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行業首批27家推薦企業

2021-02-13 基因谷

為解開人類生命的奧秘,科學家們始終在不懈求索。作為科技進步的一項紅利,基因檢測技術正逐步走出實驗室,走進醫院、走進尋常人家,無創產前診斷篩查、腫瘤早期診斷和靶向治療、易感基因和藥物基因檢測等,正越來越深遠地影響著普通人的生活。

作為成為生命科學和精準醫療的的基石,隨著精準醫療發展和人們防病意識的增強,基因檢測也逐漸火熱,進入這一領域的各種機構和公司非常多,也造成了一定的素質層次不齊、價格差別大的行業亂象。

基因檢測作為一門造福人類的新興技術,是生命科學的基石,國家既意識到它的巨大醫學和社會作用,需要大力扶持,促進行業發展,也意識到規範的重要性。

2016年四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於第一批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建設方案的復函》(發改辦高技〔2016〕534號),正式批覆27個省市建設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

承建及示範單位(按字母排序)

安徽省婦幼保健院

安徽省省立醫院

安徽省腫瘤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

安諾優達

貝瑞和康

伯豪生物

伯豪醫學

博奧生物

成都朝曉公司

成都新基因格檢驗所

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臨床檢驗中心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貴州醫科大學

杭州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

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省腫瘤醫院

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聖維爾醫學檢驗所

湖南聖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華大基因

淮安市婦幼保健院

慧算生物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濟南朝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濟寧醫學院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金域檢驗

昆明新基因格醫學檢驗所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明碼生物

寧波美康盛德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寧波市臨床病理診斷中心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

諾禾致源

山東艾克韋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山東山大附屬生殖醫院

山東省藥物研究院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

山東醫科元多能幹細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國信凱爾醫學檢驗所

上海復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基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兒童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

上海千麥博米樂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上海小海龜科技有限公司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濰坊市第七人民醫院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煙臺毓璜頂醫院

藥明康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雲健康

雲南第一人民醫院

雲南省腫瘤醫院

雲南舜喜再生醫學工程有限公司

鄭大一附院

鄭州朝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1醫院

中美(河南)荷美爾腫瘤研究院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檢驗所

中源協和基因

淄博市婦幼保健院

進入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意味著獲得了國家對該企業和醫院的能力認可。

還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也是國家對該企業能力認可,像貝瑞和康、中源協和基因、安諾優達、達安基因、華因康基因、諾禾致源、百邁客生物、美吉生物等都獲得了該證書。

「 除了基因檢測示範中心,從企業資質來說,合格的基因檢測單位首先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例如:中源協和基因、安諾優達、燃石醫學、北京吉因加醫學檢驗所、艾德生物、伯豪醫學檢驗所、美吉生物等

「 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要有基因檢測實驗室,並且要通過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驗收。例如:中源協和基因、伯豪醫學檢驗所、美吉生物等


還有貝瑞和康、華夏基因、吉凱基因、百邁客生物、美吉生物等獲得ISO 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燃石醫學等獲得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法案修正案(CLIA)認證證書

在質量控制上,參加衛生部組織的質量評價活動,接受國家對質量的監管和評價

2016 年全國腫瘤診斷與治療高通量測序檢測室間質量評價調查活動成績為 100分的實驗室(按拼音排序)

檢測基因數

實驗室名稱

≥20

北京貝瑞和康醫學檢驗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京吉因加醫學檢驗所

北京腫瘤醫院

成都貝瑞和康醫學檢驗所

廣州燃石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杭州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青島貝瑞和康醫學檢驗所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山東省立醫院

上海貝瑞和康醫學檢驗所

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

天津華大醫學檢驗所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0

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醫學檢驗所

北京科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大連晶泰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

廈門艾德醫學檢驗所

上海美吉醫學檢驗所

上海藥明康德醫學檢驗所

上海長海醫院

深圳市譜元基因研究院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

天津市腫瘤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其餘的各類檢測室間質量評價在這裡就不做一一列舉了。

基因檢測技術作為造福人類的一項高科技的技術,尋找相關的醫療服務時,一定要找靠譜的、正規的醫療機構來進行。基因谷為此進行了一個月的整理,根據公開資料以及相關企業主動提交的資料審核,從單位醫療資質、實驗室條件、人員技術實力和質量控制能力四個緯度分析,首批推薦以下27家基因檢測企業為「推薦企業」:

