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檢測即將進入收穫期,貝瑞基因回購子公司預期增強

2020-11-30 騰訊網

文|李源

借殼上市三年多之後,貝瑞基因的股價正悄悄逼近歷史新高。

截至7月29日收盤,貝瑞基因收於82.53元,比2017年借殼天興儀表成功後的股價高點82.99元只有一線之遙。

就在兩周前,貝瑞基因還預告了上半年業績。受新冠疫情影響,貝瑞基因醫學檢測收入大幅下滑。同時,由於公司一直從事基因檢測應用型業務,沒有從事病毒檢測的基礎研究,所以與新冠相關業務失之交臂。

貝瑞基因受到市場追捧,顯然有著別的原因。

7月14日,貝瑞基因的參股公司和瑞基因正式對外發布覆蓋654個基因位點的腫瘤檢測大Panel試劑盒「和全安」,這是和瑞基因從貝瑞分拆出去後,再次有成熟產品上市。另外,和瑞基因的肝癌早篩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

今年5月12日,貝瑞基因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表示,「根據肝癌早篩PreCar項目的研發進度,預計最快下半年肝癌早篩項目將先行以服務形式落地。」

隨著和瑞基因羽翼漸豐,貝瑞基因在當年引資時埋伏的回購條款開始受到關注。一旦實施回購,實現對和瑞基因的控股,貝瑞基因將成為國內應用型基因檢測領域覆蓋業務最全的公司之一。

和瑞基因「技術性」引資

和瑞基因原來是貝瑞基因的腫瘤事業部。2017年,貝瑞基因借殼上市後,腫瘤事業部的地位一度很尷尬。

按照借殼時承諾的業績要求,貝瑞基因要在2017-2019三個年度裡,分別實現2.28億、3.09億和4.05億元的扣非淨利潤,這對貝瑞基因來說並不算容易。

貝瑞基因的核心業務是無創產前篩查(NIPT),檢測服務和試劑銷售的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70%以上。這一領域是較為成熟的基因檢測應用,參與企業眾多。從貝瑞基因三年的財務表現來看,三年整體的完成率也不過100.8%,算是踩線過關。

貝瑞基因的腫瘤事業部屬於新興業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且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有與NIPT同樣規模的產品出現。但作為公司長期戰略布局的一部分,腫瘤檢測又是未來行業競爭的關鍵業務。

從財務角度考慮,貝瑞基因選擇將腫瘤檢測業務放在了上市公司外部。

2017年11月16日,貝瑞基因發布公告,君聯資本、啟明創投、博裕投資等多家機構共同對和瑞基因增資8億元,用於腫瘤早篩和其他腫瘤業務。君聯、啟明等機構也是貝瑞基因上市時的投資方。

在引入投資者後,貝瑞基因對和瑞基因的持股比例降到19.412%。貝瑞將腫瘤業務視作公司未來方向,卻又放棄和瑞基因的控股權,這曾一度引發市場議論。

事實上,和瑞基因近3年一直處於投入狀態。2019年,和瑞基因虧損額高達3.3億元。如果和瑞還在貝瑞基因體系內,為了完成業績承諾,和瑞基因的腫瘤業務就不可能得到大規模資金的投入。

將和瑞基因放在體系外孵化,這是引入投資之時貝瑞基因就設計好的既定方案。考慮到腫瘤業務的開發進度,貝瑞基因在增資擴股之前設計了回購條款。

根據協議,在增資後的第49個月首日至第51個月末日的期間內,或增資後第61個月首日至第63個月末日的期間內,貝瑞基因有權利向和瑞基因其他股東發出收購要約。

也就是說,最快在2021年12月,貝瑞基因就有可能回購和瑞基因。具體的回購進度取決於和瑞基因的業績表現。

腫瘤檢測市場廣闊

在貝瑞基因體系外的和瑞基因,這幾年一直在從事腫瘤檢測相關業務。

目前,基因檢測用於腫瘤診斷,主要是兩大方向。一是對腫瘤患者的伴隨診斷,確定腫瘤的類型,以幫助醫生選擇最合適的藥物;二是腫瘤發生極早期的篩查。

像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那樣,根據基因檢測查得的基因缺陷,提前切除乳腺,當然是人類對基因檢測的終極期待。但能通過切除來預防的癌症種類並不多,癌症的成因也不僅僅是某個基因缺陷。

當下基因檢測最實際的應用,就是對癌症進行分型。

以中國發病率最高的肺癌為例。肺癌其實不是一種病,而是幾十種肺癌亞型的組合。人類已知的肺癌亞型佔到肺癌總數的62%,這意味著有62%的患者能找到最合適的靶向藥物。弄清楚是什麼亞型的肺癌,對於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有很大的幫助。

在國內很多醫院,EGFR、ALK和ROS1三個靶點已經成為醫生治療肺癌前必做的基因檢測項目。美國的醫院肺癌常規基因檢測靶點至少是10個以上,更有專家強調最好進行肺癌全基因檢測。畢竟新的藥物層出不窮,多檢測一個靶點,意味著多一份生存的機會。

