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進一步證實癌症與端粒酶的關聯性

2020-12-01 中國網科學頻道

騰訊科學訊 在癌症領域,許多科學家將他們的整個研究生涯都投入到去尋找一些細胞相似點,希望有可能促成針對許多癌症的單一療法——然而一個多層面的問題很少有機會獲得單一的答案。

1997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他們認為是細胞不死關鍵原因的基因。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亞單位。儘管細胞永生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它是癌性腫瘤在癌症患者體內生長和繁殖的方式。

在上世紀90年代末,TERT是否是致癌基因是一個尚未解答的問題。科學家們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一直在搜尋激活它的突變,卻沒人能夠找到TERT突變。兩年前,兩個研究小組發現TERT根本沒有突變。與之相反,突變發生在控制這一基因表達的調控區域中,這些突變出現在黑色素瘤、腦癌、肝癌和膀胱癌等許多癌症中。

科羅拉多大學BioFrontiers研究所主任說:「就在那時我意識到我們應投入實驗室中所有的工具和專業知識來了解這些突變背後的機制。我們實驗室與科羅拉多大學Anschutz醫學院的合作者們一起,追蹤了從DNA到增高的RNA水平,到增高的蛋白質水平,直至增高的端粒酶水平這一突變的效應。我們在23個膀胱癌細胞系中通過比較有和無突變的癌細胞闡明了這一效應。」

Cech證實這些啟動子突變與高水平的mRNA、TERT蛋白、端粒酶酶活性以及端粒長度相關。他將研究小組的成果發布在了近期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膀胱癌細胞系是在Anschutz醫學院獲得,Cech研究小組和同事們採用這些細胞系,是因為它們的細胞運作方式適用於各種不同的癌症。膀胱癌本身就是個不小的威脅。根據美國國立衛生院的報導,僅2014年這種癌症就導致1.5萬多人死亡,同年確診了近7.5萬新增病例。治療這種癌症並不容易,其包括一些聯合化療、細菌生物療法或完全切除膀胱。

這一研究小組與科羅拉多大學的兩個學院合作,從Anschutz醫學院獲得了獨特的膀胱癌細胞系。Cech實驗室還採用一種方法檢測了細胞內的TERT蛋白質分子數量以及酶活性的微小改變。

利用這些工具,該研究小組突破當前的技術限制測量了細胞內的分子變化。計算機分析數據進一步證實了研究結果:高端粒酶水平可以預測患者的膀胱癌是致命的還是不致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醫生們或許可以檢測癌症患者中端粒酶的活性,根據癌症的嚴重程度來開出治療計劃。利用這一技術,端粒酶可成為某些癌症的一個生物標記物,Cech希望他的研究將為醫療診斷公司開發一種可以在醫生辦公室很容易使用的測試提供所需的知識。

「我們希望這項研究將推動製藥公司去尋找一些端粒酶抑制劑,延緩癌症及將它改變為一種更加可治療的形式。我們還很有興趣想看看,這一研究是否適用於其他的癌症類型,這將為採用一種藥物來影響許多不同種類的癌症創造一個機會,」Cech說。

