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生命 看基因檢測如何「大戰」腫瘤

2021-01-09 OFweek儀器儀表網

  4月15-21日是第22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抗癌宣傳周的主題是「腫瘤防治,我們在行動」。4月15日,中國抗癌協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在這一天發起了多個宣傳周主題活動,通過公益贈書、專家解讀、健康環湖走、中國癌症防控高峰論壇等方式,提升公眾對癌症的認知和重視。

  在這一屆的腫瘤防治宣傳周上,基因檢測對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成為熱點話題。多位專家指出,在精準醫療發展過程中,腫瘤領域被認為是最好的切入點,基因檢測已經在這個領域的診斷和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未來肯定會在預防方面大顯身手。

  1、癌症基因檢測助力靶向治療

  目前,癌症基因檢測主要針對一些實體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肝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腎癌等。美國癌症協會曾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過去2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至少有150萬人躲過死神召喚。在美國,近15%的人都知道「基因檢測」這項服務,目前每年有四五百萬人通過基因檢測和預防性手術,比如安吉麗娜·朱莉。

  在我國,基因檢測還是一個新興行業。

  基因的改變和腫瘤的發生發展關係非常密切,基因檢測目前主要用於診療,未來一定會在疾病預防上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指出,在我國,基因檢測已經在靶向藥物治療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與以往打擊範圍大、殺死腫瘤細胞同時也在傷害正常細胞的傳統化療藥相比,靶向治療就像雷射制導飛彈,可以實現精準打擊,直接對腫瘤細胞發揮作用,對正常細胞損害較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療效好、副作用低。而基因檢測正是為患者精準篩選靶向藥物的必要手段。比如攜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使用針對EGFR基因的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率高,生存期延長。

  目前有很多企業在投身這個新興行業,有的企業致力於全基因組測序,為健康人提供疾病風險預警,為民眾提供科研標準和更低售價的全基因組測序,並基於個體和家族基因數據制定精準健康管理方案。

  還有些公司則致力於協助醫療專家為癌症患者和癌症高危人群提供可靠的分子診療方案,同時為健康人群提供專業的癌症遺傳風險評估。

  2、一管血可測腫瘤基因突變

  作為一個高科技行業,基因檢測註定是一個新技術層出的行業。而液態活檢被認為是未來幾年基因檢測的一片新藍海。

  2015年,美國公布的精準醫療腫瘤治療計劃的四大舉措之一就是:美國將使用「液態活檢」的新方法來評估治療反應以及抵抗可能的耐藥性。

  什麼是腫瘤「液態活檢」?它是一種非侵入式的血液檢測,針對從實體瘤病灶上脫落下來的、漂浮在血液中的癌細胞、癌DNA或癌細胞外泌體進行的檢測,比PetCT等影像學方法能更早發現初期腫瘤,是檢測腫瘤和輔助治療的突破性技術。與需要穿刺取樣的傳統方式相比,它只需體外抽血10毫升即可檢測,適用人群範圍更廣。與此同時,還可縮短檢測時間並降低檢測成本。

  以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例,貝瑞和康CEO周代星介紹,傳統的檢測方法中,有70%左右的病人拿不到分子報告。因為有的人不適合傳統檢測方法,有的人則取不到腫瘤組織,或取到的是腫瘤癌旁細胞,又或者是取到的組織質量不好等,影響了檢測。而現在,這部分病人完全可以通過液態活檢的方式來檢測。

  在業內,液態活檢被認為是基因檢測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但液態活檢的靈敏度也被認為是業內的一大難點。周代星指出,釋放出的DNA進入血液,被全身血液稀釋後,在抽取的血液標本中數量會非常低,尤其是在腫瘤早期,液態活檢靈敏度不高就會檢測不到血液中的游離DNA,容易出現假陰性。但在貝瑞和康與北京醫院合作的一個液態活檢試驗顯示,96%的患者能夠在血液裡查出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

  從價格上來看,液態活檢也具有優勢。以肺癌為例,傳統的分子檢測,5、6個基因測下來,大約需要1.5萬元,這還不包括醫生取活檢的費用。而貝瑞和康針對9個基因的液態活檢,從取樣到檢測,價格只是傳統方式的一半左右。

  3、行業混亂亟待監管

  儘管基因檢測行業被普遍看好,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領域。但由於缺乏行業標準和監管,這個行業仍有些混亂。

  2015年,為了解全國腫瘤診斷與治療高通量測序監測情況,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檢驗中心開展了一次室間質量評價調查活動,結果顯示,參與測試的88家實驗室中,合格率僅為51.2%,獲得滿分的實驗室僅有12家。還有16家實驗室考了個「鴨蛋」!但這份黑名單並未公布。

