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2020年5月29日,在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基因,股票代碼300676.SZ)召開的「全景測序 防癌控癌——2020華大基因腫瘤技術成果研討與發布會」上,華大基因在線發布了三款腫瘤檢測技術:基於甲基化快速靶向測序EpiPlexTM的肝癌早檢技術 、同源重組缺陷(HRD)檢測技術(GSA)、實體瘤患者定製化監測技術(Signatera),助力腫瘤的篩、診、監的全景防控。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周儉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共同擔任此次大會主席;北京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吳鳴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彭俊傑教授、華大基因腫瘤事業部負責人朱師達博士、華大數極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汪宇盈博士、華大基因腫瘤研發技術負責人吳惠子博士分別分享了關於卵巢癌、腸癌、肝癌三個方向的國內外研究、臨床治療進展,及3款華大基因最新腫瘤檢測技術。華大基因大眾傳播部總監項飛主持了此次大會。

惡性腫瘤(癌症)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癌症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遠離致癌危險因素,減少發病機率。二級預防是對癌症早發現,早診斷;三級預防是臨床標準化治療和康復治療,改善癌症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朱師達博士表示,華大基因堅持在腫瘤基礎科研和臨床應用方面不斷探索,在精準腫瘤領域持續發力,此次發布的三款技術正是應對腫瘤的早期診斷、用藥指導、復發監測,助力腫瘤的全景防控。

技術1:尋癌變因子特徵信號——基於甲基化高深度靶向測序的肝癌早檢技術

中國是一個肝癌大國。據統計,中國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約37萬[1],約佔全球新增肝癌患者的一半(95萬)[2]。肝癌是一種隱匿性發病的癌症,早期臨床症狀多不明顯,但是病情進展迅速,整體五年生存率僅有18%。對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和監控,有助於肝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肝癌患者治療效果和生存率的關鍵。目前臨床常用的肝癌篩查手段是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聯合肝臟超聲檢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降低肝癌死亡率,但對早期肝癌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太理想(AFP檢測靈敏度25-65%,特異性80-94%;超聲檢查靈敏度51-78%,特異性80-100%)[3],限制了其在肝癌早篩早診方面的應用價值。

近年來, 腫瘤細胞壞死或凋亡過程中釋放至外周血中的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發現為癌症液體活檢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同時也為癌症早篩和早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是,ctDNA的信號常常淹沒在大量游離DNA(cell-free DNA,cfDNA)的背景中,因此,高效的新型檢測技術的開發和有效的分子標誌物的發現十分關鍵。

此次發布的由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數極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數極」)開發的新型肝癌早檢技術,通過數極自主研發的甲基化快速靶向建庫測序技術(EpiPlexTM),對血液中游離DNA 中肝癌特異性CpG位點的甲基化狀態進行單鹼基解析度的定量檢測。會上,華大數極首席技術官汪宇盈博士公開了多中心臨床試驗數據,結果表明該技術對早期肝癌的檢測能達到89.5%靈敏度和93.7%的特異性。接下來,華大數極將進一步擴大臨床驗證規模,並計劃開展前瞻性隊列研究以評估該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

技術2:探基因組瘢痕奧秘——同源重組缺陷(HRD)檢測技術(GSA)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中國2019最新癌症統計數據表明,中國每年卵巢癌新發病例約為5.21萬例,每年因卵巢癌死亡約2.25萬例[1],由於大多數卵巢癌患者發現已經是晚期,並且5年生存率不足30%,因此卵巢癌已經成為女性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

卵巢癌的精準靶向治療相對於其它腫瘤來說起步較晚,但隨著PARP抑制劑的問世給卵巢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2014年第一款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被FDA批准用於胚系BRCA基因突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隨後又有多個PARP抑制劑陸續獲批上市,極大地延長了卵巢癌患者的無鉑間期,提高了生存獲益,帶領卵巢癌治療真正邁進了精準維持治療時代。今年5月11日,FDA批准了奧拉帕利聯合貝伐珠單抗用於HRD陽性人群一線維持治療的適應症。卵巢癌PARP抑制劑生物標記物從BRCA基因拓展到了HRD狀態,這是一個質的飛躍,意味著獲益人群將從20%左右擴展到大約50%以上。

