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2020-12-06 生物谷

隨著癌症研究的不斷創新發展,不斷湧現的新型癌症成像技術也在幫助科學家們對癌症進行更為快速的診斷,並且更加容易幫助尋找最具潛力的癌症新藥並將新藥推向臨床試驗;其中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們就走在了這一領域的前沿,他們將先進的成像技術應用到了癌症藥物的研發初期,結果顯示這些成像技術有助於剔出效果不佳的候選藥物,提高這個過程的成功率。

此外,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也表示,使用磁共振掃描檢測糖分子生物標記可能幫助提升癌症檢查效果,這一研究可能幫助提升活組織檢查的效率,並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活組織檢查。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腫瘤特異性螢光劑和成像系統,這就可以幫助實時引導外科醫生切除卵巢癌患者中額外的腫瘤,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或將帶來巨大幫助。

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癌症成像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多篇突破性進展。

【1】Nat Methods:高端成像技術讓癌細胞無所遁形

doi:10.1038/nmeth.3656

利用高科技的成像方法,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就可以在組織深處清楚地看到早期發育中的癌細胞,這或許比之前利用螢光蛋白來觀察癌細胞要更加清晰直觀,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Nature Methods上。

研究者Lihong Wang表示,通過遺傳性地修飾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使其表達BphP1蛋白,我們就可以利用光聲層析成像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在組織1釐米深處清楚地觀測成百上千個活的癌細胞,光聲層析成像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無損無創生物醫學影象技術;本文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首次將深度侵入技術、高解析度的光聲成像技術同可逆轉的可變開關非螢光的細菌光敏色素相結合進行研究。

研究者指出,蛋白質的遺傳編碼可以使得我們對組織深處的生物學過程進行成像並且靶向追蹤,而蛋白質的光控開關特性也可用作新的成像功能;BphP1蛋白可以感知不用類型的光,同時相應改變其吸收特性,這種特性就可以幫助研究者利用兩種類型的光:紅光或近紅外光來獲取癌性組織的成像結果,同時也可以對成像結果進行對比來獲取癌細胞高度敏感性及高解析度的成像結果。

【2】Nature:活體成像捕捉癌細胞的一舉一動

在我們展示影片時,當人們看到腫瘤病變如何演化,都驚訝地站了起來。這是一種認知上的改變。

當 Mikala Egeblad 完成第一個活鼠體內腫瘤細胞的活動影片時,她興奮不已。在那之前,她已經對顯微切片上的樣本進行了研究。不過在活的動物體內觀察細胞則令人產生更為鮮活的感知。「就像你打開顯微鏡觀察活的老鼠,相同的細胞突然間瘋狂地動來動去。」美國紐約冷泉港實驗室癌症研究員 Egeblad 說道,「它真的改變了我的想法。」

越來越多的癌症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機會觀察原生環境中的單個腫瘤細胞。在靜態組織培養研究中,研究人員不得不推斷腫瘤附近的癌細胞和其他細胞可能在做什麼以及它們可能會如何相互作用。一種被稱為活體成像的方法能夠追蹤活的動物體內的癌變,可以將這些互動表現出來,並允許生物學家放大顯示導致疾病或抵抗治療的腫瘤中的少數危險細胞。

【3】Cancer Res:新型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治療

doi:10.1158/0008-5472.CAN-14-0141

刊登在過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達特茅斯Geisel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螢光成像技術,其可以不在活組織檢查的情況下精確鑑別出靶向癌症療法的特殊受體。

研究者Kimberley S. Samkoe教授說道,蛋白質的過度表達往往是特殊癌症的一個標誌,而且也常常在臨床腫瘤學領域通過檢測腫瘤來用於開發癌症患者的個體化療法;蛋白質的表達可以通過對腫瘤組織的總蛋白分析測得,而本文中新型技術的開發可以幫助研究者在不進行侵入性活檢的情況下精確鑑別出蛋白質受體的含量。

