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基因檢測水分大 成本幾百元消費者花上萬

2020-12-05 環球網

一些基因檢測產品號稱能測健康、測天賦、測情商基因檢測能「解碼生命」嗎(關注)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谷業凱

花上幾百元,收到一個基因試劑盒,採集一點唾液或血液,再寄回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於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最近,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不少網絡紅人都有推薦。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心和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基因檢測也隨之受到追捧,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基因檢測產品五花八門,價格差異巨大,讓公眾既好奇,又有些看不懂。

神秘的基因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基因檢測真的能夠「解碼生命」嗎?這樣的檢測結果到底靠不靠譜,能相信嗎?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基因檢測的時代來了

2014年時測定一個人的基因組只需要1天,目前成本有望減到100美元

什麼是基因?

「我們每個人之所以跟父母長得相像,是因為遺傳,而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就是基因。」業內專家、曾任賽默飛世爾中國區臨床市場戰略總監的柴映爽解釋說,人的身體由蛋白質構成,蛋白質來自於RNA,RNA則來自於DNA。DNA是由4種不同的鹼基根據不同的序列組成的雙螺旋結構,這個排列的順序就是遺傳信息。「就像用磚頭蓋房子一樣,基因序列的不同決定了生物多樣性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表現形式。」

上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該計劃就是要通過測出人類基因組DNA的30億個鹼基對的序列,來發現所有人類基因,找出它們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從而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耗資30億美元之後,人類基因組計劃才宣告完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在2014年時,我們測完一個人的基因組只需要1天,成本在1000美元左右。目前,最新的目標是100美元。所以可以說,基因檢測的時代到來了。」柴映爽說。

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教授張宏冰介紹,臨床上一般是通過檢查基因的序列,並與健康人的參數進行對比,判斷這些序列是否改變,進而找出可引起疾病的變異基因。「目前,基因檢測在遺傳性疾病篩查、腫瘤治療、尋找傳染病致病原、指導個體化用藥等方面有顯著的效果。」

專家舉例說,唐氏症候群是我國發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之一,35歲以上的育齡婦女一般都要通過做羊水穿刺,來檢查染色體核型。但是,羊水穿刺有一定感染甚至流產的風險。「胎兒和母親的血液通過臍帶交換,因此母親血液中有微量的胎兒DNA片段,過去是檢測不到的,現在就可以用基因測序進行無創產前篩查,來實現優生優育。」柴映爽表示。

除了在產前對高危人群進行遺傳性疾病的篩查診斷外,腫瘤也是一個基因改變的疾病。因此,在腫瘤診斷治療過程中,基因檢測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張宏冰說:「對於近年來興起的免疫療法,檢測腫瘤突變率是一個重要的輔助手段。未來,基因檢測甚至有望幫助實現免疫治療個體化。每個人基因突變可能都是不相同的,通過這種精準醫學的手段,就能實現精準地識別和治療。」

此外,基因檢測技術還為早期發現新病原、監控病原變異提供了關鍵技術,對於傳染病防治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基因檢測,還能判斷患者對藥物敏感程度和藥物代謝情況,指導個體化用藥。

消費級的基因檢測產品良莠不齊

有的號稱能檢測早戀、檢測網癮,實際上沒有多少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目前流行於市場上的一些基因檢測產品看上去有些「神通廣大」:檢測早戀、檢測網癮、檢測唱歌跑調、檢測抗霧霾……讓人不禁懷疑,基因檢測真能未卜先知嗎?

家住深圳的李先生就曾在某電商平臺上花費1999元購買過一款重疾易感基因檢測產品。用廠家寄來的簡易採血儀器採集血樣後,不到兩周,他就拿到了自己的檢測報告。報告提示,中風險1項,為肝癌;低風險4項,分別是肺癌、胃癌、腸癌和食道癌。「報告是厚厚的一本,裡面有不少看不懂的專業名詞、數據和圖表,不知道該信還是不該信。」李先生說。北京的張女士也花了499元購買了一份包含祖源分析、運動基因、營養代謝等項目的標準檢測套餐。她在把唾液放入試管並寄出一周以後,基因檢測公司給出了檢測結果:祖源成分是59.64%南方漢族,耐力中等,乳糖代謝能力弱,吸菸不容易上癮等。

