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2020-11-29 騰訊網

導讀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普遍盈利不佳,洗牌正在進行,最終勝出者不僅僅需要在技術上實現突破

2020年6月12日,燃石醫學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

文丨記者 馬丹萌

6月以來,腫瘤領域基因檢測公司迎來上市潮。燃石醫學(NASDAQ:BNR)與泛生子(NASDAQ:GTH)先後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此外,上交所科創板顯示已經受理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禾致源」)的上市申請。之前,北陸藥業發布公告稱,其參股的世和基因已於4月21日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

腫瘤領域的基因檢測是依附著靶向藥發展起來的醫療檢測細分行業,但這些技術如今已經可以用於腫瘤早檢、用藥指導、遺傳性腫瘤篩查等方向,其中遺傳性腫瘤篩查的應用曾因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基因檢測後切除雙側乳腺而廣為人知。這一領域常被認為市場巨大,但縱觀多家頭部公司披露的數據,盈利情況或並不如人們預期,同時還面臨技術不成熟、合規性不足等挑戰。

燃石醫學在招股書中引用灼識投資諮詢(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CIC)的行業報告數據稱,中國2019年癌症患者人數達450萬例,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580萬例,屆時中國腫瘤NGS檢測市場規模將超過319億元人民幣,癌症早檢市場或將達到2050億元人民幣。

NGS,即高通量測序,被認為是該領域技術發展的方向。此前,腫瘤基因檢測最常用的是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目前已在各大醫院病理科鋪開,其優勢是準確率高、技術成熟、簡單便捷,但僅能用於檢測單基因變異,而NGS技術能夠同時對上百萬甚至數十億個DNA分子進行測序,有助於尋找新靶點及聯合治療方案,但要提高靈敏度和可重複性挑戰更大,質控難度也更高。

「從以PCR技術為主的檢測,再到高通量測序,這其實是一個必然趨勢,因為對腫瘤來說,它標誌物上的選擇越來越複雜,以前可能針對特殊的基因或位點,做一個PCR檢測就可以了,但這些能篩選出來的患者還是有限。為了讓更多的可能沒有這些特徵性基因或者靶點突變的患者也能受益,有時需要對更多的基因和突變類型做檢測,這是高通量測序最合適的場景。」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業務負責人朱師達告訴財新記者。

產品同質化

燃石醫學與泛生子的上市前後相隔僅一周。6月12日,燃石醫學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成為「國內NGS赴美第一股」;6月19日,泛生子上市。

腫瘤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備受市場關注。燃石醫學成立於2014年,其創始人漢雨生曾是北極光創投投資人,他在聽了華大基因第一輪融資會議後決定自己創業,以「下一個金礦」腫瘤基因檢測為突破口,前同事楊瑞榮協助其完成了A輪融資。

在2015年、2016年及2019年,燃石醫學相繼完成A+輪、B輪及C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為2.4億美元,現有股東包括奧博資本、Casdin Capital、濟峰資本、禮來亞洲基金、招銀國際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泛生子在IPO前的融資也超過10億元人民幣,2019年最新一輪融資吸引到維梧資本、中金資本及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領投,弘暉資本及現有股東跟投。

「泛研發」競速

為了拉開與其他企業的差別,各家公司都在研發方面不斷加大投入。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燃石醫學研發投入分別為1.11億、1.05億和1.57億元人民幣;泛生子研發費用也從2017年的4577.7萬元增至9169.7萬元,其不久前的二季報顯示,相比於2019年第二季度,泛生子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研發投入從1920萬元升至2980萬元,漲幅達55.7%,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從26.4%升至29.3%。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及執行長王思振在解讀會現場表示,泛生子的研發投入主要用於IVD註冊和早篩研發。

腫瘤的「精準診治」已經形成勢不可擋的趨勢,但如何「精準」實則困難重重。如在腫瘤基因檢測應用目前最成熟的用藥指導領域,隨著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腫瘤突變負荷TMB等生物標誌物成為重要檢測標誌物,其只能依靠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多基因檢測,也因此推動了同時檢測多個位點和基因的「大panel」檢測在臨床上應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介紹,所謂「大panel」,指的是大套餐或大組合,即有別於早些年僅能滿足最基本的藥物選擇的「小panel」檢測。而「panel」越大,產品技術難度也更大,楊帆表示,高通量測序讀長越長,則引入的突變越多,越容易產生誤差。《中國腫瘤臨床》雜誌2019年的一篇綜述提及,大panel檢測可以獲得更多基因位點信息,也會獲得大量意義不明的突變,實驗室和臨床之間連接不易;且從接收臨床樣本到出具完整報告,質量評估和控制也是重要問題。

