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的癌症數據被發布出來,這又引發了大部分人的關注,因為權威機構根據這個數據,對全球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以及發展趨勢,也都做了一個預估,在數據裡面,中國去年癌症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400萬,是世界第一,這跟中國人口多,基數大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癌症對人體傷害太大,讓人對他避之不及,在臨床中也會遇到一些患者,聽到醫生說自己長了腫瘤,就嚇得要死,覺得自己是出現了癌症,其實腫瘤和癌症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今天醫生就跟大家來詳細的說一下。
腫瘤和癌症是一個意思嗎?不是一個意思
其實腫瘤是分為兩種,也就是檢查單上寫的良性還是惡性,像大家經常說的癌症,其實指的就是檢查結果是惡性的腫瘤,美國著名的導演艾倫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說世界上最動聽的話,已經不是我愛你了,是你的腫瘤檢查結果是良性,良性的腫瘤它有三個特點,就是不容易轉移,良性腫瘤本身的生長速度也會比較慢,還有對患者身體的危害也會比較小,惡性腫瘤就會無限制地往周圍去擴散,出現浸潤或者轉移的情況,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危害。
所以它們兩其實不是一個意思,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對患者帶來生命危險,所以在看見「良性」兩個字之後,很多人都可以鬆一口氣下來,不用再提心弔膽了,但是對身體的傷害小,不代表沒有傷害,也有少部分良性腫瘤會有機率出現癌變,所以患者也不要大意,多聽一下主治醫生的建議,儘早採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惡性腫瘤不代表自己患有絕症
當然,如果檢查結果是「惡性」,也不是就代表著自己患有絕症了,很多患者在看到檢查結果的那一刻,往往都會精神崩潰,家人也是跟著一起哭,不知道要怎麼辦,其實現在醫學也在不斷的進步,新的治療措施也在不斷的推出,尤其是靶向治療和基因治療的出現,也讓很多癌症的生存率都得到了提高,即使是一些中晚期的癌症,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治療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爭取可以得到有效治療或者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大家不要輕易放棄。
跟幾十年前比起來,有很多種類的癌症,現在已經可以實現臨床治癒,醫學工作者也在尋找新的突破方向,不過大家身體有異常的時候,還是建議儘早到醫院檢查一下,這樣就算是癌症,發現的早治癒的可能性也會比較高,例如讓很多男性擔憂的肺癌,中晚期的時候治癒率可以實現到10%,如果是早期的話,醫生能提高到90%,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減少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傷害。
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雖然癌症很可怕,但是大家也用畏懼,它是可以預防的,因為我們自己也不是就這樣站著不動去給疾病攻打的,我們也有防禦體系,人類的免疫系統很強大,可以對體內的細胞進行監控和絞殺,如果及時的監控並且消滅掉這些異常細胞,不給它們發展壯大的機會,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所以免疫系統對於癌症的預防,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看的很多預防癌症的方法,其實都是在維持自己的免疫能力,就比如注意飲食均衡,可以給免疫細胞提供原料,進行體育鍛鍊和調節情緒,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增強體質,讓免疫細胞的活性提高。
體檢不是每次都能及時發現癌症
現在大家對身體也是非常關注的,個人的憂患意識比較強,健康查體也越來越普遍,但是有的時候,體檢也不能保證,每次都能及時發現癌症的,有些癌症可能要去做特殊的腫瘤標誌物檢查,還有大家身體狀態也是在不斷的變化,就比如血液檢查,有的時候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檢查結果也會不一樣,所以體檢也只能反映出大家最近一段時間,身體的健康狀況,也就是會有「保質期」。
有「保質期」怎麼辦呢?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在到期之後,重新去檢查,所以對於一些危險性比較高的人群,他們的檢查頻率會比普通人要高一點,比如家中有很多親人都檢查出了癌症,那自己常規的體檢時間也要縮短,最好是半年一次,或者可以詢問醫生的建議,針對家族中出現的腫瘤類型,做一些特定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