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蚊子」滅蚊搞砸了 還可能產生超級變種
近年來,以英國Oxitec公司為首的多個研究團隊及生物科技公司都在利用轉基因技術培養一種「殺手蚊」。這些雄性蚊子與自然條件下的雌性蚊子交配後,或是產下的卵不能正常孵化,或是其幼蟲存活不到具備繁殖能力的時候。因此,這種「殺手蚊」被視為一種有效防禦瘧疾、登革熱等高致死率疾病的重要手段。
而據美國《新聞周刊》報導,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文章稱,用轉基因手段來滅蚊的效果大概在18個月後就會消失。蚊子的數量不僅會反彈到之前的水平,而且還出現了轉基因蚊子的後代,讓形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該研究團隊在文章中表示,人工引入的基因讓蚊子變得更加強壯,它們對殺蟲劑等的其他手段的抵抗力、抗藥性也可能增加。一個擴大的基因庫意味著進化成更強大的蚊子。
「黑科技」加持恐龍IP,恐龍園新項目全景還原侏羅紀世界
親身感受恐龍基因科研氛圍,實景體驗侏羅紀時代生態風貌,以「科普+遊樂」為獨特發展模式的常州中華恐龍園,日前正式進入了沉浸式旅遊新時代。據悉常州恐龍園文旅集團歷時3年,獨立打造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侏羅紀沉浸式體驗項目——恐龍基因研究中心,並於9月20日正式開門迎客。
提前金標準6-12個月 CSCO大會上公布肝癌早篩最新進展
在今年CSCO大會上,和瑞基因發布了肝癌全球同類研究首次前瞻性隊列的數據,證實可以通過基於外周血的簡便檢測進行肝癌的極早期預警。這是2018年4月和瑞基因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共同發起的全國範圍內的肝癌極早期篩查項目PreCar的最新進展。不僅如此,PreCar項目前瞻驗證表明,肝癌早篩可以提早6-12個月篩查出極高危肝癌人群。
華大基因高通量測序平臺肺癌多基因檢測試劑盒上市
近日,華大基因宣布,其「華翡冉™-EGFR/KRAS/ALK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正式上市,是華大基因基於自主國產高通量測序平臺的肺癌多基因檢測試劑盒。與臨床傳統技術sanger、ARMS、螢光定量PCR、FISH、ICH全方位的比對結果顯示,該試劑盒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和高靈敏度。與其它高通量測序平臺的數據比對也達到100%一致。
青島發起萬種魚基因組項目
9月21日,第三屆國家海洋基因組學會議在青島召開,會議上宣布了萬種魚基因組項目(Fish10K Project)的階段性成果。至今,Fish10K已完成324種魚類樣本採集,以及完成105種基因組測序,並免費釋放了10個代表性魚類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數據。這是青島發起的全球首個萬種魚項目(Fish10k Project),對於提高青島的海洋知名度起著重要作用。
回復三輪問詢 東方基因表示已掌握多項核心技術
東方基因於近期回復了科創板第三輪問詢函。其中,東方基因在核心技術、銷售對象、債轉股事項等多個問題上,受到上交所的持續關注。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已掌握了高濃度納米金製備、螢光免疫、多項聯檢、全血樣本過濾等多項核心技術。
昆蟲共生菌首次用於轉基因環境安全評價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蟲害防控與生物安全團隊首次發現,昆蟲共生菌可作為評價Bt蛋白對非靶標昆蟲安全性的指標。該團隊通過分析蘇雲金桿菌(Bt)蛋白對龜紋瓢蟲體內共生菌種群組成與結構的影響,得到了上述結論,這將為Bt蛋白的安全性評價提供新的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環境汙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多國科學家發文呼籲修改對基因編輯等基因工程林木的監管
美國、中國、加拿大、智利、比利時、法國、瑞典、南非等15位世界林木生物技術領域科學家近日在Science上發文,呼籲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修改對基因編輯林木的監管,以促進現代林業的發展。全世界有5億公頃的用材林受到森林認證認可計劃體系(PEFC)的管控,而該機構將基因工程林木排除在認證之外,並將禁令延長至2022年。
人類的福音!這個基因突變可以防止HIV感染
西班牙科學家於近日聲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可導致一種影響四肢的肌營養不良,這種基因突變還可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科學家們發現患有1F型肢帶肌營養不良症的這種罕見的肌肉疾病的人體內的淋巴細胞--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HIV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基因治療可以減少肥胖 逆轉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
