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良性腫瘤與癌症,讓你不再談癌色變,陷入恐慌境地

2020-12-02 騰訊網

很多人談癌色變,殊不知病因的根本。今天跟大家一起探究一下癌症的根源,從現在開始糾正一些防癌治癌的誤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的概念。腫瘤(tumor,neoplasm)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腫塊。

根據生物學特性及其危害性,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但是,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的低度惡性的腫瘤,被稱為交界性腫瘤。

良性:療效較好,對機體影響較小。

惡性:又稱癌症(cancer),早期即可發生浸潤和轉移,療效較差,是人類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常見的十大腫瘤:

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腸癌、鼻咽癌、乳腺癌、子宮頸癌、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

早期食管癌、宮頸癌、胃癌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93%、95%、99%;肝癌,也可達56%。各種中晚期癌5年存活率徘徊在20%左右

腫瘤的肉眼形態

1. 形狀 腫瘤形狀與良、惡性有密切關係。可呈息肉狀、乳頭狀、絨毛狀、菜花狀、潰瘍狀、結節狀、分葉狀、囊狀、蟹足狀等。

2. 惡性腫瘤對機體影響嚴重

3. 局部壓迫和阻塞嚴重。

4. 易發生壞死、潰瘍、穿孔、出血、感染和發熱。

5. 浸潤神經引起的頑固性疼痛。

6. 晚期惡病質

7. 發生轉移 :85%以上死於轉移;

8. 引起副腫瘤症候群

癌 肉瘤

組織來源 上皮組織間 間葉組織

發病率 較高 較低

發病年齡 4O歲以上成人 青少年

肉眼特點 灰白質硬幹燥 灰紅質軟

溼潤魚肉狀

組織特點 巢片結構 瀰漫分布

轉移 淋巴道為主 血道為主

環境致瘤因素

(一)化學致癌物質

1.多環芳烴:

存在於石油、煤焦油、煤煙和菸草中。致癌性特別強的有3,4苯丙芘、1,2,5,6雙苯丙蒽及9,10二甲基苯蒽等,可致肺癌。

煙燻和燒烤的魚、肉等食品中也含有多環芳烴,可致胃癌。

我國河南林縣的食道癌發病率很高,與食物中的亞硝胺含量高有關。

肉類食品的保存劑、著色劑、發黃的蔬菜等含有亞硝酸鹽。本地區的酸菜、醃菜中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在胃內,亞硝酸鹽與來自食物的二級胺合成亞硝胺

黃麴黴素廣泛存在於黴變食物中。黴變的花生、玉米及穀類含量較多。黃麴黴素有許多種,其中黃麴黴素B1致癌性最強,可誘發肝細胞癌。

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導致肝細胞慢性損傷和再生,可能為黃麴黴素B1的致突變作用提供了條件。HBV感染與黃麴黴素B1的協同作用可能是我國肝癌高發地區的主要致癌因素。

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有離子輻射,包括X線、γ射線和β粒子、質子、中子等亞原子微粒等的輻射,以及紫外線照射。

輻射能使染色體發生斷裂、易位和點突變,導致癌基因激活或者腫瘤抑制基因滅活。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引起皮膚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和惡性黑色素瘤

2.微生物型:

EB病毒與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乳頭狀瘤病毒(HPV)--宮頸癌,

B型肝炎病毒--肝癌,

人類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1(HTLV-1)--白血病、T細胞淋巴瘤,

幽門螺桿菌--胃淋巴瘤,

華支睪吸蟲--膽管上皮癌,

日本血吸蟲--大腸癌。

神經母細胞瘤和視網膜母細胞瘤等一些腫瘤,以及結腸腺瘤性息肉病、神經纖維瘤病等一些癌前病變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這些疾病中,突變或缺失的基因是腫瘤的抑制基因,例如Rb、APC和NF-1等。某些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遺傳綜合症患者,容易發生某些類型的腫瘤。如前面提到的著色性幹皮病,患者受紫外線照射後易患皮膚癌。一些常見腫瘤有家族聚集傾向,如乳腺癌、胃腸癌等,可能與多因素遺傳有關

腫瘤免疫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突變的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編碼的蛋白定位在瘤細胞表面時,可引起機體免疫系統的反應,以便消除轉化的細胞或腫瘤細胞。

免疫機能低下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增加,提示機體存在免疫監視機制,起到抗腫瘤的作用,腫瘤細胞逃脫免疫監視甚至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可能與某些腫瘤的發生有關

癌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臨床病理表現不同、預後各不相同的多種疾病的組合,其病因及發病機制極為複雜。雖然攻克癌症仍然是醫學的艱巨任務,但是研究表明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長時間、多因素、多種基因突變、多步驟逐漸演化的過程。

(一)長時間

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需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出現臨床症狀。