和瑞基因剛推出面世的654大Panel,正是包括了絕大多數腫瘤的基因突變靶點,能夠指導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大Panel試劑是所有基因檢測企業都在爭奪的目標,比起三四個靶點的小Panel產品,大Panel對醫生用藥的指導作用更全面。

而和瑞基因的另一塊業務則更為超前:通過對血液中極微量的癌細胞碎片檢測,提前預判腫瘤的出現,指導腫瘤極早期的治療。

在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南方醫院聯合發起的PreCar項目中,和瑞基因已經可以做到比現有診斷標準提前6-12個月檢測出早發肝癌,通過及時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望提高5倍以上。

PreCar項目是目前全球同類研究中進展最快的肝癌早篩臨床研究,也是唯一公布了前瞻性研究數據的項目。

這給了和瑞基因業績巨大的想像空間。

有慢性B肝、C肝、肝硬化等疾病的都屬於肝癌高危人群,醫學上要求高危人群每隔6個月進行血清甲胎蛋白和超聲檢測,這是目前肝癌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

僅慢性B肝一項,我國的患者數量就超過8000萬。總量大、檢測頻率高、競品稀缺,和瑞基因面前的是一片大藍海。

當然,肝癌早篩項目還得經過臨床、市場甚至醫保等重重關口,才能正式落地變成公司業績。但從市場對貝瑞基因回購和瑞基因的追捧程度來看,腫瘤業務的前景一定會超越貝瑞目前的產前篩查業務。

