調整了鮭魚的基因, 使這類魚可以全年生長,而不僅僅只是集中在春夏兩季,這項研究從1989年就已經開始 ,經過多年測試後,並未發現AquAdvantage發生其他突變效應。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局長Scott Gottlieb強調,遺傳變化對動物來說是安全的,可以安全食用,不會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農業部新批准五項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農業農村部一月發布2018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清單,新批准了包括耐除草劑油菜、耐除草劑大豆等五種農業轉基因生物,並批准了26項續申請的農業轉基因生物。

新批准的五種包括:巴斯夫種業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劑油菜RF3,孟山都遠東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劑油菜MON 88302,先鋒國際良種公司的抗蟲耐除草劑玉米DP4114。

此外還有先正達農作物保護股份公司和巴斯夫種業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劑大豆SYHT0H2,以及陶氏益農公司的耐除草劑大豆DAS-44406-6。有效期均為2018年12月20日至2021年12月20日。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日華媒:日本流行DNA相親 靠遺傳基因決定「本命」
    中新網1月3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刊文稱,最近,在自己不著急結婚,父母也不會催婚的日本年輕人當中,流行起了一種新的相親方式——DNA相親。就連日本的NHK電視臺都做了專題報導。處在結婚適齡期的日本男女認為,這種依靠「HLA遺傳基因」的速配指數來選擇交往對象的方式可能比自己的判斷更靠譜。文章摘編如下:日前,日本東京的一家餐廳內就舉辦了一場新穎的DNA相親活動。參加相親的男女嘉賓戴著面具,在不知道對方的長相、年齡、職業、年收入等身份背景的情況下,僅靠相親公司提供的一張速配卡片進行交流。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 首次從基因層面找到弱點了日前,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其生物型遺傳背景和抗藥性特徵首次被揭示,這意味著,蔓延多省的草地貪夜蛾,將得到有效遏制。它是今年6月份開始的一系列事件中的最新一起,當時Rebrikov告訴Nature期刊他有意利用流行的CRISPR工具製造出抵抗HIV感染的基因編輯嬰兒,當然這一意圖備受爭議。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2期: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日本流行...
    日本研究機構澄清:日本流行毒株僅發生少量鹼基變異 近日,針對6月以來在日本擴散的變異新冠病毒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專家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報導是誤報,實際上日本目前的流行新冠病毒毒株只是發生了少量鹼基變異。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華大基因在ASHG大會上發布了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10月15日-19日,第69屆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年會(ASHG)在美國休斯敦會展中心順利召開。華大基因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及醫學轉化中心,在會上向全球發布了基於自主平臺DNBSEQ™測序技術的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反響極其熱烈,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最強癌基因找到了 居然不在染色體上
    相關研究發現發表在11月27日的Cell雜誌上。輝瑞、諾華領銜 全球藥廠已砸20億美元衝刺「史上最貴療法」自從2018年以來,包括輝瑞、諾華在內的十一家藥廠已經累計宣布了20億美元的基因治療投資計劃。這個「一次治療一百萬美元起步」的領域,有望掀起醫療領域的下一個風口。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7期:法國疫情由當地不明毒株引發,「基因...
    I期臨床試驗在成都完成:安全有效近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的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瀋陽規定對重點人群做核酸檢測,包括計程車、網約車駕駛員等近日,瀋陽發布疫情防控指揮部令第12號,要求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0、11號令有關要求,確保重點人群應檢盡檢、普通人群願檢盡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中科院科研人員繪出大豆圖形結構泛基因組《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誌喜等科研團隊關於大豆泛基因組的最新研究進展。該項成果突破了傳統線性基因組的存儲形式,在植物中首次實現了基於圖形結構基因組的構建,被審稿人稱為「基因組學的裡程碑工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22期:基因編輯嬰兒壽命不及常人?突變基因...
