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唯有這個癌不影響患者壽命

2020-12-05 健康我是認真的

都說談癌色變,這一點都不誇張。國際抗癌聯盟發布的數據表明,2008年,全球有1270萬人患癌,死亡人數高達760萬。世界範圍內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比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加起來還要多。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出現2600萬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數將達到1700萬,中低收入國家將成為癌症肆虐的「重災區」。

看到這些數字不得不說,癌症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雖然說癌症的死亡率很高,但是有一種癌症的發生卻不影響患者的壽命,它就是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不可怕。許多患者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存活率,都可以達到95%以上,根本不影響日子和壽數。患有甲狀腺癌,並不意味著生命即將終結。甲狀腺癌的治療,多數都是手術治療,目前沒有太好的藥物可以治療甲狀腺癌,甲狀腺癌中有95%是惡性度較低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甲狀腺乳頭狀癌醫治後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6%以上,即使是晚期患者伴有遠處搬運,五年生存率也能到達60%左右,醫治作用也不錯。很多患者的壽命與正常人沒有區別,生活質量也不會受影響。甲狀腺外科界經常開一句玩笑話,說甲狀腺癌手術後長期追蹤觀察病人的臨床試驗很難做完,因為大多數負責觀察的醫生,都沒有這些病人活得長。

患上甲癌後只要規範地治療,很多患者的壽命與正常人沒有區別,生活質量也不會受影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康復出院的朋友來說,術後的康復護理是相當重要的。

1、保持心情舒暢、樂觀,學會放鬆,勞逸結合是康復最為關鍵的一點。

2、飲食營養均衡,進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維生素食物,由少吃多餐到定時定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海帶、紫菜等。

3、術後要在床上堅持活動,下床後堅持全身鍛鍊,提高抗病能力,增強免疫功能。 當然運動要適量,不可勞累。

4、甲狀腺癌康復護理堅持服用甲狀腺片,長期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E。

我國許多腫瘤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對腫瘤的高度驚駭以及驚駭本身帶來的盲目應對。許多患者不知道自己生了癌或沒有確診之前,常常活得很好,活得很長。一旦確診,或者得知自己生了癌,病況便急劇惡化,癌細胞也呈加速開展。究其原因,都是由於心態作的祟!

