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投資併購上海民營醫院 布局醫療產業

2021-01-08 第一財經

10月8日,弘毅投資宣布,通過旗下弘和醫療服務集團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截至目前,弘毅投資已經在大健康領域投資了石藥集團、先聲藥業、康臣藥業、滇虹藥業、柏盛國際等多家醫藥相關企業。(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弘毅投資在醫療行業的布局主要通過成立專業的醫療服務投資和管理平臺公司——弘和醫療服務集團實現。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張曉鵬出任弘和醫療服務集團執行董事兼CEO。

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表示:「中國醫療產業方興未艾,需要優秀的醫護人員,更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我們希望通過弘和,匯聚國內既懂醫療又懂管理的人才,不斷收購良好資質和基礎的醫院,打造一個能夠提供連續、系統、高品質健康關愛的醫療服務管理平臺。」

資料顯示,楊思醫院位於上海浦東,是上海市最大的民營綜合醫院。醫院官網顯示,楊思醫院屬於非營利性二級綜合醫院,目前開放床位420張,醫院現有員工670餘名,85%為專業技術人員,開設22個一級科室和72個二級專業科室。

趙令歡認為:「上海是全國的醫療重鎮,弘和醫療服務集團有緣在上海投出第一單,併購上海最大的民營醫院,這對於詮釋弘毅的醫療投資理念和戰略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從行業上看,今年以來PE布局醫療產業的腳步正在加速,且與醫藥產業資本全面開花不同,PE機構的投資案例絕大部分集中在部分民營專科醫院以及高端醫療機構。

今年 1月,高端婦產醫院安琪兒宣布獲得來自紅杉資本的B輪投資;2月,復星醫藥旗下子公司擬聯手TPG以不超過1.93億美元及所持315.71萬股參與美中互利私有化(將持有其48.65%股權)。

截至目前,復星醫藥已經成功投資6家醫院,包括高端醫療機構和睦家、佛山的禪城醫院、合肥的濟民腫瘤醫院、宿遷的鐘吾醫院以及嶽陽廣濟醫院和廣州南洋腫瘤醫院等。

近幾年,在PE投資民營醫院的範例裡,達晨投資愛爾眼科被奉為經典。2007年7月,達晨創投出資720萬元入股愛爾眼科,持有300萬股,每股成本為2.4元。2009年9月創業板開閘,愛爾眼科成為首批上市的公司。一年後,達晨在解禁期一過便悉數套現,累計套現超過1.6億元,回報超過20倍。

