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時確診癌症,如今已與癌共存20年!他的抗癌秘訣終於公開了

2020-12-05 中醫院徐醫生

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結腸癌,並且還出現癌細胞轉移的情況,正常人遇到這種事情一般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對於活了大半輩子的楊老來說,卻不算什麼。他自年輕的時候起,身體素質就一直很好,而且自己能活到80歲已經算是長壽了。子女都很懂事,有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的心情並沒有太大的波動。如今他已經與癌共存了20年,依舊精神很好,現在他將自己對抗癌症的秘訣公之於眾,希望其他患上癌症的人不要丟失希望。

抗癌秘訣一:接受規範化的治療

很多人覺得患上癌症以後,繼續留在醫院裡治療只是會白白地浪費時間。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當我們發現自己患上癌症的時候,一定要在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並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根據癌症的嚴重程度,來判斷到底是接受手術治療還是放化療。楊老說,自己在患上癌症之後,就是安安穩穩地接受治療,需要做的檢查就去做,所以才阻止了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如果還沒開始治,就對治療手段失去希望,反過來接受一些偏方的治療的話,那麼癌症也就很難好。

抗癌秘訣二:每餐都吃不挑食

很多癌症患者,在患癌之後,就對食物的選擇特別講究。肉類不吃、各種發物不吃、雞蛋不吃……因為他們害怕吃的食物種類比較雜的話,對於身體的恢復會有很大的影響嗎,而且往往沒什麼食慾,所以就不想吃東西了。楊老表示,自己在治療疾病的期間,也有過食不下咽的經歷。但是他沒有因為不想吃飯就不進食,即使沒什麼胃口,他也要保證營養跟得上

楊老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很值得學習的,如果我們因為懼怕癌症就開始挑食的話,就會讓身體的營養跟不上,體質下滑,最終難以跟癌細胞作鬥爭。雖說那些刺激性的食物是不能吃的,但是肉類還是要攝入的,平時也可以多吃點玉米、大豆和新鮮的蔬果

抗癌秘訣三:心態平和很愛笑

之所以楊老能跟癌症共存這麼多年,而且一直沒有被打倒,跟他自己比較看得開也有很大關係。不管是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的時候,還是在治療的過程中,他都沒有表現出過分地焦慮和傷心,反而很愛笑,常常能察覺到身邊有趣的事物。心情好,對於身體的恢復也有很大的幫助,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自然能夠跟病魔抗爭。

極大一部分癌症患者病情惡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心態完全崩塌了。總是幻想著一些悲觀的事情,覺得自己的生活從此失去了希望,自己先否定了恢復健康的可能。心裡總是不快樂的話,做什麼事都沒有勁頭,這樣就會讓人睡不好也吃不香,免疫力會快速下降,導致癌細胞的擴散。

抗癌秘訣四:保證每周都鍛鍊

雖說楊老患上了癌症,但是他也沒覺得自己就應該躺在病床上,等待上天的「宣判」。每當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時候,他都會做一些不是很劇烈的運動來增強體質。天氣好的時候就去樓下散散步、天氣不好的時候就甩甩腿、拉伸幾下胳膊,總之要保證自己每周都能得到一定的鍛鍊。這樣一來,身體抵禦疾病的能力就變強了,這也是他能夠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相關焦點

