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這7類慢性疾病,與癌症關係不遠,若不重視,易演變成癌!

2020-11-29 醫說健康

我之前身體一直都非常棒,怎麼有點不舒服,就給我診斷癌症晚期了?

難道癌症就是一種短期出現、迅速爆發的疾病嗎?

這是臨床被確診為癌症後,大部分患者的第一反應,有很多患者還會懷疑是診斷錯誤,最終在反覆確認後接受了現實。這癌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為什麼確診就是中晚期?

癌症學名為惡性腫瘤,它起源於人體內變異的「癌細胞」,只要是身體有細胞分布的區域,就可能會發生癌變。不過,在臨床上還是主要以內臟器官癌變最為多見,我國高發的癌症類型有肺癌、消化道癌、肝癌等!

而在某一器官細胞癌變之後,癌細胞會躲過免疫系統的追殺,在體內悄悄潛伏和發展,這階段患者往往沒有任何身體不適。

而隨著癌腫形成、癌細胞浸潤和擴散,症狀又會逐漸浮現。但大部分內臟器官癌變的輕微症狀,都與普通疾病較為相似,容易混淆患者、出現錯誤判斷!

而當明顯症狀出現時,比如疼痛、出血、嚴重消化不良、消瘦,病情也早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

所以,癌症本身並不是急性病,它就是典型的慢性、惡性病。從一個健康的細胞發展至癌變,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甚至是幾年、十幾年之久,這也是為何中老年人易患癌的原因!

刺激細胞發生癌變的因素也有很多,除了基因遺傳之外。後天慢性病影響也是主要因素,有很多慢性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臨床也將其稱為「癌前病變」,也就是說後期可能會發生癌變,特別是以下幾類疾病不能忽視:

 1、萎縮性胃炎:我國慢性胃病的發病率相當高,比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都是常見問題。而在所有慢性胃炎確診的患者中,萎縮性胃炎就佔據了14%左右。該疾病多是有淺表性胃炎不積極治療、錯誤治療發展而來的。

由於胃黏膜表面反覆受損,導致黏膜固有腺體萎縮、消失,繼而發展為萎縮性胃炎。如果不積極治療,患者後期還可能出現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萎縮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在臨床上恰恰被稱為癌前病變;

2、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和肝癌之間有密切關聯,這裡要提到兩種肝病,也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在我國全部的肝癌患者中,有大部分都是由這兩類疾病發展而來的。而B肝-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在臨床上也被稱為肝癌發展四部曲。

這與肝細胞長期處於炎性反應中、肝細胞反覆受損分裂、免疫力下降等有直接關係。越是控制不當的肝硬化,越有可能發生癌變;

3、腸道腺瘤性息肉:腸道息肉本身有多個種類,比如炎性、增生性等,這兩類基本都是良性息肉,癌變率微乎其微。而腺瘤性息肉則不相同,隨著病情發展其癌變率能達到40%以上。

家族遺傳性腺瘤息肉,後代在20歲前就可能會病發,如果沒有檢查和治療,後期癌變率近乎接近100%,這也是大腸癌出現家族聚集的最危險因素;

 4、黏膜白斑:可能大家對這種疾病比較陌生,它其實是出現在上皮組織的異常增生,也屬於癌前損害特徵。

根據臨床數據調查表明,在口腔黏膜、外陰黏膜上出現白斑的患者,有接近3%~7%的可能會出現癌變。除此外,食管、宮頸白斑,也存在癌變可能;

 5、宮頸炎:想必大家應該都看過前段時間的「hpv疫苗」新聞,持續感染高危hpv,特別是16型、18型高危亞型,自身患宮頸癌的機率就會有所提升

除了hpv感染之外,長期反覆存在慢性宮頸炎、子宮頸的柱狀上皮細胞就可能受到損傷發生癌變。特別是慢性宮頸炎合併hpv感染的患者,更容易患宮頸癌;

6、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增生在臨床上分為生理和病理性兩種,大部分女性都是生理性乳腺增生,會隨著生理期變化而出現和消失,當到了絕經期之後,症狀會徹底消失。而乳腺囊性增生則不相同,它屬於病理性增生,存在癌變風險;

