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中,符合4個標準的人,或能實現「與癌共存」,值得開心

2020-12-05 中醫院徐醫生

癌症一直以來就是人們的噩夢,得了癌症的人基本上就已經宣判了死亡,特別是對於一些發病急得癌症,比如胰腺癌,患者基本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失去生命。但是在癌症患者中也有一些人撐過了5年存活期,依然健康的生活,其中比較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腫瘤醫生徐克成成功抗擊肝癌,11年以後依然精神矍鑠,步履穩健地出現在各大學術研討會。其實他這就是做到了「與癌共存」,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與癌共存」?很多人都會奇怪,癌症要麼就說治好了,要不就因為癌症喪命了,共存是什麼情況?難不成是患者要在癌症的折磨下活生生受罪難以解脫?那不是更遭罪?但其實你們理解錯了,所謂的「與癌共存」就是帶瘤生存,就是腫瘤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以後不再出現轉移擴散,慢慢萎縮變小,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患者因為癌症出現的一些疼痛,出血情況消失,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好,病情在走上坡路。這時候患者就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出院休養,生活中也能夠獨立的活動,甚至能夠進行一定量的工作,生活走上正軌。但能夠實現「與癌共存」的癌症患者一般都符合四個標準,分別是:

第一、腫瘤惡性程度低

如果腫瘤的惡性程度比較低,發展的就會比較慢,這時候如果及時發現進行治療,在時間上是很充裕的。而且本來身體就有免疫系統,這些免疫細胞能夠對癌細胞進行抵抗,消滅一部分癌細胞,拖慢癌症發展的進程,這時候也給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病人恢復的機率也會更大一點。

第二、腫瘤所處的位置影響不大

腫瘤所處的位置對於人的重不重要其實也會影響治療的效果,患者的壽命。如果腫瘤長在了膽管,那麼消化系統就會收到災難性的打擊,人的飲食就會受到影響,就會變得吃不下,短時間消瘦,免疫力降低,生命威脅加重。而且膽管所處的位置比較隱蔽,治療起來比較複雜,而且前期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像肝臟周圍出現癌症以後,可能比較明顯,治療也更加順手,控制效果就會高一點,患者也能夠儘快治癒。

第三、患者身體好

癌症患者如果身體好,說明免疫力高,免疫系統能夠在接受治療以後發揮相應的作用,對癌細胞進行控制,一定程度上也幫助病情進行控制。所以癌症患者其實在病情持續期間也是建議進行一定量的運動的,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對比癌症控制有效果。所以如果你不幸患上癌症,但是身體素質很不錯,體能好,那麼也是可以有很大概率做到「與癌共存」的。

第四、患者心情坦然樂觀

人的情緒如果積極樂觀,疾病就不容易上身。同樣的,患有癌症以後積極的情緒能夠提高免疫系統,對於跟病魔作鬥爭是有利的。所以即使是患上癌症,也不要覺得天塌了,開心一點也能與癌共存。

