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觀察|醫療健康市場結構變化與產業投資機會

2021-01-21 36氪

本文是創投觀察系列的第 191 篇

分享人:中康資訊產業資本中心總經理郭曉雲

受人口增長、居民收入增加、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國內醫療健康需求日益增長,醫療健康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模式創新與產業融合也在不斷加速。

1、醫療健康市場的結構變化

1.1 整體市場規模將持續穩步增長

近年來,醫療健康市場炙手可熱。據預計,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已經成為新風口。中康資訊判斷,未來十年,醫療健康市場還將維持穩步增長的趨勢。

從供需關係的角度分析,一方面,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穩步提升,對健康的需求得以充分釋放;另一方面,醫藥科技、生物科技、智能化等技術的發展,推動健康產業供給側產品及服務的大幅提升,使更多的健康需求得以滿足。

圖表1. 醫療衛生費用穩步增長

1.2 費用泡沫壓縮,市場增速下降

隨著控費政策的推進,醫療健康市場泡沫將被壓縮,高速增長將難以繼續,增速將逐步下降。

目前,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三:1)醫保控費政策,包括帶量採購、DRGs等,支付改革、醫藥分家的逐步推進,費用下降效果顯著;2)公立醫院改革政策,新績效考核推進醫改落地,大量使用仿製藥替代原研藥,零加成和藥佔比考核等措施,降低醫保的損耗;3)健康管理戰略的實施,隨著「防病優於治病」的理念深入推進,將為未來節約大量的醫療成本。

圖表2. 醫療衛生費用增速預測

1.3 行業升級在即,催生新機遇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新一輪消費升級一觸即發。在追求物質升級之後,新中產階層的消費開始回歸理性,注重個人體驗,為高端品質和優質服務付費。與此同時,大健康產業這塊萬億規模的蛋糕,也引來了大量民營資本的競相追逐。在新中產消費升級及民營資本湧入的雙輪驅動下,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升級轉型已成定勢,未來將由價格驅動、營銷驅動向品質驅動、成本驅動、療效驅動轉變。

醫療健康行業的升級,將給商業保險帶來新機遇。近三年,醫保支出增速已經超過收入,作為最大的支付方,醫保基金面臨較大的壓力,未來恐難以支撐中產的消費升級需求,而商業保險作為醫保的良好補充,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我國健康險保費規模快速增長:2010年我國健康險保費僅為677.47億元,到2018年已經增長到5448.13億元,佔全國保險業保費總收入的14.33%,同比增長達24.12%,是增速最快的險種, 是行業保費收入增速的6.15倍。

2、醫藥市場分析及投資機會

2.1 藥品市場低速增長或成新常態

受醫改控費降價政策的影響,近三年中國藥品終端市場增速逐年下降,2019年增速預計降至4%,其中城市等級醫院和縣域等級醫院受醫改政策影響明顯,預計增長率僅為1.8%和1.3%。非處方藥預計增長率為4.4%,與2018年相比,各大終端中僅農村基層和城市基層兩大終端市場保持上升趨勢;處方藥預計增長率為2.7%,與2018年相比,各大終端各增速均出現下滑。然而,受益於老齡化、消費升級、供給側改革的影響,市場規模會保持增長趨勢。

圖表3. 藥品銷售終端市場規模(億元)

2.2 創新藥:產業增長的主要驅動

近年來,創新藥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已呈現出「審評快、上市快、上量快」的趨勢,未來創新藥將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2018年,藥審中心受理1類創新藥註冊申請共264個品種,較2017年增長了21%。其中,受理1類創新藥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239個品種,較2017年增長了15%;受理1類創新藥的新藥上市申請(NDA)25個品種,較2017年增長了150%。

圖表4. 過往三年藥品註冊受理情況(受理號)

