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真相

2021-01-20 詹老師的課

作者:詹志輝,前臺灣神戶電池總顧問,現外資諮詢公司首席顧問。資深MBB導師,戰略地圖專家,精益生產專家,社會學家。


很多人以為癌症是現代疾病,

事實上癌症最早的紀錄可能早至公元前2625年,埃及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的御醫和大臣印和闐(Imhotep)的手稿。

(沒錯,這個印和闐就是電影《木乃伊》中復活的那一個木乃伊)。

印和闐詳細描述胸部腫塊的症狀,然後在治療方法上寫著:「療法,無」 

 

 


癌症是指突變細胞群聚造成的現象。

如果這群突變細胞不會四處轉移擴散,稱為良性腫瘤(此時還不稱為癌症);

反之,如果這群突變細胞四處擴散,就稱為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在於突變程度不同,

這個差異可能只是突變細胞發展時間長短造成的。

我們把這群突變細胞稱為:癌細胞



 

正常細胞為什麼會啟動突變機制,

關鍵在於誘癌因素。

當正常細胞遇到了了誘癌因素,就會開始漫長的突變旅程。


相對於其他疾病,癌症在現代以前,的確稀少。

這是因為癌症在人體需要很一段長時間來發展。

1900年之前全球人類平均壽命大約在40歲以下,

多數癌症潛在患者在癌細胞還沒發展完全之前,

就卒於其他因素。


到了20世紀,人類壽命顯著增長,癌症開始大量產生。

醫學界開始研究癌症的成因,現在發現的因素至少有五項。


五大誘癌因素


第一個誘癌因素:致癌物進入身體

美國抽菸人口曲線和肺癌人口曲線的比對可以顯示兩件事:

其一是抽菸吸入肺中的物質是癌症的啟動因素之一,

其二是從開始抽菸到肺癌發生,大約需要20年。

有些老煙槍到高齡都沒有肺癌,可能因為他的身體可以把致癌物排出,或是有其他未知的因素阻止了癌細胞的形成。


除了香菸裡的致癌物是肺癌的啟動因素,還有其他許多物質和癌症有關。

目前所知道的一級致癌物包含:

大氣汙染、黃麴毒素、砒霜、石棉、甲醛、酒精飲料、鹹魚、火腿、香腸、熱狗、臘肉、苯、煤煙、黃麴黴素、木屑、皮革屑、菸草及檳榔等。

顯然,這些物質中的某些成分進入人體之後,無法被身體的循環系統排出,因而成為癌症的啟動因素。


第二個誘癌因素:異常能量(各種輻射)

開創放射性理論的居裡夫人,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甚至放射性的英文Radioactivity也是她造的詞。

但是在居裡夫人的年代還不知道人體暴露在輻射中的致癌風險,所以常常隨手將裝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試管放進口袋,或是隨隨便便放在辦公桌抽屜裡。

居裡夫人與她的女兒終日在實驗室裡與這些放射性元素相處,未做任何防護措施,最終兩人皆死於白血病。


長崎大學原爆後障礙醫療研究所高村升教授追蹤經歷廣島、長崎原爆受害者健康狀況變化。研究顯示,原爆受害者由於器官受輻射侵襲,罹患白血病(血癌)、膀胱、女性乳癌、肺、腦、甲狀腺、腸、食道、卵巢、胃、肝、胰腺等惡性腫瘤的風險相對增加。

結論是,暴露到100毫西弗(不包含自然背景輻射)為例,每100個人終其一生會有1個人發生輻射導致的癌症,輻射強度越高發生機率越高。(參考值:一次胸部斷層掃描劑量約7毫西弗)

誘癌的異常能量包含所有類別的游離輻射、紫外線(包含太陽輻射)、X射線、中子輻射、日光浴的太陽床等(以上誘癌物資料節錄自國際癌症研究署)。


第三個誘癌因素:寄生蟲、微生物與發炎現象。

微生物引起的慢性發炎現象是第三個誘癌因素,

最為人所知的是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胃癌;C型肝炎病毒或B型肝炎病毒會造成肝癌;有喝熱茶習慣的日本、喝熱瑪黛茶(mate tea)的南巴西和烏拉圭、吃火鍋的中國,患食道癌的病例比其他國家更多。

