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針對6000多名癌症患者數據採集分析揭示新型腫瘤基因檢測

2020-11-03 基因篩查諮詢博士

背景:五年前,ECOG-ACRIN癌症研究小組(ECOG-ACRIN)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共同發起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癌症研究。NCI分子療法選擇分析(NCI-MATCH或EAY131)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精密醫學癌症試驗,旨在將驅動患者腫瘤的遺傳異常與針對這些缺陷的批准或實驗藥物進行匹配,癌症的類型無關緊要。近6000名癌症患者迅速加入了該試驗,並提供了他們的腫瘤樣本用於基因組測試。現在,《J. Clin. Oncol.》正在對這些患者的腫瘤基因組成進行深入研究。這是有史以來針對一種或多種標準治療已進展的腫瘤患者,或沒有標準治療的罕見癌症患者所收集的最大數據集。該信息包含重大發現,這些發現告訴醫生和患者更多有關如何使用基因組測試選擇最佳治療方法的信息。

目的:具有治療作用的分子改變廣泛分布於各種癌症類型中。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治療選擇分子分析(NCI-MATCH)試驗旨在評估在未開發癌症類型中的靶向治療抗腫瘤活性。為了確定通過下一代測序確定已批准或研究靶向治療的分子改變的可能性。在主篩查方案中,採用下一代測序(NGS)集中分析了腫瘤活檢標本。通過靶向治療解決了腫瘤分子改變的患者,在該腫瘤類型上缺乏確定的療效,將其分配給平行單臂II期亞方案的30種治療中的1種。

方法:使用NGS集中分析了來自5954例難治性惡性腫瘤的1,954位頑固性惡性腫瘤患者的活檢標本,並在主篩查方案中選擇了免疫組化方法。評估了治療組的治療分配率。比較了在NCI-MATCH試驗和原發腫瘤的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中分析的7種腫瘤的分子變化

結果:在93.0%的標本中成功進行了分子分析。發現可行的改變為37.6%。在應用臨床和分子排除標準後,分配了17.8%(如果所有子協議同時可用,則可以分配26.4%)。截至本報告,有11個子協議達到了應計目標。不同組織學之間的可操作性比率有所不同(例如,尿路上皮癌> 35%,胰腺癌和小細胞肺癌<6%)。分別在11.9%和71.3%的標本中發現了多個可操作或具有耐藥性的腫瘤突變。NCI-MATCH中已知的針對靶向療法的耐藥性突變在數字上比TCGA腫瘤更頻繁,但並非如此。

小結:研究人員證明了在一項複雜的試驗中篩選大量患者的眾多應計地點的可行性,以測試中度常見分子靶點的治療方法。共同出現的抗藥性突變很常見,並支持聯合靶向治療方案的研究。

論文ID

原名:Molecular Landscape and Actionable Alterations in a Genomically Guided Cancer Clinical Trial: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Molecular Analysis for Therapy Choice (NCI-MATCH)

譯名:基因組指導的癌症臨床試驗中的分子格局和可行變化: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治療選擇的分子分析(NCI-MATCH)。

期刊:J. Clin. Oncol.

IF: 32.956

發表時間:2020.10.13

發表單位:ECOG-ACRIN癌症研究小組(ECOG-ACRIN)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封面:

內容:

該研究主要發現為:

1、每10名患者中有4名患有與試驗中研究的靶向藥物相匹配的腫瘤基因異常。

已經知道該試驗中研究的基因異常會促進癌症的發展。選擇的治療方法是在其他臨床試驗中顯示出希望的正在開發的新藥,或至少在一種癌症類型中獲得FDA批准的藥物。在該試驗之前未知的是腫瘤基因缺陷在多種癌症類型中發生的頻率。根據NCI-MATCH數據,個別患者很有可能(40%的機會)在其腫瘤中存在可用藥物或正在開發中的缺陷。這一發現告訴患者及其醫生,進行腫瘤基因檢測具有價值。隨著更多藥物的出現,該比率可能會增加,尤其是針對常見基因缺陷的藥物。