柴映爽認為,目前市場上一些消費級的基因檢測產品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的狀況,其中不少只能稱之為「娛樂性」的產品,消費者不能太當真,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張宏冰則表示:「比如現在流行的『天賦基因』檢測,根據我們目前對『天賦』的理解,並沒有足夠的依據來確定人的天賦具體由哪些基因決定、如何決定。」

即使是腫瘤的易感性基因檢測,目前也存在相當大的爭議。「腫瘤與基因關係的基礎理論仍然不足,臨床認為高度腫瘤相關生物標記物的基因幾乎沒有。」柴映爽認為,單是「腫瘤易感性基因」這個有因果意味的定義就有問題。作為腫瘤的大面積常規篩查說服力有限,即便做了,基因結果和腫瘤的確切關係也很難說清楚。此外,腫瘤形成需要很長的過程,是人體和外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的因素用基因檢測是沒有辦法估量的。「腫瘤的家族史倒是跟遺傳有關,但像遺傳性乳腺癌這樣的檢測與其說是腫瘤基因檢測,不如說是廣義的遺傳病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產品除了種類繁多,價格也是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能夠檢測的項目幾乎無所不包。「目前基因檢測產品價格的『水分』很大。」張宏冰認為,基因檢測的市場發育尚不健全,透明的價格機制也未形成,不少廠商在缺乏相關資質的情況下,既不測序也不分析,而是利用「灰色產業鏈」把標本送到別處,「測序的成本就幾百元,但是到了消費者身上可能就要花費上萬元。」

技術趕超、行業規範迫在眉睫

應促進基因檢測形成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規範化的市場體系,加大對公眾的科普力度

近年來,基因檢測技術發展很快,市場需求也在急劇擴張。技術趕超、行業規範化成為十分迫切的問題。

專家表示,我國的基因檢測領域目前缺乏上下遊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規範化的市場體系,社會公眾對基因檢測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誤區。

我國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目前還處在跟蹤的階段,應該繼續加大研發力度。「我國的人口基數大,大數據的優勢明顯,但是測序儀器基本上還是依賴進口,沒有形成覆蓋上下遊的完備技術體系,運行成本、操作自動化、數據的分析和優化等,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張宏冰說。

在規範化建設方面,柴映爽建議,醫療技術一定要有明確的實施主體和責任承擔主體。基因檢測同時具備明確的臨床需求和不確定的臨床價值。因此,將來很有可能是明確的應用在臨床醫院進行,不明確的應用在另外的醫療機構限制進行,國家大力發展的第三方臨檢中心能較好地填補這一空白。

「目前很多基因檢測應用商只做到了『洗菜揀菜』的工作,要做成各種菜餚,告訴用戶如何吃,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柴映爽認為,基因檢測只是發現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需要與其他臨床診斷治療手段結合起來成為完整的工作流程,這樣才可能真正進入臨床市場。此外,可以嘗試探索基因測序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如與商業保險相結合,在尊重用戶隱私的前提下,挖掘、利用數據價值等。

「從企業自身來看,任何企業都應該有社會責任心,新的技術應該將它用到解決社會問題中去,而不能純粹以投機獲利為首要目的,非理性消費和灰色地帶不會讓一個公司走得長遠。」柴映爽表示,對公眾來說,要摒棄對基因檢測技術的誤讀誤用,更多參與到基因檢測的科學普及中。「基因檢測要把『現實的路』走好,讓出生缺陷、遺傳病、靶向用藥的病人先用起來,才能更好地把這一技術納入到社會體系之中,在更遙遠的將來實現我們的夢想,發現我們的缺陷,最終掌握我們的命運。」