營銷合規質疑

由於靈敏度、特異性等特徵不清晰,市場對腫瘤基因檢測產品的反應並不如許多業內人士預期。一名結直腸癌早篩產品的上海片區銷售告訴財新記者,由於此類產品需要患者自費,價格較高,且和腸鏡相比準確率一般,他們實際上銷售得很艱難,醫生幾乎不接受基因檢測用於早篩。而據其所知,多數醫生目前已接受基因檢測用於用藥指導,但此類檢測往往價格更高。

基因檢測產品屬於三類醫療器械,其臨床試驗及申報醫療器械註冊證所需資金投入巨大。目前市場上多數腫瘤基因檢測產品都屬於「無證銷售」,因此此類公司的營銷費用高企,營銷手段合規性也受到質疑。

在腫瘤基因檢測行業發展初期,企業推廣模式常由線下銷售團隊通過與專家合作進行檢測,塗宏剛認為,這一方式有助於企業快速建立市場渠道,但到高速發展期,則會面臨渠道成本及合規性挑戰。

……

相關焦點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掀起IPO潮,行業開啟淘汰賽
    來源:一財網6月12日,燃石醫學(BNR.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收漲49.27%,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二代基因測序)檢測第一股。此時在腫瘤NGS行業裡尋求上市的,不單單是燃石醫學一家。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誰是一哥?
    ,沒有演播廳式的大屏幕包圍,沒有可以自選顏色的碎紙片飄落,北京與納斯達克視頻連線,進行「雲敲鐘」,這是2020年6月19日,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現場。 一周前,在腫瘤基因檢測同一賽道的競爭者——燃石醫學,也在廣州以「雲敲鐘」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 一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高管指出,作為涉及生物信息安全的公司,這兩家選擇在美國上市,有境外投資者的參與,拓展業務的潛在風險更大。
  • 腫瘤NGS檢測公司與藥企掀起合作潮 誰將成功挖掘基因大數據第一桶金?
    原標題:腫瘤NGS檢測公司與藥企掀起合作潮 誰將成功挖掘基因大數據第一桶金?我們希望能更多地參與到藥物臨床試驗方案設計中,加速藥物上市進程這個點上來。」   基因檢測是精準診療的基石。如果說人類的基因中隱藏著生命的密碼,基因檢測便是解密的鑰匙,能夠根據每個人基因位點的不同,為其尋找最有效的藥物。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來源:嘿財經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競爭膠著,扎堆上市也意味著競爭進入新階段。中國的臨床腫瘤學NGS市場規模可能在120億左右,以目前腫瘤領域測序公司的營收情況來看,現有市場規模不到20億,整體市場估計還有6倍左右空間。
  • 燃石醫學欲赴美上市「輸血」,國內腫瘤基因檢測公司盈利難在哪?
    記者 | 金淼15月23日,燃石醫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摩根史坦利、美銀證券和科恩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這是繼去年泛生子赴美上市後,國內第二家赴美上市聚焦於腫瘤精準醫療二代測序(NGS)服務的企業。
  • 腫瘤NGS檢測公司與藥企掀起合作潮 誰將成功挖掘第一桶金?
    我們希望能更多地參與到藥物臨床試驗方案設計中,加速藥物上市進程這個點上來。」基因檢測是精準診療的基石。如果說人類的基因中隱藏著生命的密碼,基因檢測便是解密的鑰匙,能夠根據每個人基因位點的不同,為其尋找最有效的藥物。所以,對藥企來說,與檢測公司的合作無疑意味著在一款新藥研發與上市的全流程中,能夠更快、更準地「錨定」患者,從而大大節約時間與成本。
  • 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來源標題: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競爭膠著,扎堆上市也意味著競爭進入新階段。
  • 「救命的」腫瘤基因檢測:離爆發還有多遠?
    再看國內市場,今年,兩家中國腫瘤NGS基因檢測公司燃石醫學(BNR.O)和泛生子(GTH.O)在美國上市。更多同賽道公司即將上市,亦或是近年獲億元人民幣級大額融資。世和基因已於今年4月提交上市申請,近期將完成科創板上市。思路迪診斷已於上半年完成Pre-IPO輪融資。 臻和科技於去年10月完成D輪融資。
  • 諾禾致源腫瘤NGS多基因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
    2018年8月1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諾禾致源的「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半導體測序法)」下文簡稱「多基因檢測試劑盒」)。
  • 燃石醫學IPO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