此外,這一類的誘癌因素還有感染泰國肝吸蟲、埃及血吸蟲、中華肝吸蟲、人類皰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真菌等。


第四個誘癌因素:身體機能不佳。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的乳癌及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



據統計,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女性,她們患子宮內膜腺癌的機率比達不到這個運動量的女性要低兩倍;

每周中等強度運動達不到90分鐘,患乳腺癌機率是達到運動量者的兩倍以上;

而最最不愛動的人,不論男女,如果每周連一個小時體育鍛鍊也達不到,那患結直腸癌的機率也會翻倍。

BMI超過30的胖子們,患食道癌、乳腺癌、腎臟腫瘤、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的風險都不同程度的高於非肥胖人群。

此外,美國癌症研究院在 2007 年發表防癌之道的前兩項即是避免肥胖和經常運動(所謂經常運動指每日30分鐘,每周5日)。


第五個誘癌因素:壓力。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觀察精神壓力與罹癌風險的關係,調查了10萬名40至69歲的民眾,前後共追查近18年、記錄3次壓力標準變化。

追蹤發現,若3次壓力自評都是比一般人嚴重的高程度,罹癌機率比整體高出11%。

總體而言,精神壓力越重者,罹癌機率比整體高出4%~6%。

且若將性別限定於男性來分析,更發現壓力越大的男性,癌症機率高出10%之多。

高壓力的環境,可能會讓癌細胞轉移的速度加快30倍

另有些研究則顯示,壓力造成的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或俗稱「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加速癌細胞蔓延。

從癌症術後復健的成果也證明,降低壓力有助於癌症復原。

罹患乳癌的女性病人,如果參加支持性病友團體,統計上非常顯著地延長生命。

而慢性壓力、憂鬱、孤獨感、缺乏社會支持,都會讓癌症病情更加惡化。


但是這個研究也有反證。

Helsinki 健康研究所的Heikkilä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分析工作壓力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他們研究了從1985年到2008年,丹麥、芬蘭、法國、荷蘭、瑞士、英國的116,000人,對各種獨立的前瞻性報告加以分析,結果在12年的追蹤裡有6000人罹患癌症,最多的女性是乳癌,男性是攝護腺癌,其次是大腸癌、婦癌等等,統計結果證明,工作壓力與癌症發生沒有什麼關係。



這五個誘癌因素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細胞被威脅

致癌物會直接傷害細胞,例如

石綿進入肺部會傷害肺細胞、紫外線傷害皮膚細胞、微生物傷害細胞、肝炎病毒傷害肝細胞、缺乏運動導致細胞缺氧、壓力使細胞端粒變短。

細胞在面對威脅之後的反應就是突變,讓細胞變強壯,使細胞可以持續存活和分裂。

因此,癌細胞的產生其實是一種細胞自我保護的表現,讓細胞變強,以對應外在的威脅。


我們可以用一個絕佳的比喻來說明癌細胞:

正常細胞像是勤奮的農民,為身體提供糧食。但是當農民受到生命威脅,農民轉而武裝自己成為民兵,以對抗各種威脅。癌細胞這種民兵不會傷害自己的同胞,但是轉化為民兵的細胞就不種田了,導致原有器官功能喪失。


所以肺癌患者並非因癌細胞攻擊肺細胞死亡,而是因為肺癌細胞喪失呼吸功能使身體死亡。

癌細胞最可怕的是會蔓延,就是這些民兵會把其他正常農民也變成民兵,使不同細胞都喪失原有功能,讓身體走向死亡。

所以,不要把癌細胞看成壞人、惡性腫瘤,癌細胞比較像是被逼入梁山的農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武裝。




漫長的突變旅程,完成八個特徵

有了誘癌因素之後,細胞必須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突變成為癌細胞,麻省理工學院的 Douglas Hanahan教授和Robert A. Weinberg教授整理了突變後八項癌細胞特徵,這成為今天癌症學界的共識。



特徵一:正常細胞只在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才會生長,而癌細胞卻可以刺激自我生長。