2、雖然總體匹配率為40%,但在不同癌症類型之間差異很大。

令人驚訝的是,罕見的癌症具有最高的匹配率。黑色素瘤,膽管,前列腺,子宮,胃食管交界,泌尿道,中樞神經系統或子宮頸癌的患者中,超過25%的腫瘤基因缺陷與試驗治療相匹配。相比之下,只有6%的胰腺癌患者確有此缺陷。四種最常見的癌症-乳腺癌,結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和前列腺癌的平均匹配率為17%。

3、癌症的遺傳缺陷可能不會隨著時間和治療而改變很多。

NCI-MATCH研究人員將七種癌症類型患者的腫瘤基因組成與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進行了比較。TCGA是一個主要患有未經治療的原發腫瘤患者的資料庫。七種癌症類型是乳腺癌,膽管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主要資料庫和轉移資料庫之間沒有太大差異。在NCI-MATCH之前,研究界還沒有一個可與TCGA進行比較的轉移性腫瘤資料庫。但是,NCI-MATCH研究人員尚不能得出任何結論。要了解更多信息,他們計劃比較NCI-MATCH患者的原發性和轉移性腫瘤。

4、對於患者而言,不僅具有一種導致癌症生長的腫瘤基因異常,而且很常見。

這一發現應鼓勵癌症研究人員改變思維方式,探索同時解決多種缺陷的靶向療法和其他療法的組合。

總結:

據作者描述,NCI-MATCH代表了建立在代表晚期難治性癌症患者群體的臨床試驗隊列中確定靶向研究治療選擇的可能性的首次嘗試。他們證明了在全球範圍內在當地機構成功進行活檢的患者的可行性,使用專門的NGS平臺解決癌症中發現的大多數相關分子改變的技術成功率高,技術成果獲得及時回報,以及(如果適用)方案治療的可行性。提出了對可行的分子改變進行嚴格定義的方法,該分子存在著有希望的研究藥物,並且37.8%的患者的腫瘤具有可行的改變,類似於對各個主要學術醫學中心的大量患者進行的分析。將標準應用於這一範圍廣泛的晚期癌症人群,他們可獲得≤30個治療亞方案,分配率為17.8%。

總之,本研究支持使用NGS分流患者進行研究治療的可行性和效率,前提是要提供足夠大的試劑庫。患有復發性,難治性晚期癌症的患者群體的分子格局強烈支持轉向研究這類基因複雜腫瘤中的聯合靶向治療方案,最顯著的是那些具有多種可改變作用的腫瘤。

