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作為世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關注,也正是高死亡率,使人們對於癌症有過多的恐懼,認為得了癌症,就意味著生命的終止。腫瘤科專家卻告訴我們,癌症是可以治療的,相當一部分癌症可以預防,患者應該走出認識誤區。
查出肺癌 忌諱談論病情
今年元旦,在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工作的劉先生,淋雨受涼後出現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到藥店買了點藥吃,幾天後不打噴嚏了,但咳嗽沒完全好,斷斷續續的乾咳持續了一個月。在家人的催促下去了醫院,一檢查發現是肺癌。聽到結果後,劉先生整夜無法入睡,甚至辭了工作,躲在家中不願見人,也不願任何人提及關於癌症的話題。
「目前,我國發病率前10位惡性腫瘤中肺癌排第一。」重慶市中山醫院腫瘤科主任楊志祥介紹,許多患者得了癌症後,自己不願說,更不願意別人提及相關字眼,是不少癌症患者的 「通病」。殊不知,從個體、社區和國家層面上,公開地談論癌症、了解癌症,有益於更有效地改善癌症防控的現狀。
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
「如今,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新的藥物、新的治療手段不斷湧現,腫瘤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了。患者千萬不要恐癌、談癌色變,更不要有過重的負擔。」楊志祥介紹,現在通過合理規範的治療,可大幅度提高癌症治療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像早期子宮頸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的治癒率在90%以上,部分早期發現的腫瘤可以生存5~10年,甚至20年以上。
據介紹,目前治療癌症的方式除了傳統的手術、化療,新的的基因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也應用廣泛,並且副作用小,即使高齡的病人也能耐受。在醫生合理規範的治療下,使患者能與腫瘤「和平共處」,讓腫瘤患者和高血壓、糖尿病等其它慢性病患者一樣生存。
好的情緒 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許多家庭在得知家人患上腫瘤後,習慣性保護,不願告訴對方,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好方法。「家人應該對患者多一些人文關懷,幫助患者一起積極地面對,而不是採取欺瞞的方式。」 楊志祥指出,克服不良心理更重要,構築起抗癌心理防線,這對強化自身免疫力,阻止和延緩病程的進展至關重要。家人也應積極學習相關疾病知識,撫慰患者的心理和情緒,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這對患者的康復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癌症宣傳周 免費義診聽講座
據了解,在本周星期天上午9點,重慶市中山醫院將舉辦「2014年度腫瘤防治宣傳周」宣教和義診活動,屆時將針對腫瘤治療進展、癌症的早期防治等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專科講座,同時也會進行義診、發放宣傳資料、健康查體等項目。
重慶市中山醫院腫瘤科目前開展常見腫瘤如肺癌、乳腺癌、食管癌、頭頸癌、結直腸癌、婦科腫瘤、骨腫瘤、軟組織腫瘤以及血液腫瘤的放射治療、化療、分子靶向治療、血管介入治療、細胞免疫治療、生物治療以及基因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