在近日發表在《Genome Research》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因療法,可以專門降低肥胖小鼠的脂肪組織,逆轉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針對脂肪酸代謝基因Fabp4的特殊基因沉默療法,通過在小鼠身上的研究發現:Fabp4的抑制作用使患者的體重減輕了20%,並在僅僅在6周的治療後改善了胰島素抵抗和炎症。
古DNA鑑定令「人骨湖」成因更加撲朔迷離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人員提取了38具來自公元800―1800年「人骨湖」的人類骸骨的DNA,分析鑑定出了3個屬於不同祖先的類群,分別具有南亞人、地中海人和東亞人等不同血統。以上發現駁斥了過去「所有這些骸骨都是因為某一次的災難性事件而產生」的觀點。此外,還需要進一步開展文獻研究,才能弄清楚為何會有地中海人在這裡出現。
研究發現數百個易致癌基因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已經發現了數百種人類癌症的遺傳"風險"變異。絕大多數可能通過調控其他基因的表達而促進癌症的發展,但這些靶基因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
揭示關鍵癌症蛋白在基因組穩定性和腫瘤抑制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威斯達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複製後,ARID1A腫瘤抑制蛋白能夠幫助維持端粒的內聚和染色體的分離,相關研究結果表明,ARID1A突變的細胞或會經歷與細胞生存不相容的基因組改變,這或許也能夠解釋ARID1A突變的癌症缺少基因組穩定性的特點。
產前胎兒親子鑑定如何做?
前段時間,國外一名女護士在12年間調換了5000名嬰兒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這讓不少寶爸寶媽震驚不已,望著襁褓中的寶寶糾結萬分。
確定親子關係,在這幾年一下變得熱門了起來。在科技如此發達的21世紀,關於確定孩子生父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加以解決,而DNA親子鑑定就是最目前用的最多也是較為成熟的一種親子鑑定的方法。
不過由於某些現實的需要,有些人希望能進行產前親子鑑定,以儘快做出抉擇。這就催生了產前親子鑑定,也稱胚胎期親子鑑定、胎兒親子鑑定。
產前親子鑑定的手續並不繁瑣,首先,孕婦要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在得到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在婦產科以「羊水穿刺」的方式進行3至5毫升的羊水採集,然後自行帶往產親子鑑定中心。由於羊水極易腐敗變質,須注意冷藏保存。
親子鑑定中心人員表示,一般懷孕16周時胎兒尚小,子宮中的羊水較多,此時在B超監控下穿刺抽取不易傷及胎兒。且所需樣本數較少,亦很難使子宮突然變形而引發流產,總風險率不超過1%,22周後可以採集臍血。
但是無論是「羊水穿刺」還是「採集臍血」,由於操作難度較高,手術危險都較大,因而如今具有臍帶血穿刺資質的醫院並不多見。因此,近年來出現的無創胎兒親子鑑定則迅速流行起來。
無創胎兒親子鑑定對於胎兒來說沒有任何危險,由於無創胎兒檢查的全部進程只需從母體身上抽取5毫升的靜脈血,相關於羊水穿刺抽樣、臍帶抽血等的高危險做法,無創DNA產前檢查明顯更簡單為愛子心切的爸爸媽媽所承受。
博雅輯因完成8150萬元Pre-B2輪融資,已累計獲得超10億元融資
9月17日基因編輯生物科技公司博雅輯因(EdiGene Inc.)宣布完成8150萬人民幣Pre-B2輪融資,本輪投資由A輪領投方IDG資本及Pre-B輪領投方禮來亞洲基金共同投資,融資資金將繼續用於包括β-地中海貧血的ET-01項目在內幾個研發項目的推進中。此前,博雅輯因已完成四輪融資,已累計獲得融資超10億元。
寵物基因檢測公司「寵耀基因」獲百萬天使輪融資 由嘉遠資本投資
日前,寵耀基因宣布完成由嘉遠資本投資的5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9月,寵耀基因已與120餘家動物醫療機構達成合作。寵耀基因CEO趙牧野表示:「目前寵物基因檢測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市場規模保守估計可達50億元。」
專注於開發AAV基因療法的AskBio公司宣布併購協議
近日,專注於開發AAV基因療法的AskBio公司宣布併購RoverMed BioSciences技術資產。根據協議條款,AskBio將整合公司技術並承接RoverMed所有資產。RoverMed開發的納米技術能將治療藥物遞送到患病細胞的細胞核中,並且不會對健康細胞產生影響,其能使大分子、小分子、裸DNA、病毒顆粒跨越生物屏障進入靶細胞的細胞核,並且不限於其在體內的位置。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