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2019年起,腫瘤NGS檢測行業進入下半場,從最初的資本熱潮、魚龍混雜,到標準逐漸完善、監管不斷到位、資本趨於理性,目前,燃石醫學、世和基因、臻和科技等頭部公司已經形成一定的技術壁壘,佔據穩定的市場份額。如今困擾他們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保證穩定的資金「輸血」,來進行新產品的研發與銷售渠道的拓展。

  正如世和基因CEO邵陽博士在去年年底融資後的坦言:「行業賽道已經越來越清晰了:過去三年打的是排位賽,未來三年即將開展的是淘汰賽。」

  因此,在這些細分賽道的頭部公司中,掀起了一陣IPO熱潮。今年6月,燃石醫學與某公司先後在美股上市;自去年年底,諾禾致源多次申報IPO,上市地點從創業板換成科創板;世和基因也於近日啟動IPO輔導,擬申請科創板上市。

  對於頭部玩家呈現的這種二級市場熱,燃石醫學創始人兼CEO曾在上市發布會上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於一個健康成長的企業來講,到了什麼時間節點,就該做什麼事情,燃石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其他的公司如果已經達到了二級資本市場的要求,想要良性發展,我相信他們也會選擇這條路。」

  而這些經歷了行業洗牌,穩佔一定市場份額的頭部玩家們,誰將在下半場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腫瘤NGS檢測一哥」,值得期待。

  持續虧損是行業現狀?

  從這些公司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中,可以一窺這個行業的現狀。

  目前來看,大部分頭部公司營收與毛利率穩步增長,但是均處於虧損中。以燃石醫學為例,2017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別淨虧損1.31億元、1.77億元、1.69億元和5257萬元,近四年虧損超過5億元。某公司則更為誇張,2017至2019年淨虧損分別為4.21億元、4.65億元和6.76億元。

  這些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於一個明確的臨床應用場景——腫瘤用藥基因檢測。晚期癌症患者在用靶向藥與治療之前,醫生都會建議其去做基因檢測,明確了患者發生突變的基因位點,才可以進行精準用藥和治療,從而提高療效,節省開支。每人次腫瘤NGS檢測的價格從5000-20000元不等。

  對於這些公司來說,既可以將體外診斷試劑(IVD)賣給醫院來獲利,也可以向醫院或患者提供檢測服務獲利。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有兩塊市場:院內市場與院外市場。患者在醫院交費、樣本由醫院送至與檢測公司合辦的院內實驗室,屬於院內市場;患者直接交費給檢測公司,樣本在中央實驗室檢測,屬於院外市場。相比而言,院外市場準入門檻低,而院內市場的渠道粘性更強。

  有了明確的商業模式,為何頭部玩家依然虧損?這背後有兩大原因,一是大量的研發投入,二是銷售費用高企。

  關於研發投入,各家公司主要把錢砸在癌症早篩產品研發上。癌症早篩被業內認為是未來最重要的業務增長點,也是全球都在關注並尋求突破的課題。與已經成熟的腫瘤用藥基因檢測不同,癌症早篩是針對高風險人群,抽取一管外周血,通過檢測血漿中的生物標記物,早期發現多種癌症或癌前病變,及時進行幹預性治療。目前,全球頭部公司多處於產品研發優化及驗證階段,比如Grail、Freenome和Thrive等高科技公司,還有國內無創產篩龍頭、A股上市公司貝瑞基因華大基因

  關於銷售費用,一部分是花在「跑馬圈地」、搶佔醫院渠道、布局院內市場上。一方面,腫瘤NGS檢測相較一代測序技術門檻高,醫院迫切需要高性能、高度標準化的技術和產品;另一方面,檢測公司需要通過醫院,來獲取大量、穩定的患者群體。因此,兩者之間的合作水到渠成。此外,還有一部分開支用於院外市場,教育醫院與醫生、與醫學專業協會合作,以及贊助學術會議等。2019年,某公司的銷售費用佔比高達78%,燃石醫學為40%。

  相比之下,諾禾致源顯得比較「老派」。雖然在2018年,公司的肺癌檢測試劑盒順利拿證上市,但並未機切入臨床級別的腫瘤基因檢測市場,而是專注於科研服務——即為科研院所提供基因測序服務,科研服務也為諾禾致源貢獻了九成主營業務收入

  不過,科研服務在行業內屬於勞動密集型,技術門檻相對低,同質化競爭激烈,近些年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值得注意的是,諾禾致源也注意到了臨床級腫瘤基因檢測的廣闊前景,開始布局。其在招股說明書中稱,基因測序在臨床檢測、健康管理方面的應用空間較為廣闊,競爭對手已紛紛進入該領域。公司「臨床領域的業務已開始,但目前收入佔比較小。」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17至2019年,諾禾致源對外銷售臨床及科研使用的儀器、試劑和耗材的業務,佔據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從0.81%猛增至10.79%。

  搶跑癌症早篩,誰能成功掘金?

