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腫瘤可不等同於癌症!

2020-12-02 搜狐

原標題:【科普】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腫瘤可不等同於癌症!

導讀:我相信很多人都分不清腫瘤與癌症,甚至以為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這樣的話可能去醫院檢查出有腫瘤,就會以為是癌症,然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造成極大的困擾,耽誤病情的治療。。

對於惡性腫瘤和癌症的區分,我們必須要知道。

人們通常會將癌症稱之為惡性腫瘤,但是惡性腫瘤又被分為癌症和肉瘤兩種。它是當前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用數學公式來表示的話:

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

癌症 = 上皮性的癌 + 血癌

良性癌症 = 說錯了

通俗點來說,腫瘤的關鍵詞是「固體」,所以惡性固體腫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腫瘤,良性腫瘤不是癌症。

具體來說:

癌症 = 上皮性的癌 + 血癌

癌症包括上皮性的癌和血癌。上皮性的癌: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如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肝臟、腎臟的上皮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稱為癌。癌的組織類型分為以下三大類:

1、鱗狀上皮癌:發生於皮膚、食管、肺、子宮頸、陰道、外陰、陰莖等部位。

2、腺癌:發生於消化管、肺、子宮體、乳腺、卵巢、前列腺、甲狀腺、肝、腎、胰腺、膽囊等部位。

3、未分化癌:既不是鱗狀上皮癌,也不是腺癌,是分化程度很低的一類癌。任何臟器或部位都可能發生。

血癌:白血病又稱為血癌,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細胞的惡性增生,其起源於上皮組織。而肉瘤指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兩者在組織學上有區別。

惡性腫瘤=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

惡性腫瘤包括上皮性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肉瘤是上皮細胞以外的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如構成胃腸道的肌肉細胞、構成骨、結締組織、脈管、神經的纖維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

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一般生長緩慢,呈膨脹性生長,周圍有包膜,只壓迫不浸潤周圍組織,腫塊用手觸摸可浮動,質地相對較軟,與正常組織界線清楚,手術容易切除,不復發、不轉移,局部也不發生壞死和出血。病理學檢查,細胞結構與正常細胞相似,無核分裂象,對人的生命無影響。如:脂肪瘤、纖維瘤、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