  「目前國內號稱在做腫瘤基因檢測的公司挺多的,但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屈指可數,市場相對混亂,沒有行業標準。」在陳蓉蓉看來,這次評價僅僅還只是反映出整個行業在檢測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

  而針對基因檢測的解讀,是行業需要關注的另一大領域。建立中國人遺傳疾病基因突變資料庫,被業內認為是精準解讀的關鍵。國內目前有一些企業和機構正在做這件事情,比如華大基因、貝瑞和康、浙大腫瘤研究所等。

  但陳蓉蓉不無遺憾地表示,目前國內真正懂基因檢測解讀的人不多,錯誤的解讀,會給受檢者的整個家庭帶來困擾。在行業標準無法及時出臺的情況下,目前行業需要有更好的機構來進行監管,否則可能會被一些錯誤的東西毀了整個行業。

  針對解讀後的信息,也需要有相關法律來規範。周代星指出,美國有《反基因信息歧視法》,比如僱主不能因為一個基因信息決定是否僱傭一個人,保險公司也不能因為基因信息而拒絕或調整價格。「一個行業要發展,這些法律法規最好能儘早制定,可以避免很多彎路。」

  「只要有商機,企業都會一擁而上,隨著市場和政府的調控,整個行業會越來越規範。」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認為,企業只要有更好的平臺、更紮實的技術、更好的服務,就能夠在優勝劣汰中生存下來。