從細分領域看,生物製品由於疫苗和生長激素行業維持快速增長,血製品行業有所改善,在2019年增速為3.0%,相對於2018年有所提升。創新研發以抗腫瘤為聚焦領域,生物製藥是重點發力領域,投資需要關注靶點明確,有分子標誌物的創新產品。

2.3 仿製藥:微利時代逐漸到來

4+7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進口仿製藥引入等大幅度影響了藥品價格及藥企利潤,隨著醫改縱深發展,「4+7」聯動的範圍將越來越大。

近年來,醫改設法控制仿製藥價,為創新藥騰籠。仿製藥替代原研藥、壓縮仿製藥虛高的價格、進口的仿製藥參與招投標競爭等措施,可從結構上降低藥價。以往,仿製藥毛利率和價格高企,在醫改的影響下,仿製藥的毛利率和價格將大幅下降,回歸理性水平。

2.4 OTC:市場集中在頭部企業,新進入門檻高

隨著非處方藥產品的提價,以及民眾健康管理理念的深化,非處方藥市場穩步增長,增長率維持在4.4%左右。近年來,非處方藥市場呈現以下幾類特徵:

零售藥店是OTC最大的銷售終端,佔比超60%。市場頭部品牌效應明顯。相對於處方藥,消費者對品牌和口碑的依賴度高,國內幾大非處方藥品牌未來將長期佔據大市場份額,新進入門檻高。保健性品種比治療性品種發展更快。大眾的健康管理意識和能力在增長,保健性、預防性品種將獲得增長機會。

圖表5. OTC(含雙跨)用藥分布(百萬元)

2.5 醫藥連鎖市場增長率持續回落

醫藥零售作為醫藥第二大終端,近年來受醫改的影響,增速持續回落,預計2019年增長率僅為4.5%。其中藥品市場增長5.4%,非藥增長0.3%;處方藥增速為6.8%,非處方藥為4%。

從品類增速對比看,幾個用量大的功能性品類,如鎮痛、解熱、抗炎、抗風溼及抗痛風藥以及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增速均超過了20%。而美容養顏、保健類藥物卻逐步下降。

圖表6. 零售藥店2019年增速排名前十品類及後十品類

2.6 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頭部優勢明顯

新醫改實施期間,行業政策密集發布,醫藥零售行業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顯著的改變,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處方外流大大推動了醫藥分家,頭部企業承接優勢明顯;帶量採購,在降低藥價的同時也帶動了院外渠道的發展,未來藥店利潤率逐步下降,規模擴張需求增大;藥店分類分級、藥師掛證整治、打擊騙保,將進一步推動藥店行業的集中度並逐步規範連鎖藥店經營。

圖表7. 四大零售藥店市場佔有率

資本驅動則是另一重要因素,資本的進入加速了醫藥零售市場的集中。早期,在資本推動下,多數藥店上市公司為加速擴張,願意高價收購優質資產以及戰略發展區域門店,零售藥店估值直線上升。2018年之後,隨著市場的逐步冷卻,大量收購轉向經營整合,一級市場買家以大型連鎖藥店為主。四大藥房中,老百姓、益豐擴張能力突出,一心堂、大參林區域優勢明顯。

2.7 線上線下融合,開發新空間

迄今為止,實體藥店仍是更牢固的流量入口,其專業服務和處方承接將成為不可替代的場景。網際網路藥店作為補充渠道,未來將和實體藥店共生發展。目前,醫藥線上零售的市場份額很小,甚至不足1%,不會對實體藥店構成衝擊,但線上渠道銷售規模增長迅速,這是因為網際網路技術的融合滲透,提高了效率,延長了服務半徑。

未來,隨著一些新興商業模式的誕生,如「網訂店取」和「網訂店送」的O2O商業模式,線下和線上藥品零售協同合作發展,有望打開院外零售市場新的成長空間。網際網路藥店的發展空間取決於其是否能承接實體醫院處方,以及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的成熟度,因此網際網路技術、遠程醫療服務將成為醫藥零售的重要升級方向。