相關焦點

  • 癌症患者壽命長短有「預告」?這4大影響壽命的因素,都該知道
    眾所周知,出現癌症之後,患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如果耽誤了治療,疾病持續發展,癌細胞又不受控制,患者的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可能還會讓患者在短時間內就出現病情加重這種情況。不少人癌症發展到了晚期,距離死亡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個月。
  • 原位癌是不是癌症?浸潤癌和原位癌的區別在哪?醫生詳細解讀
    如今,只要提到跟「癌」有關的疾病,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面,癌症的最終走向就是死亡。不過有些癌症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比如原位癌,因為裡面帶有「癌」字,所以大部分人人認為就是得了癌症。那麼,原位癌是不是癌症?浸潤癌和原位癌的區別在哪?
  • 癌症患者中,符合4個標準的人,或能實現「與癌共存」,值得開心
    但是在癌症患者中也有一些人撐過了5年存活期,依然健康的生活,其中比較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腫瘤醫生徐克成成功抗擊肝癌,11年以後依然精神矍鑠,步履穩健地出現在各大學術研討會。其實他這就是做到了「與癌共存」,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與癌共存」?很多人都會奇怪,癌症要麼就說治好了,要不就因為癌症喪命了,共存是什麼情況?
  • 研究:癌症和血型相關,ABO型血,哪種得癌機率更高
    根據基因的不同每個人的血型也是不一樣的,可以幫助人體抵禦外來病毒的入侵,相當於我們人體內的抗原抗體,一般來說血型分為四種類型,A、B、O、AB型,當然還有一些極少數的特殊血型,例如RH陽性和陰性、熊貓血型等等,經常聽人說不同血型人的性格、壽命、患癌概率都是不同的,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謠傳?
  • 人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醫生:做好三件事,或能實現與癌共存
    很多人在查出癌症以後心裡是絕望的,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癌症基本上等同於死亡,活不長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臨床上有近30%的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得了癌症,壽命還有多長?跟三個因素是有關係的。但是如果癌症被發現的時候處在晚期,患者病情嚴重,治療手段有限,患者身體在經受過折磨以後會更加虛弱,這時候即便是治療,效果也是不大的,所以會活不長。因此癌症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按時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耽誤病情。第二、癌症的種類癌症種類不一樣,惡性程度也會有所差別,對人身體傷害也不一樣。
  • 唯一不影響壽命的癌說的就是它
    何為惡性腫瘤,說白了就是癌,一種治癒率很低的疾病。雖然說甲狀腺癌治癒率很低,但是確實唯一不影響壽命的癌。為何說甲狀腺惡性腫瘤治不好,卻又不影響壽命呢?我們之所以把惡性腫瘤稱作為癌,之所以談癌色變,主要是因為癌是一種「活體」,能轉移、能擴散、能繁殖,即使早期經過治療,但是治療後也是會出現復發的情況,五年內復發率很高,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在癌症復發的時候失去生命的。
  • 癌症患者不治比治療後壽命還長,是什麼原因?癌症到底要不要治?
    面對癌症的時候,人的心態和處理方式確實對病情有很大的影響。但大家也要注意的就是,在患上癌症之後,需要明確癌症的病情狀況,若本身就是良性的腫瘤,或者是癌症發展速度較慢,還在癌症早期的時候,其實我們都建議大家不需要那麼早採取措施進行治療。
  • 癌症等於絕症?不!這3種癌症的治癒希望很大,對壽命沒太大影響
    在當今這個時代,依然有很多人談癌色變,把癌症和「絕症」、「不治之症」等名詞劃等號。其實,癌症是一大類惡性腫瘤的統稱,不同癌症的危險程度存在差異。有些癌症的「殺傷力」極強,如胰腺癌,被醫學界譽為「癌症之王」,死亡率高,預後差,5年生存率不足5%。
  • 【重磅綜述】衰老細胞對壽命和疾病的影響
    衰弱(Frailty):是指在老年人中觀察到的一種臨床症候群,具有體質不佳、疾病發作和進展變快以及應對細胞和組織壓力的能力下降等特點。衰老轉換(Geroconversion):是指從可逆細胞周期停滯(靜止)到不可逆細胞周期停滯(衰老)的轉變。健康壽命(Healthspan):個體身體健康、沒有殘疾和疾病的生命階段。
  • 為什麼有些患者可以與癌共存?如何做到的?
    癌症是威脅人體健康與生命的一種可怕的疾病,近些年來,癌症的病發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斷升高。癌症,引發了我們很多的思考,對於癌症的治療,不少患者也存在一些疑惑,大家都知道癌細胞是由正常的細胞變化而來的。身體能殺死癌細胞,得在免疫力和抵抗力強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癌細胞已經發展變成癌症了,自身的免疫功能已經下降,一般是無法殺滅癌細胞的,需要依靠醫療。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努力的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對預防癌症轉移、治療效果都有很大的好處,不管是預防還是治療,學會提升免疫力都很重要。
  • 唯一不影響壽命的癌竟然是它,沒想到,有人得了癌可以活到自然死
    面對癌症很多人都是恐懼的,因為癌症的治癒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可是有人患有癌症的時候確實慶幸的呢?說起癌症,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死亡率高,治癒的可能係數低。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如此的。有人就說如果非要得癌,那就甲狀腺癌吧,那是一種幸福癌,會讓你活得自然死,不影響壽命。
  • 體內有癌,咽喉或先知!若出現聲音沙啞、喉嚨痛,或是癌症信號
    人類的歷史也可以說是對抗疾病的奮鬥史,我們不斷研究科技,提高醫療水平,研發出更多藥物,為的就是能夠起到更好的保護健康、延長生命的效果,但疾病也處在不斷進化的過程,所處的年代、社會環境不同,需要面對的疾病威脅也有所不同,過去,傳染病帶給人的風險較高,而現在呢,給人們生命健康帶來更大危險的
  • 創新20年:那些被人類改變了的疾病
    自人類誕生以來,與疾病的殊死搏鬥就從未休止,每一次的交鋒都成為生命科學向前發展的動力。,掌握豐富「武器庫」的科研人員,逐漸取得主動權,並在與疾病較量的戰場上樹起座座豐碑:使影響全球公共健康的傳染病得以控制、推動致命癌症邁向精準治療,讓難以攻克的罕見病迎來治癒曙光……藥明康德20周歲之際,讓我們重溫近20年人類在疾病攻堅戰中取得的累累碩果。
  • 【科普】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腫瘤可不等同於癌症!
    原標題:【科普】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腫瘤可不等同於癌症! 導讀:我相信很多人都分不清腫瘤與癌症,甚至以為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這樣的話可能去醫院檢查出有腫瘤,就會以為是癌症,然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造成極大的困擾,耽誤病情的治療。。
  • 癌症患者的心情好壞,會直接影響壽命的長短?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畢竟目前來說,癌症還未被徹底攻克,仍然有許多癌症患者因此而死亡,仍然有許多癌症患者在為生存而鬥爭。得了癌症,誰都不想輕言放棄。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保持好心態能幫助治療,有助於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一個人身體上得了癌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精神上垮了,那他就無可救藥了。臨床上,有很多患者原本有很高的治癒希望,但是因為失掉了生存信念,常常過早地死去。當然,在臨床上,也有許多被宣判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的癌症患者,卻奇蹟地活過了5年、10年……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也越來越多。
  • 2019年WHO面對的10大健康威脅:空氣汙染和HIV等影響全球人類
    為了應對這些健康威脅,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了新的五年戰略計劃,第13個工作總規劃。該計劃關乎三十億人的生活:確保10億人享受全民健康覆蓋、幫助10億人免受突發衛生事件的影響、10億人享有更好的健康和福祉。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從各個角度解決健康威脅。
  • 癌症患者能活多久?不要瞎緊張,需要多方面因素綜合看
    患有癌症的人群,不僅僅身體上會出現疼痛,以及食欲不振之類的不適症狀,也會影響著患者的壽命。一旦患有癌症之後,很多人腦海中的潛意識,就會認為自己已經瀕臨垂危的境地,其實不然,患有癌症的人群,即使是患有同一種疾病,存活的時間也是不盡相同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 癌症的真相
    很多人以為癌症是現代疾病,事實上癌症最早的紀錄可能早至公元前2625年,埃及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的御醫和大臣印和闐(Imhotep)的手稿。(沒錯,這個印和闐就是電影《木乃伊》中復活的那一個木乃伊)。
  • 不同公共衛生幹預對健康生命、發病率和預期壽命的影響
    因此,抗生素計劃將根據目標、時機和主要預期效果進行不同的分類。更多討論部分給出了詳細的例子。本文的目的是比較不同類型的幹預策略對生命年數、健康生命年數和患病生命年數(YOL、YHL、YSL)以及醫療費用的影響。我們假設HP/DP幹預表現良好,因為預防是公共衛生的首選策略。
  • COVID-19 癌症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原發性腫瘤亞型和患者人口統計學的影響:前瞻性隊列研究
    研究的主要結果是原發性腫瘤亞型、年齡和性別以及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流行率和入院期間的病病死亡率的影響。我們使用單變量和多變量模型分析了腫瘤亞型和患者人口統計學(年齡和性別)對COVID-19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