相關焦點

  • 花幾百購買預測孩子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高曉鍈)「你的創造能力如何」「你未來的領導能力如何」「你未來有沒有責任心」「你有什麼遺傳病「……這些信息只要花499元,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並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25個工作日內,你就能拿到一份包含上述問題的「基因檢測報告」。
  •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作者:高曉鍈「你的創造能力如何」「你未來的領導能力如何」「你未來有沒有責任心」「你有什麼遺傳病「……這些信息只要花499元,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並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25個工作日內,你就能拿到一份包含上述問題的「基因檢測報告」。
  • 299元口水測試扒光你十八代 這是算卦還是基因檢測?
    來源:金融八卦女頻道這邊網友在大V廣告下質疑聲連連,那邊23魔方的基因檢測業務卻異常火爆。前些日子知名博主「谷大白話」在微博上打了個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的廣告。還有試用過23魔方基因檢測的網友現身說法。這邊網友在大V廣告下質疑聲連連,那邊23魔方的基因檢測業務卻異常火爆。
  • 300元的基因檢測,靠不靠譜?
    去年11月,出於好奇,張靜婷花費了250元在某電商平臺上購買了個人基因檢測組與分析服務商微基因的「檢測標準版2.0」套餐。套餐包含祖源分析、運動基因、營養代謝、健康風險等9大項解讀報告,並打出了「全方位探索獨一無二的你」的slogan來吸引消費者。「覺得挺有意思的,價格也能夠接受,就下單了。」張靜婷說。 很快,她收到了品牌寄來的唾液採集器。
  • 基因檢測毛利率超70% 有代理商可拿90%利潤
    向消費者提供特定的癌症基因檢測產品。目前市場上的基因檢測產品,費用從幾百到上萬,還有不少檢測公司號稱可以檢測出兒童未來的歌舞繪畫「天賦潛能」。  「由於基因檢測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未知的領域,造成了有些檢測公司賺信息不對稱的錢。而對於宣稱可以測出繪畫跳舞等『藝術天賦』的基因檢測產品,更多是一種噱頭,並沒有足夠多的科學依據來證明這些天賦和基因有絕對的關係。」微基因CEO鄭強告訴新京報記者。
  • 能預測腫瘤、早戀——基因檢測真有這麼神?
    花上幾百元,收到一個基因試劑盒,採集一點唾液或血液,再寄回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於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最近,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不少網絡紅人都有推薦。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心和注重自身的健康狀況,基因檢測也隨之受到追捧,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 基因檢測市場大 現實混亂坎難過
    3000元、4500元、9000元,這分別是北京協和醫院、深圳華大基因優康門診和北京迪諾基因公司對女性乳腺癌基因檢測一項報出的價格。「朱莉效應」讓乳腺癌、基因檢測等專業醫療術語普及全球,並迅速攪動了國內相關基因檢測市場。日前,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因預防性切除雙乳乳腺,首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人物封面。
  • 基因檢測靠譜嗎 壹基因創始人王軍一博士為你深層解讀
    與此同時,有的機構動輒檢測需要萬元,而有的網上店鋪幾百元就能做個檢測,看似同樣的檢測項目價格差距卻很大;而相當一部分人對於厚厚的檢測報告,猶如看「天書」,顯然並不是很明白檢測報告內容。為此,人們不禁產生疑問,基因檢測真的靠譜嗎?對此,我們請來了壹基因創始人王軍一博士,讓專業人士為大家深層解讀基因檢測,解決大家以上的困惑。
  • 用唾液測DNA,基因檢測指導減肥靠譜嗎?
    「僅需一口唾液,就能精準找出你的『肥胖基因』。讓你踏上正確減肥之路,吃肉、睡覺照樣能減肥。」看到這樣的廣告詞,誰能不心動?近日,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一種名為「肥胖基因檢測」的產品火了。只要花幾百元,採集樣品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10天後你就能拿到一份「肥胖基因檢測報告」,獲得一份根據基因特質得出的針對性減肥建議。
  • 探訪貴州醫科大學分子病理暨基因檢測中心:基因檢測如何破解疾病的...
    通過「窺探」身體裡一個不為人肉眼所見的「信息載體」,就能掌握生命的絕密信息——基因檢測在普通貴陽市民眼裡,神奇又神秘。  基因檢測到底有多神奇,它與普通市民的健康生活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繫?  近日,記者探訪了貴州省基因檢測應用示範中心——貴州醫科大學分子病理暨基因檢測中心(貴州百科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揭開了基因檢測的神秘面紗。
