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基因檢測龍頭泛生子更新招股書:行業狂奔 持續虧損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智通財經APP

靶向藥物的蓬勃發展,為腫瘤基因檢測行業注入了源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患者中約七成腫瘤患者在選擇使用靶向藥前,都會進行相應的基因檢測。同以往對待基因檢測的保守態度相比,醫患對於基因檢測的接受度顯著提升。

這一現象在腫瘤基因測序公司的業績中得到了驗證。近日,泛生子基因(GTH.US)的招股書更新了公司2020年Q1財報業績。

財報顯示,Q1季度,公司淨收入為7684.3萬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13.3%;公司當期毛利為4223.8萬元,同比增長14.1%;公司當期淨虧損1.2億元,同比收窄1630.6萬元。

在連續兩年虧損超4億元後,泛生子在2020年繼續維持了虧損的態勢。其中,行業的「高速」和「無序」發展,是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主要阻力。

在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狂奔

隨著美國基於NGS和無創液體活檢的腫瘤基因檢測逐漸進入成熟模式,從2015年起,國內基於NGS的腫瘤基因檢測也開始進入臨床應用階段。

數據顯示,2016年底,國內從事基因測序相關服務的公司有230餘家,2017年基因測序全行業共披露融資次數60次,融資總額68億元,單筆過億元的融資共19筆。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2018年《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正式頒布,該指導原則規定:有明確靶點的藥物須通過NMPA批准的檢測後方可使用和報銷,強調了基因檢測對提高療效的重要性。

也是在這一年,共計4個NGS產品在中國獲批。而在此之前,7個NGS試劑盒申請上市,但無一獲批。這一顯著性突破,為基因檢測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在政策助推下,國內腫瘤基因檢測市場迅速擴張。從目前市場來看,治療階段的腫瘤基因檢測屬於「剛需產品」,其市場規模較為穩定:全國每年新增腫瘤病例約400萬,其中約6%-10%的患者會使用腫瘤基因檢測產品。

由此推斷,當前國內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0億元。但隨著市場的穩定擴張,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120-200億元。

處於這一高速增長的賽道之中,泛生子的業績才得以逐年上漲。

數據顯示,2017-2019年,泛生子的淨收入分別達到1.01億元、2.25億元和3.2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78.92%。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根據2019年基於NGS的LDT收入衡量,泛生子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市佔率為11.6%。可見,泛生子一直處在行業發展前列。公司業績增長速度與行業天花板擴張速度趨同,正向反映了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

從收入成本來看,公司收入增長的同時,收入成本也在持續增長。這與泛生子的具體業務有關。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在基因檢測行業,企業的臨床服務模式大致歸為三種:招募團隊/代理商打通醫院渠道,通過醫生推薦的方式向患者提供服務;向醫院提供IVD體外診斷產品;企業通過自建中心實驗室,或與醫院合作建立實驗室,為醫院提供LDT服務。

泛生子走的路線正是「IVD+LDT」的路線。相比直接向院方出售IVD產品,提供LDT服務成本更高。因為公司為了與醫院達成長期合作,需要由公司搭建檢測系統,包括設備採購、技術導入、人員培訓等。隨著業務不斷擴張,需要的院外檢測實驗室便越多,成本也就逐年上漲。

不過,這項業務的好處同樣明顯。雖然初始投入較大,但作為一種穩定的合作模式,其面臨的競爭(共建模式的高投資與高壁壘)與合規性風險較小。

只是,業務層面的狂奔,目前還不能改變泛生子至今尚未盈利的事實,這與行業的無序發展有關。

無序的「跑馬圈地」

有蛋糕才有蜂擁者,這個道理在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同樣適用。

傳統基因檢測的技術路徑以PCR為主,這一路徑採用的是從患者體內以切取、鉗取或穿刺等取出病變組織的活檢方式,因此患者通常需要在醫院病理科做穿刺手術,費用在300-500元不等。

但二代測序(NGS)則不同,血檢的準確度更高,並且僅需要對患者進行抽血檢測,不存在手術風險。因此,在市場上,病患對血檢的接受度正逐漸提高。

但血檢產品的成本相對PCR更高。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因為血液中含有的腫瘤DNA片段的濃度比組織中的低,所需要消耗的測序試劑大約是組織檢測的幾十倍,導致成本大幅增加。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血檢產品,涵蓋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肝癌以及結直腸癌等近40種常見腫瘤類型,其定價在6000元到3萬元不等。

蛋糕不斷做大,但並未形成真正的市場格局和門檻。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二代測序領域,各家公司在測序儀、數據處理軟體以及用於對比的資料庫方面幾乎相同,產品更是同質化嚴重,而差別僅主要表現在生物信息分析環節。