相關焦點

  • 端粒酶在癌症中會發起和維持慢性炎症
    近日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三者之間的重要關聯,證實在人類癌症中端粒酶具有發起和維持慢性炎症的作用。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18日的《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 識別這一潛在的藥物靶點,可以阻止或減輕炎症,使得上述常見病得到緩解。
  • 科學家解析端粒酶作用機制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癌症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解析了端粒酶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細胞中的端粒酶可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合成修復染色體上的端粒:這取決於細胞是否正常分裂
  • PNAS 促進癌症的端粒酶也能保護健康細胞
    2019年9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馬裡蘭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新研究揭示了端粒酶的新作用。端粒酶在正常組織中唯一已知的作用是保護某些定期分裂的細胞,如胚胎細胞、精子細胞、成體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科學家們認為,端粒酶在所有其他細胞中都是關閉的,除了在惡性腫瘤中,端粒酶可以促進細胞無限分裂。
  •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圖像問世,開拓抗衰老與癌症新療法之路
    > 據英國《自然》雜誌2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科學家團隊使用冷凍電鏡技術,以迄今最高的解析度確定了端粒酶的結構。
  • 端粒酶研究領域的重要成果!
    【3】Cell:科學家揭示端粒酶內部工作機制,在癌症、衰老中扮演重要角色doi:10.1016/j.cell.2018.04.038端粒酶是一個RNA-蛋白複合物(RNP),負責使用其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和包含模板的端粒酶RNA(TER)在染色體3』末端延長端粒DNA。
  • Cell:科學家揭示端粒酶內部工作機制,在癌症、衰老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8年6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為四膜蟲結合端粒DNA的端粒酶的結構提供了機制上的新認知;關於其催化核心的完整結構揭示了一個叫做TRAP的新的結構單元;揭示了DNA從活性位點到端粒DNA結合p50-TEB複合物的詳細途徑;揭示了端粒酶RNA TRE模板-TBE在端粒DNA合成過程中的作用。
  • 衰老和癌症的終結?解析出端粒酶的結構使之成為可能
    老化vs癌症有機體通過這種方式來調節它們的端粒維持,但是它們是在走生物學鋼絲。一方面,它們需要通過細胞分裂來替代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失去的細胞。然而,任何具有無限分裂能力的細胞都是腫瘤的種子。事實證明人類癌症中的絕大多數細胞具有活性的端粒酶和比包圍著它們的正常細胞更長的端粒。
  • 端粒酶檢測新方法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原標題:端粒酶檢測新方法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最新發現與創新  3月26日,青島農業大學李峰教授及其專家團隊關於單細胞水平端粒酶活性均相電化學檢測新方法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雜誌《分析化學》上。此成果有望在癌症的早期診斷、臨床治療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結構問世
    鑑於端粒酶與癌症和老化關係密切,該發現代表著人類向開發端粒酶相關療法邁出了重要一步。  時至今日,科學家並不能完全肯定衰老和癌症的真正起因,而端粒功能的發現,被認為是開拓了一條抗衰老與癌症新療法之路。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帽子」結構,類似於鞋帶上的塑料尖頭,起著保護作用,可以防止染色體「磨損」。每一次細胞分裂,端粒都會變短,直至細胞停止分裂並死亡。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近日,有研究人員在Cancer Cell上刊文稱他們鑑別出了13種不同類型癌症相關的非編碼片段,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ncRNAs和癌症之間的關聯性研究。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發現激素相關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細胞還可以特異性地產生一類新的小RNA,並且這些小RNA來源於tRNA,在促進細胞增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在早期的一些RNA測序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到細胞轉錄組中存在大量tRNA片段,但這些片段通常被當作非功能性的降解產物。
  • 端粒酶逆轉衰老讓你年輕20 歲!
    2009年諾貝爾獎證實的,從DNA級別逆轉衰老的神奇元素,震驚世界。不光美國總統親臨現場,更有3位美國知名抗衰老科學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以獎勵他們發現了人類逆轉衰老的關鍵-端粒酶。  諾貝爾專家評審組認為,端粒酶對人類長壽與治療各種衰老造成的疾病、功能退化,有著決定性功效,合理的運用提取生物端粒酶技術,將可讓全球人類生理年齡出現逆增長,許多困擾醫學界的慢性疾病將得到治療。端粒酶到底有多強大如何能益壽延年?
  • 端粒酶在衰老過程中的有益作用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團隊揭示出端粒酶的一種新作用。這項新研究發現,在衰老過程的關鍵時刻,正常成體細胞中的端粒酶會重新激活,以緩解細胞老化的壓力,減少可能導致癌症的DNA損傷。該研究通訊作者、馬裡蘭大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助力教授Kan Cao說:「這項研究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端粒酶在正常細胞中的功能。我們的研究首次表明,端粒酶在成體細胞中的作用不僅僅是促進腫瘤形成。
  • 《自然》:研究揭示端粒酶關鍵部位三維結構
    美國科學家近日利用這一成果有望為絕大部分的人類癌症提供安全的治療手段。絕大多數成體細胞缺乏端粒酶,導致功能DNA的逐漸喪失。這被認為是決定細胞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在許多腫瘤中,端粒酶被重新激活,使得反常細胞無止境地進行分裂。
  • 合成端粒酶主要蛋白結構被揭開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化學家近日繪製出合成端粒酶(核糖體蛋白酶)的主要蛋白質及RNA(核糖核酸)的結構,從而揭示了這種對於醫治癌症與衰老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酶的合成機理
  • 兩步驟導致細胞永生化和癌症
    鑑於端粒隨著細胞年齡的增加而變短,科學家們從理論上認為,從不會衰老的癌細胞通過產生細胞在正常情形下不會產生的端粒酶而變得永生化,從而是得這些細胞永久性地保持較長的端粒。經估計,90%的惡性腫瘤利用端粒酶實現永生化,而且提出的多種癌症療法都著重關注降低端粒酶在腫瘤中的產生。
  • 【視頻】布萊克本的端粒和端粒酶,在幹細胞和癌症中的作用
    ·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舊金山分校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教授,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憑藉「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
  • 研究揭示端粒酶裝配的新機制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端粒研究領域的三位科學家——Elizabeth H. Blackburn、Carol W.Szostak,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末端的機理。端粒是一種存在於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的DNA-蛋白質複合體,由於DNA複製的「末端複製問題」,端粒DNA會隨著細胞分裂而縮短,當其縮短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觸發DNA損傷反應,進而誘發細胞發生衰老和死亡。端粒酶則是細胞中一種負責端粒的延長的逆轉錄酶,其由幾十個生物大分子組成。
  • 亦敵亦友 除了促癌 端粒酶還能保護健康細胞...
    9月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團隊揭示出端粒酶的一種新作用。在經典的觀點中,端粒酶唯一的已知作用是保護正常組織中某些經常分裂的細胞,如胚胎細胞、精子細胞、成體幹細胞和免疫細胞,但在其他細胞中它們是被關閉的,除了在惡性腫瘤中,端粒酶可以促進細胞無限分裂。
  • 【盤點】衰老與疾病的關聯性研究進展
    【9】cell:早期端粒酶失活將加速衰老近日,來自美國的華裔科學家在著名國際期刊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通過實驗發現,酵母端粒酶早期失活會導致細胞出現短暫的DNA損傷應答,這一過程會加速酵母母細胞衰老,並且ETI導致的加速衰老過程發生在端粒縮短誘導的細胞衰老之前。研究人員指出,端粒酶對於長期維持和保護端粒具有重要作用。
  • 【走近諾貝爾醫學獎】2009年得主:揭示端粒和端粒酶對染色體的保護...
    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國籍:澳大利亞人物評價:「布萊克本在長達30多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革新了科學家對細胞工作方式的認識,」在獲悉本校科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獲得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蘇珊·德斯蒙德-赫爾曼當即發表聲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