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增癌症人數超百萬,關於癌症的5個冷知識,希望能夠了解

2020-12-03 騰訊網

人這一生如花朵般,從小花苞到綻放,最終再到花朵枯萎和凋零!

古人云:人固有一死!對人類而言,無疾終老的概率低到谷底,更多的人是死於疾病和意外!

英國著名的醫學專家查理.史密斯曾經發布言論:癌症是所有因病死亡中「最好的死法」

因為癌症比起心源性猝死來說,患者有機會和親友道別、反思自己的一生、不給親人留下遺憾。甚至患者還有機會,回到某些特殊的地方追憶過去、圓夢!

不過,這個言論對癌症患者於家庭來說,並不能得到其認同。我們一切關於癌症的想法,只不過是因為自己沒有患癌而已。癌症所經歷的痛苦和折磨,是大家無法想像的。即便是健康人,在聽到癌症時,也會想到巨額花費、疼痛、死亡。

中國癌症患者最可悲的,並不是癌症找上門,而是被中國式的癌症觀念包圍!

今天,就給大家說幾個關於癌症的冷知識,希望我們能對癌症有更多的了解:

1、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可能會患癌

癌症的本質其實就是基因病,我們日常所說的「癌症」,基本指的都是起源於上皮組織的癌變。

在上皮組織內的細胞,受到種種致癌因素影響,最終發生了基因突變。而致癌因素又包括了遺傳基因、慢性病、長期致癌物接觸(多環芳烴、放射線、芳香胺、亞硝胺)等;

除此外,還有研究證實,癌症是一種衰老性疾病,越是隨著年齡增長,後期患癌的風險也就會越大。

因為人只要還活著,身體細胞就會不斷分裂和代謝,這難免會出現基因複製錯誤。

而且,致癌物和慢性病發展為癌變,也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積累。如果按照人均壽命76歲來計算,每個中國人在這一生中,都有20%的患癌可能!

2、有些人,生來就成了癌症的候選人

就如上文中所說,癌症面前的確人人平等,但也有部分人在出生時,就已經成為了癌症的候選者,他們就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

大量數據都證明,癌症具有家族遺傳和聚集傾向,而這又劃分了兩大部分,第一為遺傳性腫瘤,第二則是遺傳易感性基因;

不過,好在真正的遺傳性腫瘤並不多見,更多的是第二種,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易患癌體質」。

在共同的環境之下,擁有癌症易感基因的人,患癌機率要明顯高於其他人。比如大腸癌、乳腺癌、胃癌等,都是典型的家族聚集性腫瘤。

3、普通體檢,可不等於防癌篩查

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只要自己定期體檢,就能預防和發現早期癌變!

但事實上,普通體檢主要針對的是體格檢查,它的確是能篩查出部分早期慢性病(三高、慢性肝腎疾病),甚至是部分癌變(惡性骨髓增值性疾病、白血病)。但是,對於早期內臟器官癌變,普通體檢想要發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正對癌症有篩查作用的,其實就是「防癌篩查」。這不是特指某一種篩查項目,而是醫生根據篩查者的年齡、病史和家族史、症狀、生活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衡量考慮之後,制定的癌症篩查方向和項目。

比如有大腸癌家族史、常年患慢性腸道疾病、45歲以上等人群,在防癌篩查時,大腸癌就是首選的篩查目標。

4、癌症並非不治之症,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

這是絕大部分中國人對癌症的歧義,認為癌症就是「絕症」!

但事實上,癌症的治療研究從未停止過,臨床也有多個針對癌症的治療和控制手段,這包括了傳統的手術、放化療等。

除此外,近些年靶向藥物、免疫療法的問世,也給大部分癌症患者帶來的生的希望,而越早發現和控制的癌變,患者生存率也就會越高,比如我國高發的肺癌、乳腺癌、大腸癌、胃癌等,早期患者五年內的生存率都在70%以上。

5、癌症晚期,也並不是絕對等於死亡

癌症晚期的治療難度的確非常大,因為癌細胞已經出現了廣泛擴散和轉移,且患者身體較為虛弱,往往無法承受手術療法。但是,臨床部分癌症到了晚期後,也能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比如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等;

