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院長寫給癌症患者的一封信:得了癌症別自責,真的不是你的錯

2021-01-13 鮮果健康

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一封信,信來自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普外科教授石漢平,他告訴我們,癌症患者不應該責怪自己,因為我們不能決定自己得不得腫瘤。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或者做錯事才得的腫瘤。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教授所說的話。

親愛的讀者,我的心情深深地和你聯繫再一起。你好,我就很好。如果你身體不好,我也為你感到難過。作為一名醫生,我想和你談談癌症康復問題,我希望我能幫助你。

第一不要自責

你很好,你很善良,你沒有做任何壞事,得了腫瘤完全不是因為這些問題,不是你自己的錯,你不必氣憤,不必責怪自己,不要嫉妒和後悔,因為這些與你的條件無關,事實上,得癌症和你做的事情沒有任何關係。眾所周知,它是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壞人也有很健康的,好人當然也會生病,這都是正常的。

第二學會樂觀

總是有一個說法,當病人知道他有腫瘤時,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被嚇死了。可怕的是,我們面對腫瘤時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我們已經給自己判了死刑。好的心態能最大程度地幫助你。

第三及時治療

我也知道手術、放療和化療都是非常痛苦的,但這是目前治療腫瘤的最好方法。我們總是說長痛不如短痛。與放療和化療的副作用相比,癌症的痛苦其實更加難以忍受,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堅持下去把治療做完呢?相比之下,更多的患者已經完成了治療,結果是他們在治療後挽救或延長了自己的生命。

對於癌症治療,我們必須避免兩種心態。

首先,太輕視。認為自己此時沒有什麼毛病,治不治沒必要。對於這樣的人,我必須提醒你對未來有長遠的看法,現在病症不明顯,不代表以後也會這樣,所以我們必須提前處理,採取預防措施。

第四重返社會

最好是在治療之後儘快讓患者恢復到原來的生活來安慰病人的心靈。病人在家裡不工作和生病後在家一直休息往往是不好的。哪怕不再工作也可以出去跳跳廣場舞認識下新朋友。

第五按時複診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最大區別在於是否會復發和轉移,因此必須在惡性腫瘤治療後定期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和治療。我建議每三個月複查一次,4至5年後,每六個月一次,然後在五年後每12個月複查一次。

第六合理飲食

癌症與日常飲食有很大的關聯,癌症患者的營養支持包括家庭日常飲食和醫院的專業營養治療。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適度飲食,七或八成飽,不要吃太多。

二是低脂肪攝入,能有效降低乳腺癌復發的風險。目前推薦的脂肪攝入量為20%~35%。

第三,為了增加蛋白質攝入量,建議每周吃2至4次白肉。

第四,我們應該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多吃蔬菜和水果,更有益於我們的健康。

第五是改變習慣,不吸菸不喝酒,至少減少菸酒攝入,這可以直接減少許多癌症的復發,如腎癌、肝癌、乳腺癌等。此外,綠茶是國際公認的健康飲料,我們可以多喝綠茶,做好保護工作。

最後,祝每一位病人早日康復,擺脫癌症困擾!