    每經記者:唐如鈺 每經編輯:葉峰北京時間6月12日晚,中國腫瘤基因檢測公司燃石醫學(Nasdaq:BNR)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檢測第一股。截至發稿前,該公司市值為16.8億美元。燃石醫學由漢雨生創立於2014年,專注於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服務,業務及研發方向覆蓋三大領域:腫瘤患病人群檢測、癌症早診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在中國的腫瘤基因檢測市場有著領軍地位,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引領了癌症早診的業務發展方向。
  • IPO前融資已超10億元,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GTH.US)上市首日高...
    美股 IPO前融資已超10億元,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GTH.US)上市首日高開後收平 2020年6月20日 07:31:00 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GTH.US)周五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開盤一度漲超8%後盤中急劇下跌,尾盤短線拉漲,最終收平,成交量超過1228萬。
  • 知名公司IPO被按下「暫停鍵」背後:基因檢測平臺想上岸沒那麼
    同為基因檢測服務商,泛生子在今年11月宣布完成新一輪5億元融資後,迅速向納斯達克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當時業界甚至預測,一旦這兩家公司順利上市,或許會給寒冬的業內投資人和創業者帶來信心和鼓舞。但是隨著諾禾致源IPO「被暫停」,這或許也給同行們敲響了警鐘,基因檢測公司想上岸並沒有那麼簡單。
  • 大數據和算法助推基因檢測對抗腫瘤
    來源:北國網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本醫療科技)創建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幾百個癌症基因全面檢測和基因資料庫的創新公司,擁有中國人群NTRK融合分布的NGS數據,同時擁有NGS的融合檢測專利技術(OriFusion)。簡單來說,幾乎所有抗癌新藥的研製都基於基因檢測大數據。
  • 產前DNA檢測走紅背後的基因江湖:上遊卡死了脖子
    短短十幾年時間,200多家公司進入該行業,包括此次上市的華大基因與2016年底借殼上市的貝瑞和康,以及新三板掛牌的18家基因企業。隨著基因測序成本的不斷下降,在華大與貝瑞和康上市之前,基因測序行業已經發生了重大變革。在發展初期,國內的測序公司幾乎採用同一個套路,即引進國外的基因測序儀,用於開發中下遊的應用。
  • 腫瘤檢測即將進入收穫期,貝瑞基因回購子公司預期增強
    7月14日,貝瑞基因的參股公司和瑞基因正式對外發布覆蓋654個基因位點的腫瘤檢測大Panel試劑盒「和全安」,這是和瑞基因從貝瑞分拆出去後,再次有成熟產品上市。另外,和瑞基因的肝癌早篩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
  • 《財經》特別報導 | 產前DNA檢測走紅背後的基因江湖
    短短十幾年時間,200多家公司進入該行業,包括此次上市的華大基因與2016年底借殼上市的貝瑞和康,以及新三板掛牌的18家基因企業。  隨著基因測序成本的不斷下降,在華大與貝瑞和康上市之前,基因測序行業已經發生了重大變革。  在發展初期,國內的測序公司幾乎採用同一個套路,即引進國外的基因測序儀,用於開發中下遊的應用。
  • 2018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研究報告丨鯨準研究院
    主要產品或服務: 1.根據癌種、基因型等提供30餘種基因檢測服務,如520基因大Panel檢測、遺傳性腫瘤易感基因檢測、肺癌相關168基因檢測、腸癌、淋巴瘤等專業基因檢測等。公司暫處腫瘤基因檢測市場第一梯隊,但除面臨世和基因的競爭壓力外,臻和科技、吉因加等多家發展較快的公司,也構成了公司發展的潛在外部威脅。 4.2 臻和科技:把握臨床需求,全面評估腫瘤疾病 成立時間:2014年11月。
  • 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進入深水區,未來行業巨頭即將浮出水面!
    而這份關注,在今年6月已經開始了——中國腫瘤基因檢測兩家頭部企業先後登陸納斯達克,將近年來持續火熱的腫瘤精準診療領域推向高潮。 商業價值起飛的背後,是技術在臨床中逐步被應用和普及。短短數年間,讓臨床醫生和患者心存疑慮的基因檢測,已成為癌症診療的標準動作。「基本上每一個癌症患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
  •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納入醫保 千億市場放量第一步
    據調研,全國排名前列的腫瘤醫院,早已被基因檢測公司的銷售層層包圍,尤其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名院,其競爭已經到白熱化程度。幾乎所有基因檢測公司,都在推廣資料中號稱其檢測報告的準確率在99%以上,可以給患者提供「最全面準確」的用藥方案。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據了解,Panel是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多個基因可以是一個Panel,數十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數百上千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