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浦發矽谷銀行」(ID:spdsvb),作者:浦發矽谷銀行,36氪經授權發布。下為報告精選內容,請點擊獲取完整報告。
中國的醫療健康風投市場持續刷新投資記錄,並於2019年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浦發矽谷銀行聯合矽谷銀行首次發布《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醫療健康資本市場》報告。憑藉矽谷銀行豐富的自有數據,以及與美國、北京和上海的標杆性企業與投資機構採訪中收集的深刻行業洞見,本報告關注並分析了中國與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發展趨勢,與您共同展望行業投融資動向。
疫情期間,中國市場創投機遇受到全球風投機構青睞
中國創新經濟蓬勃發展,成果喜人。1999年,矽谷銀行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並落戶上海,能夠參與中國創新經濟的發展,我們倍感驕傲。2012年,矽谷銀行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合資成立了中國首家科技創新銀行——浦發矽谷銀行。
和我們服務的科創企業一樣,浦發矽谷銀行發展勢頭良好,未來可期。除上海的總行外,我們還成立了北京和深圳分行,為中國創業者、投資人及創新合作夥伴提供包括風險貸款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的銀行產品與服務,並促進中國企業在美國以及歐洲等區域開展合作和投資。矽谷銀行與浦發矽谷銀行秉承著「為提高客戶成功概率」與「成為創新者、創新企業和投資人的優選銀行」的使命與願景,為全球逾3500家在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的客戶提供了金融服務。近兩年,浦發矽谷銀行服務的醫療領域客戶有4家成功上市,涵蓋上交所、港交所及納斯達克。
秉承這一使命,我很欣喜地和大家分享這份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報告,這是矽谷銀行與浦發矽谷銀行合作完成的首份聚焦中國市場的行業報告。憑藉矽谷銀行豐富的自有數據,以及與美國、北京和上海的標杆性企業與投資機構採訪中收集的深刻行業洞見,本報告關注並分析了中國與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發展趨勢。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備受矚目,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正積極努力應對巨大的醫療健康挑戰。全球醫療健康行業中,生物製藥的交易額始終領跑其他領域。面臨中產不斷壯大、人口老齡化現象凸顯,中國憑藉其高技能勞動力和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持續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發展做出貢獻,並成為重要的價值推動者。
2020年充滿諸多不確定性,但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行業的基本面仍然堅實,行業內的機構緊密融合、團結一致,時刻做好準備奮勇前行。全球範圍內,醫療健康將持續與科技深度融合,浦發矽谷銀行將依託矽谷銀行的全球資源以及在創新生態圈中的核心地位,繼續全力以赴助力您的成功。相信在中國市場會出現為醫療健康行業帶來真正顛覆式創新的企業,讓我們拭目以待。
——陸珏浦發矽谷銀行行長、矽谷銀行亞洲總裁
2020年1至8月,中國醫療健康創新生態圈總投資額達67億美元,僅次於全球首位的美國;
其中,生物製藥領域交易數量及交易額領先,80起交易投資總額達34億美元;
紐約和上海風投注資醫療健康行業投資數量領先,共71起交易投資20億美元;
中國投資機構參與的美國和歐洲公司投資交易數量小幅增加,總交易投資額已達56億美元,2019年僅35億美元;
中國已經有22家風投注資支持的醫療健康公司上市,IPO總募資額達42億美元,其中18家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
過去十年,從增加研發投入到修改市場準入機制,從加快臨床試驗進程到全面整頓流通渠道,中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醫療體制改革。
2020年高調開局,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第一張人工智慧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由科亞醫療開發。但此後不久,新冠疫情爆發,中國GDP十年來首次出現下滑(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8%)。儘管如此,據預測,中國2020年GDP仍將實現增長(1.2%),並且,中國承諾在兩年內撥款20億美元用以應對全球新冠疫情。