2.8 醫藥市場投資機會

醫藥市場雖然增速下降,仍有很大投資機會,聚焦在:

資本運作能力強,團隊成熟,研發戰線廣的創新藥企或CRO企業成本控制能力強,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的仿製藥企療效明確,C端消費者經營能力強,消費者認可度高的存量OTC大品牌擴張能力、數位化技術能力及專業服務能力強的龍頭連鎖零售藥店3、醫療器械市場分析及投資機會

3.1 市場快速增長,未來潛力可期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企業技術不斷進步帶動配套產業鏈的成熟,同時在醫改、分級診療、扶持國產設備等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中國的藥械比僅為1:0.35,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1:0.7,更不用說發達國家1:0.98,因此未來增量空間可期。

據預測,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將突破7000億元,成為醫療健康領域增長最快的子行業。

圖表8. 醫療器械市場前景可期

3.2 細分市場:影像診斷份額高,IVD增速快,國產替代成主旋律,家用器械潛力可觀

從醫療器械細分市場份額看,影像診斷比例最高,達16%;其次是IVD(14%)、低值耗材(13%)、心血管(6%)和骨科(6%)等產品。從增速上看,IVD、心血管、耳鼻喉名列前三,分別達到19.2%、18%和18%,均高於全球市場。

國產替代是未來十年器械發展的主旋律,回溯已經實現國產替代的細分領域的成功經驗,我國未來五到十年有更多的領域將實現國產替代。

國產設備成熟度是國產替代中的關鍵,內窺鏡、化學發光、CT、MRI、彩超、血球分析將成為國產替代的黃金領域。植入性耗材中的腦膜、心臟封堵器、監護儀、DR、生化診斷、心血管支架等國產份額已經超過 50%,內窺鏡、化學發光、CT、MRI、彩超、血球分析的國產份額均不足 30%。

受益於人口老齡化加劇和慢病率的上升,家庭醫療器械市場持續擴容。隨著保薦醫學的發展與國內家用醫療器械技術的逐步成熟,市場潛力大。據預測,2020年家用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將達957.5億,接近2014年市場規模的三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9%。

3.3 醫療器械市場投資機會

醫療器械行業市場機會很多,聚焦在:

具有大份額,醫院市場運作能力強的IVD高端產品和高值耗材製造企業資本運作能力強,具備良好整合能力,能夠從細分領域中凸顯,向上一級市場擴張的成長性企業具備多細分市場突出表現的龍頭企業龍頭家庭器械企業4、醫療服務行業分析

4.1 老齡化驅動醫療需求快速上升,對醫療資源提出挑戰

中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階段。數據顯示,2018年老齡人口佔比達11.9%,預計2023年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2050年老齡人口達3.9億,佔比高達30%。老齡化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患病率的迅速攀升,統計數據表明老齡人口的患病率是平均值的2.6倍。

老年人口在醫療、照料、護理、康復等各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長,給衛生資源和服務資源帶來嚴峻的挑戰,如看病難、床位緊張。雖然國家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投入及要素供給,但現階段醫療服務供給增量,仍無法滿足過快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醫療服務的供給端與需求端矛盾依舊。

圖表9. 醫療衛生需求逐年攀升

4.2 分級診療、醫聯體等措施,效果未達到預期

為解決醫療資源和就醫需求「倒三角」配置的問題,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等措施應運而生,並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分級診療主要依靠醫聯體建設實現,以上海和杭州為代表的家庭醫生籤約模式和以北京為代表的醫聯體建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隨著分級診療模式的推行,諸多問題也開始暴露。患者對分級診療的理解偏差及不均衡的就醫習慣導致分級診療推行有障礙。基層醫療機構專業性受制於執業醫師短缺,執業醫師的數量和質量的不足成為分級診療政策推行最大的制約因素。因此,分級診療的實施效果未達到期望,未來仍需大力推進,掃清障礙。

