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雪)近日,華興資本發布《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據報告,2019年國內市場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科創板IVD(體外診斷)細分領域表現亮眼。海外市場基因檢測行業出現多筆大額交易,分子診斷公司熱度較高,佔據了絕大部分行業資源。
報告認為,目前多地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允許採購進口醫療設備和試劑耗材的清單,預計我國醫療裝備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將更進一步。然而,診斷行業受醫保控費方面的潛在影響不可忽視:部分省市開始實施體外診斷試劑的「兩票制」和帶量採購;終端醫療機構採取「以量換價」模式成為趨勢;IVD廠商和經銷商都將面臨考驗。
私募融資方面,據華興資本統計,2019年我國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共發生私募融資交易65起,同比下降約18%,但總融資金額與2018年相比僅略有下降,為約12.5億美元。
IPO市場,科創板體外診斷(IVD)行業表現亮眼。科創板開板半年以來,共有16家醫藥生物企業敲鑼開市,其中IVD的3家企業分別是熱景生物、普門科技和碩世生物,平均募資額達5.2億人民幣,成為了生物醫藥板塊最為熱門的細分領域之一。
上市企業產品主要涉及心腦血管疾病、炎症感染、病原、女性生殖、癌症早篩等領域。這些公司未來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國產產品的進口替代和分級診療帶來的基層市場擴容。
此外,東方基因、聖湘生物2家企業提交了上市申請,其中東方基因已於2020年2月初正式掛牌交易。
併購交易市場,過去一年診斷行業發生了兩筆超過10億人民幣的重大併購交易。杭州下城國投以15億人民幣獲得潤達醫療20.02%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另一起則是九強生物與國藥投資共同收購了邁新生物。
在海外市場中,2019年融資交易超過半數由基因檢測相關企業完成,並出現了多筆交易額超出3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