華大基因

貝瑞和康

中源協和基因

樂土精準醫療

安諾優達

華夏基因

華因康基因

燃石醫學

諾禾致源

鵾遠基因

北京吉因加醫學檢驗所

吉凱基因

泛生子

明碼生物

拓普基因

艾德生物

安可濟

百邁客生物

伯豪醫學檢驗所

博奧晶典

達安基因

美吉生物

首度基因

弈真生物

世和基因

凡迪生物

思路迪

相關焦點

  • 2020年基因檢測行業能否有望回暖?
    企業面對市場紅海不再競相入場,而是更加理性的去尋找和發現市場還有哪些空間,還有哪些新的機會。按照歷年慣例,我們將對基因檢測領域進行一次盤點,結合投融資數據和行業大事件,對行業趨勢和未來走向進行分析。資本的寵兒有哪些?
  • 首批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2家來自武漢!大健康產業打造武漢經濟第三極
    22日晚間,上交所公布了首批受理的科創板申報企業名單。9家企業中有2家為生物醫藥企業,分別為安翰科技、武漢科前生物,它們均來自湖北武漢的光谷生物城。據了解,武漢正在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生活為一體的大健康全產業鏈,打造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世界級萬億產業集群,構建武漢經濟發展「第三極」。
  • 2019年消費基因檢測行業白皮書
    中國消費基因檢測市場早在2008年就出現了萌芽(周慧君創立的iDNA),然而過高的價格促使產品滯銷。直到2015年,微基因、23魔方等多家基於晶片技術的產品問世,售價1000元,中國市場逐步被打開。2017年,23魔方首先降價至499元,引發價格戰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用戶購買。隨後兩年,各類中小實驗室、渠道均推出消費基因業務。然而受其不確定的商業模式影響,多數企業也在一年左右消失。
  • 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進入深水區,未來行業巨頭即將浮出水面!
    以二代測序為技術核心的基因檢測擁有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據健康界統計,目前國內有近90家企業正在提供以二代測序技術為基礎的腫瘤基因檢測服務,其中既有像華大基因這樣的基因檢測全產業鏈企業,也有泛生子、燃石醫學這樣以腫瘤基因檢測為主要發展方向的企業。
  • 臨床質譜檢測行業:診斷領域中的 另一個「基因測序」
    哪些企業將是優先布局者?哪些企業有望首先分享這個市場?本文作為市場首篇質譜行業報告,我們將和您一同探討這個市場的潛力。我們認為質譜有望成為診斷市場中的下一個「基因測序」,是具有很大市場空間的平臺型技術。2018年有望成為中國質譜行業發展元年,先布局的企業如迪安、安圖、金域等有望率先成為吃螃蟹的人,分享這個潛在的大的新技術市場。
  • 四家企業被確定為我省首批貿易摩擦預警點
    記者昨日從市商務局獲悉,為切實增強外貿企業的預警防範能力,助力出口企業復工復產,省商務廳決定在全省設立首批貿易摩擦預警點,龍蟒佰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江河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內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焦作隆豐皮草企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入選。
  • 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頭部效應加劇,分子診斷異軍突起
    2019年中國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私募融資領域頭部效應顯著,基因檢測類公司在交易數量及融資金額上均名列前茅;科創板開板半年來,IVD成為生物醫藥板塊中的熱門細分領域;併購市場全年共成交兩筆超過10億人民幣的重大交易。海外市場的融資交易超過半數由基因檢測企業完成,與此同時分子診斷公司熱度持續,佔據大量行業資源。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掀起IPO潮,行業開啟淘汰賽
    來源:一財網6月12日,燃石醫學(BNR.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收漲49.27%,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二代基因測序)檢測第一股。此時在腫瘤NGS行業裡尋求上市的,不單單是燃石醫學一家。
  • 騙子,瘋子,傻子:華大基因,中國基因檢測行業絕對龍頭和"黃埔軍校"
    原標題:騙子,瘋子,傻子:華大基因,中國基因檢測行業的絕對龍頭和「黃埔軍校」 | 基因測序行業主題報告之一》)風雲君更贊同汪建的想法(但王俊某些觀點也對),因為對基因檢測產業鏈而言,檢測儀和試劑是基礎,特別是上遊行業處於壟斷的情況下,上遊設備商的定價直接關乎中遊測序服務企業的生死存活。
  • 2020年全球基因檢測行業發展研判及趨勢分析
    未來行業併購重組仍是產業整合的主要手段,數據分析和多維度數據解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新的應用領域正在加快市場培育。   一、發展歷程   基因檢測產業是基於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等科學理論,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對人體基因進行檢測與分析,將人類基因數據轉化為可為科學研究與醫療診斷提供科學參考的高技術行業。
  • 華興資本發布《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雪)近日,華興資本發布《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據報告,2019年國內市場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科創板IVD(體外診斷)細分領域表現亮眼。
