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浦發矽谷銀行」 (ID:spdsvb),作者為矽谷銀行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行業客戶關係總經理Katherine Andersen,由浦發矽谷銀行編譯。 36氪經授權轉載。
以下為報告精選內容,點擊連結可以獲取報告全文。
美國醫療健康創投募資創下9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延續了四年以來的增長態勢。
風投投資較2017年增長了50%,創下了歷史紀錄。
生物製藥投資額較2017年翻了一番,是2018年醫療器械和診斷/工具投資額的四倍。
生物製藥A輪投資增長了35%,其中腫瘤和平臺公司的投資超過所有交易和投資額的一半。
前15位跨界投資者的投資交易達到2017年的近兩倍,並通過投資60家私有公司補充生物製藥的IPO儲備隊伍。
醫療器械投資額同比增長40%,A輪投資額漲幅超過30%,達到9.03億美元。
手術機器人投資激增,成功完成了數輪大型的後期融資。
科技投資者繼續主導診斷/工具的新投資,在前10名最活躍投資者中佔據7席。
在過去兩年中,六家診斷/工具私有公司的估值超過了10億美元,在醫療健康所有細分行業中高居首位。
2018年是生物製藥IPO和併購退出標誌性的一年,創下了490億美元的交易總額記錄。
生物製藥IPO的上市投前估值和融資額達到五年來的最高水平,私人併購的首筆付款倍數中位數為5倍,退出時間中位數僅略超過三年。
2018年完成了18個有風投支持的生物製藥10億美元以上IPO和併購交易,創下紀錄。
風投支持的醫療器械併購首筆付款總額首次超過所有其他細分領域,達到35億美元。
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收購了7家風投機構,將醫療器械領域的首筆付款中位數推高至六年的高位——1.9億美元。
醫療器械IPO在2018年比此前一年翻了一番,標誌著投前估值中位數和融資額達到五年來的最高水平。
按510(k)路徑申報的醫療器械交易的首筆付款中位數和總交易額遠超按傳統510(k)和製藥商協會(PMA)路徑申報的醫療器械交易,實現了非常成功的退出。
在2017年僅一起IPO(沒有併購)之後,診斷/工具領域在2018年強勢逆轉,完成了10個收購和兩個成功的IPO。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公司平均市值在2016年和2018年出現下滑,但總市值在過去十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自2018年香港交所上市新規生效以來,現在已有七家生物製藥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由於2019年一季度上市的生物製藥公司的總市值已經可以匹敵2018年上市的所有生物製藥公司,這些公司的規模引人注目
中國對美國上市公司的投資與美國對中國和香港上市公司的投資多年來一直保持並駕齊驅的態勢,但在2018年,中國對美國公司的投資超出美國對中國公司投資1.5倍,透露出中國對美國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公開市場的關注。
在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騰訊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診斷/工具和數字健康公司,它在6筆對診斷/工具公司的投資中投入了13億美元,在4筆對數字健康公司的投資中投資了5500萬美元。
2017年Grail的12億美元融資之外,診斷/工具公司在過去5年裡總共募集的資金超過了1億美元。騰訊還更加傾向於參與早期階段的融資;在其參與的全部12筆交易中,要麼是A輪融資,要麼是B輪融資。
中國投資者對全球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創新生態圈表現出了持續的興趣,在過去四年裡進行了高達170億美元的驚人投資。總體來看,歐洲國家獲得的中國投資最多,從中國投資者那裡募集了54億美元。
中國投資者過去五年持續在美國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創新生態圈共同投資,其中對生物製藥公司的投資最多。在2014年至2019年一季度對生物製藥公司投資的60億美元當中,大約有25%投資在腫瘤生物製藥公司。
中國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創新生態圈受益於美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公司投資的興趣。在過去的五年裡,有50多家中國公司至少獲得了一次美國投資者的投資,生物製藥公司獲得的投資最多。
我們預計醫療健康行業投資將保持健康的規模和速度,達到約80億美元(美國和歐洲總額),活躍的投資基金除了現有基金之外,很可能也有在成熟投資者支持下創立的新基金。此外,科技基金可能會募集僅投資生命科學領域的姐妹基金。
對有風投支持公司的投資額排前15名的跨界投資者投資可能會減少25%或更多,導致生物製藥總投資減少至與2017年接近持平。
生物技術IPO的儲備隊伍十分強勁,但是市場不確定性可能將IPO交易數降低至30至35起,同時IPO前估值和IPO融資額也會有所下降。因此,我們預計生物製藥非公開併購交易將會增加。
我們可能會繼續看到港交所新上市規則對未有收入的生物製藥公司產生的積極影響,與2018年相比,2019年將有更多生物製藥公司上市。趨於嚴格的上市標準和整體上較弱的市場情緒可能導致2019年中國大陸的IPO減少。
美國和歐洲醫療器械投資預計將保持穩定,A輪投資將進一步增長。一群表現強勁的有風投支持的後期公司十分有潛力,預計2019年將很可能實現多達8起醫療器械的IPO。我們預計2019年的醫療器械併購活動與去年相比不會有太大變化。
騰訊等科技巨頭有望繼續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對它們而言具有戰略意義的新零售、人工智慧、醫療健康等行業。
診斷/工具A輪交易可能會在2019年攀升,儘管由於2017年和2018年已有多筆大額融資,2019年診斷/工具投資總額可能會減少。科技收購者可能會收購一些診斷測試、診斷工具和分析公司,這可能刺激併購交易價值的上升。此外,我們預計可能會有2到4家已經開始產生營收的研發工具公司IPO。
本報告中文版由矽谷銀行獨家授權浦發矽谷銀行編譯,僅供學習研究使用。如需商用或轉載發布,請聯繫浦發矽谷銀行市場部。關注「浦發矽谷銀行」 (ID:spdsvb),第一時間獲得最新創投行業趨勢報告。
本文配圖來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