良性癌症 = 說錯了

不存在良性癌症的說法,癌症的屬性是「惡性」,時間發展上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

很多疾病的診斷名稱裡雖沒有「癌」字,卻也可能是惡性腫瘤,需要及早做特殊治療,不能認為報告書裡沒有「癌」字,就認為相安無事,而掉以輕心。如果是良性腫瘤,也就不用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從專業的角度,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不能混為一談,「惡性腫瘤」≠「癌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搞清楚兩者的關係,對於我們閱讀醫學科普文章,或者可能與醫生交流時,都是很有幫助的。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腫瘤的良惡性主要根據分化程度來區分。所謂分化程度,就是腫瘤細胞跟正常細胞接近的程度,接近程度越高,就是腫瘤的分化程度高,良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當然,復發和轉移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
  • 腫瘤vs癌症:我們不一樣!
    從文字的演化可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了瘤和癌的記載。但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楚啊!它倆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腫瘤≠癌症 簡答來說,腫瘤的概念中包含癌症。
  • 腫瘤和癌症的區別 到底什麼是「癌症」
    癌症一聽到這個詞我們可能就會頭皮發麻,為什麼呢?因為害怕每個人都害怕得癌,那麼到底什麼是癌症呢?癌症與腫瘤的區別是什麼呢?如果真的問起來可能大家都是一知半解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惡性腫瘤。我們覺得癌症那麼可怕說到底是因為我們並不了解,缺乏客觀的認識,所以才會害怕,所以想要不懼怕就必須要詳細的了解。因為害怕所以才恐懼,一點都不誇張。
  • 腫瘤可不等同於癌症,這4個區別要分清,別自己嚇自己
    很多人聽到腫瘤的時候都會下意識想到癌症,但是腫瘤與癌症是有明顯區別的,這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因此也就需要區別對待。腫瘤並沒有癌症那麼嚴重,所以患上腫瘤的人群不需要太過擔心,但也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否則,是有可能性會惡變的。
  • 腫瘤和癌症,不是一回事兒?
    至今為止大家仍普遍「癌」和「瘤」不分,對基本概念仍是一筆糊塗帳,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要麼產生不必要的恐慌(無知惹禍,把瘤當癌),要麼就是延誤病情(自作聰明,把癌當瘤)。癌症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談癌色變」?到底什麼是「癌症」呢?
  • 腫瘤就是癌症?醫生:腫瘤也分「善」和「惡」,從4點可區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腫瘤就是癌症,腫瘤和癌症沒有什麼區別,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腫瘤是發生在人身體部位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的結果,但是在臨床上腫瘤的性質分為惡性和良性的區分,性質的不同,所代表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 結節是腫瘤嗎?腫瘤和癌症有什麼區別?醫生今天給您科普下
    對於結節,通常都是在體檢或住院檢查時,很多人才會偶爾在某個身體器官內發現結節,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或乳腺結節,大多數人不知道它是什麼,於是有人懷疑是腫瘤或者是癌症的早期徵兆。其實結節是醫學術語,經常出現的有肺結節、乳腺結節、皮下結節這幾種,體積稍微大的被稱為包塊。
  • 有良性的腫瘤,卻沒有良性的癌症?癌症和腫瘤都有哪些區別?
    在我的工作中,經常遇到病人來問自己患的是癌症還是腫瘤?我給的答案幾乎是「某某某腫瘤」,哪怕是癌症晚期,也儘量告知「腫瘤」。很多人內心深處不願意接受癌症這個事實,反而更容易接受「腫瘤」這個詞。所以,請原諒我這樣的「行為」。那麼癌症和腫瘤有區別嗎?
  • 腫瘤就是癌症嗎?是也不是!
    腫瘤是癌症,也不是癌症!腫瘤是機體在內因、外因多種致瘤因素長時間作用下,局部的組織細胞發生變化不再受機體調控、異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從形態上分有實體性腫瘤、血液性腫瘤,人們說腫瘤一般是指實體性腫瘤。惡性腫瘤以組織來源不同分有癌、肉瘤。上皮細胞發展而成的是癌,比如常見的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管腔內的黏膜層、或皮膚組織表層細胞癌變。肉瘤是間葉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如骨肉瘤等。因此上,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癌+肉瘤。癌症又是癌細胞與症狀的組合,疾病的名稱,與癌還不能完全劃等號。
  • 癌症患者做手術的時候,腫瘤會不會擠破?加速腫瘤擴散
    癌症患者做手術的時候,腫瘤會不會擠破? 原創 曾哥每日科普 曾哥每日科普有患者問我,你們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會不會把腫瘤弄破,反而加速癌症的擴散。
  • 腫瘤就是癌症?關於「腫瘤君」的7個大誤會