憑藉14億潛在消費者、巨大的市場商機和雨後春筍般湧現的人才,中國醫療健康市場成為世界最大醫療健康公司持續加碼的對象,他們設立合資企業,對中國醫療健康生態圈進行投資。
根據預測,與美國和歐洲相比,2030年中國各年齡段前幾大適應症的患者人數將居於首位(12億人)。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速度之快,遠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可與之匹敵,而這進一步推動醫療健康行業從業者挖掘這一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的老齡(65歲以上)人口佔比從2009年的7.9%上升至2019年的11.4%,預計在2030年達到15.9%。
此外,長期以來,中國的醫院體系都不斷改善以跟上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中國每1000名患者對應1.8名醫生醫治,而在美國和英國,這一數字分別為2.4名和2.8名。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創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科創企業需致力於緩解當前醫療系統壓力,並逐步替代或成為大型醫療健康供應商的有力補充。
儘管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融資交易較少,但在年終的12月份,健康科技領域的平安好醫生完成了驚人的22億美元融資。診斷/工具領域在四季度也完成了三起一億美元以上的融資。
這一勢頭延續至2018年,這一年是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爆發的一年。2018年,風投注資的醫療健康公司融資額創歷史新高,達81億美元,主要來自兩起大型交易:軟銀領投的平安醫療健康管理公司完成12億美元融資,以及友邦保險、啟明創投和新創建集團聯合領投的微醫完成5億美元融資。
2019年的融資比2017年略有增加,但比2018年減少了近30%。診斷/工具和醫療器械領域的融資相對穩定,而對生物製藥和醫療科技領域投資的驟降導致了總融資額的下降。
儘管新冠疫情造成金融市場動蕩、部分公司經營受挫,但2020年二季度是中國風投注資的醫療公司總融資額排名第二的季度(以華大智造10億美元融資和邁威生物2.78億美元融資為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風投注資的醫療健康市場也同樣具有這種韌性,2020年上半年的總交易額比2019年下半年增加32%。與此同時,歐洲的總交易額同期下滑14%。
下列名單中包含了2019年以來估值最高的私有中國醫療健康公司,公開披露的投後估值均在3億美元以上。
2019年以來,中國有四家公司的投後私有估值達到令人豔羨的10億美元——這一數字與歐洲持平,但仍落後美國的18家。
這些公司的融資規模中位數為8200萬美元,投前估值為4.94億美元。其中有兩家公司:博瑞醫藥(2019年11月)和神州細胞(2020年6月)已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博瑞醫藥IPO發行價為1.82美元/股,股價增幅為368%,市值達到35億美元。神州細胞IPO發行價為3.69美元/股,股價增幅為212%,市值達到50億美元。
醫療健康行業的許多痛點普遍存在,於是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市場上催生了很多同類型公司。例如,主要提供醫院外護理的企鵝杏仁(健康科技公司)與美國的OneMedical(納斯達克:ONEM,19.7億美元投後估值)和英國的Babylon Health(完成5.5億美元融資的投後估值為20億美元)類似。同樣,專注於結構性心臟病的微創醫療(醫療器械公司)與美國的Foldax(2000萬美元融資時投後估值1.5億美元)和Ionetix(完成6100萬美元融資的投後估值1.31億美元)類似。
過去三年,中國有57起風投注資的私有醫療健康公司過億美元融資交易——超過歐洲的21起,但仍落後於美國驚人的155起。中國的這些大規模融資交易中,30%有企業投資機構參與。
下列名單中所列最活躍投資機構中60%偏愛B輪及晚期輪融資,其中,生物製藥領域所獲中國境內與境外機構的投資最多。
另一方面,名單所列的企業創投機構更喜歡投資健康科技(33起投資)和診斷/工具領域(24起投資),其次是生物製藥(19起投資)和醫療器械領域(7起投資)。這些企業創投機構共領投的交易在健康科技領域有18起、診斷/工具領域有8起,生物製藥和醫療器械領域有5起。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前三大最活躍投資機構分別是啟明創投(14起投資)、紅杉資本中國(11起投資)和高瓴資本(8起投資),其中,三家機構在生物製藥領域的投資共19起。