華大基因腫瘤事業部負責人朱師達博士提到,根據目前國內外公認的HRD檢測方法--- Genomic Scar法,華大基因基於中國人群的遺傳多態性數據,設計了一個涵蓋數十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能夠覆蓋整個基因組的panel,並自主研發GSA (Genomic Scar Analysis)分析流程。該流程通過評估基因組雜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端粒等位基因失平衡(Telomeric allelic imbalance,TAI)和大片段遷移(Large-scale state transitions,LST)這三項指標計算HRD score,評估同源重組缺陷狀態。

朱師達博士還提到,GSA技術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腫瘤純度和倍性的校正。因為腫瘤細胞易發生染色體變異(即非整倍性),這種現象可在多個癌種患者的腫瘤細胞中都存在,其原因可能是由於腫瘤細胞中與有絲分裂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使染色體發生不均等分離,從而導致檢測出較多的CNV[4]。因此,在進行HRD檢測分析過程中,需要針對個體患者進行腫瘤純度和倍性的校正,使檢測結果更能真實反映患者的同源重組缺陷狀態,華大基因針對該環節進行了相關驗證,充分證實了華大自主開發GSA技術的科學性與準確性。

技術3:察動態分子殘留——實體瘤患者定製化監測技術(Signatera)

隨著科技和現有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症治療越來越趨向於精準化治療,大部分患者能夠帶瘤生存。據統計,2015年之後,中國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36.9% [5]。針對這部分患者,急需一種長期有效的臨床手段對其疾病進展進行動態監測。然而,現有的監測方式,如腫瘤標誌物、CT掃描、核磁共振成像(MRI)、斷層掃描成像(PET)、鉬靶X線和X-光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異性或敏感性較差,用於療效評估和復發監測臨床效果欠佳,往往會使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尤其是採用新型療法的患者,很難用傳統的影像學方法準確評估其疾病進展,如接受免疫治療的腫瘤患者中有2%-8%被報導存在假進展[6]。而ctDNA半衰期短,敏感性高,能夠及時反映腫瘤的動態變化,並且與常見腫瘤標誌物相比,ctDNA監測反映的疾病進展與陽性影像結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7]。

華大基因與美國Natera 公司強強聯合,開發了基於DNBSEQ測序原理的、針對實體瘤患者定製化監測的Signatera 技術。該技術通過全外顯子測序技術(WES)對腫瘤組織和配對血細胞進行全景檢測,然後結合超高深度液體活檢對患者的疾病進行動態監測,特定位點的有效測序深度超過30,000X,能有效檢測頻率