    對老百姓而言,癌症和腫瘤一般情況下,互換也確實沒太大問題。但在專業人士的眼裡,這兩個詞的區別還是明顯的。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癌症的關鍵詞是「惡性」。腫瘤有良性和惡性的區別,但只有惡性腫瘤才會被稱為癌症,良性腫瘤不是癌症。
  • 癌症晚期,是堅持治療還是放棄回家?腫瘤科醫生說了大實話!
    這種想法其實非常普遍,不只是普通老百姓,哪怕是非腫瘤專科的醫生,也經常認為只要是晚期癌症都肯定不可能治癒,只能等死。所以就總是有人問:晚期癌症還有必要治療嗎?事實上,有些癌症,即便是晚期,也仍有治癒的可能,不能一概而論。最關鍵要改變過去的老觀念!科普了這麼多年卻還是有人在問這種問題,看來科普還需要繼續努力。
  • 什麼是「癌症」,腫瘤和癌症的區別,你真的解嗎?不妨看一下
    提到腫瘤,大家總會想,反正是多餘的東西,切掉不就好了?但是提到癌症時,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死亡,甚至已經將癌症和絕症劃上了等號!那麼,你到底有沒有了解過,什麼是腫瘤,什麼又是癌症呢?腫瘤可能會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有細胞的部位,且大小、發展速度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器官、同一個部位出現腫瘤,也可有多種病理劃分,對健康或生命危害存在巨大差異。
  • 咽喉癌與咽喉炎,傻傻分不清?醫生通俗教你區分方法,早知曉
    咽喉炎和咽喉癌的病症有點相似,所以很多人容易將這兩種疾病搞混。咽炎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只要購買一些感冒藥進行服用,就可以在幾天的時間內恢復健康,但是最害怕的就是咽喉癌的發生是最不理想的結果。咽喉炎,咽喉癌,傻傻分不清楚?醫生教大家方法,早知曉。
  • 腫瘤和癌症是一個意思嗎?得了腫瘤就一定治不好了嗎?醫生來解惑
    ,聽到醫生說自己長了腫瘤,就嚇得要死,覺得自己是出現了癌症,其實腫瘤和癌症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今天醫生就跟大家來詳細的說一下。腫瘤和癌症是一個意思嗎?不是一個意思其實腫瘤是分為兩種,也就是檢查單上寫的良性還是惡性,像大家經常說的癌症,其實指的就是檢查結果是惡性的腫瘤,美國著名的導演艾倫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說世界上最動聽的話,已經不是我愛你了,是你的腫瘤檢查結果是良性,良性的腫瘤它有三個特點,就是不容易轉移,良性腫瘤本身的生長速度也會比較慢,還有對患者身體的危害也會比較小,惡性腫瘤就會無限制地往周圍去擴散,出現浸潤或者轉移的情況,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危害
  • 普通體檢不可替代腫瘤篩查 四種腫瘤癌症篩查必須做
    但很多人,甚至是最應該做腫瘤篩查的高危人群對腫瘤篩查的相關信息卻知之甚少。  他人們大多能堅持每年一次常規體檢,卻不在意腫瘤篩查,這是因為大多數人存在「體檢誤區」,認為自己已經做過體檢了,就不需要做腫瘤篩查了,還有人根本不知道有腫瘤篩查這碼事。  普通健康體檢是對心、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等進行檢查,掌握人體的一般狀況,可早期發現一些常見的慢性病。
  • 癌症不等於絕症 腫瘤患者也能活二十年以上
    腫瘤科專家卻告訴我們,癌症是可以治療的,相當一部分癌症可以預防,患者應該走出認識誤區。   查出肺癌 忌諱談論病情   今年元旦,在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工作的劉先生,淋雨受涼後出現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到藥店買了點藥吃,幾天後不打噴嚏了,但咳嗽沒完全好,斷斷續續的乾咳持續了一個月。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禍不單行的是,就在確診癌症晚期後不久,他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氣喘的症狀,隨後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治療11天後,他出院回家休養,繼續康復治療,在此期間沒有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和免疫化療。 然而就在四個月後,CT複查發現這名患者體內的大部分腫瘤竟然都消失了,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
  • 檢測腫瘤標誌物≠篩查癌症
    ,但這並不意味著癌症能被更好、更準地篩查出來。用腫瘤標誌物來查癌的性價比很低,結果也不準確。雖然你用了很高端的技術,讓腫瘤標誌物的檢測更加快捷、準確,但跟實現更加有效的癌症篩查,還是有差距的。「滴血驗癌」聽起來很美,但和跟實現更加有效的癌症篩查,還是有差距的。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腫瘤標誌物都有哪些?有什麼意義?
  • 癌症腫瘤致病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麼?
    有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症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徵,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複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菸、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汙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