  最燒錢的部分也是最關鍵的部分,那麼,對於研發癌症早篩新產品,以及搶佔醫院渠道,各家公司做得究竟如何?

  先是癌症早篩新產品,目前,燃石醫學主要在泛癌種早篩方向發力,包括肺癌、腸癌和肝癌3種,基於深度甲基化測序與機器學習技術。此前,燃石醫學已經在癌症早篩領域投入研發近4年,其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早期數據亮眼:在健康受試者中特異性為95%的設定下,cfDNA甲基化早檢模型在肝癌患者、結直腸癌患者及肺癌患者獨立驗證集中分別可達90%、89%及66%的敏感性。

  基於上述數據,燃石醫學開展了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前瞻性、泛癌種早檢研究,預期納入超過1.4萬例受試者,並在三年內完成泛癌種早檢產品的技術優化及臨床驗證。

  某公司則更為關注單癌種——肝癌的早篩。該公司官方微信曾在2019年3月發布一則研究成果相關文章,對331例甲胎蛋白和B超正常的B肝病毒攜帶者進行篩查:檢測到24例陽性樣本,並在6-8個月的追蹤隨訪中發現了4例肝癌(均為小於3cm的早期肝癌)。在此研究隊列中實現了100%的靈敏度、94%的特異性和17%的陽性預測值。

  據興業證券研報數據,某公司更新後的HCCscreen(一種液體活檢試驗)檢測方法已經在中國不同地區的多個隊列中得到驗證,顯示出88-95%的敏感性和94-97%的特異性。在招股說明書中,該公司還披露基於此研發的肝癌早篩IVD產品將有望進入國家藥監局綠色通道,獲得快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還沒有拿到產品註冊證,某公司早已與國內體檢巨頭愛康國賓聯手,以LDT(實驗室自建項目)模式,面向高風險的健康人群提供肝癌早篩服務,用戶支付5000元,可以獲知自己的早期肝癌病變呈陰性還是陽性。此舉一度被認為存在風險。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腫瘤早篩的靈敏度與特異性與器官供血情況相關,肝這種器官供血量大,靈敏度就會相應高,屬於比較好做早篩的癌種。國內正在研發肝癌早篩相關產品的有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燃石醫學等頭部公司,但均處於臨床驗證階段。某公司已經開始售賣。

  如此「搶跑」,健康用戶在支付高昂的檢測費之後,究竟能從中獲得多大的收益,還很難說。

  院內市場競爭激烈

  除了砸錢研發新產品,線下渠道的布局也同樣重要。其中,院內市場更是成為了各家公司的必爭之地。燃石醫學COO揣少坤表示,入院是中國腫瘤NGS檢測的市場終局,佔據主導地位,「我們能把這條路趟出來非常自豪。」

  相比而言,院外市場準入門檻低,但是需要銷售人員與醫院、病理科、以及多位腫瘤科醫生層層溝通,最終通過醫生申請,將患者樣本送至第三方實驗室。在這個過程中,中間環節多,成本也非常高昂。

  院內市場則僅需要與醫院合作。檢測公司通過正規競標流程入院建立實驗室,提供系統的人員培訓、技術配備。一旦醫院實驗室投入使用,合作醫院就會購買檢測公司的產品(試劑或儀器),從而為整個醫院的患者提供基因檢測服務,這是一個穩定且不斷增長的收入流。

  目前來看,醫院普遍傾向於院內模式,而非將樣本送至第三方實驗室。不僅因為檢測公司可為其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患者檢測後的大量臨床樣本也有利於醫院提升自身學科影響力,產出科研成果。元碼基因的市場部總監於恩超曾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願意與基因檢測公司合作建實驗室,以提升自身的科研實力。並且,走正規渠道入院的產品定價會更加公開、透明、低廉,患者會從中獲益。