特徵二:癌細胞可以使腫瘤抑制基因失效,無視令其停止生長的命令。

特徵三:癌細胞拒絕對自己執行細胞自毀程序,這本是可以讓機體清除受損細胞和危險細胞的固定程序。

特徵四:正常細胞分裂次數是有限的,而癌細胞卻可以無限分裂,也就是所謂的「長生不老」。

特徵五:癌症細胞可以刺激新血管的生成(血管生成作用)來支持腫瘤的生長。

特徵六:癌細胞可以脫離原本所在的位置或器官,侵犯周圍組織或向身體遠處擴散(轉移)。

特徵七:癌細胞可以利用異常的代謝途徑來產生能量。

特徵八:癌細胞可以通過隱藏或利用「檢查點」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正常細胞要經過2~40年(甚至超過40年)突變,達成以上特徵。

等到癌細胞發展壯大,罹癌器官就會因為功能喪失而導致身體死亡。



兒童癌症的形成

兒童癌症的項目和成人不太一樣,臺灣十大兒童癌症分別是白血病、腦瘤、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腫瘤、惡性骨肉瘤、軟組織惡性腫瘤、威爾姆氏腫瘤、惡性肝腫瘤及視網膜母細胞瘤。

兒童癌症沒有經過幾十年的基因突變,因此可能原因包含:

1. 遺傳因素。在人類為數不多的幾個純粹的遺傳性腫瘤中,多數是兒童腫瘤,如視網膜細胞瘤、腎母細胞、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嗜鉻細胞瘤等。

2. 環境因素。環境的汙染使許多致癌物質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影響DNA的形成,引起細胞發生病變,造成日後癌變的發生。如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觸農藥等化學物質,其子女患白血病的機率會明顯增加。

3. 放射線輻射。婦女懷孕期間若因疾病或其他原因進行過腹部X線照射,則其子女日後發生白血病的可能性要提高近10倍。

4. 被動吸菸。孕婦無論是本人吸菸還是被動吸入菸草煙霧,其子女日後發生白血病或其他腫瘤的可能性要增高50%以上。

5. 藥物某些藥物也可使人體發生變態反應,中毒或免疫系統抑制等副作用,如某些保胎藥可致女兒患陰道腺癌或兒子患睪丸癌,一些抗癲癇藥物可令兒童患惡性淋巴瘤等等。

如此,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就形成癌細胞,就不用經過出生後多年的基因突變。


 

癌症的遺傳性

家族性癌症可見於多種常見的癌症,這類癌症佔全部癌症的5-10%。

例如家族中母親或姐妹罹患乳腺癌,當事人乳腺癌發病機率要比一般人高出3倍。

如果父母患有大腸直腸癌,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風險高達50%。

如果家族中的近親有人因為抽菸而罹患肺腺癌,那麼其他成員罹患肺腺癌的風險要比一般人高出14倍。

前臺大校長楊泮池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找出基因「YAP1」出現變異者是肺腺癌高危險群,罹癌風險為健康人的5.9倍。

如果2個或2個以上直系親屬患攝護腺癌,相對風險會增至5到11倍。

這是因為某些家族共有的基因在有誘癌因素之後更容易發展成癌細胞

 

早期發現癌症的治癒率很高,這是因為癌細胞的八個特徵尚未發展完成,所以癌細胞尚未擴散。因此,一定要定期做癌症篩查,尤其是有前文提及家族病史的人。

 


治療癌症必須經過專業醫師診斷和評估,現在主要治療方法有:

1.    手術切除

手術切除腫瘤通常是癌症治療最先考慮的選項,因為這是根除固體腫瘤目前已知最好的方法。

若醫生說「可以開刀切除癌症腫瘤」,這多半是指癌症屬於較早期階段。

此外,選擇性前哨淋巴結摘除術更讓癌細胞在初期擴散階段可以得到抑制。


2.    放射性治療

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電磁波或帶電粒子束等放射線的高能量直接傷害細胞 DNA 而誘發細胞死亡。癌細胞於受到放射線傷害後會先嘗試修復 DNA 損傷,只有當損害過於嚴重無法修補時才會啟動細胞自殺程序,所以腫瘤不會在照射後立即縮小,而是數日至數周后才會顯現出效果。和放射性治療相近的還有伽瑪射線和質子射線療法。