研究者開發的這種雙重追蹤體內受體濃度成像(RCI)技術包括同時注射靶向和非靶向的成像製劑,隨後研究者對5種腫瘤組織的蛋白表達進行了研究,將RCI測得的數據同臨床免疫組化所的的數據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通過RCI測得的蛋白質表達和組織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常用於測定蛋白質表達的技術,比如蛋白印跡或流式細胞計數等,其和RCI值並無關聯性。

【4】JACS:雙色「條形碼」或可用於機體癌症的精確成像

doi:10.1021/ja5013646

近日,來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扮演微型二元「條形碼」的杆狀樣單晶體進行分析,揭示了其追蹤細胞的特殊功能及防偽措施,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所謂的稀土元素摻雜的增頻轉換材料具有高潛力的應用價值,比如其可以用於抵禦犯罪的發生,亦可抵禦癌症的發生,然而截止到目前由其製成的單晶納米晶體並不實用,因為其尺寸太小而不足以使得研究人員用常規的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Xiaogang Liu就通過合成不同顏色的微尺度杆(微型杆)克服了上述問題,研究者開發的這種多色彩微尺度杆含有紅色、綠色和藍色條,這些不同顏色的棒狀條是由稀土元素摻雜的增頻轉換材料製成,即NaTF4,這些不同顏色的棒狀條就可以通過標準的顯微鏡進行觀察分析。

文章中,研究者首先通過改變摻雜稀土元素釓的濃度來控制NaTF4的長度,隨後通過改變稀土元素鐿和鉺離子的濃度來調節NaTF4的顏色進而製成微型條形碼,研究者Liu表示,這些製成的微型條形碼可以產生兩種透明的安全油墨,即包含綠色中心和紅色指示條的微型杆和包含綠色微型杆的控制油墨,其可以用於加強防偽措施;當利用常規顯微鏡進行分析時,如果處於低倍鏡下時兩種安全油墨產生的指紋型並不易於區分,而提高觀察倍數就會使得非控制油墨中的紅色指示條清楚可見,從而就將兩種防偽油墨輕鬆地進行了區分。

【5】Cancer Res:新型成像技術可有效檢測出惡性耐藥性的癌症

doi:10.1158/0008-5472.CAN-15-1582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等處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成像檢測技術,其可以在腫瘤擴散之前幫助醫生們鑑別出更多危險的腫瘤,並且指導臨床治療;文章中研究者詳細描述了這種磁共振成像技術如何繪製出缺氧腫瘤存在的區域。

缺氧狀態是癌症惡性發展的一個標誌,其也會促進腫瘤內部血管的生長,從而促進癌細胞向機體其它部位擴散;這項研究或可幫助開發有效的放療技術來增強X射線的劑量來有效作用缺氧區域的腫瘤組織,同時也為監測是否放療或者其它藥物有效提供思路。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一種新出現的名為氧增強的磁共振成像技術來通過將癌細胞植入小鼠機體中,從而繪製出缺氧性腫瘤的位置,該技術未來或可用於癌症病人的臨床研究中。

【6】Ann Surg Oncol:新的成像劑可以更好的幫助檢測癌症

doi:10.1245/s10434-013-2887-8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證實由加州大學San Diego Moores癌症中心設計和開發的一種新的成像染料是一種檢測和映射已經轉移到達淋巴結癌症的有效試劑。

放射性染料叫Tilmanocept,能成功地確定癌變的淋巴結,比現行標準染料更好地標記癌症。 II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在線發表在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雜誌上。

發明者David R. Vera博士說:Tilmanocept是一種專門檢測淋巴結的新型放射性試劑。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所開發的這一試劑為外科醫生提供了新的工具,以準確檢測黑色素瘤和乳腺癌。在2013年3月13日,Tilmanocept獲得FDA批准。

癌症診斷後,醫生希望可以肯定這種疾病還沒有擴散到患者的淋巴結,尤其是前哨淋巴結。

【7】Sci Transl Med:新的成像軟體能發現癌症

doi:10.1126/scitranslmed.3002564

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叫做「C-路徑」的電腦程式,這種程序可對乳腺組織做顯微圖象的掃描以尋找6000種以上的癌症特徵。

