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如花朵般,從小花苞到綻放,最終再到花朵枯萎和凋零!
古人云:人固有一死!對人類而言,無疾終老的概率低到谷底,更多的人是死於疾病和意外!
英國著名的醫學專家查理.史密斯曾經發布言論:癌症是所有因病死亡中「最好的死法」!
因為癌症比起心源性猝死來說,患者有機會和親友道別、反思自己的一生、不給親人留下遺憾。甚至患者還有機會,回到某些特殊的地方追憶過去、圓夢!
不過,這個言論對癌症患者於家庭來說,並不能得到其認同。我們一切關於癌症的想法,只不過是因為自己沒有患癌而已。癌症所經歷的痛苦和折磨,是大家無法想像的。即便是健康人,在聽到癌症時,也會想到巨額花費、疼痛、死亡。
中國癌症患者最可悲的,並不是癌症找上門,而是被中國式的癌症觀念包圍!
今天,就給大家說幾個關於癌症的冷知識,希望我們能對癌症有更多的了解:
1、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可能會患癌
癌症的本質其實就是基因病,我們日常所說的「癌症」,基本指的都是起源於上皮組織的癌變。
在上皮組織內的細胞,受到種種致癌因素影響,最終發生了基因突變。而致癌因素又包括了遺傳基因、慢性病、長期致癌物接觸(多環芳烴、放射線、芳香胺、亞硝胺)等;
除此外,還有研究證實,癌症是一種衰老性疾病,越是隨著年齡增長,後期患癌的風險也就會越大。
因為人只要還活著,身體細胞就會不斷分裂和代謝,這難免會出現基因複製錯誤。
而且,致癌物和慢性病發展為癌變,也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積累。如果按照人均壽命76歲來計算,每個中國人在這一生中,都有20%的患癌可能!
2、有些人,生來就成了癌症的候選人
就如上文中所說,癌症面前的確人人平等,但也有部分人在出生時,就已經成為了癌症的候選者,他們就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
大量數據都證明,癌症具有家族遺傳和聚集傾向,而這又劃分了兩大部分,第一為遺傳性腫瘤,第二則是遺傳易感性基因;
不過,好在真正的遺傳性腫瘤並不多見,更多的是第二種,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易患癌體質」。
在共同的環境之下,擁有癌症易感基因的人,患癌機率要明顯高於其他人。比如大腸癌、乳腺癌、胃癌等,都是典型的家族聚集性腫瘤。
3、普通體檢,可不等於防癌篩查
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只要自己定期體檢,就能預防和發現早期癌變!
但事實上,普通體檢主要針對的是體格檢查,它的確是能篩查出部分早期慢性病(三高、慢性肝腎疾病),甚至是部分癌變(惡性骨髓增值性疾病、白血病)。但是,對於早期內臟器官癌變,普通體檢想要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正對癌症有篩查作用的,其實就是「防癌篩查」。這不是特指某一種篩查項目,而是醫生根據篩查者的年齡、病史和家族史、症狀、生活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衡量考慮之後,制定的癌症篩查方向和項目。
比如有大腸癌家族史、常年患慢性腸道疾病、45歲以上等人群,在防癌篩查時,大腸癌就是首選的篩查目標。
4、癌症並非不治之症,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
這是絕大部分中國人對癌症的歧義,認為癌症就是「絕症」!
但事實上,癌症的治療研究從未停止過,臨床也有多個針對癌症的治療和控制手段,這包括了傳統的手術、放化療等。
除此外,近些年靶向藥物、免疫療法的問世,也給大部分癌症患者帶來的生的希望,而越早發現和控制的癌變,患者生存率也就會越高,比如我國高發的肺癌、乳腺癌、大腸癌、胃癌等,早期患者五年內的生存率都在70%以上。
5、癌症晚期,也並不是絕對等於死亡
癌症晚期的治療難度的確非常大,因為癌細胞已經出現了廣泛擴散和轉移,且患者身體較為虛弱,往往無法承受手術療法。但是,臨床部分癌症到了晚期後,也能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比如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等;
而且,發展到病情晚期後的其他癌變,治療目的已經從癌症治癒變成了帶瘤生存、減輕患者癌症痛苦、延長患者生命等方面。癌晚期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姑息療法,生存質量不僅會有所提升,預期生命值也可相對延長。
有人常說,得癌完全就看運氣,可事實上任何人患癌,都是有跡可循、有因可查的。即便癌症在臨床上的誘因還尚未明確,但專家也已經證實了多個和癌病發有關的因素。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遠離致癌因素、必要時定期進行防癌篩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