3.    化學藥物治療

化療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不斷進行細胞分裂,染色體必須進行複製的特性進行攻擊:有些藥物透過抑制合成 DNA 原料(脫氧核糖核苷)的形成;有些抑制合成 DNA 酵素的作用;有些則直接傷害 DNA 使其嚴重到無法進行細胞分裂;有些藥物雖不影響 DNA 複製,卻能阻礙染色體分配至兩個子細胞的機制(微小管有絲分裂)。上述藥物作用皆可阻礙細胞分裂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但這些藥物對人體其他正常細胞分裂亦有影響,因此副作用也不小。


4.    各種免疫療法

癌細胞的特性之一是能夠逃避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療法是讓免疫細胞能攻擊癌細胞。作法有許多種,包含阻斷癌細胞的免疫表現或是培養免疫細胞等。免疫療法至少包含藥物治療、細胞治療和疫苗治療,需要由醫生評估哪一個更適合。


5.    各種標靶治療

阻斷癌細胞發展過程,讓八個特性無法突變完成。

標靶治療更複雜,不同的標靶藥物針對不同癌症細胞特性,一樣必須經過醫師評估後決定採取哪一種免疫療法。

有些標靶治療是減緩癌細胞的生長、有些是阻止腫瘤血管新生、有些是阻礙荷爾蒙作用、有些是使癌細胞自殺。

醫師在用藥前必須先以相對應的「分子檢測」(基因檢測、蛋白質檢測、代謝檢測等)方式,診斷病患癌細胞內究竟存在何種藥物的標靶,才能正確用藥,這就是醫藥界近來積極發展的癌症「精準醫療」。


治療癌症是醫生的職責,但是在手術、化療、放療等完成後的復健則是病人自己必須做的事。癌症復健主要目標是解除誘癌因素,使癌症不再復發。

復健有幾個重要的行動:

1.    阻絕致癌物進入身體,並遠離異常能量。例如戒菸、不吃加工肉品、少食用含化學原料的食品、遠離粉塵、遠離空氣汙染地區等等,如此可以阻斷兩個誘癌因素,使癌症復發機率降低。

2.    攝取足夠非糖能量以加速身體復原。癌症治療之後身體容易疲勞,這可能是因為化療過程中傷害大量細胞所致,因此癌症患者在治療後必須補充足夠營養讓身體得以復原。但是癌細胞通常處於缺氧的環境,所以只能採用無氧發酵來產生能量,就像細胞在無氧運動時的代謝模式。但由於癌細胞發酵葡萄糖所得能量極少,大約只有正常細胞的5%,因此癌細胞必須吸收超量的葡萄糖才能補足所需能量。糖不是誘癌物,是促癌物。也就是說有了癌細胞之後,糖會促使癌細胞加快發展,因此患者術後攝取營養和能量一定要儘量避開糖。

3.    徹底治療發炎,這點可以解除第三個誘癌因素。

4.    運動。運動改善身體機能,可以解除第四個誘癌因素。有一說是運動會增加身體中的氧氣進入,迫使癌細胞增加分裂速度,分裂速度過快癌細胞的八個特徵容易複製不完整,導致癌細胞容易死亡。癌友因為長期無氧呼吸,體內容易堆積乳酸(乳酸是無氧呼吸的副產品),過多乳酸堆積會產生疲倦感,此時癌友更要堅持運動,一方面解除誘癌因素,另一方面讓癌細胞容易死亡。此外,有一說是腳部浸泡熱水也會觸進血液中的含氧量,或許在運動之餘也可以嘗試泡腳。

5.    補充益生菌。癌症治療過程中的化療會殺死許多腸道菌,人類腸道和腦有緊密連結,缺乏腸道菌容易讓癌友感到憂鬱,因此適當的補充腸道益生菌有助於抑制憂鬱。這也有助於解除第五個誘癌因素。