    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該中心將充分利用呼和浩特臨床醫療資源,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平臺,將全球最前沿的基因技術應用於出生缺陷防控、腫瘤個體化治療、慢病防控、感染性疾病管控等領域,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在疾病預測、預警、預防、早期診斷以及個性化治療等方面的空白,對有效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實現大健康產業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6期: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監管遇阻...
    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在歐盟監管遇阻礙在歐盟監管方面,BioMarin公司收到了EMA的一份聯合評估報告,報告要求公司向EMA提交正在進行的III期研究中接受6e13vg/kg劑量valrox治療的134例患者的完整52周結果。BioMarin預計,最後一例患者將在2020年11月達到52周的隨訪期。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3期:日本花王擬推出個性化基因定製護膚品
    (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鑑定、基因製藥、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
    原標題: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Cell》:病毒感染導致人-病毒雜交基因產生人-病毒嵌合蛋白近日,由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Edward Hutchinson教授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van Marazzi教授帶領下的科學家們發現RNA病毒感染過程中會發生人類RNA和病毒RNA的雜合,從而產生人-病毒嵌合蛋白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新冠最原始版本在美更常見 中國流行...
    該研究結果於4月9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研究人員稱它將有助於了解蝙蝠冠狀病毒的多樣性,並為全球發現、預防和應對可能威脅公眾健康的傳染病提供更多信息,特別目前正在發生的COVID-19大流行。新基因工具有望揭開海洋微生物之謎全球50%的氧氣都是由海洋微生物產生。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1210萬元!全球首個β地中海貧血基因...
    ,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InformedDNA 是一家基因檢測的權威機構,成立於2007年,總部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公司的主要業務有臨床基因檢測諮詢、遺傳檢測的相關管理諮詢以及支持相關臨床試驗。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03期: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
    據悉,去年新冠疫情發生後,成都市多家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紛紛加快研發檢測試劑盒並獲準出口,全年出口量達1000多萬人份。  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部項目在張江開工  近日,恆瑞醫藥全球研發總部項目宣告正式開工。據悉,總部項目將建設國際一流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開發實驗室,建成符合國際cGMP標準的中試車間以及高產能的細胞表達體系。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 果真...
    首個用於記憶喚醒基因被發現睡覺之前學的東西更容易記住?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為這條很多考生嘗試過的妙招新添了一項證據。通過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第一個專門用於記憶喚醒的基因,它似乎會影響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記憶。這個基因就是BMAL1,而缺失BMAL1蛋白的小鼠更健忘。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中國新冠疫苗已注射入體108人,穿山甲...
    據悉,這種疫苗採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以複製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為載體,可表達新型冠狀病毒S抗原。國家基因庫成GISAID中國首個授權機構 助病毒數據共享3月16日,深圳國家基因庫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達成戰略性合作,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成為GISAID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平臺。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期:中國基因編輯雙胞胎很可能已獲「強化...
    (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檢測試劑盒大賣,華大基因回應「月賺...
    據悉,李麓芸教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國內建立染色體病的遺傳諮詢門診,到1998年已為10808人作了染色體檢查,發現了75種世界上未曾報導的染色體異常核型,均被載入《國際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登記庫》。番茄莖稈變粗的關鍵基因被發現近日,《實驗植物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葉志彪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鑑定了調控番茄莖稈發育的關鍵基因SD1,並從遺傳和進化角度解析了番茄莖稈發育的遺傳基礎及調控機制。論文通訊作者葉志彪介紹,番茄莖稈的加粗不僅有利於增產,還能提高番茄的機械抗性,使其適應免搭架的輕簡栽培。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3期:英國專家警告消費級基因檢測結果未必...
    該合作將圍繞鞍山北方國際健康城建設來打造東北地區首個多組學生命健康大數據中心及大型基因組學測序中心,帶動本地生命健康產業科研和臨床轉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這一戰略合作框架下,北方國際健康城(鞍山)有限公司與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籤訂具體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