華大基因吳博士表示,在結直腸癌、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和膀胱癌的臨床試驗中,該技術相比影像學和腫瘤標誌物檢測,最早可提前24個月提示患者臨床復發[10-13]。Signatera技術不僅能夠檢測術後MRD狀態,還能全程監測患者ctDNA動態變化,精準預測疾病進展,提早防範腫瘤復發,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也為患者接受最合適的治療爭取有效的窗口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周儉教授:由於疫情的關係,醫療和公共衛生成為了今年兩會的熱門議題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肝癌在我國癌症發病率中排第四位,死亡率排第二位,疾病負擔重。如何建立肝癌早檢新技術、研發轉移復發預警新方案、克服肝癌異質性制定個體化治療新策略,一直是我們中山醫院致力探索的方向。今天也很榮幸展示我們跟華大基因合作研發的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的成果,該技術可以高敏地檢測血液中游離DNA中肝癌特異性的、表觀基因組層面的異常信號,從而實現對早期肝癌的無創檢測;其檢測性能顯著優於傳統的腫瘤標誌物。此外,我們也跟華大基因在實體瘤患者的定製化監測技術展開了臨床合作。該技術針對腫瘤的患者治療期和治療後進行全程監測,具有非常廣泛的臨床應用場景和很高的臨床特應性和靈敏性。同時,我也了解到這個技術在Nature, Jama oncology, JCO等雜誌發表了數據,有比較堅實的臨床數據顯示其能比現有的影像學和腫瘤標誌物提前提示患者的臨床復發。我們期待,這些新技術能幫助推動中國癌症患者的臨床診療方案進步,為中國的癌症患者帶來福音。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去年10月,FDA批准了尼拉帕利用於HRD陽性的三線或三線以上卵巢癌患者的維持治療;今年5月,FDA批准了奧拉帕利聯合貝伐珠單抗用於HRD陽性的卵巢癌患者的一線維持治療。並且,今年最新公布的2020年V1版卵巢癌NCCN指南中提到,如果BRCA1/2基因檢測結果為陰性,HRD陽性可以作為PARP抑制劑一線維持治療的2B級證據。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HRD檢測技術。如果能夠有一個基於中國人群的多態性特徵來檢測HRD的技術,這對於國內卵巢癌的精準診治也是一個推進,會給更多的患者帶來獲益。我們跟華大合作開展了HRD的臨床檢測項目,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希望華大能夠探索到更適合中國人群的HRD檢測方法,並且這個方法是經過中國人群測試和驗證的,客觀反映中國人群的HRD狀態,在臨床上能夠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吳鳴教授:近期公布的一些臨床試驗數據來看,像PAOLA-1、PRIMA臨床數據表明,除了BRCA1/2陽性的卵巢癌患者,HRD陽性也可以從PARP抑制劑的臨床治療中獲益。並且今年最新公布的2020年V1版卵巢癌NCCN指南中提到,如果BRCA1/2基因檢測結果為陰性,HRD陽性可以作為PARP抑制劑一線維持治療的證據。這說明HRD檢測對卵巢癌患者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很高興看到華大基因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期待這款技術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醫師彭俊傑教授:對於早期腸癌,主要依靠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對於II、III期腸癌,通常經分層治療篩選高危患者接受輔助化療;對於相對低危的患者,可以對患者進行觀察、隨訪或建議患者參加臨床研究。對於IV期腸癌則是通過放化療、靶向治療、手術治療等多種方案綜合進行治療。 ctDNA作為液態活檢的重要部分,也是精準醫療時代重要的武器,適合作為分子標誌物。ctDNA的主要應用包含:早期診斷、分子分型、檢測微小殘留病灶、治療療效的動態監測等方面,其檢測結果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從臨床實踐也可以看到,每一個腸癌患者的特徵是不一樣的。很高興看到華大基因用WES結合ctDNA監測的方法,為每一個患者提供獨特的監測Panel,真正地邁向個體化醫療。

華大基因將秉持「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繼續發揮自身在基因科技領域的優勢,研發更多國際領先的技術,為精準腫瘤診治提供全面解決方案,讓更多醫生和患者通過先進技術獲益,為「健康中國2030」貢獻堅實的自主科技力量助力。

專業名詞解釋:

靈敏度(Sensitivity,也稱為真陽性率)是指實際為陽性的樣本中,判斷為陽性的比例(例如真正患病人群中,被醫院判斷為有疾病者的比例)

特異度(Specificity,也稱為真陰性率)是指實際為陰性的樣本中,判斷為陰性的比例(例如真正沒有疾病的人群中,被醫院判斷為沒有疾病者的比例)

DNA甲基化: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為外遺傳編碼的一部分,是一種外遺傳機制。研究表明,癌症的發生發展與DNA甲基化變異引起的基因表達調控異常有密切的聯繫。

數據來源:

[1]《國家癌症中心:中國2019癌症統計數據》

[2] Fitzmaurice C, Abate D,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Years of Life Lost,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an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for 29 Cancer Groups, 1990 to 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JAMA Oncol. 2019;5(12):17491768.