6.    保持心理健康。這是針對第五個誘癌因素。首先必須放鬆心情、降低心理壓力,尤其是自己罹患癌症的壓力。用之前的比喻,癌友必須告訴民兵,現在戰爭狀態已經解除,請民兵卸甲歸田重拾農具做農夫。用輕鬆平和的心情面對癌症術後(或治療後)的生活,多運動,或是到郊外踏青健行,使身心都能得到更好的狀態。


以上,就是我對癌症的認知。

三十多年來癌症一直是臺灣十大死亡原因之首,有些是源自於我們對癌症不夠了解而處理不當所致,希望這一篇有助於大家開始了解癌症。這篇文章的目的,希望更了解癌症會讓人們可以正確應對癌症,以提高癌症治癒與復健的機會。


最後,

 


相關焦點

  • 每一個人都會患癌症?謠言,關於癌症的7個真相要了解清楚
    現在是談癌色變的時代,不管貧窮還是富有,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患上癌症。但網上關於癌症的流言蜚語有很多,如不吃飯能餓死癌細胞、吃糖會加快癌症發展速度等,其實有很多說法根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反而導致人們出現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關於癌症的真相有哪些?
  • 放射性物質致癌,為何癌症離不開放化療?終於知道了真相
    癌症的治療措施經常會用到放療和化療的輔助,但是很多人會有疑問,放療化療對人體有輻射會造成巨大的傷害,為什麼還要繼續用呢?放療化療作為治療癌症的常用手段,不僅使多數癌症達到了治癒的可能,還加大了5年存活率甚至更長。放射性物質致癌,為何癌症離不開放化療?
  • 得了癌症等於宣告死亡?謠言,關於癌症的7個真相要了解清楚,別再無...
    生活中流傳著很多跟癌症有關的說法,如癌症會傳染給他人、手機和電腦會致癌等,使得人心惶惶,在生活方面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癌症會纏身。其實癌症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需了解以下幾個問題,正確面對癌症。
  • 為什麼癌症病人越來越多,癌症的真相是什麼?
    癌症概況首先明確一下幾個概念:癌症=惡性腫瘤+血癌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下文中的「腫瘤」特指「惡性腫瘤」世界範圍內01每年約有960萬人死於癌症,而且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翻一番。全球新發癌症病例,從2018年的1800萬,預計到2040年將增加至2700萬。目前全球大約有3500萬人帶癌生存。國內情況02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 科學家宣布「新療法」在一年內徹底治癒癌症,是真相還是偽科學?
    幾周就可治癒癌症,新聞媒體一經報導,全球反應熱烈。要知道每年都有超難過1千多萬的家庭正飽受癌症的困擾。無數科學家日以繼夜想要攻克的癌症難題,真得就如此簡易被解決? 以色列公司的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就引起業內專家的批評。
  • 同樣都是癌症,為啥有人活幾十年,有人不久就離開?醫生告知真相
    今天一起跟著醫生來了解一下真相吧。第一點,患者患有癌症的種類不一樣。不同種類的癌症對患者的影響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一些情況比較好的癌症,經過治療,患者們還是可以生活下來幾十年的。有些癌症就比較嚴重,在患者被檢查出來的時候,即使經過醫生的一系列的治療,但是存活的時間還是比較短。
  • 癌症剋星P53基因
    2013年12月3日,CCTV《真相》欄目推出了題為「解密癌症」的專題報導,在解讀了癌症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的同時,也為癌症的研究和治療
  • 長期不發燒、不感冒的人,容易得癌症?醫生不隱瞞,告訴你真相
    反而是那些長期不感冒也不發燒的人,其實更容易生病,容易得癌症,所以感冒發燒也不算是一件壞事。感冒、發燒很少的人,真的容易得癌症嗎?醫生不隱瞞,告訴你真相,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看完後希望大家正確地看待。想要知道答案,我們首先得搞清楚到底什麼是感冒發燒,為什麼有的人動不動就感冒發燒,有的人一年到頭都很少發生。
  • 關於癌症的5個真相,是時候該讓你知道了
    關於癌症的5個真相得了癌症等於宣告死亡這是很多人內心的一種普遍觀點,可事實上,癌症是一個慢性疾病。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胸外科王遠東表示:三分之一的癌症能夠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過治療能夠延長生存期和治癒,而且目前已經有一半的患者可以治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癌症患者生存期已經提高到了70%。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通過規範化的治療可以減輕和緩解症狀。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了獎,你研究癌症停留在MTT活性檢測