該軟體在2組婦女中幫助預測了乳腺癌的嚴重性,它可能是一種判斷某位患者存活機會的有用工具。

自1920年代以來,病理學家大多依賴於同一組少數特徵來發現組織樣本中的異常。 Andrew Beck及其同事研發的C-路徑旨在發現可幫助更為精確地反映患者存活結果的癌組織的額外特徵。 他們對採自荷蘭的一組病人的組織樣本做了C-路徑的測試。

該軟體發現了與不良存活機會有關的一組嶄新的特徵。

在另外一組來自溫哥華的病人中,C-路徑根據一套已知的綜合性特徵及新的癌組織特症預測了這些婦女生存的機會。將組織分類為上皮或基質組織是癌症診斷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它需要作更多一點的工作:該研究小組必須教該電腦程式如何用手工標記的樣本來發現每種組織的類型。一則相關的《觀點欄目》稱讚C-路徑為第一個潛在可用的電腦化病理系統,但它也指出該軟體存在可能阻止其立刻用於醫療機構中的顯著的局限性。

【8】ACS Nano:藉助納米顆粒可實現肝癌細胞成像

DOI:10.1021/acsnano.5b07200

在多數的惡性肝臟腫瘤的治療中,手術切除都是第一線的治療方案。在肝臟腫瘤切除手術中,如果能更精細地區分腫瘤和正常組織的邊緣,以及能夠觀測到微觀損傷的區域,對於成功的腫瘤切除手術非常重要。美國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Moritz F. Kircher博士領導的課題組,合成了一種矽包被、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納米顆粒(NPs),可以用於肝臟腫瘤成像。

在臨床治療中,惡性肝臟腫瘤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然而手術切除常常無法全部切除所有的惡性組織。在正常組織和惡性腫瘤組織的邊緣非常難以區分,小塊的腫瘤組織的遺存會嚴重影響術後的恢復。隨著腹腔鏡檢查技術和機器手臂手術操作越來越普及,對於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的邊緣區分的意義更加重要。雖然現在存在很多種肝臟表明成像的工具,比如核磁共振成像,計算機斷層掃描,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術,以及超聲成像等,都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

【9】Nature:開發出新型成像模型 或揭示胰腺癌治療新靶點

doi:10.1038/nature17988

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是一種常見的胰腺癌,其具有極大的致死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6%,目前化療方法並不能夠有效治療胰腺導管腺癌,部分原因是癌細胞對當前的療法體系具有較高的耐藥性。

近日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模型,該模型不僅可以幫助研究者追蹤體內的癌細胞耐藥性,還幫助揭示了一種新型的治療靶點,早期檢測結果或許就可提供一種新型策略來遏制胰腺癌細胞生長。

研究者表示,我們開發的這種新型「報導子」小鼠模型可以在活體動物機體中對幹細胞信號進行非侵入性的基於圖像的追蹤;而利用這種策略,研究人員就發現,幹細胞基因Musashi (Msi)是胰腺癌進展過程中的關鍵元件,尤其是Msi基因的表達水平會隨著癌症進展而升高,表達Msi的細胞是驅動癌細胞生長、藥物耐受性及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確定Msi基因可以促進疾病惡化後,研究人員就開發了一種抵禦Msi的新一代反義寡核苷酸抑制劑,這些抑制劑可以有效靶向作用並阻斷表達Msi的細胞,從而抑制動物模型機體中的腫瘤生長以及病人機體中的癌細胞,病人機體中的癌細胞往往具有較複雜的突變,而且藥物耐受性上具有均一性。

【10】JNM:有望診治癌症的切倫科夫冷光成像技術

doi:10.2967/jnumed.110.076521

美國核醫學學會7月1日表示,新出版的《核醫學雜誌》報導了名為切倫科夫冷光成像(Cerenkov luminescence imaging)的新型光學成像技術。據文章作者介紹,新技術有望幫助人們診治癌症和其他疾病,以及更快和更有效地開發放射性藥物。