7、交界痣:交界痣的細胞活性比其他痣活躍,容易出現增生,且可能會轉化為惡性黑色素瘤,也就是大家俗稱皮膚癌的一種。

特別是生長在容易被摩擦部位的交界痣,比如手指、外陰等部位,更容易癌變。一旦發現痣邊界不清、有異常隆起增大、表面反覆糜爛、顏色深淺不一致,就可能是癌變發出的信號。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並非是所有的慢性病患者最終都會發展為癌症,關鍵在於是否治療、如何治療。當以上幾類疾病出現後,應積極就醫進行檢查,並按照醫生建議進行治療與複查,如此才能將癌變的可能扼殺在搖籃中。

相關焦點

  • 癌症來之前,都會有「癌前病變」!很多人沒重視|萎縮性胃炎|癌前...
    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在我們身體出現癌前病變時,如果我們懂得及時「剎車」幹預,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而這,也是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記好!
  • 26歲查出癌前病變!這是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可惜很多人沒重視!
    小青一聽,慌了:「癌前病變?是不是就是宮頸癌?可是我之前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表現啊,醫生,我才26歲,我不想死啊!」 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原位癌是不是癌症?浸潤癌和原位癌的區別在哪?醫生詳細解讀
    如今,只要提到跟「癌」有關的疾病,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面,癌症的最終走向就是死亡。不過有些癌症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比如原位癌,因為裡面帶有「癌」字,所以大部分人人認為就是得了癌症。那麼,原位癌是不是癌症?浸潤癌和原位癌的區別在哪?
  • 什麼是癌前病變?4種常見的小毛病,也許是癌症前兆,別大意
    人吃五穀雜糧,身體難免會有一些小毛病,如果不重視的話,這些小毛病會不斷的加重,從而影響到身體的各個器官,甚至還會有癌變的可能。而很多人提到癌症的高發率和致死率確實會讓人感到擔心和害怕,但大忌也要知道,它的出現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常都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比如癌前病變,那究竟什麼是癌前病變呢?
  • 癌前病變很危險,9種常見癌前病變要重視治療!
    癌症的發生發展需要一定的過程,臨床上將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浸潤癌,也就是說癌前病變只是代表身體的部位出現問題,如果及時的進行處理,病情就會康復,不會繼續惡化,而如果處理不當病情繼續惡化,最終就有可能發展成癌症。 那麼都有哪些常見的癌前病變需要引起重視呢?
  • 莫名其妙的皮膚瘙癢,或是癌症來臨?還需留意這8個「癌信號」
    皮膚瘙癢並不是小問題,若長時間仍然沒有緩解,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檢查,有可能是癌症來臨。局限性瘙癢可能是臨近部位出現了癌病灶,若外陰頑固性瘙癢需警惕子宮頸癌;肛門頑固性瘙癢或是腸癌;鼻孔壁劇烈瘙癢或是腦瘤。不過瘙癢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跟癌病灶沒有任何關係。所以若皮膚長時間有不明原因的瘙癢,先排出食物或藥物過敏以及其他刺激性因素,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需留意癌症的哪些早期症狀?
  • 癌症不傳染但可能會遺傳 「三早」提高患癌生存率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檢驗科副主任易琳表示,遺傳因素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遺傳學角度,可以把腫瘤劃分為遺傳性腫瘤、有腫瘤遺傳易感傾向的腫瘤以及散發性腫瘤。此前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進行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其原因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從母親那裡遺傳了突變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概率高達87%。
  • 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 常見的癌前病變你知道嗎
    癌症,它的出現率在現代社會中是很高的了。其實癌症的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侵潤癌三個階段。那麼有人會問,這個愛錢病變是什麼意思呢?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其實,許多的癌症如果能夠在癌前病變的階段能夠重視和治療的話,可以將癌症的發生降低到最小的機率。
  • 為什麼會得癌症?醫生:這5個因素,或許是癌症的幕後推手
    不得不說,癌症的患病因素,臨床至今為止的確是沒有完全明確,但也找到了幾個與癌相關的原因,以下五個因素,或許就是癌症的幕後推手,你是時候了解一下了:1、遺傳基因:癌症出現遺傳、家族聚集,並不是癌細胞直接就傳遞給了下一代,而是遺傳基因在作祟。在臨床看來,真正意義上的遺傳性腫瘤非常少,大部分都屬於遺傳易感性基因。