  根據招股說明書提供的信息,燃石醫學已經與全國23個城市的44家三甲醫院合作建立了醫院實驗室,搶佔院內市場。某公司也與30多家醫院籤訂了住院合同,其中包括與17家醫院籤訂的住院化驗品購買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銷售人員向本報記者指出,多家檢測公司搶著入院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部分醫院存在不透明、不公開的壟斷。曾經有一所西南某醫院病理科開展過國內頂尖NGS公司技術評價,即同一份標本同時送檢四家公司平行檢測,反饋各個技術環節參數及報告解讀能力,得以區分哪家NGS檢測實力最強。但一些醫院並沒有技術評價體系環節,唯分成機制為主。這也使得院內檢測的價格普遍高於院外檢測,而打折進入的公司由於利潤極大降低,患者的後續報告解讀及科研轉化環節會打折扣。未來,行業仍需要不斷規範。

  目前,腫瘤NGS檢測的市場潛力還遠未得到釋放。未來這些「第一梯隊」的增長空間非常可期。不算尚未開發的癌症早篩藍海,僅就腫瘤用藥基因檢測這塊細分,在中國的滲透率依然很低。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在2019年,中國僅有6.4%的晚期癌症患者和被建議進行癌症基因分型檢測的癌症患者採用NGS癌症伴隨診斷檢測,而美國這一比例達到 23.5%。未來隨著藥物可及性上升以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中國NGS癌症伴隨診斷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3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45億美元。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DF318)