  • 5180元,一口唾沫測娃天賦? 基因專家:為了掙錢
    在家長群中聊起此事,劉女士發現,這不是一家早教中心的個例,市內好幾家早教中心都宣稱可以通過第三方做天賦基因檢測,並建議家長提早發現孩子天賦,因材施教。  記者在某網購平臺搜索「天賦基因檢測」發現,相關產品的價格從350元到69800元不等,號稱能檢測孩子的智商、情商、藝術、運動等天賦。「先進育兒選擇」、「 給孩子更快樂更出色成長之路」等廣告語隨處可見。
  • 花幾百元就能做的"基因檢測",真能預測疾病嗎?
    2000年6月,中、美、日、英、法、德、六國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圖譜」繪製完成,這也標誌著人類生命科學進入基因應用時代,基因檢測技術也逐步開始造福於民。自此之後,很多醫療機構將基因檢測推向公眾,而且基因檢測的各種功效宣傳也是讓人趨之若鶩。那麼,基因檢測是什麼?基因檢測真的能夠發現你的潛在健康威脅嗎?
  • 人民日報認可NMN,「京東雙十二」胞倍力NMN被爭相購買?
    2020年,各界人士對健康意識幾乎都有所增強,大家對人體免疫的關注也越來越高,而NMN因其抗衰及提升免疫等作用,也引起廣大消費者爭相購買。   近期,人民日報推出的「健康抗衰老頻道官方帳號」中,連發多篇與NMN直接相關的文章。
  • 動輒上萬一斤現在才幾百,鐵皮石斛是跌落神壇還是回歸理性?
    鐵皮石斛鮮條500克售價多數低於200元,有的甚至低於100元。鐵皮石斛楓鬥500克售價多為500元到800元,只有少數幾家品牌還一枝獨秀,如東阿阿膠永生源牌500克原價1500元,折後899元;同仁堂牌100克鮮條價格高達1080元,折算下來500克價格為5400元。從動輒一斤上萬到現在幾千甚至幾百,鐵皮石斛究竟怎麼了?
  • 「基因檢測變革者」23魔方宣布降價 一次基因檢測僅需299元
    來源 | 貝殼社6月26日,國內基因檢測的領軍者23魔方突然發布降價公告,將其基因檢測產品從499元直接腰斬到299元。這意味著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費用從此進入「2字頭」時代。
  • 基因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服務是精準醫療還是「現代算命」?
    ­  憑一點唾液就能檢測出患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的風險是否高過常人,甚至喝酒是不是容易醉……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正在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新「風口」。­  日前,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發布了基因檢測新品:999元就能進行體質特徵、藥物反應、罕見遺傳病等300多項遺傳健康檢測。據透露,在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有3.8萬人購買過其基因檢測服務。
  • 國內外消費級基因檢測企業及產品大盤點
    不過近年來,隨著基因檢測成本的降低,作為整個基因檢測行業不可或少的一個環節,銜接臨床與生活、醫療與保健的橋梁——消費級基因檢測(DTC Direct-to-Consumer Testing)以強勢的姿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並在國內外迅速火爆,原因除了簡單便捷的操作流程外,還有各類接地氣的價格如499元、799元、999元等。
  • 基因檢測進醫院,為何那麼難?
    之前有過介紹,基因檢測行業裡做中下遊的基因檢測服務的大致有兩類公司,一類面向科研和醫療機構,以華大基因,貝瑞和康,迪安診斷,藥明康德,金域檢測等大公司為代表,一類直接面向消費者,比如360基因,微基因,一脈基因等。還有一些擁有醫院、體檢機構、保險公司等渠道資源的銷售代理公司。
  • 23魔方「平價」基因檢測:500元認識你自己
    而這一切花費不到500元。周坤是23魔方的創始人,他和團隊專注通過網際網路向大眾提供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2014年,還在房地產大數據分析行業管理公司的他敏銳地注意到了一組數據:2001年,全基因測序成本還是1億美元,而到了2014年,全基因測序成本則降至了15,000人民幣。「這不就是中國早期的網際網路行業!」計算機專業的周坤感慨。
  • 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需要做8000元的基因檢測?不做行不行?
    唐女士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聽朋友說可以吃曲妥珠單抗(郝賽汀)治療,但是醫生卻建議她先去做一個靶向藥基因檢測,唐女士查到基因檢測費用將近8000塊,心裡嚇了一大跳,本來靶向藥就這麼貴了,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去做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