相關焦點

  • 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
    得了腫瘤一定是癌症嗎?癌症和腫瘤千萬不能混為一談!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腫瘤的良惡性主要根據分化程度來區分。所謂分化程度,就是腫瘤細胞跟正常細胞接近的程度,接近程度越高,就是腫瘤的分化程度高,良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當然,復發和轉移也是重要的判斷依據。介於良性和惡性之間的,叫做交界性腫瘤。
  • 【雙語】「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再樂觀的人,得了病都有繃不住的時候。」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約30%~5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除了用醫療手段緩解患者生理上的痛苦,看到患者內心的痛楚並給予有效的幹預也至關重要。
  • 【雙語閱讀】「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約30%~50%的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除了用醫療手段緩解患者生理上的痛苦,看到患者內心的痛楚並給予有效的幹預也至關重要。2007年,中國抗癌協會成立了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成立;2016年,該組織編寫並出版了《中國腫瘤心理治療指南》,為癌症患者的心理幹預和治療提供專業性指導。
  • 得了腫瘤就一定是癌嗎?癌症為什麼難治?終於有答案了!
    提到腫瘤,大家就會想到癌症,甚至將腫瘤和癌症劃上等號,很多人在查出自己有腫瘤的時候,就覺得自己被下了死亡通牒,其實,腫瘤不一定是癌症。得了腫瘤一定是癌嗎?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是什麼?腫瘤不一定是癌。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一般可以治癒,被稱為「腫瘤」;而惡性腫瘤治療難度比較大,而且後效果比較差,所以被承認「癌症」。
  • 癌症不等於絕症 腫瘤患者也能活二十年以上
    ,使人們對於癌症有過多的恐懼,認為得了癌症,就意味著生命的終止。聽到結果後,劉先生整夜無法入睡,甚至辭了工作,躲在家中不願見人,也不願任何人提及關於癌症的話題。   「目前,我國發病率前10位惡性腫瘤中肺癌排第一。」重慶市中山醫院腫瘤科主任楊志祥介紹,許多患者得了癌症後,自己不願說,更不願意別人提及相關字眼,是不少癌症患者的 「通病」。
  • 一群癌症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採訪中,卓承永說:「保持良好的心態,運用科學的治療方法,戰勝癌症不是神話。」  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前院長趙平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說,「醫生管來管去,只能管到你在醫院找醫生這一段,很少能管到外面這一段。一個癌症病人如果能生存,他待在醫院的時間跟在出院以後的時間相比,只是一小段時間,因此院外治療階段更加重要。」
  • 腫瘤和癌症,不是一回事兒?
    剛才提到「癌症」泛指所有「惡性腫瘤」,那「腫瘤」又是指什麼呢?醫生一般會向你解釋說,腫瘤就是人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就是新長出來的東西,多表現為包塊、腫塊),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在人體內新長出來的非正常的東西,就像是在不良環境下長出來的異類分子。
  • 腫瘤和癌症的區別 到底什麼是「癌症」
    癌症一聽到這個詞我們可能就會頭皮發麻,為什麼呢?因為害怕每個人都害怕得癌,那麼到底什麼是癌症呢?癌症與腫瘤的區別是什麼呢?如果真的問起來可能大家都是一知半解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惡性腫瘤。我們覺得癌症那麼可怕說到底是因為我們並不了解,缺乏客觀的認識,所以才會害怕,所以想要不懼怕就必須要詳細的了解。因為害怕所以才恐懼,一點都不誇張。
  • 癌症患者的心情好壞,會直接影響壽命的長短?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畢竟目前來說,癌症還未被徹底攻克,仍然有許多癌症患者因此而死亡,仍然有許多癌症患者在為生存而鬥爭。得了癌症,誰都不想輕言放棄。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保持好心態能幫助治療,有助於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癌症患者有人說:「得了癌症,一是嚇死的,二是愁死的,三是病急亂投醫治死的,四才是病死的。
  • 得了癌症要做化療嗎?腫瘤大夫說,這4類人千萬別化療,得不償失
    得了癌症要做化療嗎?許多人在得知患癌後,就已經萬念俱灰,愁得茶飯不思,以淚洗面,怎麼辦?大夫說,想活下去就得治療。那麼,得了癌症要化療嗎?化療,一直都是常見的和不可缺少的癌症治療方法。臨床上很多類型的癌症都對化療敏感,治療效果顯著,比如淋巴瘤、白血病等造血系統惡性腫瘤,以及乳腺癌、胃腸腫瘤、肺癌、生殖系統腫瘤等實體腫瘤。
  • 為什麼有些癌症患者,腫瘤會不治而愈,醫生說有三種可能性
    我們經常聽說這樣的事情,某某在哪個醫院診斷為癌症,醫生說已經是晚期了,沒有治療價值了,回去等死吧。患者回去以後,該吃吃, 該喝喝,沒想到活了幾十年,啥事都沒有。這種情況存在嗎?我只能說,有這種可能,但是可能性很小,可以說是萬裡挑一,甚至是十萬分之一的概率。今天曾醫生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人癌症可以「不治而愈」。