    #最近,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一項叫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在學術圈引發了一場小地震,對癌症領域有過了解、甚至正在從事或已經完成相關研究的碩博們也紛紛對此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 該不該向癌症病人隱瞞病情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丁香醫生最近發起的一個話題討論。調查發現,對於患者家屬來說,只有1/3的人會告訴患者病情;而當問到患者時,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想知道真相。 長久以來,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
  • 癌症病人是可以吃雞蛋來補養身體,增強體質和抗癌能力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不過,我們也不必談「癌」色變。國際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早期篩查、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顯著效果。今天就與大家聊一聊,在與「癌症」對抗的路上,那些擾亂人心的謠言。
  • 《後真相時代》:在謠言滿天飛的網絡時代,要如何辨別真相?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真相是如何被操縱的——1、片面的真相:真相是可以被選擇的所謂片面的真相,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真相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事實,而不是全部,敘述真相的媒體或個人有意隱藏了另一部分的事實,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
  • 女博士用科學揭秘癌症也能自愈的真相
    博士曾經做過10年的癌症研究,看到許多被醫生宣布只有兩三個星期可以活的病人,過了幾年以後,又回來找我們,奇妙的是,我們居然已經發現不到任何癌細胞的存在。這種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卻會將其治癒,這就證明,自身的免疫力是比化學藥品要強的。過去,我們沒有認識到化學藥品的副作用會那麼大。
  • 癌症一發現一治療,人就不行了?醫生告訴你真相
    「查出癌症之前,人還好好的,怎麼一查出癌症,一住進醫院,人就開始慢慢不行了呢?是不是治療把人「搞壞」了呀?」 相信不少人在面對癌症或是作為癌症家屬,都曾有過上述疑問,有些人甚至認為得了癌症,住院治療其實是在加快死亡的腳步,難道醫院只知道賺錢,不知道救人嗎?
  • 癌症患者千萬注意
    因為紅豆杉是珍稀物種,紫杉醇的提取產量又很低,所以目前紫杉醇的價格很高,尤其是進口紫杉醇,癌症患者一個化療療程使用進口紫杉醇的話,大概要花費2萬元左右。白蛋白紫杉醇停止進口,會對國內患者造成什麼影響?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化療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從經濟角度、療效角度來衡量,國產紫杉醇確實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化療猛於虎」,是真的嗎?現階段,很多患者對化療及化療藥物有錯誤認知,認為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太大,對身體的傷害太大,沒有什麼治療效果,反而會讓病人死得更快,這種認知是絕對錯誤的。
  • 科學家以驗血檢測癌症研究獲得進展
  • 學術推送 | 你真的了解癌症嗎?
    上面這些信息,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以下關於癌細胞的十個真相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是惡性腫瘤或稱其為皮膚癌,它在上皮組織內發生病變。 3.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預防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約30%的癌症是可預防的。據估計,只有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基因缺陷引起的。其它癌症都與環境汙染、傳染以及生活方式有關。
  • 關於輻射的 8 個真相
    關於這個問題丁香醫生有話要說:國家對於手機輻射已經做出明確的安全值限定並且,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手機的輻射會引起癌症在內的惡性疾病!尚致楠丁香醫生作者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碩士先來跟大家分享 4 個關於輻射的真相:01真相一:生活中其實處處有輻射真相從我們出生起,就生活在一個被輻射包圍的環境中
  • 癌症可能自愈嗎?3種不花錢的自然免疫療法告訴你真相
    癌症治療急需讓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提高免疫力,以抵抗癌細胞的肆虐。從根本上說,癌症是患者本身引發的疾病,所以要讓患者本人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改造,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就這一點而言,癌症患者確實需要讓免疫細胞自行找出殺傷癌細胞的方法,即治療要由內而外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