不排除已經有聰明資金在悄悄布局貝瑞基因,新高或許只是起點。

相關焦點

  • 貝瑞基因高揚:腫瘤長成NGS第二增長點,需複製NIPT勢能差
    5月,貝瑞基因染色體拷貝數變異檢測試劑盒(CNV)註冊獲得受理,是國內首家申報的企業;今年7月,貝瑞基因參股子公司和瑞基因發布了大Panel基因檢測「和全安」系列新品——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覆蓋654個基因及常見免疫抑制檢測點,為目前國內覆蓋最為全面的伴隨診斷測序試劑盒;在8月,和瑞基因又推出了PreCar項目產品「萊思寧(LiverScreening)」,是經過全球肝癌早篩最大規模前瞻性研究驗證的臨床級別產品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據了解,Panel是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多個基因可以是一個Panel,數十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數百上千個基因也可以是一個Panel。
  • 貝瑞基因:因未抵消內部交易收警示函 主業醫學檢測服務承壓
    標的資產三年業績精準達標 因未抵消內部交易收警示函2017年,貝瑞和康斥資43億元借殼天興儀表上市,隨後變更股票名為貝瑞基因,在重大資產重組中,貝瑞和康原部分股東承諾,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貝瑞和康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28億元、3.09億元、4.05億元,貝瑞和康三年來分別實際實現業績
  • 貝瑞基因:「人類EGFR/ALK/ROS1/RET/KRAS/NRAS/PIK3CA/BRAF/HER2/...
    投資者問:金董您好,美國癌症檢測獨角獸grail在納斯達克即將上市,其聲稱2021年將推出商業化的早篩產品grailir,一管血能提前3-5年篩查出常見的幾十種早期癌症,產品力可謂驚人!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誰是一哥?
    一位基因檢測行業投資人對《財經》記者分析。 儘管整個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還沒有一家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支撐。2019年燃石醫學虧損1.7億元,泛生子虧損6.76億元。還是有人形容他們的上市如同行業的一次弱冠之禮,兩家頭部公司規模不大,而漲幅迅速,前景可期,給整個行業信心。
  • 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提質增效的「六字秘訣」
    布局基因檢測全產業鏈多年來,貝瑞基因以自主研發的創新技術為核心,開發了適用於遺傳病和腫瘤的基因測序產品和服務,研發了適合醫院自主開展檢測服務的測序平臺(包括測序儀、配套試劑及分析軟體)。同時,利用全面的測序平臺,為國內外科研院校、高等院校和醫療機構提供優質的科技服務。貝瑞基因正在積極將業務拓展至包括腫瘤早篩早診、基因大數據的分析應用以及基因治療等在內的領域。
  • 快訊丨貝瑞基因攜手新格元打造多元化單細胞測序生態圈
    單細胞測序技術可在單細胞層面揭示每個細胞獨特的基因表達特徵,精細區分細胞類型,深入研究細胞之間的相互關係,在腫瘤研究、免疫研究、神經生物學研究及發育研究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貝瑞基因作為基因測序行業的頭部企業,在科技服務業務領域始終以「打造先進的全平臺」為發展戰略。
  • 解碼生命 看基因檢測如何「大戰」腫瘤
    在這一屆的腫瘤防治宣傳周上,基因檢測對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成為熱點話題。多位專家指出,在精準醫療發展過程中,腫瘤領域被認為是最好的切入點,基因檢測已經在這個領域的診斷和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未來肯定會在預防方面大顯身手。
  • 貝瑞基因測序儀獲批通用型平臺,NGS臨床應用大時代將到來
    「這次獲批是對基因檢測技術在臨床應用的巨大推動,也意味著NextSeq CN500已跨越NIPT進入更多疾病的領域。」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博士表示。  實現對產業鏈的掌控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基因檢測技術日漸完善,不僅行業對疾病生物信息的認知迅速提高,基因檢測在臨床應用場景也日漸清晰明了。
  • 貝瑞基因NextSeq CN500獲批成為通用型臨床NGS測序平臺
    這意味著NextSeq CN500已跨越NIPT進入人類疾病的臨床基因檢測,成為可以落地醫療機構,並可即刻開展大規模臨床基因檢測的NGS(二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通用型平臺。
  • 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原標題: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2019年起,腫瘤NGS檢測行業進入下半場,從最初的資本熱潮、魚龍混雜,到標準逐漸完善
  • 基因檢測行業首批27家推薦企業
    作為科技進步的一項紅利,基因檢測技術正逐步走出實驗室,走進醫院、走進尋常人家,無創產前診斷篩查、腫瘤早期診斷和靶向治療、易感基因和藥物基因檢測等,正越來越深遠地影響著普通人的生活。「 作為成為生命科學和精準醫療的的基石,隨著精準醫療發展和人們防病意識的增強,基因檢測也逐漸火熱,進入這一領域的各種機構和公司非常多,也造成了一定的素質層次不齊、價格差別大的行業亂象。
  • 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國內外技術同級競爭 提質增效「六字秘訣」
    高揚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貝瑞基因的用戶在醫療機構和科研機構這兩個行業比較集中,公司的腫瘤早篩業務在具體的臨床應用中屬於場景比較靠前的產品,全年來看,沒有受到負面影響」。 查閱貝瑞基因的公開信息可知,多年來,貝瑞基因以自主研發的創新技術為核心,開發了適用於遺傳病和腫瘤的基因測序產品和服務,研發了適合醫院自主開展檢測服務的測序平臺(包括測序儀、配套試劑及分析軟體)。
  • 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進入深水區,未來行業巨頭即將浮出水面!
    據健康界統計,目前國內有近90家企業正在提供以二代測序技術為基礎的腫瘤基因檢測服務,其中既有像華大基因這樣的基因檢測全產業鏈企業,也有泛生子、燃石醫學這樣以腫瘤基因檢測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企業。 根據Frost&Sullivan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發癌症患者總數達到430萬人,預計2023年將達到490萬人。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4期:華大基因回應「試劑盒缺陷」,求臻...
    該公司預計TSHA-101將於2020年底進入臨床。生物技術公司Audentes宣布AT132基因療法研究加劇高劑量隱憂日本製藥公司安斯泰來子公司 Audentes Therapeutics宣布其研究的AT132基因療法臨床試驗中出現了第三起死亡事件。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
    惡性腫瘤的基因組在不斷演化  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發現,腫瘤中的一些細胞會獲得或失去大部分的染色體,這一過程表明腫瘤細胞正在進行演化,篩選偏好的特徵。科學家使用一種新算法統計和分析了取自394個腫瘤不同區域的1421個樣本,包含了乳腺癌、肺癌等22種腫瘤類型。
  • 2020年基因檢測行業能否有望回暖?
    華大智造方面表示,隨著T7投入商用,將有望推動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進一步降低至500美元以下。除了華大智造,另外幾家國產測序儀智造企業也在今年有所收穫。吉因加從2016年開始部署測序儀、試劑、軟體「三證」齊全策略,並結合十餘萬份腫瘤基因數據,希望在腫瘤高通量測序賽道有所作為。
  • 寫在華大、貝瑞上市之際--基因檢測行業深度報告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測序市場規範化,中國測序市場增速明顯,中國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中國測序市場規模2016年約為54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將突破百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0-25%,位居全球前列。
  • 基因領域:總融資9.86億美元與去年持平,基因治療浪潮即將來襲
    7月23日,國家藥監局批准燃石醫學「人EGFR/ALK/BRAF/KRAS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上市,成為我國首個獲批的腫瘤NGS基因檢測試劑盒,隨後在接下來5個月內陸續批准了來自諾禾致源、世和基因和艾德生物的腫瘤NGS基因檢測試劑盒。
  • 2020年全球基因檢測行業發展研判及趨勢分析
    產業鏈上遊以設備研發、儀器耗材生產為主,產業鏈上遊企業由於掌握核心技術並擁有大量市場份額,掌握著基因檢測整個行業命脈,進入門檻普遍偏高。Illumina、Thermo Fisher、羅氏等跨國巨頭壟斷上遊產業,國內公司從事自主研發的公司主要有紫鑫藥業,其他公司多採取與國外公司合作授權的形式,主要公司有華大基因、貝瑞和康與達安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