  • 癌症不是洪水猛獸 專家:別慌,與癌共存是常態!
    專題:2013上海書展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8月15日報導:癌症,這是個讓人不寒而慄的詞。多少年來,一提到這個詞,人們幾乎就與死亡劃上等號。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裕民今天在上海書展做了一場抗癌講座,他明確表示,今天人們要重新定義「癌症」。癌症只是慢性病,一旦得了癌症不要慌,人與癌共存是常態。
  • 癌到了晚期如何「與癌共存」?建議做好3件事,別放棄
    至今癌症這類重疾仍是醫學上十分棘手的問題,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並破壞正常的細胞組織,還會轉化、轉移,導致癌症成為高致死性的疾病,對於現代人們而言,談癌色變成了常態。由於多數癌症早期症狀隱匿,導致多數病人首次確診時,癌症分期已是晚期,這無疑是一大打擊。但即使到了癌症晚期,病人們更應懂得如何「與癌共存」,爭取壽命的延續。癌症晚期患者如何做到「與癌共存」?
  • 8年與癌共存又給我們什麼啟示?
    2011年10月,賈伯斯突然去世,許多人只是感嘆科技界少了一個天才的引領者,緬懷他對觸屏手機等眾多數碼產品產生的深遠影響,卻很少人會真正去了解賈伯斯因什麼而死的。 與癌中之王對抗8年 2003年10月,48歲賈伯斯在做泌尿系統檢查時發現胰腺上有一塊陰影
  • 一群癌症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保持良好的心態,運用科學的治療方法,戰勝癌症不是神話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強曉玲  實習生 徐蕾 楚婧  「現在想想,作為一名學醫的人,在關鍵的時刻竟然無力挽救自己的親人……」茫茫人流中,張英帶著醫者的思考離開北京。  退休多年的張英來京探望20年未見的老領導——一位曾在西北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口腔醫學專家,如今已經80多歲。
  • 「癌情」洶洶 「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  彭卓、洪可潤  全球每年癌症新發病例超1400萬,中國2014年當年新發癌症患者已有380萬例……面對態勢洶洶的「癌情」,我們該何去何從?18-19日在瀋陽召開的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上,專家表示,縱然癌症被稱為「第一殺手」,但只要科學治療、儘早幹預,惡性腫瘤也可能變成慢性病,「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 患癌20年,八旬院士至今無復發,醫生:他的秘訣值得學習和借鑑
    患癌20年,82歲的中科院院士趙淳生不僅精神抖擻,而且仍然奮戰在科研一線。其實早在2000年,趙淳生就被診斷患上了肺癌,經過了手術,切除了整個右肺,術後2個月,又被查出胃癌,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而20年後,他的癌症並未復發。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癌情」洶洶,「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新華社瀋陽8月19日電 題:「癌情」洶洶,「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彭卓、洪可潤  全球每年癌症新發病例超1400萬,中國2014年當年新發癌症患者已有380萬例……面對態勢洶洶的「癌情」,我們該何去何從?
  • 女子確診肺癌晚期,她卻多活6年,是如何做到的?秘訣已經公開
    今年68歲的王奶奶今是一名油廠會計,平時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同時把家裡也照顧得很好,王奶奶自己的一雙兒女也都相繼成家立業了,過上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本來臨近古稀,生活清閒,理應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厄運卻悄悄降臨到她頭上。
  • 確診肺癌晚期後,她已堅持7年:癌症有什麼大不了?
    2015年,全國新增肺癌病例約為78.7萬例,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人。由於公眾對肺癌早期發現認識不足,多數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內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6.1%。但也有這麼一群肺癌患者,他們積極對抗疾病,樂觀面對生活,成為跨過5年生存期的幸運兒,在醫學上被認定為實現了肺癌的「臨床治癒」。
  • 82歲院士患癌20年,至今無復發!他的3個「堅持」人人都能學
    24歲,他研製出我國首臺電動激振器。56歲,他開發了我國首臺超聲電機。75歲,他研製的超聲電機首次在中國航天領域成功應用,讓「嫦娥三號」輕裝上陣。他就是趙淳生,我國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湯釗猷:「與癌共存」半世紀 創下「世界奇蹟」