[3] Ayoub WS, Steggerda J, Yang JD, Kuo A, Sundaram V, Lu SC. Current statu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tection: screening strategies and novel biomarkers. Ther Adv Med Oncol. 2019;11(Special Collection):1-14.

[4] Feng, R., Zong, Y., Cao, S. et al. Current cancer situation in China: good or bad news from the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ancer Commun 39, 22 (2019). https://doi.org/10.1186/s40880-019-0368-6」

[5] CA Cancer J Clin. 2016 Mar-Apr;66(2):115-32. doi: 10.3322/caac.21338. Epub 2016 Jan 25.

[6] BorcomanE, NandikollaA, Long G, Goel S, Le Tourneau C. Patterns of response and progression to immunotherapy. In: ASCO Educational Book.Chicago, IL: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8.

[7] SEN,S. Aneuploidy and cancer[J]. current opinion in oncology, 2000, 12(1):82.

[8]LanmanRB, Mortimer SA, ZillOA, et al. Analytical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of a digital sequencing panel for quantitative, highly accurate evaluation of cell-free circulating tumor DNA. PLoSOne. 2015;10(10):e0140712. doi: 10.1371/journal.pone.0140712.

[9]PlagnolV, Woodhouse S, HowarthK, et al. Analytical validation of a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liquid biopsy assay for high sensitivity broad molecular profiling. PLoSOne. 2018;13(3):e0193802. doi: 10.1371/journal. pone.0193802.

[10]Stetson D, Ahmed A, Xu X, et al. Orthogonal comparison of four plasma NGS tests with tumor suggests technical factors are a major source of assay discordance. JCO Precision Oncology. 2019;3:1-9. doi: 10.1200/PO.18.00191.

[11]SethiH, SalariR, SwenertonR, et al. Analytical validation of the Signatera RUO assay, a highly sensitive patient-specific multiplex PCR NGS-based non-invasive cancer recurrence detection and therapy monitoring assay. In: Proceedings from the AACR Annual Meeting; April 14-18, 2018; Chicago, IL.Abstract 4542.

[12]Reinert T, Henriksen TV, Christensen E,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cell-free DNA by ultradeep sequencing in patients with stages I to III colorectal cancer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May 9, 2019]. JAMA Oncol. 2019. doi:10.1001/jamaoncol.2019.0528.

[13]Christensen E, Birkenskamp-DemtroderK, SethiH, 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metastatic relapse and monitoring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by ultra-deep sequencing of plasma cell-free DNA in patients with urothelial bladder carcinom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May 6, 2019]. J Clin Oncol. 2019. doi: 10.1200/JCO.18.02052.