以上四點就是癌症患者能夠做到與癌共存的標準,如果你佔了其中的一兩點,恭喜你,壽命可能會延長。

相關焦點

  • 人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醫生:做好三件事,或能實現與癌共存
    很多人在查出癌症以後心裡是絕望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癌症基本上等同於死亡,活不長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臨床上有近30%的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跟三個因素是有關係的。但是如果癌症被發現的時候處在晚期,患者病情嚴重,治療手段有限,患者身體在經受過折磨以後會更加虛弱,這時候即便是治療,效果也是不大的,所以會活不長。因此癌症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按時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耽誤病情。第二、癌症的種類癌症種類不一樣,惡性程度也會有所差別,對人身體傷害也不一樣。
  •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好不好 且看肝癌晚期患者怎樣與癌共存
    與許多癌症患者一樣,孔祥泉曾被醫院宣布,生命「只剩下兩個月」。但他沒有放棄,鼓勵自己要活下去。「只剩兩個月」的絕望在遇到徐克成後有了轉機。從確診肝癌晚期至今,「與癌共存」的理念為孔祥泉注入了信心、力量。這一年,他堅持「與癌共存」,活到了今日。
  • 南京太乙堂注重改造患者「癌症體質」,實現與瘤共存
    該療法充分發揮中醫調理、恢復、減毒、增效的特色優勢,通過改造患者機體內環境,來達到遏制腫瘤復發與轉移的目的,幫助患者實現帶瘤生存的願望。南京太乙堂專家認為,癌症轉移與復發最主要的原因,是現有治療未能改變患者的癌症體質。癌症患者之所以患癌,是因為身體環境具備了「癌性體質」,而目前治療手段如手術、放化療等,雖然殺滅了癌細胞,但是患者身體的細胞分化調節機制並未改變,癌細胞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導致新的癌細胞不斷產生,進而產生復發與轉移。
  • 為什麼有些患者可以與癌共存?如何做到的?
    為啥癌細胞不能與正常細胞共存存在於人體內,但有些癌症患者卻可以帶瘤生存?癌細胞傷害人體,人死亡了之後,自己本身也會消失,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為什麼要殺滅癌細胞,答案很簡單,因為它是壞細胞,它的存在會對身體造成非常大的損傷,特別是當癌症發生擴散或轉移時,治療難度會增加,治癒率會大大下降,而及時殺死癌細胞,就能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命周期。
  • 「癌情」洶洶 「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  彭卓、洪可潤  全球每年癌症新發病例超1400萬,中國2014年當年新發癌症患者已有380萬例……面對態勢洶洶的「癌情」,我們該何去何從?18-19日在瀋陽召開的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上,專家表示,縱然癌症被稱為「第一殺手」,但只要科學治療、儘早幹預,惡性腫瘤也可能變成慢性病,「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 腫瘤患者的好消息,臟器只要沒有壞徹底,依然可以和癌症共存
    392萬相對於我國的14億人口來說確實不算多,可如果把2015年新增的癌症人群,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中,就足以令人震驚了。經計算,大約每天平均有一萬人以上確診癌症,而平均到每分鐘內,就有7.5人確診。可以說,癌症已經是個較為普遍的疾病。
  • 「癌情」洶洶,「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新華社瀋陽8月19日電 題:「癌情」洶洶,「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彭卓、洪可潤  全球每年癌症新發病例超1400萬,中國2014年當年新發癌症患者已有380萬例……面對態勢洶洶的「癌情」,我們該何去何從?
  • 癌症不是洪水猛獸 專家:別慌,與癌共存是常態!
    專題:2013上海書展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8月15日報導:癌症,這是個讓人不寒而慄的詞。多少年來,一提到這個詞,人們幾乎就與死亡劃上等號。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裕民今天在上海書展做了一場抗癌講座,他明確表示,今天人們要重新定義「癌症」。癌症只是慢性病,一旦得了癌症不要慌,人與癌共存是常態。
  • 癌症≠死亡,「第四種」治療方法讓患者實現與癌共存
    一切的堅持都是值得的,歷經波折後,王女士與母親迎來了新的希望。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女士在網上看到了一位日本癌症免疫專家伊藤克禮會到廣州舉辦相談會,抱著嘗試的心態,王女士帶著母親的病歷前往了廣州。伊藤教授向王女士詳細介紹了國際上最新的治療方案並給出了建議:iNKT癌症免疫治療+肝部介入,經過詳細了解,王女士接受了伊藤教授的建議,決定前往日本接受治療。
  • 癌到了晚期如何「與癌共存」?建議做好3件事,別放棄
    由於多數癌症早期症狀隱匿,導致多數病人首次確診時,癌症分期已是晚期,這無疑是一大打擊。但即使到了癌症晚期,病人們更應懂得如何「與癌共存」,爭取壽命的延續。癌症晚期患者如何做到「與癌共存」?一、科學的治療癌症晚期並不等於「死刑」,仍有方法可治。如今醫療技術高速發展,癌症治療方法不再向以前一樣,只能手術、放化療,目前生物靶向治療、微創治療等均可用於癌症晚期的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長病患的壽命以及提高生活質量。
