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源
借殼上市三年多之後,貝瑞基因的股價正悄悄逼近歷史新高。
截至7月29日收盤,貝瑞基因收於82.53元,比2017年借殼天興儀表成功後的股價高點82.99元只有一線之遙。
就在兩周前,貝瑞基因還預告了上半年業績。受新冠疫情影響,貝瑞基因醫學檢測收入大幅下滑。同時,由於公司一直從事基因檢測應用型業務,沒有從事病毒檢測的基礎研究,所以與新冠相關業務失之交臂。
貝瑞基因受到市場追捧,顯然有著別的原因。
7月14日,貝瑞基因的參股公司和瑞基因正式對外發布覆蓋654個基因位點的腫瘤檢測大Panel試劑盒「和全安」,這是和瑞基因從貝瑞分拆出去後,再次有成熟產品上市。另外,和瑞基因的肝癌早篩研究也有了新的進展。
今年5月12日,貝瑞基因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表示,「根據肝癌早篩PreCar項目的研發進度,預計最快下半年肝癌早篩項目將先行以服務形式落地。」
隨著和瑞基因羽翼漸豐,貝瑞基因在當年引資時埋伏的回購條款開始受到關注。一旦實施回購,實現對和瑞基因的控股,貝瑞基因將成為國內應用型基因檢測領域覆蓋業務最全的公司之一。
和瑞基因「技術性」引資
和瑞基因原來是貝瑞基因的腫瘤事業部。2017年,貝瑞基因借殼上市後,腫瘤事業部的地位一度很尷尬。
按照借殼時承諾的業績要求,貝瑞基因要在2017-2019三個年度裡,分別實現2.28億、3.09億和4.05億元的扣非淨利潤,這對貝瑞基因來說並不算容易。
貝瑞基因的核心業務是無創產前篩查(NIPT),檢測服務和試劑銷售的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70%以上。這一領域是較為成熟的基因檢測應用,參與企業眾多。從貝瑞基因三年的財務表現來看,三年整體的完成率也不過100.8%,算是踩線過關。
貝瑞基因的腫瘤事業部屬於新興業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且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有與NIPT同樣規模的產品出現。但作為公司長期戰略布局的一部分,腫瘤檢測又是未來行業競爭的關鍵業務。
從財務角度考慮,貝瑞基因選擇將腫瘤檢測業務放在了上市公司外部。
2017年11月16日,貝瑞基因發布公告,君聯資本、啟明創投、博裕投資等多家機構共同對和瑞基因增資8億元,用於腫瘤早篩和其他腫瘤業務。君聯、啟明等機構也是貝瑞基因上市時的投資方。
在引入投資者後,貝瑞基因對和瑞基因的持股比例降到19.412%。貝瑞將腫瘤業務視作公司未來方向,卻又放棄和瑞基因的控股權,這曾一度引發市場議論。
事實上,和瑞基因近3年一直處於投入狀態。2019年,和瑞基因虧損額高達3.3億元。如果和瑞還在貝瑞基因體系內,為了完成業績承諾,和瑞基因的腫瘤業務就不可能得到大規模資金的投入。
將和瑞基因放在體系外孵化,這是引入投資之時貝瑞基因就設計好的既定方案。考慮到腫瘤業務的開發進度,貝瑞基因在增資擴股之前設計了回購條款。
根據協議,在增資後的第49個月首日至第51個月末日的期間內,或增資後第61個月首日至第63個月末日的期間內,貝瑞基因有權利向和瑞基因其他股東發出收購要約。
也就是說,最快在2021年12月,貝瑞基因就有可能回購和瑞基因。具體的回購進度取決於和瑞基因的業績表現。
腫瘤檢測市場廣闊
在貝瑞基因體系外的和瑞基因,這幾年一直在從事腫瘤檢測相關業務。
目前,基因檢測用於腫瘤診斷,主要是兩大方向。一是對腫瘤患者的伴隨診斷,確定腫瘤的類型,以幫助醫生選擇最合適的藥物;二是腫瘤發生極早期的篩查。
像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那樣,根據基因檢測查得的基因缺陷,提前切除乳腺,當然是人類對基因檢測的終極期待。但能通過切除來預防的癌症種類並不多,癌症的成因也不僅僅是某個基因缺陷。
當下基因檢測最實際的應用,就是對癌症進行分型。
以中國發病率最高的肺癌為例。肺癌其實不是一種病,而是幾十種肺癌亞型的組合。人類已知的肺癌亞型佔到肺癌總數的62%,這意味著有62%的患者能找到最合適的靶向藥物。弄清楚是什麼亞型的肺癌,對於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有很大的幫助。
在國內很多醫院,EGFR、ALK和ROS1三個靶點已經成為醫生治療肺癌前必做的基因檢測項目。美國的醫院肺癌常規基因檢測靶點至少是10個以上,更有專家強調最好進行肺癌全基因檢測。畢竟新的藥物層出不窮,多檢測一個靶點,意味著多一份生存的機會。
和瑞基因剛推出面世的654大Panel,正是包括了絕大多數腫瘤的基因突變靶點,能夠指導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大Panel試劑是所有基因檢測企業都在爭奪的目標,比起三四個靶點的小Panel產品,大Panel對醫生用藥的指導作用更全面。
而和瑞基因的另一塊業務則更為超前:通過對血液中極微量的癌細胞碎片檢測,提前預判腫瘤的出現,指導腫瘤極早期的治療。
在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南方醫院聯合發起的PreCar項目中,和瑞基因已經可以做到比現有診斷標準提前6-12個月檢測出早發肝癌,通過及時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望提高5倍以上。
PreCar項目是目前全球同類研究中進展最快的肝癌早篩臨床研究,也是唯一公布了前瞻性研究數據的項目。
這給了和瑞基因業績巨大的想像空間。
有慢性B肝、C肝、肝硬化等疾病的都屬於肝癌高危人群,醫學上要求高危人群每隔6個月進行血清甲胎蛋白和超聲檢測,這是目前肝癌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
僅慢性B肝一項,我國的患者數量就超過8000萬。總量大、檢測頻率高、競品稀缺,和瑞基因面前的是一片大藍海。
當然,肝癌早篩項目還得經過臨床、市場甚至醫保等重重關口,才能正式落地變成公司業績。但從市場對貝瑞基因回購和瑞基因的追捧程度來看,腫瘤業務的前景一定會超越貝瑞目前的產前篩查業務。
不排除已經有聰明資金在悄悄布局貝瑞基因,新高或許只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