相關焦點

  • 從「腫瘤NGS第一證」到「第一股」 燃石醫學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招股說明書顯示,燃石醫學的業務及研發方向覆蓋三大領域,分別是腫瘤患病人群檢測、癌症早檢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業務模式為「臨檢+入院」。入院對腫瘤NGS檢測公司有多重要?燃石醫學COO揣少坤對記者表示,入院是中國腫瘤NGS檢測的市場終局,佔據主導地位,「我們能把這條路趟出來非常自豪」。
  • 腫瘤NGS行業迎來上市熱潮
    泛生子的LDT伴隨診斷產品大多數同類企業提供的腫瘤伴隨診斷產品都只適用於FFPE(石蠟包埋組織)樣品和血液樣品的檢測。而泛生子則在這兩大範圍之外,拓展出了尿液和腦脊液檢測。這也讓泛生子在膀胱癌和腦腫瘤這兩大瘤種上實現了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尿液液體活檢相對更常見一些。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誰是一哥?
    「燃石醫學和泛生子上市略顯倉促,他們虧損,且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不過整個行業如此,先上市更安全。」一位基因檢測行業投資人對《財經》記者分析。 儘管整個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還沒有一家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支撐。2019年燃石醫學虧損1.7億元,泛生子虧損6.76億元。
  • 腫瘤NGS檢測公司與藥企掀起合作潮 誰將成功挖掘第一桶金?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隨著腫瘤賽道愈來愈熱,靶向藥及創新免疫類等藥物開發激增,腫瘤NGS檢測的「頭部玩家多家頭部腫瘤NGS檢測公司向《華夏時報》記者表達了對這塊業務的重視。和瑞基因CEO周珺表示:「與藥企合作這塊是公司戰略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們期待這條業務線成為一大業務增長點,但這不是簡單短期實現的問題,需要我們深耕細作,用紮實的研發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和藥企客戶一起共同探索更有價值的合作點和方向。」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來源:嘿財經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競爭膠著,扎堆上市也意味著競爭進入新階段。中國的臨床腫瘤學NGS市場規模可能在120億左右,以目前腫瘤領域測序公司的營收情況來看,現有市場規模不到20億,整體市場估計還有6倍左右空間。
  • 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進入深水區,未來行業巨頭即將浮出水面!
    而這份關注,在今年6月已經開始了——中國腫瘤基因檢測兩家頭部企業先後登陸納斯達克,將近年來持續火熱的腫瘤精準診療領域推向高潮。 商業價值起飛的背後,是技術在臨床中逐步被應用和普及。短短數年間,讓臨床醫生和患者心存疑慮的基因檢測,已成為癌症診療的標準動作。「基本上每一個癌症患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
  • 燃石醫學IPO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
    每經記者:唐如鈺 每經編輯:葉峰北京時間6月12日晚,中國腫瘤基因檢測公司燃石醫學(Nasdaq:BNR)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由漢雨生創立於2014年,專注於為腫瘤精準醫療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服務,業務及研發方向覆蓋三大領域:腫瘤患病人群檢測、癌症早診以及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生態圈,在中國的腫瘤基因檢測市場有著領軍地位,並且在全球範圍內引領了癌症早診的業務發展方向。
  • 腫瘤NGS檢測公司與藥企掀起合作潮 誰將成功挖掘基因大數據第一桶金?
    隨著腫瘤賽道愈來愈熱,靶向藥及創新免疫類等藥物開發激增,腫瘤NGS檢測的「頭部玩家」正在走上一條新路——與藥企合作,加入到新藥試驗與伴隨診斷環節。   多家頭部腫瘤NGS檢測公司向《華夏時報》記者表達了對這塊業務的重視。
  • 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來源標題: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競爭膠著,扎堆上市也意味著競爭進入新階段。
  • 專訪泛生子CEO王思振:腫瘤NGS行業將迎來進階發展
    這一技術在腫瘤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腫瘤易感基因檢測、腫瘤早期篩查、腫瘤診斷和用藥指導、腫瘤預後監測以及藥物研發服務及其伴隨診斷的開發應用等方面,預計未來潛在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級。對標無創產前診斷(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行業,其中的兩家龍頭企業——華大基因與貝瑞基因均於 2017 年上市。
  • 中美面對面之NGS腫瘤檢測試劑盒
    作者:YOUNG MANNGS(高通量測序)在腫瘤領域應用途徑主要為液體活檢,腫瘤基因的液態活檢,即是在人體的循環血液中檢測ctDNA (死亡腫瘤細胞上脫落釋放的小片段腫瘤基因)、循環腫瘤細胞(CTC)以及外泌體等的技術。它通過體外無創抽血即可對全身的腫瘤信息進行檢測,非常適合於癌症的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
  • 國內腫瘤NGS伴隨診斷市場的競爭格局
    腫瘤NGS伴隨診斷在中國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有6年左右的發展歷史,行業集中度正在逐漸提升。從收入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的前三名企業佔據了39.7%的市場份額,前五名企業佔據了55.6%的市場份額。
  • 踩點進入NGS檢測市場第一梯隊,重磅產品助力飛朔生物瓜分市場
    2016年1月,飛朔生物正式運營之時,國內對此類產品審批尚無形成統一標準,國內也尚未有NGS腫瘤試劑盒獲批。直到2016年下半年,未來國內第一家NGS產品拿到CFDA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的燃石生物,其申請才獲得受理。
  • 投身腫瘤NGS檢測,金橡醫學以匠人精神守護健康
    在香港大學博士畢業之後,曹善柏在輔助生殖和無創產前診斷行業工作了5年,期間發表了多篇SCI論文,並主持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018年,他選擇與另外兩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金橡醫學,投身於腫瘤基因檢測領域。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掀起IPO潮,行業開啟淘汰賽
    來源:一財網6月12日,燃石醫學(BNR.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收漲49.27%,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二代基因測序)檢測第一股。此時在腫瘤NGS行業裡尋求上市的,不單單是燃石醫學一家。
  • 愛奇藝與騰訊視頻的「一哥之爭」
    原標題:【特別報導】愛奇藝與騰訊視頻的「一哥之爭」   今年是愛奇藝
  • 「會師」納斯達克 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
    原標題:21深度「會師」納斯達克,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 摘要 【「會師」納斯達克 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6月12日,燃石醫學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
  • 腫瘤NGS檢測市場的前景分析
    基因測序一直是全球醫療科技行業非常火爆的話題,它是基因檢測技術的一種,目前主要有一代測序(Sanger測序)、二代測序(illumina/Life Tech)、三代測序(單分子測序)等。目前應用最廣的是二代測序,即NGS。
  • NGS檢測平臺助力諾禾致源布局腫瘤檢測領域
    學界認為,腫瘤是人類隨著年齡增長、基因累計突變的結果。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腫瘤患病人數在不斷增長,同時受工業化生活等複雜環境因素影響,腫瘤的顯現也越發趨於早齡化,平均每1萬個兒童中,就會有1.5個腫瘤患兒。
  • 火石研究院 | 中美面對面之NGS腫瘤檢測試劑盒
    NGS(高通量測序)在腫瘤領域應用途徑主要為液體活檢,腫瘤基因的液態活檢,即是在人體的循環血液中檢測ctDNA (死亡腫瘤細胞上脫落釋放的小片段腫瘤基因)、循環腫瘤細胞(CTC)以及外泌體等的技術。它通過體外無創抽血即可對全身的腫瘤信息進行檢測,非常適合於癌症的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其中,腫瘤基因檢測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