  • 8年與癌共存又給我們什麼啟示?
    ,醫生據確診時胰腺腫瘤大小,推測其可能在二十多歲便與這號稱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共存了。 2004年7月31日,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醫療中心接受腫瘤切除手術,但不幸的是癌症早已擴散,手術期間醫生肉眼可見的發現肝上的三個腫瘤,癌細胞早已在多年前便擴散至身體的其他器官。 2009年4月,賈伯斯因肝癌接受肝移植手術,2011年10月,賈伯斯因癌細胞擴散到全身而去世。
  • 癌症晚期的確可怕,但我不準備害怕它,與癌共存也並非不可能
    拜讀了一篇快樂抗癌日記,寫得真好,裡面有那麼一句話「癌症晚期的確可怕,但我不準備害怕它,與癌共存也並非不可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堅強,並將這種精神分享給所有正在砥礪前行的癌友和家屬們,借作者的快樂與堅強,以鼓舞大家,也祝福作者及所有的患者餘生的「鹿」還很長很長……原著:快樂抗癌的MS陳
  • 80歲時確診癌症,如今已與癌共存20年!他的抗癌秘訣終於公開了
    他自年輕的時候起,身體素質就一直很好,而且自己能活到80歲已經算是長壽了。子女都很懂事,有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的心情並沒有太大的波動。如今他已經與癌共存了20年,依舊精神很好,現在他將自己對抗癌症的秘訣公之於眾,希望其他患上癌症的人不要丟失希望。
  • ...中國團隊實現p53抑癌基因重大進展,千萬癌症患者或將迎來抗癌良藥
    臨近年末,癌症治療領域又發生了一件天大的好消息:癌症靶向治療皇冠上的明珠,p53抑癌基因的抗癌機製取得了重要突破。而摘下這顆明珠的研究團隊,正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學者,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盧敏團隊和牛津大學的XinLu團隊。厲害了,我們中國的醫療研究者!這一刻,自我們發現p53抑癌基因以後已經整整期待了30年。
  • 湯釗猷:「與癌共存」半世紀 創下「世界奇蹟」
    在26萬例肝癌中,42.5%發生在中國。作為全球肝癌高發區,中國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肝癌,佔全球肝癌死亡人數的一半。有著「癌中之王」之稱的肝癌,曾是死刑般的存在,患者多在3個月內死亡。上世紀60年代末,一位年近不惑的醫生毅然決然地踏入這一領域,在他的努力下,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此前的3%躍升到60%以上,在人類抗擊肝癌史上創下「世界奇蹟」,蜚聲海內外。
  • 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為什麼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會前後患上兩種看上去八桿子打不到一起的癌症呢?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癌症會遺傳嗎? 癌症不是遺傳病。
  • p53抑癌基因重大進展,千萬癌症患者或將迎來抗癌良藥
    這一刻,自我們發現p53抑癌基因以後已經整整期待了30年。研究成果一經發布,饒子和、陳國強、林國強等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對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盛讚,期待這個結果能快速轉化為一套完善的抗癌方案,為癌症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式。為什麼說p53抑癌基因是癌症靶向治療皇冠上的明珠?
  • 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唯有這個癌不影響患者壽命
    世界範圍內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比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加起來還要多。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出現2600萬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數將達到1700萬,中低收入國家將成為癌症肆虐的「重災區」。看到這些數字不得不說,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雖然說癌症的死亡率很高,但是有一種癌症的發生卻不影響患者的壽命,它就是甲狀腺癌。
  • 晚期癌症要不要治?醫生:試著與癌「和諧共處」,或能長期生存
    一番檢查下來,結果顯示:宮頸原位癌,病理報告上還有一大堆看不懂的專業名詞,小張一頭霧水。原位癌、浸潤癌、原發癌、轉移癌分別是什麼意思?病理報告上一堆專業名詞,後面還全部帶個「癌」字,每個名詞看起來都讓人膽戰心驚,到底原位癌、轉移癌、浸潤癌有什麼區別呢?
  • 癌症怎樣才算治好了?符合4個特徵是基本,希望你滿足
    醫學發達的今天還是避免不了談「癌」色變,癌症仍然是一個難以治癒的疾病,雖然說癌症很難治癒,但是滿足以下幾個標準,癌症也是可以算治癒了。醫學上的治癒並非是說這個病以後就不會得,而是說在一定時期內病症復發的可能性很低,治療過程中患者身體內的癌細胞不會有惡化的趨勢,對以後的正常生存時間沒有影響,醫學上就算是「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