而且,發展到病情晚期後的其他癌變,治療目的已經從癌症治癒變成了帶瘤生存、減輕患者癌症痛苦、延長患者生命等方面。癌晚期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姑息療法,生存質量不僅會有所提升,預期生命值也可相對延長。

有人常說,得癌完全就看運氣,可事實上任何人患癌,都是有跡可循、有因可查的。即便癌症在臨床上的誘因還尚未明確,但專家也已經證實了多個和癌病發有關的因素。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遠離致癌因素、必要時定期進行防癌篩查而已。

相關焦點

  • 每年死亡63.1萬人!發病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竟是…
    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我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392.9萬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口腔癌雖不為大眾熟知,但危害不可忽視。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我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每年新發肺癌約78.7萬人,因肺癌死亡約63.1萬人。
  • 【癌症登月計劃】未來5年投入1.5億美元推動兒童癌症研究
    美國副總統喬•拜登在峰會上宣布了諸多新項目,其中與美國癌症研究所(NCI)的相關舉措最多。目前,全球每年腫瘤新發病例1400萬例,死亡820萬人。WHO預計,到2020年,腫瘤每年可造成1000萬人死亡。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2020年全球新增1930萬癌症患者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15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據估計,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女性乳腺癌超越肺癌,成為診斷數量最多的癌症。
  • 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約1930萬,CAR-T免疫療法了解一下
    12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最新的數據,據估計,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1]。我國每年癌症死亡約233.8萬例,死亡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前五位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2]。
  • 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5大致癌因素,大部分可避免
    一、全球癌症報告出爐,中國數據驚人 2018年末,IARC(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公布2018年全球癌症報告,報告中顯示,在過去一年,新增的癌症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症而逝世的人數達到960萬。報告還表明,全球範圍,每5個男人中或每6個女人中,就有1人會在一生的某個時刻患上癌症。
  • 創新藥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患者生存率顯著提高
    癌症已成為美國第二大人口死亡原因,隨著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每年癌症確診和死亡人數持續上升。據統計,40%的美國男性和39%的美國女性將在一生中被確診癌症,20%的全美死亡病例由癌症導致。美國每年癌症護理產生的直接醫療費用為802億美元,與癌症有關的死亡病例所導致的生產力間接成本損失高達944億元。隨著癌症患者數量的日益增加,新療法和早期篩查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 關於癌症的5個誤區
    誤區一暴露於一種致癌物中,就會導致癌症我們幾乎隨時隨地都暴露於潛在的致癌物中,就像細菌與病毒幾乎無處不在一樣。癌症通常是長期暴露於致癌物而造成的,且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會加倍地削弱人體天生的防癌機制,從而導致癌症的產生。
  • 2020年美國癌症統計報告
    年,美國將新增癌症病例1806590例,相當於每天將有近5000人罹患癌症。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女性的總體癌症發病率一直保持穩定,因肺癌發病率的下降被結直腸癌發病率的逐漸下降和其他常見癌症發病率的增加或穩定所抵消。自2004年以來,乳腺癌發病率的小幅上升(每年約0.3%)部分歸因於生育率持續下降、肥胖增加以及也導致子宮體癌發病率持續增加的因素(每年1.3%)。
  • 帶你了解5種常見癌症
    今天就繼續再深入聊聊幾種特定的癌症,順帶說說重疾險裡面的「套利」情況。首先,八哥要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重疾險裡面經常提到惡性腫瘤,不是學醫的,簡單理解成癌症也沒什麼不妥,但是如果要嚴格區分,兩者還是略有不同。