相關焦點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所以腫瘤早診早治非常重要。腫瘤基因檢測問世前,一般腫瘤出現後才介入檢測和治療。NGS檢測改變了傳統的診療手段和效果,在腫瘤預防和治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目前最終攻克腫瘤的助力之一。
  • 金橡醫學攜手華為雲、加速腫瘤基因檢測創新
    肺癌仍為我國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為「癌中之王」;40歲之後發病率快速提升,80歲達到高峰;到85歲,一個人患癌風險為36%;  數據來源:國家癌症中心發布2017年中國最新癌症數據  癌症的致病因素多且複雜,很多人都說癌症與飲食,環境,心態有關,除了這些之外,你有沒有想過癌症還和我們自身的基因有關呢?
  • 「救命的」腫瘤基因檢測:離爆發還有多遠?
    燃石醫學是目前中國排名第一的NGS腫瘤伴隨診斷提供商,2019 年收入3.8 億元,在中國NGS基因分型市場中的肺癌細分領域市場份額為31%,公司今年啟動了泛癌種早檢研究工程。泛生子覆蓋從早期篩查、到診斷治療建議、再到持續監測和持續治療的全過程癌症護理,未來研發方向包括肺癌、肝癌、消化道癌症的早篩。由於研發開支高,兩家公司未盈利。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之前,北陸藥業發布公告稱,其參股的世和基因已於4月21日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 腫瘤領域的基因檢測是依附著靶向藥發展起來的醫療檢測細分行業,但這些技術如今已經可以用於腫瘤早檢、用藥指導、遺傳性腫瘤篩查等方向,其中遺傳性腫瘤篩查的應用曾因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基因檢測後切除雙側乳腺而廣為人知。
  •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東協國際腫瘤整合醫學論壇腫瘤微創技術...
    、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UICC)、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隆重召開。馬中抗癌協會、中國抗癌協會團體會員單位——聖丹福廣州現代醫院共同承辦了東協國際腫瘤整合醫學論壇。本次大會邀請了東協各國的腫瘤專家學者,聚焦東協腫瘤整合醫學新進展、腫瘤精準治療、腫瘤微創治療及腫瘤整合醫學四大主題!
  • 解碼生命 看基因檢測如何「大戰」腫瘤
    4月15-21日是第22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抗癌宣傳周的主題是「腫瘤防治,我們在行動」。4月15日,中國抗癌協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在這一天發起了多個宣傳周主題活動,通過公益贈書、專家解讀、健康環湖走、中國癌症防控高峰論壇等方式,提升公眾對癌症的認知和重視。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誰是一哥?
    ,沒有演播廳式的大屏幕包圍,沒有可以自選顏色的碎紙片飄落,北京與納斯達克視頻連線,進行「雲敲鐘」,這是2020年6月19日,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現場。 泛生子CEO王思振對《財經》記者坦言,現在還不能給出泛生子進入盈利期的確切答案,「可以確定的是,腫瘤基因檢測有著明確的、大量的市場需求沒有被滿足,而我們首先要把已有的科研和技術成果轉化成服務,滿足這些需求」。
  • 邁向融合基因檢測2.0時代——伯科合成助力腫瘤融合基因精準檢測
    染色體重排所導致的基因融合是腫瘤中的常見現象,在腫瘤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約佔人類癌症發病率的20%。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抑制融合基因的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用於臨床,包括伊馬替尼/BCR-ABL1、克唑替尼/EML4-ALK和拉羅替尼/NTRK融合等。然而,融合基因發生的頻率在不同的癌症中存在很大的差異,許多融合基因只存在於特定的癌症亞型。
  • 大數據和算法助推基因檢測對抗腫瘤
    來源:北國網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本醫療科技)創建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幾百個癌症基因全面檢測和基因資料庫的創新公司,擁有中國人群NTRK融合分布的NGS數據,同時擁有NGS的融合檢測專利技術(OriFusion)。簡單來說,幾乎所有抗癌新藥的研製都基於基因檢測大數據。
  • 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所以腫瘤早診早治非常重要。腫瘤基因檢測問世前,一般腫瘤出現後才介入檢測和治療。NGS檢測改變了傳統的診療手段和效果,在腫瘤預防和治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目前最終攻克腫瘤的助力之一。
  • 腫瘤診斷 這個方法或比基因檢測更「靈光」
    視覺中國「即便《我不是藥神》中那款所謂『靶向神藥』的原型格列衛,患者使用5年後也會出現耐藥現象。」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病因學家程書鈞說,若干年來,人們希望以基因為線索「鉗制」腫瘤,似乎難以長效。「看到巨大的進步,以為腫瘤要攻破了,幾年後卻會發現這個方法有限。」
