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查出癌症以後心裡是絕望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癌症基本上等同於死亡,活不長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臨床上有近30%的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跟三個因素是有關係的。
第一、癌症的分期
癌症分為早中晚三期,發現得早的,癌症可能還處在早期,這時候治療難度不是很大,患者更容易恢復,五年生存率也會更高。這時候雖然得了癌症,但是通過積極治療還是能夠延長生命的。但是如果癌症被發現的時候處在晚期,患者病情嚴重,治療手段有限,患者身體在經受過折磨以後會更加虛弱,這時候即便是治療,效果也是不大的,所以會活不長。因此癌症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按時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耽誤病情。
第二、癌症的種類
癌症種類不一樣,惡性程度也會有所差別,對人身體傷害也不一樣。比如甲狀腺癌,一般發展得比較慢,治癒效果是不錯的,很多甲狀腺癌患者經過治療以後會活得比較長。而像一些惡性程度高的癌症,比如胰腺癌,發展速度快,患者在確診以後就已經在中晚期,治癒效果差,死亡率較高。
第三、患者身體情況
如果患有相同癌症,癌症處在相同的分期,年輕患者一般會比年紀大的患者生存得更久一點,主要是患者身體狀況有差別。年輕人身體更強壯,對於疾病的抵抗力會更高,因此不管是在接受手術還是放化療的時候,對於治療產生的副作用接受力都不錯,恢復的情況會更好點。而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身體各個器官老化嚴重,身體免疫力不是很高,對癌細胞抵抗力不足,生存期會比較短。
人得了癌症,怎麼樣才能實現與癌共存?醫生指出,做好三件事還是有可能會延長生命的。
1、要保證規律飲食,食物要健康。得了癌症的人會經受手術,放化療,在治療以後會出現嘔吐,噁心,胃口差的情況,患者會不想吃飯。但是我們身體是需要能量支撐的,食物是獲取能量的源泉,不吃食物相當於釜底抽薪,對於抗癌是不利的。因此不想吃飯也要逼迫自己少吃點,保證身體營養。在食物選擇上可以多吃點抗癌的,比如獼猴桃,其中含有的維生素C對於抗擊癌細胞有一定作用。黃豆中含有蛋白酶抑制素,異黃酮等,也能幫助身體抗擊癌症。因此可以適量食用,幫助身體恢復。
2、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很多人在查出癌症以後會感到絕望,覺得大限將至,心灰意冷,甚至會對醫生的治療產生抗拒。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癌症並不等同於死亡,保持淡然平和心態是有助於對抗疾病的,而消極情緒只不過是自我提前放棄而已,是很對的。
3、癌症患者要運動。即使癌症患者身體虛弱,但也不能一直躺在病床上,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通,進而帶來更多的隱患。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強度小的,比如走路散步等,運動有助於提升抵抗力,幫助身體恢復。
總結一下,得了癌症,不代表被宣判死刑,癌症種類,分期不一樣,患者身體情況的差異會對壽命長短有影響。所以在抗癌路上我們要保持平和積極心態,調整飲食,堅持適量運動,有助於有效延緩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