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關注了我的人
越來越健康啦
說到癌症,我們的第一感覺肯定是害怕,甚至聽到有人說:「得了癌症就完了!」
事實上,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2020都快結束了,你以為癌症還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嗎?
在聽到身邊的人得了癌症之後,我們常常會感到遺憾,而實際上更讓我們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對癌症的誤解,導致的延誤診斷和錯誤治療。
今天我們一起來來看看,關於癌症,你進入的那些誤區:
一、癌症是少部分人得的,跟我沒關係?
癌症,很多人覺得離我們很遠,我曾經也這麼認為,後來才慢慢體會到它比想像的要近得多。我們來看兩組數據:
1
國家衛計委統計信息中心2017年發布的《2016年中國死因監測數據》顯示,癌症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也就是說在2016年,每5個人至少有1個人是因癌症而去世。
2
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顯示,2015年新發癌症392.9萬例,發病率285.83/10萬,累積率(0-74歲)為21.44%。也就是說在2015年,每1000個人有3個人被診斷為癌症,如果你能活到74歲,那麼你有超過20%的機率罹患腫瘤。
細細品一下這些數據,你還覺得癌症與你無關嗎?
想想未來的五口之家,若有人不幸罹患腫瘤,該是多麼遺憾。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起來,鍛鍊身體提高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防微杜漸,做到這些,癌症才可能離我們遠一點。
二、得癌症就完了,遲早要去報到
如今我們依然是談癌色變,得知自己是癌症,會讓人多麼絕望,家裡老人得了癌症,隱瞞病情成了主流,但得了癌症就真的沒救了嗎?
事實上,我們大可以不用那麼悲觀,癌症確實是人類還未攻克的疾病,但我們已經有了很多辦法。美國癌症學會發布的《2019年美國癌症生存統計報告》顯示,美國有1690萬癌症患者存活,除肺癌外,多數癌種中超過60%存活時間超過5年,18%存活時間超過20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不幸罹患癌症,真的不用立刻絕望,癌症不等於死刑,這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要重視體檢,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就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癌症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
三、能手術要立馬手術,越早越好
假如發現身上長了腫瘤,那真是一分一秒都不想等,要立刻馬上除掉它。這種心情,我們都能理解,但真的是越早越好嗎?
即使是早期腫瘤,在看不見的腫瘤周圍和外周的血液裡,可能已經有了微小的轉移灶,另外有些患者腫瘤比較大,直接切除比較困難,這時候,先給予藥物治療,再做手術,患者的生存期要比直接手術更長。
2018年新英格蘭雜誌一項研究顯示,納入21例早期肺癌患者,先進行兩個周期PD-1抑制劑治療,再做手術,結果發現9例患者手術切下來的肺癌組織中,絕大多數癌細胞都已經被殺死了,隨訪2年也發現75%的患者沒有復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早期腫瘤也需要充分評估是否有潛在的復發風險,對於風險高的患者,以手術為基礎,加上術前藥物治療,是更好的對付腫瘤的辦法。
四
手術切乾淨,就萬事大吉了
如果是對癌症手術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會知道「根治性手術」這個詞。根治是不是就治癒了呢?很遺憾的告訴大家,還真的不敢輕易說治癒。
也許在肉眼可見範圍內全部切乾淨了,但在看不見的地方存在著微小的殘留病灶,這些都是癌症復發的種子,這也是為什麼手術做完了,仍然需要給予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
雖然過去我們對微小殘留病灶關注,但是看不見摸不著,拿它沒辦法,現在由於分子診斷水平的進步,我們已經能夠通過血液裡游離的腫瘤細胞和腫瘤DNA等對其進行評估和監測,有望在未來幫助我們提早發現腫瘤復發,及時給予適合的治療,從而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就算手術切乾淨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要再次評估腫瘤復發的風險,來決定是否繼續使用藥物治療。
五、癌症已轉移,就放棄治療吧!
過去癌細胞擴散了,很多患者就會放棄治療,一方面是高昂的費用,另一方面是極低的療效。
而今天,晚期癌症治療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化療、放療有了很多的優化,還多了靶向治療、細胞免疫治療等強有力的武器。
現如今一個發生轉移的癌症患者能活多久呢?
以肺癌為例,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年會上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採用最新的EGFR-TKI靶向治療,一半的人可以存活超過3年,而這類病人,大約佔中國肺癌人群的50%。ALK基因融合的晚期肺癌,通過最新的ALK-TKI靶向藥物的序貫治療,有一半患者存活接近8年。
當然不是每個患者都攜帶這些驅動突變,所幸還有免疫治療,2019年美國腫瘤學年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不經篩選的晚期肺癌應用免疫治療,有15%的患者存活超過了5年。
如果癌症已經轉移了,真的不要輕易放棄,看看有沒有驅動基因突變,看看能不能用免疫治療,也許你就是那個幸運兒呢!
看完以上5點,你是不是也曾經誤以為這樣的呢?
癌症和我們每個人密切相關,但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可怕,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避免危險因素,可以讓癌症離我們遠一點。早發現、早診斷、科學治療可以讓癌症的危害小一點。
六、CIK生物細胞免疫療法的優勢
什麼是"細胞免疫療法"
細胞免疫療法,是採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經過體外培養,使其數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殺傷功能增強,然後再回輸到人體來殺滅血液及組織中的病原體、癌細胞、突變的細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兼顧治療和保健的雙重功效。
CIK生物細胞免疫療法---大幅度減少腫瘤擴散轉移,彌補手術、放化療不足。
1、 清除手術、放化療後殘餘的癌細胞及微小病灶,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2、與放、化療聯合使用,能降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的感染率,提高放化療的療效;
3、用於放、化療無效的患者,或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患者的治療;
4、對於失去手術機會或已復發轉移的晚期腫瘤患者,能迅速緩解其臨床症狀,延長生存期;大部分患者出現瘤體減小甚至消失或長期帶瘤生存的治療效果;
5、由於CIK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體細胞修復作用,在治療腫瘤的同時,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放化療後的患者,可出現消化道症狀減輕或消失,皮膚有光澤,黑斑淡化,靜脈曲張消失,脫髮停止甚至頭發生長或白髮變黑等「年輕化」表現,及精神狀態或體力明顯恢復等現象,從而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經數據統計,用免疫細胞療法治療血液腫瘤後,90%的患者身體中沒有出現腫瘤細胞。因此,專家提醒:
免疫細胞的殺傷力、戰鬥力強,人體的免疫力就高。所以,建議大家趁年輕、健康的時候,及早儲存免疫細胞,也就是儲存自己年輕活力的免疫細胞種子!為將來的自己儲存一份健康保障。
從無藥可醫、談癌色變到柳暗花明、枯木逢春,生物細胞免疫療法帶給廣大患者的不僅僅是先進的理念、前沿的技術,更是重生的希望和信心,為人類「攻克」癌症帶來新曙光,細胞免疫療法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之憂,造福於民!
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都是為了訪問者更好的了解生物科技前沿技術、科學普及醫學常識、提升保健預防意識,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用於分享、交流和學習,供訪問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如涉及有關疾病、藥品或治療方案等專業問題,請諮詢具備專業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療人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