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經常接診到晚期癌症的患者,對於患者來說,確診癌症已經極為不幸,而分期屬於晚期,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那麼,確診晚期癌症,究竟該怎麼辦?
50歲的老賀兩年前被確診為晚期肝癌,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是一名B肝患者,早在16歲的時候就發現了B肝,但他並沒有重視,兩年前因為肝區疼痛到醫院檢查,一發現就是肝癌晚期,沒有手術機會。
不想死。這是老賀兩年來堅持治療下去的信念,自己確診肝癌的時候才48歲,對於死亡的恐懼,讓他在兩年的時間裡,幾乎是往返於全國各大腫瘤醫院,一直想尋找更好的治療,老賀邊說邊拿出自己的病歷資料,他有兩個文件袋,全部是厚厚的,這都是每個醫院就診的資料,老賀將它們整理好,告訴醫生,這很重要,因為詳細記錄著自己治療的經過,對於醫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認真查看了老賀的資料後,發現他幾乎接受了所有治療晚期肝癌的方式,介入化療,靶向藥物治療,放療,中藥治療,免疫治療等等,形形色色的治療,也讓老賀花費不菲,他告訴醫生,兩年的時間裡,為了治病,他花了四十萬,幾乎已經傾家蕩產。
沒辦法,沒有錢了,家裡畢竟還有老人和孩子,孩子還沒結婚,老賀說他等不到孩子結婚那一天了,作為父親,沒給孩子留下什麼值錢的東西,他覺得愧疚不已。
如今,老賀的身體每況愈下,複查顯示,他的肝癌情況很不樂觀,該做的治療都做了,現在再做下去意義也不大了,兩年的時間,老賀從抗爭到最終放棄,他平靜地說,人總歸是要死的,醫生,我別的要求沒有,現在什麼治療對我都沒用了,你能讓我不痛就行了。
老賀家人為他辦了一張腫瘤科,定期到醫院拿止痛藥物,但他再也不願意到醫院來了,兩個月後,老賀在家中去世,抗癌兩年,最終還是人財兩空。
對於晚期癌症患者,醫生往往也是無可奈何,如果早期癌症能夠手術治癒,那麼晚期癌症就意味著病入膏肓,大多數晚期癌症,無論怎樣治療,最終可能都會面臨人財兩空。
來自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我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92.9萬例,死亡估計約233.8萬人;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
電影《我是藥神》裡,有這麼一句話,我得了這個病,幾萬塊錢一瓶的進口藥把房子吃沒了,把家人拖垮了,可是我真的不想死……
確診了晚期癌症,有的人說要放棄治療,有的人說要繼續治療,但是面對死亡,放棄一切治療需要極大的勇氣,作為腫瘤科醫生,看了太多的生死離別,無可奈何,也更知道生命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