圖表10. 分級診療實施未達預期

4.3 高端醫療、第三方醫療及網際網路醫療迎來新機遇

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旺盛需求推動高端醫療服務市場迅速增長.;數據顯示,高端醫療服務市場增長速度在25%左右,高於整體醫療服務,服務人數和人均消費金額也在快速上升,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50億元,服務人數4235萬人次。尤其是在發達地區,高端全科、專科診所、公立醫院高端服務等細分領域發展迅速,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投入,進一步推動了高端醫療市場的規模擴張。

新醫改提出「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體系,多項政策明確支持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發展,鼓勵資本進入民營醫療領域,以彌補公立醫療的不足。在此背景下,第三方醫療服務市場發展迅速,已形成諸如醫學影像、血液透析、健康體檢、康復醫療等幾大具有代表性的細分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發展規模前三的細分領域——醫學影像、血液透析及健康體檢,市場均已達到千億規模。行業的蓬勃發展催生出一批高市值上市公司,如愛爾眼科(920億)、美年健康(408億)、泰格醫藥(388億)等。

2018年4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明確了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策略,鼓勵網際網路醫療多元化發展。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報告,全國目前全國已有19個省份依託網際網路或專網建成省統一規劃的遠程醫療網絡平臺,網際網路醫院數目達到158家,行業發展態勢良好。據估算,未來2年網際網路醫療市場的增長率將維持在40%以上。

目前,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投資熱潮湧起,然而由於盈利模式不明朗,行業仍處於探索期。以平安好醫生為例,網際網路醫療仍以健康商城、消費型醫療為主,家庭醫生、健康管理等服務性的業務銷售和盈利模式不明朗,所以目前虧損嚴重。

未來,隨著5G通訊、人工智慧的技術進步,行業會發展加速,投資過熱導致的泡沫會逐步壓縮,無核心資源及技術實力的部分企業將被淘汰。

4.4 醫療服務市場投資機會

醫療服務市場投資熱,未來機會在於:

連鎖化和集團化運營能力強的細分民營醫療機構率先與商保、民營資本形成閉環的企業具有大份額的第三方醫療服務公司醫藥健康市場轉型的時代已到,過往的線性思維不再適用於未來的市場變化。過去30年以營銷、渠道、廣告為核心的增長模式將難以繼續,取而代之的是以療效、成本、質量為核心的增長模式。

醫藥健康的主體企業競爭力將是產品設計、研發,成本控制、生產工藝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醫改的無人區,然而經歷無人區後的企業將浴火重生,成就一批國際化醫藥健康企業。