今時不同往日,很多癌症已經不是20年前那個5年生存率不足5%的絕症了。許多人靠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活過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患者登記成功入組的患者在三甲醫院可免費檢查治療和用藥,不僅幫助患者提高了治療質量和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吃藥的經濟壓力,有需要的家屬點下方「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萬名中國癌症患者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揭示中國癌症患者特異基因組特徵
    這些努力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癌症基因組的理解,並為世界範圍內的癌症研究提供了開放獲取的資源。然而,根據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這些聯盟主要關注白種人群患者的情況,缺乏來自亞洲患者的數據,而亞洲患者分別佔總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50%和70%。儘管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患者仍然缺乏全面的基因組資源。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基因檢測即可針對複雜耐藥進展患者,分析耐藥機制和進展原因,為進一步調整用藥提供指導方案。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來源:華夏時報2020年5月29日,在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基因,股票代碼300676.SZ)召開的「全景測序 防癌控癌——2020華大基因腫瘤技術成果研討與發布會」上,華大基因在線發布了三款腫瘤檢測技術:基於甲基化快速靶向測序EpiPlexTM的肝癌早檢技術 、同源重組缺陷(HRD)檢測技術(GSA)、實體瘤患者定製化監測技術(Signatera
  • 32種癌症10225例癌症患者的研究揭示TP53基因的新功能
    Soussi博士在過去30年收集的資料庫中另外80000個突變進行比較。研究團隊在分析了這個龐大的數據樣本庫後,對TP53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癌症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他們發現,在所有被研究的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在存活率較低的患者中更為常見。他們也找到了一種更準確預測預後的方法。Donehower說:「我在突變TP53腫瘤中發現了四個上調基因,其表達與患者預後相關。如果這四個基因高表達,那麼患者更有可能預後不良。
  • 大數據和算法助推基因檢測對抗腫瘤
    來源:北國網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本醫療科技)創建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幾百個癌症基因全面檢測和基因資料庫的創新公司,擁有中國人群NTRK融合分布的NGS數據,同時擁有NGS的融合檢測專利技術(OriFusion)。簡單來說,幾乎所有抗癌新藥的研製都基於基因檢測大數據。
  • 腫瘤診斷 這個方法或比基因檢測更「靈光」
    視覺中國「即便《我不是藥神》中那款所謂『靶向神藥』的原型格列衛,患者使用5年後也會出現耐藥現象。」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病因學家程書鈞說,若干年來,人們希望以基因為線索「鉗制」腫瘤,似乎難以長效。「看到巨大的進步,以為腫瘤要攻破了,幾年後卻會發現這個方法有限。」
  • 一家成立僅4年的科技企業,如何為數萬名癌症患者尋找治療方案?
    武先生(化名)是一位肺鱗癌晚期患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行了一次多基因檢測,檢測顯示他的腫瘤組織中存在6個相關基因突變。與此同時,檢測報告建議了一個當時比較新穎的治療方案:免疫聯合靶向治療。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武先生的腫瘤縮小了30%以上。
  • 揪出致癌基因,精準診療使晚期癌症患者延壽十年——專訪北京武警第三醫院腫瘤科主任張建忠
    ,但如果採用較為先進的基因檢測方法,揪出其驅動基因(癌症發生的重要基因),然後制定一對一的治療方案的話,這名病人治療後的壽命可能在10年左右。「以前都認為晚期癌症病人接下來的壽命會很短,但現在的二代基因檢測法,會否定這一說法」,張主任說,2009年時有一位晚期卵巢癌腹部廣泛轉移的女患者找到他尋求治療方案,表示「張主任,我想活著看到兒子大學畢業結婚」。在患者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當時先進的靶向藥物治療,患者原本2-3年的壽命延長到了5年以上,成功看到了兒子大學畢業和結婚。
  • 首個NGS癌症大panel基因檢測獲批
    目前,常規針對癌症的基因檢測只針對少數幾種癌症或只針對幾個基因和突變位點,相比之下,MSK-IMPACT™適用於任何腫瘤類型,可一次性了解幾百個基因的全面信息,並能夠檢測到罕見的突變以及其他關鍵的遺傳變異。毫無疑問,這種檢測將成為未來腫瘤精準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靈活、全面地鑑定治療中可靶向的基因並了解癌症進展。
  • 大數據分析如何助力人類癌症、HIV等多種疾病的研究?
    >如今在大數據時代,癌症研究人員開始尋找多種新方法來監測癌症免疫療法的有效性;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利用生物信息學的新方法,該方法或能作為一種新型工具幫助確定患者的免疫系統如何對癌症免疫療法產生反應,以及如何有效識別機體自身的腫瘤。