  • 從三種檢測對象,看液態活檢助力反映腫瘤基因圖譜
    在精準醫學的大背景下,液體活檢作為一種便捷、微創、能夠動態反映腫瘤基因譜全貌的方法,在癌症臨床研究與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用於液體活檢相應的多種檢測技術也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目前液體活檢的檢測對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循環腫瘤細胞(CTC)、循環腫瘤DNA(ct DNA)和外泌體。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為了尋求最前沿的治療技術和個性化的精準治療,這些年國內一些癌症患者遠赴海外尋求治療,不惜花費高額的費用。癌症精準治療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也更加關注患者的身心需求。現在,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正在將最新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和個性化精準治療帶到中國患者身邊。以細胞免疫治療為特色的腫瘤精準治療將如何從理論變為現實?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的探索將給出答案。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精準醫學中心:64041990-7320/7324腫瘤基因檢測常見問題Q&A01 基因檢測在腫瘤治療上如何應用?基因檢測目前在腫瘤治療上的應用主要有如下三點:1)腫瘤遺傳易感基因檢測。腫瘤的發生發展與遺傳具有重要的聯繫,很多基因突變會在家系中遺傳,攜帶這些突變基因的人群,患腫瘤的風險更高。基因檢測可以預測相應腫瘤的發生風險,進行積極的健康管理。2)腫瘤的篩查,主要是液體活檢技術,通過對游離DNA的測序,實現癌症的早期篩查,目前基因檢測在腫瘤篩查上比較成熟的是癌症的復發篩查檢測。
  • 王紅陽: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有局限,腫瘤防控需前移
    為什麼現代社會患癌症的人越來越多?對不同種類的癌症,治療效率為何差異那麼大?未來人類能否徹底戰勝癌症?書展首日(12日)的上海科協大講壇再度聚焦「神奇的生物細胞」,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王紅陽從歷史沿襲發展的角度揭開腫瘤細胞的奧秘。「腫瘤何其多,但對腫瘤又知多少?
  • 燃石醫學登陸納斯達克: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獲追捧
    燃石醫學成立於 2014 年,目前主要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服務,業務及研發方向涵蓋:腫瘤患病人群檢測、癌症早檢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旨在轉變精密腫瘤學和早期癌症檢測。
  •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千億市場放量第一步
    北京地壇醫院腫瘤介入科主任醫師李威表示。花小錢省大錢北京率先試點《NCCN(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網絡)2016 版癌症治療指南》顯示,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有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等靶向藥物的有效率為 71.2%,高於傳統化療方案的 47.3%;而對於 EGFR基因未突變的患者有效率僅為 1.1%。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2)腫瘤的篩查,主要是液體活檢技術,通過對游離DNA的測序,實現癌症的早期篩查,目前基因檢測在腫瘤篩查上比較成熟的是癌症的復發篩查檢測。另外,腫瘤的基因突變在藥物、免疫系統、內部競爭壓力等環境因素影響下,會隨機發生多種變異。因此,每個腫瘤患者的疾病都是不同的,而且,同一個腫瘤患者,其病情也會發生進展。隨著基因組學和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給精準醫療提供了工具和基礎。在腫瘤的治療中,同病異治,因病而異,才能為患者帶來最大的獲益。 4、什麼是腫瘤早篩?有什麼作用呢?
  • 中國腫瘤NGS第一股燃石醫學赴美上市
    2014年也是諸多腫瘤NGS企業在中國的起步之年。借鑑美國模式,絕大多數企業成立後紛紛布局中央實驗室模式。但基於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燃石醫學判斷中國模式的NGS格局——未來伴隨著行業規範化的成長,將腫瘤NGS檢測帶入醫院將是市場趨勢,同時,將腫瘤NGS檢測的能力植入醫院將極大地助力並提速這個過程。
  • 腫瘤蛋白標誌物論壇搶先看 | CCTB 2020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
    毫無疑問,相對基因,蛋白質能更精準的反映生物狀態。篩選潛在的蛋白質標誌物一直是理想腫瘤標誌物追尋過程中不容忽略的一環。近年,蛋白質組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蛋白質標誌物的篩選帶來革命性變化。去年大會的分論壇裡我們解碼了最新的組學技術用於腫瘤標誌物篩選及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