因此,一時間,國內腫瘤基因檢測賽道從業者蜂擁而上,數量激增。目前,該賽道已有100多家從業公司,競爭可謂激烈。

產品趨同靠銷售,這便是當前國內腫瘤基因檢測行業的現狀。即使位列行業前三,泛生子同樣面臨這種行業現狀。

在泛生子的費用端,2017-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從9456.9萬元增至2.5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3.74%;同期管理費用從4548.6萬元增至1.1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0.49%。

招股書顯示,銷售和管理費用的提高,主要因為公司加大了「市場教育」的力度,包括舉辦醫學會議和研討會,並與領先的KOL建立合作。此外,為配合公司的銷售擴張,2019年公司銷售團隊增至280人,較上年同期增長40人。

相比之下,公司研發進度遠不及銷售的擴張速度。2017-2019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僅從4577.7萬元增至9169.7萬元,費用增長速度遠低於同期的銷售和管理費用。

龐大的費用支出,直接導致了泛生子的淨虧損,但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在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出現「洗牌」之前,行業內公司的淨虧損情況,或許將一直持續。

相關焦點

  • 燃石醫學欲赴美上市「輸血」,國內腫瘤基因檢測公司盈利難在哪?
    此項技術理論上能夠貫穿腫瘤疾病周期全流程,包括風險預測、早期篩查、分子分型、用藥指導、預後檢測等環節。目前國內常見的包括腫瘤分子分型、用藥指導等,即判斷腫瘤屬於哪一類基因突變引起,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靶向藥或者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
  • 燃石醫學、泛生子「流血」上市,腫瘤早篩同質競爭加劇
    近日,泛生子基因(以下簡稱「泛生子」)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GTH」。成為繼燃石醫學之後,又一家赴美上市的NGS(二代基因測序)企業。此次IPO,泛生子合計募資約2.6億美元(綠鞋前),成為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癌症精準醫學公司上市項目(按綠鞋前計)。燃石醫學和泛生子被認為是中國癌症基因檢測行業的「雙子星」,而隨著上市熱潮的來臨,NGS行業已經由小組賽正式進入淘汰賽。
  • 泛生子美股上市,市值百億!腫瘤NGS行業迎來上市熱潮
    就在新一輪融資完成的第二天,泛生子立刻向納斯達克交易所首次遞交了自己的招股說明書,也因此成為了第一個遞交上市申請的腫瘤NGS伴隨診斷企業。當時動脈網就對泛生子招股書中披露的信息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具體分析了泛生子的財務數據和商業模式。2020年6月,泛生子又更新了一份招股書,主要是更新了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的財務數據。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誰是一哥?
    「燃石醫學和泛生子上市略顯倉促,他們虧損,且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不過整個行業如此,先上市更安全。」一位基因檢測行業投資人對《財經》記者分析。 儘管整個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還沒有一家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支撐。2019年燃石醫學虧損1.7億元,泛生子虧損6.76億元。
  • 燃石醫學赴美IPO,四年虧損超5億,基因檢測公司盈利難在哪?
    資本助推下,國內腫瘤用藥基因檢測領域很快聚集了超百家公司,包括華大基因、貝瑞和康、諾禾致源等行業巨頭,也包括燃石醫學、世和基因、泛生子等新興創業公司。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7年,這些腫瘤用藥基因檢測公司中,超一半獲得了投資,資金來自超百家PE/VC機構。
  • 專訪泛生子CEO王思振:腫瘤NGS行業將迎來進階發展
    這一技術在腫瘤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腫瘤易感基因檢測、腫瘤早期篩查、腫瘤診斷和用藥指導、腫瘤預後監測以及藥物研發服務及其伴隨診斷的開發應用等方面,預計未來潛在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級。對標無創產前診斷(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行業,其中的兩家龍頭企業——華大基因與貝瑞基因均於 2017 年上市。
  • IPO前融資已超10億元,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GTH.US)上市首日高...
    美股 IPO前融資已超10億元,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GTH.US)上市首日高開後收平 2020年6月20日 07:31:00 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GTH.US)周五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資本市場,開盤一度漲超8%後盤中急劇下跌,尾盤短線拉漲,最終收平,成交量超過1228萬。
  • 泛生子CEO王思振:若癌症基因檢測進入醫保,市場將放量百倍達千億級
    百億級的NIPT市場孵化出了500億市值的華大基因,未來萬億級的癌症精準治療市場為泛生子帶來了多大的想像空間,現在泛生子又如何來布局癌症基因檢測業務發展?藍鯨財經專訪了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思振,試圖回答這些資本市場關心的話題。
  • 「會師」納斯達克 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