相關焦點

  • 2019未來醫療產業樹報告:供需視角解析產業結構,三維視角觀察行業...
    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產業政策具有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主要是:可以調整商品供求結構,有助於實現市場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過差別利率等信貸傾斜政策對資金市場進行調節,有助於資金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促進區域市場和國內統一市場的發育和形成。
  • 醫療投資標的價格昂貴 系統性機會難掙快錢
    中國醫療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醫療服務資源相對短缺,作為一個改革紅利的覆蓋之地,醫療健康行業正湧現出大量的投資機會。無論是針對穩健的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還是火熱的移動醫療,投資者們均躍躍欲試。投資者如何看待宏觀政策變化?如何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覓得價格窪地?各細分領域投資狀況如何?
  • 碧桂園創投戰略投資「新瑞鵬寵物醫療」 看好新興一代萌寵經濟
    碧桂園創投戰略投資「新瑞鵬寵物醫療」 看好新興一代萌寵經濟 2020-09-29 10:23:17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劉禮文
  • Vol.145醫療大健康投融資周報|創投|紅杉資本|a輪融資|b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德屹資本領投,陽明創投和老股東喬景資本及景旭創投跟投。據悉,本次融資資金將用於精準醫學分子病理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NMPA認證以及市場推廣,持續打造滿足臨床需求的規範化的IVD產品和服務。  華銀健康獲1億元Pre-IPO融資,高特佳弘瑞領投  2020年12月31日獲悉,廣州華銀健康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獲1億元Pre-IPO融資。本次融資由高特佳弘瑞領投(高特佳健康產業五期基金出資),廣發乾和等機構跟投。此前,高特佳弘瑞獨家投資B輪,本次再次選擇領投,繼續加碼病理診斷賽道。
  • 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梁穎:未來十年,最好的醫療賽道在哪兒?
    本次峰會邀請到紅杉中國、軟銀中國、高榕資本、聯想創投、點石資本、磐霖資本、啟明創投、國科嘉和、遠毅資本的多位頂級觀察者,以雲峰會形式,從專業投資人的角度剖析醫療大數據、藥企創新服務、醫療機器人等多個醫療科技新領域的投資邏輯和項目經驗。
  • 唐寧對話陳杰:未來十年 如何找到掘金醫療產業的「鑰匙」?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牧森 近年來,隨著人們醫療健康需求的提升、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國家對醫療改革的不斷推動,醫療行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投資機會顯著,成為資本布局的新賽道。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地位,此次疫情中,相較於餐飲、旅遊等遭受重創的行業,醫療產業顯示出較強的抗周期屬性,醫療健康股更是掀起漲停潮,令這個行業受到空前關注。 疫情下,醫療行業將迎來怎樣的創投變局,其中蘊藏著哪些「掘金」機遇,個人投資者該如何參與其中,實現雙贏?
  •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惠泰醫療成功登陸科創板|Bilingual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惠泰醫療今天(1月7日)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惠泰醫療(688617.SH)發行價每股74.46元,開盤價221.73元/股,開盤大漲197.78%,市值147.83億元。惠泰醫療是啟明創投12個月迎來的第13家IPO企業,也是2021年第一家成功上市企業。
  • 1000萬美元領投Prenetics 平安創投何以偏愛精準醫療
    摘要 【1000萬美元領投Prenetics 平安創投何以偏愛精準醫療】說到精準醫療,這一概念無疑是近年來繼網際網路醫療概念之後又一資本市場的寵兒。平安創新投資基金(PINGAN VENTURES)作為中國平安的科技雷達,也巨資押注精準醫療市場。
  • OFweek2020中國醫療科技在線論壇暨佳兆業生命健康產業推介會重磅...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人們也看到了醫療健康產業帶來的重要作用。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問題,對醫療健康產業的關注與市場需求迅速增長,直接推動了生物醫藥、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地重大突破,加速了商業模式地創新與產業融合。
  • 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解讀「創投國十條」的...
    2016年9月20日,我國創業投資界熱切盼望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創投國十條」)莊嚴發布。2014年8月,證監會發布實施《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專設創業投資基金特別章節,從而為對創業投資基金實行差異化監管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受益於創業投資體制和差異化監管的有力支持,我國創業投資行業得以迅速起步和發展,對拓寬創業企業融資渠道、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 Vol.144醫療大健康投融資周報