  • 腫瘤患者的好消息,臟器只要沒有壞徹底,依然可以和癌症共存
    都說普遍的病不難治,可癌症恰恰相反,目前沒有徹底有效治癒癌症的方法。人體內的癌細胞,是在正常細胞分裂中產生的,意味著一個人的癌細胞一直會再生。癌症也無法被徹底趕跑,大部分經過臨床治癒的患者,依舊會復發,也說明了這一點。不能徹底治癒,不代表無法和癌症共生!
  • 癌症患者中,符合4個標準的人,或能實現「與癌共存」,值得開心
    癌症一直以來就是人們的噩夢,得了癌症的人基本上就已經宣判了死亡,特別是對於一些發病急得癌症,比如胰腺癌,患者基本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失去生命。難不成是患者要在癌症的折磨下活生生受罪難以解脫?那不是更遭罪?但其實你們理解錯了,所謂的「與癌共存」就是帶瘤生存,就是腫瘤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以後不再出現轉移擴散,慢慢萎縮變小,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患者因為癌症出現的一些疼痛,出血情況消失,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好,病情在走上坡路。
  • 腫瘤和癌症是一個意思嗎?得了腫瘤就一定治不好了嗎?醫生來解惑
    ,聽到醫生說自己長了腫瘤,就嚇得要死,覺得自己是出現了癌症,其實腫瘤和癌症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今天醫生就跟大家來詳細的說一下。腫瘤和癌症是一個意思嗎?不是一個意思其實腫瘤是分為兩種,也就是檢查單上寫的良性還是惡性,像大家經常說的癌症,其實指的就是檢查結果是惡性的腫瘤,美國著名的導演艾倫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說世界上最動聽的話,已經不是我愛你了,是你的腫瘤檢查結果是良性,良性的腫瘤它有三個特點,就是不容易轉移,良性腫瘤本身的生長速度也會比較慢,還有對患者身體的危害也會比較小,惡性腫瘤就會無限制地往周圍去擴散,出現浸潤或者轉移的情況,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危害
  • 上海探索「免疫治療+」殺滅腫瘤 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
    上海孟超腫瘤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6日電(陳靜 肖鑫)上海孟超腫瘤醫院6日在位於上海嘉定安亭的上海市精準醫療與健康服務集聚區試運行,將探索開展「免疫治療+」,致力實現為腫瘤患者實施個性化精準治療。據了解,所謂免疫治療,是指恢復人體對抗和殺死腫瘤的免疫能力,而不直接作用腫瘤細胞。
  • 細胞免疫療法:2021快到了,你以為癌症還是你想像的那樣嗎?
    聽說,關注了我的人  越來越健康啦  說到癌症,我們的第一感覺肯定是害怕,甚至聽到有人說:「得了癌症就完了!」  事實上,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2020都快結束了,你以為癌症還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嗎?
  • 什麼是「癌症」,腫瘤和癌症的區別,你真的解嗎?不妨看一下
    提到腫瘤,大家總會想,反正是多餘的東西,切掉不就好了?但是提到癌症時,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死亡,甚至已經將癌症和絕症劃上了等號!那麼,你到底有沒有了解過,什麼是腫瘤,什麼又是癌症呢?有的腫瘤發展速度慢、細胞不形成浸潤和轉移,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大傷害,臨床稱為「良性腫瘤」;有的腫瘤則不相同,雖然同起源於細胞DNA變異,但是這種細胞卻具備更強大的危害性,它們不僅會在局部形成腫瘤,還存在侵犯、浸潤、轉移、壓迫等多個特性,可向著身體多處發展、壯大,並最終造成患者器官衰竭
  • 得了癌症能吃發物嗎?這一篇說得很詳細
    對於發物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咳嗽或外傷時應該都聽過親朋好友讓你不要吃發物的勸誡。最近有網友在問,癌症能不能吃發物,下面小編也為大家介紹一下。   發物指的是那些營養過多或具有刺激性,特別容易導致或加重某種疾病的食物。對於發物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咳嗽或外傷時應該都聽過親朋好友讓你不要吃發物的勸誡。
  • 得了癌症,究竟要不要化療?4種情況做化療,無異於「自殺」
    前陣子,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刊登了一項關於化療的研究,研究表明,化療不僅能使癌症擴散,甚至還可能引發更具攻擊性的腫瘤。這個結果直接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此消息一出,很多網友對化療的聲討更加嚴重了,甚至波及到了醫生、醫院。那這份研究真的可信嗎?它真的能作為「化療無效」的證據嗎?
  • 有1/3癌症患者被嚇死?不是段子!
    與此類似,相當多的癌症患者,是被「不治之症」的說法嚇死的。坊間一直流傳一種說法: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嚇死的!最近更有研究指出,癌症患者更易被嚇得「心碎」而亡。心碎症候群和癌症「扯不斷、理還亂」!「我感覺心都要碎掉了」,這不僅僅是誇張的玩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