    一周後,泛生子緊隨其後——因為這兩家公司同屬於中國腫瘤基因檢測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所以兩者不約而同選在這個時間在美股「會師」,格外引人關注。泛生子緊隨其後——因為這兩家公司同屬於中國腫瘤基因檢測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所以兩者不約而同選在這個時間在美股「會師」,格外引人關注。  拋開美國市場有同類精準醫療對標上市公司因素,背後是對「國內NGS赴美第一股」的激烈競爭。
  • 腫瘤基因檢測行業進入深水區,未來行業巨頭即將浮出水面!
    而這份關注,在今年6月已經開始了——中國腫瘤基因檢測兩家頭部企業先後登陸納斯達克,將近年來持續火熱的腫瘤精準診療領域推向高潮。 商業價值起飛的背後,是技術在臨床中逐步被應用和普及。短短數年間,讓臨床醫生和患者心存疑慮的基因檢測,已成為癌症診療的標準動作。「基本上每一個癌症患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
  • 泛生子Q3財報解析:癌症基因檢測行業已呈現"燎原之勢"
    因此,研發費用從2019年同期的2080萬增加到3860萬元人民幣,大幅增長85.8%;見微知著,我們通過一個代表性標杆企業的業績增速,不僅可看出國內癌症基因檢測的"藍海"屬性,還能看到該行業在不久的未來將要產生巨大價值的發展空間。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以美國腫瘤基因檢測公司Guardant Health為例,市值78億美元,國內腫瘤基因檢測企業亦有可能達到此規模。如何在保證技術領先的同時,找到持續的盈利點,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這是擺在國內企業面前的重要挑戰。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掀起IPO潮,行業開啟淘汰賽
    來源:一財網6月12日,燃石醫學(BNR.O)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收漲49.27%,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腫瘤NGS(二代基因測序)檢測第一股。此時在腫瘤NGS行業裡尋求上市的,不單單是燃石醫學一家。
  • 國內基因測序儀市場迎來新入局者 泛生子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獲批
    泛生子CEO王思振在產品上市的活動上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記者透露,公司將基於GENETRON S5平臺,率先針對中國高發癌種開發檢測試劑盒。記者注意到,國內腫瘤基因檢測市場被認為潛在規模可達100億元,是目前行業內各企業重點爭奪的熱門領域。
  • 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原標題:腫瘤NGS檢測一哥之爭:行業進入下半場 頭部玩家掀IPO熱潮   2019年起,腫瘤NGS檢測行業進入下半場,從最初的資本熱潮、魚龍混雜,到標準逐漸完善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文丨記者 馬丹萌 6月以來,腫瘤領域基因檢測公司迎來上市潮。燃石醫學(NASDAQ:BNR)與泛生子(NASDAQ:GTH)先後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此外,上交所科創板顯示已經受理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禾致源」)的上市申請。
  • 泛生子生物晶片閱讀儀獲批上市 助力腫瘤液體活檢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重慶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晶片閱讀儀GENETRON 3D上市(註冊號:渝械注準20172400136)。該儀器目前已被國內多家醫院、科研機構採購,配套應用於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的開發和科學研究。
  • 扎堆上市背後:中國腫瘤NGS檢測第一股燃石醫學領跑
    中國的臨床腫瘤學NGS市場規模可能在120億左右,以目前腫瘤領域測序公司的營收情況來看,現有市場規模不到20億,整體市場估計還有6倍左右空間。以美國腫瘤基因檢測公司Guardant Health為例,市值78億美元,國內腫瘤基因檢測企業亦有可能達到此規模。如何在保證技術領先的同時,找到持續的盈利點,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這是擺在國內企業面前的重要挑戰。
  • 泛生子上市首日市值14億美元:國內兩家腫瘤NGS公司亮相納斯達克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據IPO早知道消息,北京時間6月19日晚間,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泛生子基因科技(以下簡稱「泛生子」)正式以「GTN」為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截至北京時間今晨美股收盤,泛生子收報每股16美元,較發行價持平,市值約為14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短短一周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連續第二家國內腫瘤NGS公司。北京時間6月12日晚間,燃石醫學以「BTN」為交易代碼登陸納斯達克。截至北京時間今晨美股收盤,燃石醫學的市值約為29億美元,目前幾乎相當於泛生子的2倍。
  • 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細分趨勢:62起融資、吸金超200億元,競爭向醫院院...
    文|動脈網經歷了2017年、2018年的腫瘤NGS混戰和2019年的整體融資跳水,2020年基因檢測行業似乎繁榮了許多。從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核酸檢測與CT影像之爭中略勝一籌,到年中燃石醫學、泛生子一周之內登陸美股,再到華大智造、諾輝健康拿下大額單筆融資後紛紛遞交上市申請,全年發生62起融資事件,累計超200億元,基因檢測之熱幾乎從年初燃到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