  • 腫瘤基因檢測龍頭泛生子更新招股書:行業狂奔 持續虧損
    來源:智通財經APP靶向藥物的蓬勃發展,為腫瘤基因檢測行業注入了源動力。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患者中約七成腫瘤患者在選擇使用靶向藥前,都會進行相應的基因檢測。同以往對待基因檢測的保守態度相比,醫患對於基因檢測的接受度顯著提升。
  • 90分鐘即可完成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 IE果園企業:安徽安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加班加點 首批1萬份試劑盒已馳援武漢防疫一線
    90分鐘即可完成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IE果園企業:安徽安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加班加點>首批1萬份試劑盒已馳援武漢防疫一線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特別是給武漢廣大市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近日,IE果園企業安徽安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韋玉軍博士團隊攜手南方基因中心加班加點,成功研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首批10000份新型冠狀病核酸檢測試劑盒已馳援武漢,進一步緩解了武漢定點醫療機構物資短缺的需求。
  • 2016年國內基因檢測公司估值排行榜
    本榜單不包括已經上市的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金域檢驗、中源協和等企業的基因檢測部分,為非上市企業,綜合業務收入、淨資產、淨利潤、融資情況、產品線、市場佔有率、知名度等各種因素,按照中國資本市場對於新興高科技醫療行業估值方式給出,本次只發布估值在10億人民幣以上企業
  • 泛生子Q3財報解析:癌症基因檢測行業已呈現"燎原之勢"
    銷售費用同比下降7.9%,銷售費用與收入佔比則從2019年同期的80.8%,大幅下降27個百分點至54.1%。因此,研發費用從2019年同期的2080萬增加到3860萬元人民幣,大幅增長85.8%;見微知著,我們通過一個代表性標杆企業的業績增速,不僅可看出國內癌症基因檢測的"藍海"屬性,還能看到該行業在不久的未來將要產生巨大價值的發展空間。
  • 7家體外診斷相關企業入圍一季度「中國上市企業市值500...
    新冠病毒檢測是疫情控制的重要一環,體外診斷行業在這場戰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為此次疫情防護戰的主力軍之一,體外診斷企業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加緊科技攻關,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研發生產新冠檢測試劑,擔負起了疾病早期診斷的重任,為這場防疫攻堅戰提供充足的彈藥和後援保障。根據CACLP統計,國內體外診斷生產企業約1500餘家,超過150家企業研發了新型狀病毒檢測試劑並獲得了CE準入或認證。
  • 【行業】基因時代中國產業要爭上遊
    在醫療應用領域,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可以說是率先經過監管部門審批、進入商業化通道的一項基因測序技術。但是國內基因行業的龍頭企業華大基因在此過程中走得並不平坦,從中或可管窺國內監管部門對基因技術付諸應用的審慎態度。 2011年12月,華大基因的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獲得廣東省物價局的批准,可以進入臨床。
  • 消費級基因檢測功能性飽受質疑 行業「虛火...
    相較於以往消費級基因檢測千元左右的價格,頻繁的融資給23魔方帶來了降價的底氣,據了解,2017年8月魔方率先將產品「腰斬式」降價,套餐價格從原先999元/件降至499元/件,其CEO周坤當時表示,隨著23魔方規模的不斷擴大,成本也逐漸降低。  23魔方的降價也迫使行業內競爭對手的價格下調,多家同類企業也將價格調至不足500元的區間。
  • 華大基因:地中海貧血、耳聾基因檢測項目列入「深系瀾湄」首批重點...
    華大基因(個股資料操作策略盤中直播獨家診股)  從華大基因(300676)獲悉,12月17日華大基因健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籤署協議,華大基因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和耳聾基因篩查項目將列入「深系瀾湄」首批重點項目,並有望入選瀾湄合作國家級項目。
  • 揭開基因檢測初創企業真面目:披著科學外衣的「星座文化」?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顯示:受益於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基因檢測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也隨之成為全球各國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之一,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從2012年的35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10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