相關焦點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作為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書籍,第一版《解碼生命》出版至今,已有20年之久。在過去的年歲裡,後續進展令人眼花繚亂,人類正在認識自我的徵程上大步前進,因此又到了對「解碼生命」進行總結和展望的時候。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
    作為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書籍,第一版《解碼生命》出版至今,已有20年之久。在過去的年歲裡,後續進展令人眼花繚亂,人類正在認識自我的徵程上大步前進,因此又到了對「解碼生命」進行總結和展望的時候。
  • 基因檢測行業會被叫停?是真的嗎?
    隨著基因測序基因檢測在臨床醫學上的運用越來越火,這一領域的行政審批監管卻仍存在空白。不過目前看來,隨著政府機制的完善,基因檢測行業將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認知的提高,目前基因檢測服務正在被大家應用。基因信息的用途越來越被大家重視,畢竟基因信息是一個人生命活動的原代碼,了解基因信息不僅可以清楚自己健康狀況、疾病風險。
  • 能預測腫瘤、早戀——基因檢測真有這麼神?
    花上幾百元,收到一個基因試劑盒,採集一點唾液或血液,再寄回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於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最近,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不少網絡紅人都有推薦。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心和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基因檢測也隨之受到追捧,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 科技改變生活,基因技術解碼生命,凝聚未來新時代
    基因資料庫的發展讓科技學家們能解碼人類的生命,那我們青年一代凝聚未來的時代。確實是這樣,我們的生命是需要解碼的,這樣的基因技術的出現讓我們能夠凝聚未來的時代。基因的檢測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領域範疇,讓我們對於科學技術的領域解碼人類的生命。
  • 重磅|| MSK-IMPACT大Panel腫瘤NGS基因檢測產品正式獲美國FDA批准
    MSK-IMPACT™是一個更加靈活、全面的癌症基因檢測平臺,由MSK病理科開發。它基於二代測序技術,能夠一次對病人腫瘤468個基因的基因突變及遺傳變異進行快速、靈敏的檢測,可對患者這些基因上所有的重要區域進行測序,並能夠檢測到基因上所有蛋白編碼區突變、拷貝數變化、啟動子突變和基因組重排。
  •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奧秘,《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
    實習記者 陳楊2020年12月30日,《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Bio-X研究院舉行。《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一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教授領銜主編。本書包括了17位院士團隊的工作成果介紹,雲集了近200位在生命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耕耘多年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
  • 2018基因技術商業價值實現報告:10年催熟了NIPT,腫瘤檢測與微生物...
    基因研究是對生命本源的探索,是相對於現代醫學的生命健康的另一種看待方式。企業的使命是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基礎上為員工帶來豐沃的收益,為企業主帶來財富的提升。基因企業也不例外,我們不能避而不談基因商業化這個問題。 本報告通過跟蹤基因技術演化路徑,梳理基因行業商業化進程,提出一套較為完整的評估體系,探討基因商業化價值。
  • 腫瘤診斷 這個方法或比基因檢測更「靈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病因學家程書鈞說,若干年來,人們希望以基因為線索「鉗制」腫瘤,似乎難以長效。「看到巨大的進步,以為腫瘤要攻破了,幾年後卻會發現這個方法有限。」追蹤基因到底能不能接近到腫瘤發生的「真相」?用基因檢測、靶向治療的方法,究竟有沒有可能在未來「治本」?如果追蹤基因繞了遠路,那麼有沒有什麼捷徑呢?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1、基因檢測在腫瘤治療上如何應用 基因檢測目前在腫瘤治療上的應用主要有如下三點: 1)腫瘤遺傳易感基因檢測。腫瘤的發生發展與遺傳具有重要的聯繫,很多基因突變會在家系中遺傳,攜帶這些突變基因的人群,患腫瘤的風險更高。基因檢測可以預測相應腫瘤的發生風險,進行積極的健康管理。
  • 腫瘤的基因檢測與基因甲基化檢測的關係解讀
    基因甲基化作為調控遺傳信息表達與否的重要機制,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著與基因變異同等甚至更大的作用。細胞關鍵抑癌基因甲基化狀態的改變,導致關鍵信號通路(增殖、凋亡)異常變動,進而細胞命運改變,發展成為腫瘤細胞。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以美國腫瘤基因檢測公司Guardant Health為例,市值78億美元,國內腫瘤基因檢測企業亦有可能達到此規模。如何在保證技術領先的同時,找到持續的盈利點,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這是擺在國內企業面前的重要挑戰。
  • 23魔方:中國大眾基因檢測時代來了
    作為中國大眾基因檢測領域的開拓者,23魔方認為,藉助網際網路思維打造「觸手可及」的優質檢測產品,是使這項前沿技術普惠13億中國人的較佳路徑。 揭秘生命「內幕」,基因檢測釋放健康紅利 擁有30億個鹼基對的基因組,堪稱是一部蘊藏著生命奧秘的天書。
  • 基因檢測之父過世後的基因解碼時代
    佳學佳學基因從基因解碼到基因矯正佳學基因導讀:在推進基因解碼技術的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1993年化學獎得主、基因檢測之父、美國生物化學家穆利斯毫無疑問以瀟灑、自由,讓很多人噓籲。他在和女友嗨皮的過程中發明了奠定基因檢測的PCR技術,為數百萬人開闢了發財的道路。基因檢測的推廣使用及其局限性直接迎來基因解碼時代。
  • 人民日報:基因檢測水分大 成本幾百元消費者花上萬
    一些基因檢測產品號稱能測健康、測天賦、測情商基因檢測能「解碼生命」嗎(關注)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谷業凱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於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最近,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不少網絡紅人都有推薦。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心和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基因檢測也隨之受到追捧,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基因檢測產品五花八門,價格差異巨大,讓公眾既好奇,又有些看不懂。神秘的基因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報告-下
    按照應用終端來劃分:個人用戶(個人DNA信息諮詢,包括親子鑑定、親緣分析或個人疾病風險評估)、醫院臨床(以醫院為終端,為患者提供針對生育健康、遺傳病、腫瘤、血液病、病原微生物等相關的臨床診斷和治療)、藥企或CRO(藥物基因組學的試驗對象篩選、靶向藥物研發)、科研機構(為生物、醫藥、農業等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提供產品或技術服務)。
  • 會議紀實 | 「解碼生命」的背後,是人類與疾病「較量」的強大武器
    其中,一支由生命科學領域近200位知名專家學者形成的力量異軍突起,通過涵蓋基因組學、新醫學、遺傳諮詢、表型組學等多學科知識的《解碼生命》(第二版),為世界解開生命密碼帶來了新的認識和啟迪。  近20年前,《解碼生命》(第一版)一經推出,便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之前,北陸藥業發布公告稱,其參股的世和基因已於4月21日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 腫瘤領域的基因檢測是依附著靶向藥發展起來的醫療檢測細分行業,但這些技術如今已經可以用於腫瘤早檢、用藥指導、遺傳性腫瘤篩查等方向,其中遺傳性腫瘤篩查的應用曾因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基因檢測後切除雙側乳腺而廣為人知。
  • 一次近萬元的基因檢測,有什麼用?為什麼醫生都建議癌症患者做?
    基因檢測怎麼做?臨床上,基因檢測主要檢測病理標本,腫瘤組織的樣本是最合適的樣本來源。通常在前期的確診和治療時,都有患者腫瘤樣本的保存。有了這些具體的樣本之後,而後開展具體的腫瘤基因檢測。也許盲吃花費的錢,還要比基因檢測要高。所以綜合來說,與其冒著生命健康的風險花高價去亂吃藥,何不做一個基因檢測,精準用藥,讓自己安心?基因檢測還有哪些作用?臨床上,腫瘤治療領域的基因檢測,對應的是癌細胞,事實上基因檢測技術還可以運用於其他醫療檢測領域。
  • 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需要做8000元的基因檢測?不做行不行?
    臨床上,基因檢測主要檢測病理標本,腫瘤組織的樣本是最合適的樣本來源。通常在前期的確診和治療時,都有患者腫瘤樣本的保存。有了這些具體的樣本之後,而後開展具體的腫瘤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