  • 這些關於癌症的坑 你踩了幾個?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統計數據,癌症是美國人死亡的第二個主要原因。然而,當談及有關這種疾病的知識時,公眾仍然對它一知半解。更糟糕的是,對疾病的許多認識誤區在網上和線下傳播,使得人們很難從毫無根據的謬誤中識別出正確的信息。美國「最佳生活」網站收集了科學證據和專家建議,駁斥了這個領域最常見的誤區。
  • 癌症固然危險,卻也不必杯弓蛇影,關於癌症的5大謠言不可輕信
    癌症是很多人都談之色變的疾病,它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剝奪人的生命,還會給家庭帶來非常大的負擔和折磨。理解人們對於癌症的恐懼,但是恐懼之餘,也不能輕信一些防癌抗癌的謠言,不然非但達不到防癌的目的,反而會影響到人的健康。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防癌方面經常聽信哪些謠言。
  • 泛生子CEO王思振:若癌症基因檢測進入醫保,市場將放量百倍達千億級
    但王思振認為這只是個開始,重頭戲在於,未來癌症基因檢測產品規模化進入醫保,整個市場將迎來百倍放量,進入千億甚至萬億時代。他以NIPT(無創產前診斷)市場對標。2015年NIPT市場滲透率不足5%,之後在政策和市場的驅動下,NIPT進入「普篩」時代,2019年市場滲透率已超30%,並孵化出華大基因與貝瑞基因兩個市值數百億的企業。
  • 還在背書癌症「八大特徵」?《Science》新增四大癌症物理特徵
    《Science》新增四大癌症物理特徵 2020-11-11 來源:生物通
  • 得了癌症等於宣告死亡?謠言,關於癌症的7個真相要了解清楚,別再無...
    生活中流傳著很多跟癌症有關的說法,如癌症會傳染給他人、手機和電腦會致癌等,使得人心惶惶,在生活方面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癌症會纏身。其實癌症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需了解以下幾個問題,正確面對癌症。
  • 關於癌症的5個真相,是時候該讓你知道了
    再比如晚期的食管鱗癌伴隨肺轉移,採取規範化的化療方式,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至少15個月以上,但如果不進行化療治療的話,患者的生存期會縮短至5個月以內。臨床上,化療既可以作為單獨的治療措施來使用,同樣也可以結合手術,或者是聯合靶向藥一起進行。
  • 今年,960萬人將死於癌症 | WHO全球癌症報告
    該數據共統計了覆蓋全球 185 個國家和地區的 36 種癌症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分析指出,全球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正在不斷上升,不同種類癌症的發生具有地域特徵,並且癌症的高發已經成為人類提高預期壽命的頭號阻礙。 報告指出,癌症的高發與許多因素相關,包括人口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其中經濟的作用不容小覷。
  • 【Cancer Letters】國家癌症中心:我國最新癌症現狀統計,總體患癌率為5.5%
    結果顯示,我國5年內診斷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數約為749萬(其中男性患者368萬人,女性患者381萬人),總體5年癌症患病率為556/10萬。與發病率相比,5年患病率更能從整體上反映疾病負擔。2011年,我國5年內患癌且存活人數及患癌率詳見下表。這749萬癌症患者都分別罹患什麼癌症?主要分布在哪個年齡段呢?
  • 廣西每年約5萬人死於癌症 肺癌死亡率快速上升
    廣西每年約5萬人死於癌症 肺癌死亡率快速上升 2008年04月16日 11:00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發表評論   4月15日至20日,是第14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 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圖:視覺中國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球最新癌症數據。之前,肺癌一直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而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女性乳腺癌超越肺癌,成為診斷數量最多的癌症。該項數據共涉及全球185個國家和36種不同的癌症種類。
  • 美國科學家進一步證實癌症與端粒酶的關聯性
    ,許多科學家將他們的整個研究生涯都投入到去尋找一些細胞相似點,希望有可能促成針對許多癌症的單一療法——然而一個多層面的問題很少有機會獲得單一的答案。儘管細胞永生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它是癌性腫瘤在癌症患者體內生長和繁殖的方式。在上世紀90年代末,TERT是否是致癌基因是一個尚未解答的問題。科學家們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一直在搜尋激活它的突變,卻沒人能夠找到TERT突變。兩年前,兩個研究小組發現TERT根本沒有突變。與之相反,突變發生在控制這一基因表達的調控區域中,這些突變出現在黑色素瘤、腦癌、肝癌和膀胱癌等許多癌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