    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金闔資本戰略投資,惠遠資本和峰瑞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用於POCT分子診斷相關創新產品的研發、臨床研究及市場轉化,持續打造我國在全球範圍內核酸檢測創新技術普及化應用的領先優勢。根據A輪投資協議,於A輪投資完成後,倘目標公司擬發行額外股份以籌集資金,且復星健康基金(蘇州)及復星健康基金(天津)擬參與此類融資,則復銳醫療天津亦將認購目標公司的額外股份,並按於A輪投資完成後其於目標公司的持股比例額外出資,但復銳醫療天津的最高出資額不超過人民幣1036.7萬元。
  • 中國在全球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產業中的地位
    美國醫療健康創投募資創下9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延續了四年以來的增長態勢。 中國醫療健康及生命科學行業市場態勢 資金正在湧入公開市場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公司平均市值在2016年和2018年出現下滑,但總市值在過去十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 總值6萬億元的醫療產業鏈,新醫療服務的機會與象限遷移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推高了醫療行業的估值,也再次激活了數字醫療行業,為其帶來大量新增用戶。而在此之前,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和醫療改革不斷推進,已令醫療行業長期成為抗周期的投資金礦。今年以來,醫療健康領域被眾多投資機構熱捧。經緯中國從2008年成立初始便涉足醫療,自2014年開始,每年保持新投資8-10家醫療企業的增速,目前總計投資了70多家。
  • 弘毅投資併購上海民營醫院 布局醫療產業
    10月8日,弘毅投資宣布,通過旗下弘和醫療服務集團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截至目前,弘毅投資已經在大健康領域投資了石藥集團、先聲藥業、康臣藥業、滇虹藥業、柏盛國際等多家醫藥相關企業。(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弘毅投資在醫療行業的布局主要通過成立專業的醫療服務投資和管理平臺公司——弘和醫療服務集團實現。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張曉鵬出任弘和醫療服務集團執行董事兼CEO。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表示:「中國醫療產業方興未艾,需要優秀的醫護人員,更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
  • 11月投融資觀察:國內資本遇冷 境外市場投資活躍
    2018年11月已結束,據可查詢市場公開信息統計,11月國內資本市場共計投資事件總數達483件,分別涵蓋18個行業賽道,相比10月投資事件率增加了28.16%,11月主要變化在於境外投資數增加,收購、併購事件增加。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微創醫療機器人獲30億融資;國家兒童區域醫療...
    9月6日醫療健康行業周報請查收。行業周報收錄了本周醫療健康領域「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其他值得關注的國內外行業新聞動態,enjoy!投資融資數坤科技完成2億元融資2020年8月31日,數坤科技宣布完成2億元融資。
  •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醫療健康資本市場》報告發布
    中國的醫療健康風投市場持續刷新投資記錄,並於2019年成長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健康市場。浦發矽谷銀行聯合矽谷銀行首次發布《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醫療健康資本市場》報告。憑藉矽谷銀行豐富的自有數據,以及與美國、北京和上海的標杆性企業與投資機構採訪中收集的深刻行業洞見,本報告關注並分析了中國與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發展趨勢,與您共同展望行業投融資動向。
  • 光合創投早期投資【垂衣】獲投中消費產業最佳投資案例
    光合創投天使期投資項目「垂衣 CHAMPZEE」,斬獲投中2018年度新消費產業最佳投資案例TOP3.專注於網際網路+新消費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基金,光合創投就是一家頻頻出手訂閱式電商賽道投資的投資機構。早在2015年便投資出了國內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鮮花訂閱服務平臺「FLOWERPLUS 花加」,在花加後續的Pre A輪、A輪、A+輪、B輪融資披露的機構裡,也看到了光合創投的身影。
  • 紅杉資本陳鵬輝:醫療行業變化 投資新生態打法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很高興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一下醫療健康投資方面的一些心得。剛才王暉王總提到了這個變化,其實我還是挺有感觸的,這個變化其實不僅僅是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職業的變化,也包括了咱們這個產業剛才大家都看到了,在過去的5年當中,也發生了非常深刻和巨大的變化。5年以前投資醫療絕對沒有今天這麼熱,我想5年以前如果搞一個醫療健康的這個會議,到場的嘉賓也不會像今天這麼多。那麼今天呢,醫療已經成為和TMT一樣的一個投資界的一個非常大的熱點。
  • 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護航,「醫工結合」的機會和趨勢在哪裡?
    隨著技術的發展,醫工交叉力量在臨床價值的逐步突顯,相關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譬如AI輔助影像識別與診斷、精準微創手術機器人、可吸收溶解生物材料與3D列印等,為整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帶來福音。  如今,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智慧醫療時代的到來,醫工交叉融合面臨更深層次的探索。然而,在推進「醫工結合」的路上,也存在一定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