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憑藉在幹細胞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摘得了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的桂冠,日本整個產業迅速進入了瘋狂。在魏則西之後,中國的細胞免疫治療逐漸轉入了試驗階段,但利用患者迷信「神奇療法」、「低毒」、「天然」的概念,日本細胞免疫治療逐漸進入了中國患者的視野。
但目前推崇免疫細胞療法的很多都是日本的診所,為什麼是日本呢?在很多中國人潛意識裡,都認為日本做事嚴謹,從而認為醫療審批嚴格,其實是個巨大的誤區。
日本《再生醫學安全性法案》(Act on the Safety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中規定,醫院和診所想要開展細胞療法,不需要進行通常意義上驗證其有效性的臨床試驗。相反,它們只需要提供證明,表明其生產設備具有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質,並通過獨立委員會的檢測即可。從一方面看,這一法案消除了所謂「非法診所」的存在:一切能夠提供細胞療法的醫院和診所,都在監管部門得到了註冊。但另一方面,這個法案很容易帶來誤導,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得到認證,並不代表它提供的療法也得到了認證。
一句話概括就是大家所認為的的日本嚴格審批僅僅是「準入制」,不用提供任何有效的證據。
醫學權威雜誌《自然》的數據指出,截止到2019年6月,日本註冊具有「低風險」(使用患者體內分離出的細胞,讓它們行使類似的功能,比如分離免疫細胞抗擊癌症)的細胞療法數量高達3373項,「中風險」(使用患者體內分離的細胞,行使不同的功能。比如分離脂肪幹細胞,治療各種疾病)的療法為337項。而在日本厚生勞動省可以查到的數據,正規大醫院如日本千葉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對NK細胞療法用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目前還是在臨床試驗的階段,並沒有正式推向臨床應用;臨床上高達3000多項的註冊醫療機構,幾乎全是小診所、小醫院。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專家張曉東也介紹說,如果把癌細胞比喻成小偷,抗癌細胞就是警察。癌症免疫療法就是要增加「警察」,但在目前技術下,這些增加的警察根本找不到小偷。為什麼沒有效果?因為「警察」雖然特別多,但它們進入人體後缺乏特別好的識別碼、不知道誰是小偷,所以無法起到抑制腫瘤的作用。他還說,「癌症細胞免疫療法」其實早已被歐美淘汰,20多年前國外反反覆覆做,反覆證實它沒效果,因此美國轉向了免疫細胞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和腫瘤疫苗研究,而不是對免疫細胞數量的簡單擴增。「細胞免疫療法效果無數據,但副作用相對較小,正是因為這樣,一些醫院為了賺錢會推薦病人做。因為做不死人,沒有風險,如果出了問題也說成是癌症病人本身病情惡化所致。」
北京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也曾明確表示,細胞免疫治療目前尚沒有切實的醫學有效性證據,還是一種研究性質的治療手段。
而斬獲諾獎引起日本細胞療法狂熱的山中伸彌教授,也保持了一貫的低調。儘管正在開發基於細胞的療法,但他並不急著把療法推向臨床。「只要有條件,我們就應該考慮雙盲對照,」他在《自然》雜誌的採訪中說到:「科學家們應該盡全力保證臨床試驗的客觀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