過去三年,生物製藥是中國醫療健康行業中風投注資最多的領域,獲得可觀的97億美元投資。中國生物製藥交易額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逾四倍。
僅在2018年,中國就有三起2.5億美元以上的生物製藥融資交易:嘉和生物藥業(平臺)、騰盛博藥(平臺)和基石藥業(腫瘤),其中兩家企業的融資有至少一個跨境投資機構參與。
迄今為止,中國生物製藥領域所獲投資最高的是2018年的37億美元,而2020年正在穩步接近這一紀錄。僅在2020年二季度,風投注資的中國生物製藥公司就創下了單季度15億美元融資額的紀錄,邁威生物(自身免疫疾病)的2.78億美元A輪融資拔得頭籌。
從地域分布來看,上海在中國市場生物製藥的總融資額每年都位居榜首。2019年,上海佔中國生物製藥總融資額一半以上,2018年和2020年的佔比分別為45%和40%。此外,上海佔中國生物製藥全年總融資數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中國生物製藥初創企業助力新冠病毒研究。例如,2018年完成5000萬美元融資的麗珠單抗(平臺)正致力於開展新冠病毒檢測工作。
A) 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後的一周裡,全世界的公開市場股價均出現暴跌。儘管納斯達克和歐洲的醫療健康行業大/中盤股指下挫了24%,中國股指卻表現出更強的韌性,只下挫了12%。
B) 今年上半年,作為後期私募市場表現風向標的標普生物技術(中/小盤)指數歷史性地跑贏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總體指數。但2020年,上海及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指數領先世界其他市場,這得益於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得力地控制新冠疫情、更快實現經濟提振。
C) 2020年,與科技行業IPO數量下降不同的是,醫療健康行業韌性十足,有63家風投注資的公司(IPO總募資額逾12億美元)上市,其中在中國上市的公司有22家(佔總數的35%)。此外,2020年的IPO數量目前已超過2019年,2019年同期僅45家風投注資的公司上市,總募資額為65億美元。
生物製藥領域的IPO募資額仍領先其他領域,佔各國醫療健康行業IPO總募資額的75%。
過去五年,風投注資的醫療健康公司IPO數量穩步增加,目前已有59家風投注資且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約是2019年年底30家獨角獸企業數量的兩倍)。其中,生物製藥領域的上市公司最多,共有29家,其次是醫療器械公司和診斷/工具公司,各有14家,最後是健康科技公司,有2家。
目前,風投注資醫療健康公司中估值最高的是深圳邁瑞(醫療器械),2018年以每股7.03美元的發行價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價漲幅已達611%,市值逾600億美元。生物製藥公司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緊隨其後,市值分別為370億美元和270億美元。
新冠疫情推動全球部分醫療健康公司調整自身產品或業務模式以幫助抗擊疫情。本頁所列59家公司中,有19家公司正開展相關工作,協助抗擊新冠病毒(佔32%),其中,診斷/工具領域的公司最多(9家),其次是生物製藥公司(7家)。
我們預計,2020年將又是中國醫療健康行業風險投資創紀錄的一年,總投資額將超過2018年的81億美元,生物製藥將持續領先醫療健康行業的其他三個領域。
「4+7」藥品集採等政府主導的改革政策將繼續加速推動創新的步伐,鞏固中國作為全球醫療健康創新生態圈重要推動者的地位。
由於中國的可醫治人口預計2030年將達到美國的四倍,中國醫療健康市場將繼續湧現大宗/超大宗融資(募資額達1億美元/10億美元以上的融資)。上海和北京將進入全球醫療健康創新城市前五名,進一步成為吸引歸國人才的中心。
新冠疫情將導致美國醫療健康公司的估值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下滑,進而可能導致美國風投注資醫療健康生態圈內跨境併購活動的增加。
中國創業板、科創板和中國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改革將令本土公司更加青睞在中國而非納斯達克上市。
欲查看更多浦發矽谷銀行獨家報告,請進入浦發矽谷銀行公眾號,並回復【報告】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