(二)多因素

機體內部和外部的多種因素,可引起腫瘤的發生。

20世紀70年代認為,從遺傳上說,正常細胞需要經過兩次突變才能轉變為癌細胞,即兩次突變說。但是新近對大腸癌的研究表明,癌變過程至少有5-6 個基因發生突變,突變的基因中有癌基因、腫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調控基因和DNA修復調節基因。癌基因是細胞的固有基因,對細胞的增殖、分化起正調控作用。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癌基因通過點突變、染色體易位、基因擴增等方式突變激活,導致細胞發生癌變。腫瘤抑制基因是細胞的另一類固有基因,與癌基因相反,對細胞的增殖、分化起負調控作用。腫瘤抑制基因主要通過等位基因的兩次突變(或缺失)的方式被滅活,導致對細胞增生分裂的能力的抑制作用減弱,促進腫瘤形成。

正常組織的細胞轉化為惡性腫瘤細胞是經過多個步驟逐漸演變的過程。如子宮頸癌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浸潤轉移等複雜過程。在化學致癌的動物實驗中,正常細胞需要經過激發和促進兩個階段。激發是在致癌物的作用下發生的快速不可逆的過程,使正常細胞變為潛在的癌細胞。促進是在助癌劑作用下引起的緩慢的過程,使潛在的癌細胞變成癌細胞。

大多數腫瘤起源於一個細胞,即所謂單克隆起源。腫瘤細胞一旦形成,不需要致癌物繼續刺激,其生長速度超過正常細胞。伴隨時間的進展,分化差、生長速度快、侵犯能力強的細胞容易保留下來。而這些迅速增生的細胞對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較敏感。但是那些對化療和放療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的癌細胞,經治療後,仍能倖存下來。這些細胞進一步增生、擴散,最後導致患者死亡。