研究負責人、斯隆-凱特靈紀念癌症中心教授簡·格林姆博士表示,新型多通道顯影劑和技術屬於醫學成像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它可能為新的光學成像進入臨床應用開闢新途徑。格林姆小組認為,自己的研究屬於那些首次探討將切倫科夫輻射應用於醫學成像的工作。據悉,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科學家參與了研究。

當光在水中傳播時,其速度會減慢。而此時速度超過光速的粒子如同突破聲障的音爆,會產生 「震波」(或「衝擊波」)發出藍色可見光,該現象被稱為切倫科夫輻射。

光學成像是一種分子成像過程。在此過程中,設計出來用於附著在特殊細胞和分子上的發光分子被注入人體血液中,並可為光學成像儀探測到。通常,為便於光學成像儀工作,這些發光分子需要通過體外光源或生物手段進行激活。(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二屆)生物標誌物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09.09-2016.09.10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biomarker/

相關焦點

  • 【盤點】2015年癌症領域突破性研究TOP10
    2015年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一年裡科學家們在癌症領域研究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呢?小編盤點了2015年的10大亮點研究。【1】一滴血 診斷癌症來自阿姆斯特丹VUMC癌症中心的研究者掌握了一個突破性技術辣椒鹼是辣椒中讓人灼燒的一種化合物,其通常用於乳膏劑中幫助緩解疼痛,而近來有研究表明高劑量的辣椒鹼可以幫助殺滅前列腺癌細胞;如今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國外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型線索或可幫助解釋為何辣椒鹼可以殺滅前列腺癌細胞,相關研究結果或可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型療法。
  • CNS: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突破性研究成果一覽
    如今,治療癌症的免疫療法是人們非常關注的一個熱點領域,那麼近年來癌症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又有哪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呢?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CNS近期癌症免疫療法相關的研究成果,與各位一起學習!【1】Nature:癌症免疫療法 「新燃料」——微生物群!
  • 美研發切倫科夫冷光成像技術診治癌症
    美國核醫學學會7月1日表示,新出版的《核醫學雜誌》報導了名為切倫科夫冷光成像(Cerenkov luminescence imaging)的新型光學成像技術。據文章作者介紹,新技術有望幫助人們診治癌症和其他疾病,以及更快和更有效地開發放射性藥物。       研究負責人、斯隆-凱特靈紀念癌症中心教授簡·格林姆博士表示,新型多通道顯影劑和技術屬於醫學成像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它可能為新的光學成像進入臨床應用開闢新途徑。格林姆小組認為,自己的研究屬於那些首次探討將切倫科夫輻射應用於醫學成像的工作。
  • 癌症研究探秘:線粒體與癌症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線粒體和癌症關聯性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線粒體與癌症之間的相關研究進展。研究者Pierre Sonveaux的研究小組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藥物化合物可以有效阻斷腫瘤的轉移,而正是由於研究人員對腫瘤細胞線粒體的深入研究才獲得了如今的研究結果,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當腫瘤細胞中線粒體的功能發生改變時就會促進細胞的遷移,最終導致腫瘤成功轉移。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PLOS ONE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結果揭示了一種新的微小RNA,能充當腫瘤抑制因子。當這一微小RNA被一種抗雌激素藥物激活時,其有助於抑制癌症進展。MicroRNAs(miRNA)是很短的RNA分子,起到調節基因表達的作用。Shuk-Mei Ho博士說:一個miRNA可以針對多個基因,但它們的表達往往被癌細胞劫持,破壞多種致癌或腫瘤抑制途徑。
  • 靶向癌症幹細胞臨床新藥獲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今天,生物製藥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宣布,美國FDA已授予其臨床新藥 SL-401 突破性療法認定。該新型藥物可靶向白介素-3受體(interleukin-3 receptor ,CD123),用於治療急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腫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
  • 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上的新進展!
    【3】Nat Commun:開發出一種高效診斷多種癌症亞型的新技術doi:10.1038/s41467-019-09374-9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潛在的診斷方法,其或能對癌症樣本中的融合基因(fusion genes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助力腫瘤的篩、診、監的全景防控。近年來, 腫瘤細胞壞死或凋亡過程中釋放至外周血中的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發現為癌症液體活檢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同時也為癌症早篩和早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是,ctDNA的信號常常淹沒在大量游離DNA(cell-free DNA,cfDNA)的背景中,因此,高效的新型檢測技術的開發和有效的分子標誌物的發現十分關鍵。