  • 這6種癌症會遺傳!家裡有親人患這種癌,你就要當心啦!
    有關腫瘤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近年來「家庭癌」現象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他們既可以同時發生,也可以先後出現,其患癌部位可以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但是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癌症不能傳染。長期與癌症患者有接觸的腫瘤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他們的癌症發病率並不比一般人高。
  • 談癌色變怎麼破?防癌基因檢測助我們躲過癌症的襲擊
    怎麼有些人平時好好的 癌症說得就得了? 其實,癌症來之前都「打過招呼」 只不過被人們忽略了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
  • 癌症等於絕症?不!這3種癌症的治癒希望很大,對壽命沒太大影響
    在當今這個時代,依然有很多人談癌色變,把癌症和「絕症」、「不治之症」等名詞劃等號。其實,癌症是一大類惡性腫瘤的統稱,不同癌症的危險程度存在差異。有些癌症的「殺傷力」極強,如胰腺癌,被醫學界譽為「癌症之王」,死亡率高,預後差,5年生存率不足5%。
  •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癌基因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從染色體上脫落後,癌基因才變得「兇猛」起來。儘管這一研究目前還不能用於癌症治療,但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 女生內「褲」若出現這痕跡,或是宮頸癌「破門而入」,請多多重視!
    大多女性朋友都知道,內褲基本上一天換洗一次,這是由於女性身體分泌出來的一些分泌物來,而有些分泌物會殘留在內褲上面,我們可以通過內褲上的分泌物,來判斷我們的子宮是不是存在異常。小編提醒:女生內「褲」若出現這痕跡,或是宮頸癌「破門而入」,請多多重視!
  • 原來這三種人不容易得癌症
    癌症一直都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癌症不好治,治癒率低,且治療費用昂貴。與其等患癌後再去治療,何如早早預防。預防是最好的治療。那麼,中醫是如何預防癌症的呢?如果能積極預防,是不是就不容易生癌症了呢?本文詳細分析不容易患病的幾種人群。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人容易患癌,而有些人則不容易患癌。我們把不容易患癌的這類人稱為有「抗癌體質」。
  • 癌症來之前,都會經歷"癌前病變"!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quot|黏膜...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就能止步,那麼癌症也就很難發生。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 許多癌症由細菌、病毒引起 這5種更要當心
    談「癌」色變,癌症的高發率和高死亡率讓人恐懼。根據國際抗癌聯盟數據指出:全球每年被確診罹癌病例達1200萬人,其中約20%的病例歸因於病毒或細菌感染。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因此更要重視因感染而引發的癌症。
  • 癌症晚期的確可怕,但我不準備害怕它,與癌共存也並非不可能
    拜讀了一篇快樂抗癌日記,寫得真好,裡面有那麼一句話「癌症晚期的確可怕,但我不準備害怕它,與癌共存也並非不可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堅強,並將這種精神分享給所有正在砥礪前行的癌友和家屬們,借作者的快樂與堅強,以鼓舞大家,也祝福作者及所有的患者餘生的「鹿」還很長很長……原著:快樂抗癌的MS陳
  • 深入了解良性腫瘤與癌症,讓你不再談癌色變,陷入恐慌境地
    今天跟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癌症的根源,從現在開始糾正一些防癌治癌的誤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的概念。腫瘤(tumor,neoplasm)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腫塊。 根據生物學特性及其危害性,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但是,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的低度惡性的腫瘤,被稱為交界性腫瘤。
  • 當心「癌從口入」!這七種癌症都跟吃有關!別再不當回事啦!
    胰腺癌:「三高」食物要少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胰腺癌單病種首席專家、肝膽科專家李昇平教授:有「癌中之王」之稱的胰腺癌是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治療效果差。胰腺癌和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這「三高」食物「吃」得過多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