平時定期體檢,診斷出腫瘤也並不用恐慌,合理的治療,積極樂觀的心態能正向的恢復身體的健康。

相關焦點

  • 談癌色變怎麼破?防癌基因檢測助我們躲過癌症的襲擊
    怎麼有些人平時好好的 癌症說得就得了? 其實,癌症來之前都「打過招呼」 只不過被人們忽略了 癌症的發生發展可以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
  •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談癌不用色變,專家帶你認識宮頸癌 2020-11-27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談「癌」色變下,一家基因檢測公司走出了條「防」癌之路
    文/周雄飛編輯/大風「青企專訪」由鋅財經和杭州市青年企業家協會聯合打造,本年度第一期特推出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系列,通過這些報導可以了解到實驗室中的學術成果是如何真正落地轉化成商業價值,及其背後的創業故事。這篇文章是此系列的第三篇,後續會持續更新。談「癌」色變,一直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
  • 帶你了解5種治療癌症主流方法,這些方法能讓大部分早期癌症痊癒
    癌症不等於死亡現在人人都談癌色變,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得了癌症就等於判了生命的死刑。其實大家不必那麼恐慌,因為現代醫學雖然還沒有完全攻克癌症,但是已經有了一系列的相對有效的方法對癌症進行治療,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看看中美兩國的19年癌症報告,癌症治癒率的情況。
  • 良性腫瘤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有什麼區別
    2、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從組織學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由上皮細胞發生惡變的稱為癌,如肺上皮細胞發生惡變就形成腫癌,胃上皮細胞發生惡變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類由間葉組織發生惡變的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人們對癌聽得較多,而對肉瘤聽得較少,這與癌症病人遠比肉瘤病人為多有關。臨床上癌與肉瘤之比大約為9:1。
  • 【科普】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腫瘤可不等同於癌症!
    原標題:【科普】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腫瘤可不等同於癌症! 導讀:我相信很多人都分不清腫瘤與癌症,甚至以為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這樣的話可能去醫院檢查出有腫瘤,就會以為是癌症,然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造成極大的困擾,耽誤病情的治療。。
  • 惡性腫瘤是癌症嗎 兩者有區別嗎
    無論是在日常的醫療工作中,還是在網絡微博世界中,經常會有人問我:醫生,我身上長了個瘤子,是不是癌啊?長了瘤子是不是就是得了癌症?  大家仍普遍「癌」和「瘤」不分,對基本概念仍是一筆糊塗帳,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要麼產生不必要的恐慌(無知惹禍,把瘤當癌),要麼就是延誤病情(自作聰明,把癌當瘤)。
  • 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 常見的癌前病變你知道嗎
    癌症,它的出現率在現代社會中是很高的了。其實癌症的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侵潤癌三個階段。那麼有人會問,這個愛錢病變是什麼意思呢?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癌前病變是什麼意思其實,許多的癌症如果能夠在癌前病變的階段能夠重視和治療的話,可以將癌症的發生降低到最小的機率。
  • 腫瘤和癌症的區別 到底什麼是「癌症」
    癌症一聽到這個詞我們可能就會頭皮發麻,為什麼呢?因為害怕每個人都害怕得癌,那麼到底什麼是癌症呢?癌症與腫瘤的區別是什麼呢?如果真的問起來可能大家都是一知半解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惡性腫瘤。我們覺得癌症那麼可怕說到底是因為我們並不了解,缺乏客觀的認識,所以才會害怕,所以想要不懼怕就必須要詳細的了解。因為害怕所以才恐懼,一點都不誇張。
  • 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惡性腫瘤,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癌症」,「癌症」是大家對惡性腫瘤的俗稱,兩者是等同的,很顯然它是一種惡性疾病,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好東西,它的生長速度通常比較快,並具有侵襲性及向遠處擴散和轉移的性質,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能會導致死亡,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一直以來人們才普遍「談癌色變」,對癌症心存恐懼。
  • 腫瘤和癌症,不是一回事兒?
    至今為止大家仍普遍「癌」和「瘤」不分,對基本概念仍是一筆糊塗帳,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要麼產生不必要的恐慌(無知惹禍,把瘤當癌),要麼就是延誤病情(自作聰明,把癌當瘤)。癌症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談癌色變」?到底什麼是「癌症」呢?
  • 「直播預告」談癌「識辨」遠離癌症並不難
    客家新聞網訊 記者張磊 羅浩丹 吳仕龍 歐豔芬報導:12月4日16時,《名醫直播室》第19期節目將邀請贛州市腫瘤醫院放療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吳修洪做客演播室,帶廣大網友了解腫瘤的防治知識。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二種。良性腫瘤生長在關鍵位置、生長巨大會影響身體健康,危及生命,有些會變惡性。「目前腫瘤發病率逐年增高,希望大家能重視腫瘤的預防,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重視腫瘤的早期篩查,早診早治,規範治療,共克癌症。」吳修洪介紹,早期惡性腫瘤大部分可以治癒,晚期惡性腫瘤治癒率低,通過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命。
  • 一滴血就能查癌症? 驗血查癌神話破裂
    太誘惑:指尖一滴血,癌症全現身?在很多人的疾病意識裡,基本上都「談癌色變」,特別是初次診斷就是中晚期的癌症,提前篩查治療就變得更誘惑人。太離譜:「驗血查癌」神話終破裂據美聯社報導,34歲的西拉諾斯公司執行總監霍姆斯從史丹福大學輟學後,2003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矽谷創建西拉諾斯公司,宣稱掌握了一項廉價技術:利用一款專利分析儀「愛迪生」,僅採集指尖數滴血,便能測出癌症和高膽固醇等多種疾病。
  • 你了解癌症嗎?別等疾病找上門,再後悔就晚了,這些常識要知道
    在我國,每6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患有癌症,每天有一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患者,這個數字聽起來確實很恐怖,但是就目前大眾的認知而言,很多人還是對癌症沒有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對於癌症的治療也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關於癌症,你真的了解嗎?要想身體健康,提前預防是關鍵!
  • 學術推送 | 你真的了解癌症嗎?
    ◆ ◆ ◆ ◆ 你真的了解癌症嗎 醫學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而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
  • 腫瘤vs癌症:我們不一樣!
    而古時「巖」字與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塊)相通,後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為「癌」了。癌原作「巖」(古文:嵒),讀yán。在我國八大方言的江浙話中,巖yán是讀ái的,因此後來便被讀成了癌(ái)。 從文字的演化可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了瘤和癌的記載。但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楚啊!它倆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 得了腫瘤就一定是癌嗎?癌症為什麼難治?終於有答案了!
    提到腫瘤,大家就會想到癌症,甚至將腫瘤和癌症劃上等號,很多人在查出自己有腫瘤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被下了死亡通牒,其實,腫瘤不一定是癌症。得了腫瘤一定是癌嗎?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是什麼?腫瘤不一定是癌。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一般可以治癒,被稱為「腫瘤」;而惡性腫瘤治療難度比較大,而且後效果比較差,所以被承認「癌症」。
  • 【專家】:良性腫瘤也需警惕
    aaaaaaaa當身體出現了癌症的「危險信號」或觸摸到腫塊時,人們大都很緊張。
  • 腫瘤就是癌症嗎?是也不是!
    腫瘤是癌症,也不是癌症!腫瘤是機體在內因、外因多種致瘤因素長時間作用下,局部的組織細胞發生變化不再受機體調控、異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從形態上分有實體性腫瘤、血液性腫瘤,人們說腫瘤一般是指實體性腫瘤。良性腫瘤都是「窩裡橫」,一般不會出去惹事,比如體表脂肪瘤、乳腺纖維腺瘤等。還有一部分腫瘤介於良惡之間,比如常見的胃腸道間質瘤,直徑很小時一般都是良性,超過2cm就可能變壞了!惡性腫瘤以組織來源不同分有癌、肉瘤。上皮細胞發展而成的是癌,比如常見的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管腔內的黏膜層、或皮膚組織表層細胞癌變。
  •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孫玉松/科技日報 2018-09-04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