  • 2020年度最新癌症進展報告
    導讀 2020年9月24日,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剛剛發布了本年度最新的癌症進展報告,報告中全面總結了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剛剛過去的這一年裡,癌症治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包括目前癌症仍然存在的巨大挑戰有哪些,以及癌症治療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進展,
  • 又一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國被捕;官方回應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全國大獎?官方最新回應! 7 月 12 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獎引發爭議。(來源:中國青年報) 科研進展 4. Broad 研究所成立細胞成像聯盟加速藥物開發 2020 年 7 月 10 日,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 Board 研究所的成像平臺與多家醫藥公司組成細胞成像聯盟。
  • 深大癌症精準診療獲重大進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記者昨天從深圳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黃鵬特聘教授團隊最近在癌症的精準診療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團隊設計和構建了一種特殊的複合納米粒子,可獲取腫瘤組織更深和更廣的生物信息。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材料學領域的權威刊物《Advanced Materials》上。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Nat Biotechnol:工程化人類結腸組織模型或助力癌症研究
    ,而追蹤癌症發病機制中每個基因所扮演的角色或許是抵禦疾病發生的重要工具,癌症每年都會引發160多萬人死亡。model identifies cancer driver genes」的研究論文,文章中,研究者利用了組織工程學的方法對人類組織進行了正向遺傳學的篩查。
  • ...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抑制劑|基因組|...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FDA認可,國內臨床研究獲批!新型抗癌療法,可治療多種癌症
    黑色素瘤:針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疾病控制率為80.3%,客觀緩解率為36.4%,對PD-L1陰性的患者也有響應;宮頸癌:針對該類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客觀緩解率是44%,完全緩解率是11%,疾病控制率是85%;肺癌:美國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主導的一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顯示
  • 金融工程能治癒癌症?探索全美前三的癌症研究機構
    他著重介紹了一項救助癌症患者的金融研究——證券化消費者醫療保健貸款(securitizedconsumerhealthcareloans,HCLs)。這種金融救助措施由AndrewW.Lo教授聯合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DavidWeinstock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VahidMontazerhodjat博士共同研究發起,用於救助那些需要癌症、C肝和罕見疾病突破性療法、但又難以負擔高昂費用的患者。AndrewLo教授介紹,科學家最近研發出很多突破性的疾病療法,但通常藥物費用非常高。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期癌症轉移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與癌症轉移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這樣研究人員就有望研究新型的癌症生物標誌物從而幫助開發新型抗癌療法。兩種促癌基因或能互相協作促進癌症轉移進展doi:10.7554/eLife.50731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名為MYC和TWIST1的促癌基因或能「拉攏」機體免疫細胞促進癌細胞擴散,阻斷這一關鍵步驟或能有效抑制癌症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臨床研究者識別出患者發生癌症轉移的風險
  • 科學家突破性研究發現!糖和癌症之間真的密不可分!
    最近,比利時的科學家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個突破性的驚人發現,糖和癌症之間真的有密切的關聯性!圖:加州大學曾有研究表明,所有的慢性病,都與人身體內的過量糖分相關。 這個研究,是由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微生物學家Johan Thevelein引導的,研究是基於瓦式效應(癌細胞利用糖解作用的能量來加速生長)的基礎上,來進一步驗證糖分與癌細胞之間的關係。 Johan Thevelein教授說,癌細胞比人體正常細胞生長速度更快,需要更多的能量,它們需要快速的糖分解來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