  • 金橡醫學攜手華為雲、加速腫瘤基因檢測創新
    肺癌仍為我國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為「癌中之王」;40歲之後發病率快速提升,80歲達到高峰;到85歲,一個人患癌風險為36%;  數據來源:國家癌症中心發布2017年中國最新癌症數據  癌症的致病因素多且複雜,很多人都說癌症與飲食,環境,心態有關,除了這些之外,你有沒有想過癌症還和我們自身的基因有關呢?
  • 桐樹基因CEO嚴令華:ctDNA檢測技術突破讓更多腫瘤患者受益
    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的數據來證實。」晚期腫瘤患者應用度較高在被問及ctDNA檢測在我國應用的程度時,嚴令華表示:「這一檢測技術,目前在晚期腫瘤患者中應用程度較高。這還只是就晚期患者而言,畢竟晚期患者釋放的ctDNA多;如果是早期患者,基本豐度只能達到千分之5左右。第二個特性,是在檢測過程中,由於需要擴增,就會出現錯誤,即擴增越多錯誤也就越多,累計到最後,就會導致測出來的基因變異,無法區分為是ctDNA突變,還是在擴增過程中出現錯誤。第三個特性叫克隆性造血。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腫瘤特異性螢光劑和成像系統,這就可以幫助實時引導外科醫生切除卵巢癌患者中額外的腫瘤,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或將帶來巨大幫助。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癌症成像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多篇突破性進展。
  • Nat Genet:揭示19種癌症類型中腫瘤缺氧的常見標誌物
    (尤其是前列腺癌)進行低氧環境下的全癌分析,揭示了腫瘤缺氧的分子特徵。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19種不同類型癌症的8000多份人類腫瘤樣本進行分析(包括前列腺腫瘤),他們發現,常見的缺氧標誌物或能幫助預測癌症的進展以及臨床療法的決策制定
  • 邁向融合基因檢測2.0時代——伯科合成助力腫瘤融合基因精準檢測
    染色體重排所導致的基因融合是腫瘤中的常見現象,在腫瘤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約佔人類癌症發病率的20%。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抑制融合基因的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用於臨床,包括伊馬替尼/BCR-ABL1、克唑替尼/EML4-ALK和拉羅替尼/NTRK融合等。然而,融合基因發生的頻率在不同的癌症中存在很大的差異,許多融合基因只存在於特定的癌症亞型。
  • 液體活檢丨超萬例中國泛癌種患者ctDNA檢測分析,41.2%患者可受益於...
    TCGA項目和MSK-IMPACT隊列已經對多種癌症類型進行了全面的基因組分析,然而這些數據主要集中在白人患者中,缺乏來自亞洲患者的數據,這些患者分別佔總體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50%和70%。儘管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仍缺乏中國癌症患者的全面基因組信息,尤其是中國的泛癌種ctDNA檢測分析數據,因此,明確中國泛癌種患者的基因組圖譜有助於改善治療方案和生存率。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 重磅|| MSK-IMPACT大Panel腫瘤NGS基因檢測產品正式獲美國FDA批准
    )正式批准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簡稱MSK)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的癌症基因檢測分析平臺MSK-IMPACT™。MSK-IMPACT™是一個更加靈活、全面的癌症基因檢測平臺,由MSK病理科開發。它基於二代測序技術,能夠一次對病人腫瘤468個基因的基因突變及遺傳變異進行快速、靈敏的檢測,可對患者這些基因上所有的重要區域進行測序,並能夠檢測到基因上所有蛋白編碼區突變、拷貝數變化、啟動子突變和基因組重排。
  • 10225例癌症患者的TP53突變揭示了基因功能新亮點
    32種不同癌症的10225例患者樣本,並將它們與法國索邦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Thierry Soussi博士在過去30年收集的資料庫中另外80000個突變進行比較。 研究團隊在分析了這個龐大的數據樣本庫後,對TP53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癌症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他們發現,在所有被研究的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在存活率較低的患者中更為常見。他們也找到了一種更準確預測預後的方法。Donehower說:「我在突變TP53腫瘤中發現了四個上調基因,其表達與患者預後相關。如果這四個基因高表達,那麼患者更有可能預後不良。
  • 無創血檢可提前4年發現癌症
    日前,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成果稱,團隊開發的一種非侵入性的血檢——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或能在常規診斷前4年對5種常見的癌症做出早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