    作為全球肝癌高發區,中國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肝癌,佔全球肝癌死亡人數的一半。有著「癌中之王」之稱的肝癌,曾是死刑般的存在,患者多在3個月內死亡。上世紀60年代末,一位年近不惑的醫生毅然決然地踏入這一領域,在他的努力下,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此前的3%躍升到60%以上,在人類抗擊肝癌史上創下「世界奇蹟」,蜚聲海內外。這位醫生就是我國著名腫瘤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
  •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好不好 且看肝癌晚期患者怎樣與癌共存
    與許多癌症患者一樣,孔祥泉曾被醫院宣布,生命「只剩下兩個月」。但他沒有放棄,鼓勵自己要活下去。「只剩兩個月」的絕望在遇到徐克成後有了轉機。從確診肝癌晚期至今,「與癌共存」的理念為孔祥泉注入了信心、力量。這一年,他堅持「與癌共存」,活到了今日。
  • 癌症晚期的確可怕,但我不準備害怕它,與癌共存也並非不可能
    拜讀了一篇快樂抗癌日記,寫得真好,裡面有那麼一句話「癌症晚期的確可怕,但我不準備害怕它,與癌共存也並非不可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堅強,並將這種精神分享給所有正在砥礪前行的癌友和家屬們,借作者的快樂與堅強,以鼓舞大家,也祝福作者及所有的患者餘生的「鹿」還很長很長……原著:快樂抗癌的MS陳
  • 一個人活到80歲,有多大機率得癌?醫生告訴你:怎樣面對癌症到來
    癌症越來越多,誰都有可能得上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那個人得了癌症,或者誰誰家的親戚就是因為癌症去世的……好像癌症就在我們身邊,讓人人自危,那麼癌症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嗎?癌症發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因為目前公認的癌症發病原因是第一因素是年齡。人到40歲以後,癌症的發病率迅速增高,到80歲左右達到高峰。
  • 人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醫生:做好三件事,或能實現與癌共存
    第一、癌症的分期癌症分為早中晚三期,發現得早的,癌症可能還處在早期,這時候治療難度不是很大,患者更容易恢復,五年生存率也會更高。這時候雖然得了癌症,但是通過積極治療還是能夠延長生命的。而像一些惡性程度高的癌症,比如胰腺癌,發展速度快,患者在確診以後就已經在中晚期,治癒效果差,死亡率較高。第三、患者身體情況如果患有相同癌症,癌症處在相同的分期,年輕患者一般會比年紀大的患者生存得更久一點,主要是患者身體狀況有差別。
  • 自然保健預防癌症!20種抗癌食物大揭秘
    2018年9月28日凌晨4時56分,歌手臧天朔因患肝癌於北京去世,享年54歲。中國抗癌協會副秘書長劉端祺說,癌症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國在未來數十年內癌症仍然可能處於高發狀態。
  • 53歲癌症患者,吃7年靶向藥沒耐藥,醫生驚嘆:已成慢性疾病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晚期存活率也不高。 然而,一名年過半百的晚期肺癌患者,卻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故事,親歷著生命的奇蹟。 一、鼓起勇氣面對,我想要活下去 我叫郭紅,53歲,在廣州居住。
  • 【工人日報特稿】與癌共舞
    >11月29日,鷹(右一)和姐姐為父母慶祝金婚,此時距離他的母親確診肺腺癌晚期已過去9年。2011年10月10日,鷹63歲的母親被確診肺腺癌晚期,不具備手術條件。一再追問下,醫生簡短的回答讓他感覺天塌了。把爸媽送上從北京市區回延慶家中的火車後,他獨自開車回單位,眼淚不自主地流了一路。小白兔被告知噩耗時,母親已經做完了手術。2010年夏天,他大學畢業,進入國網唐山供電公司工作。結束在北京的入職培訓後回到家,卻發現家裡空無一人。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而實際上,罹患癌症的悲劇照樣在發生——司機張師傅,40歲出頭,1年前參加健康體檢,結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頭痛,到醫院做CT檢查,竟然發現是小細胞肺癌晚期,腦轉移。網絡工程師李某,1年前也參加了健康體檢,結果正常。
  • 癌症到了晚期,要不要放棄一切治療?50歲的他抗癌兩年卻人財兩空
    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經常接診到晚期癌症的患者,對於患者來說,確診癌症已經極為不幸 那麼,確診晚期癌症,究竟該怎麼辦? 50歲的老賀兩年前被確診為晚期肝癌,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是一名B肝患者,早在16歲的時候就發現了B肝,但他並沒有重視,兩年前因為肝區疼痛到醫院檢查,一發現就是肝癌晚期,沒有手術機會。 不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