相關焦點

  • 弘毅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布局醫療產業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10月8日,弘毅投資宣布通過旗下弘和醫療服務集團,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悄然加快醫療產業布局。
  • 弘毅投資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
    本報記者 張旭 北京報導  10月9日,知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弘毅投資宣布,通過旗下弘和醫療服務集團,併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未來還將繼續併購一些醫療服務機構,弘毅在醫療產業鏈的布局正由上遊的製藥向下遊的醫院延伸。
  • 還原弘毅資本收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交易細節
    挑戰上海最大綜合類民營醫院10月8日,弘毅投資完成了對上海最大的民營醫院——楊思醫院的控股計劃。這意味著弘毅投資正式開啟了民營醫院投資的動作。一位弘毅投資內部人士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採訪時稱,「進軍民營醫院這個表達是不太準確的,事實上楊思醫院只是我們的一個模板,弘毅將會在這個起點上進行醫療產業布局。」
  • 從「香餑餑」變「燙手山芋」 民營醫院出路在哪?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僅2020年12月份以來,就有上述5家A股公司出售或終止收購醫院類資產。而整個2020年,這一數據也達到了10家以上,這與前幾年醫院併購潮湧的情景形成極大反差。從趨勢上看,A股公司正在加速「賣醫院」。整體來看,被上市公司「賣出」的醫院資產,多數還是未盈利或虧損資產。早期併購的醫療機構不僅投資回報不及預期,還成為了商譽減值的重災區。
  • 上市公司如何涉足「非公醫療服務市場」?
    進入2015年,利好民營醫院的政策頻頻頒布。鼓勵社會力量與公立醫院共同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支持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放寬中外合資、合作辦醫條件。一時間,民營醫院成為了熱門投資領域,民營三甲醫院更是搶手的香餑餑,迅速被各大機構收購瓜分。但是,社會資本投資醫院並不是為了幫國家做公益,最終的目的還是獲利。
  • 民營眼科醫院爭相IPO 全國總共5萬眼科醫師夠分嗎_證券要聞_財經...
    龐大的市場需求已支撐起了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爾眼科",300015.SZ)這個市值接近3000億元的巨頭存在;同時此前從事鋼構與能源業務的光正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正眼科",002524.SZ)也在2018年收購控股了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投資有限公司從而實現對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集團(以下簡稱"新視界")資產的並表。
  • 金衛醫療致力生物醫療新興產業,實現產業鏈縱深布局
    -集團獲許可於上海從事基因檢測及細胞組織儲存業務-與現有免疫治療業務投資相得益彰,促進未來精準治療創新發展香港2018年2月26日電 /美通社/ --中國領先的綜合醫療企業,金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 00801
  • 醫療產業什麼最熱?十大熱點投資方向全景掃描
    基於近期投融資事件以及行業熱點,《高臨諮詢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趨勢白皮書》總結了活躍於中國市場的境內外投資機構在醫療產業重點關注的各細分投資領域,並分析了其中的關鍵邏輯與關注點。投資機構亦可通過本文在投資趨勢的洞察分析基礎上對未來潛在交易進行更多預測性分析。
  • 萬字長文:醫療服務投資三大悖論
    你說,投資不得先下手為強吧,提前布局難道有錯嗎?提前布局沒毛病,有毛病的是你根本不懂行還妄想提前布局,提前掉坑還差不多。投機取巧的投資理念不可取,尤其是在醫療服務領域投資更不可取,這是很多投資先烈留下的慘痛教訓。當初是怎麼吞進去的,早晚也得怎麼吐出來,這是投資普遍規律,醫療服務投資也不會例外。
  • 漳州正興醫院,讓患者刮目相看民營醫院
    朱奕虹說,自己信賴正興醫院,不僅是因為手術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溫馨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自去年底開業以來,漳州正興醫院努力打造舒心的環境、貼心的服務和平民化的消費,使越來越多的患者消除了對民營醫院的偏見。這家一期投資7.5億元的醫院,成為近年來漳州市醫療體制改革和民生事業的一大亮點,民營醫院的一面旗幟。
  • 【調查】就診量僅為公立醫院20%,有的大半年0收入,還被A股公司拋售...
    這意味著,公司添置終端醫院資產、實現「製藥+醫療服務」的上下遊聯動布局的轉型計劃擱淺。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僅2020年12月份以來,就有上述5家A股公司出售或終止收購醫院類資產。而整個2020年,這一數據也達到了10家以上,這與前幾年醫院併購潮湧的情景形成極大反差。從趨勢上看,A股公司正在加速「賣醫院」中。
  •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合川醫療健康產業下一步這樣布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2日訊(記者 舒婷)今(12)日下午,重慶合川區醫藥健康產業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根據規劃,十年內合川將培育一個由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藥、功能食品及相關產業組成的千億級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推動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
  • 精準醫療概念紅利進入收尾期 上市公司併購將高發
    在概念風行的中國股市,精準醫療是市場不會放過的一個絕好的題材。從歐巴馬2015年1月底提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至今不過兩年的時間,傳統上市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精準醫療代表醫學的發展方向,資本市場看好這一產業。上市公司也願意來通過併購和自己開啟一些業務的方式來發展精準醫療。」
  • 微創火鷹支架引發關注 投資資金加快布局醫療器械
    上周末,正當米歇爾·歐巴馬在北大演講中如此慨嘆之時,在千裡之外上海舉行的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上,上海微創醫療推出的一款名為火鷹的心臟支架產品Firehawk®冠脈雷帕黴素靶向洗脫支架系統,正以其獨有的創新技術,開啟著世界的大門——經過8年的自主創新和研發,火鷹在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上市批准後,正式宣布投放市場。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根據已公開的2019年數據,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共發生近20起併購項目(不含體外診斷),其中值得重點關注的大型併購案,主要有:1.上海電氣控股康達醫療,大步進軍醫療器械領域2.藍帆13.9億人民幣收購心臟瓣膜公司NVT3.Genesis併購基金收購瑞奇外科TOP 1:上海電氣控股康達醫療,大步進軍醫療器械領域
  • 「黑天鵝、灰犀牛」突發風險不斷,民營醫院如何更好生存?|民營醫院...
    2019年12月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營醫院的發展恰如一次黑天鵝事件,又在民營醫院內部「灰犀牛」的配合下,引起了民營醫療行業的大調整,一大批民營醫院面臨倒閉的風險。新冠肺炎疫情猶如一塊試金石,檢驗著民營醫院經營管理的質量和效益,也讓那些在海水中裸泳的人顯出真身。如何經營管理民營醫院,才能讓它在類似黑天鵝、灰犀牛等突發風險中倖存下來?
  • 450億樂普醫療的弱點:金融業務風險 投資現金流為負
    1、2009年上海形狀100%股權(6300萬)和2015年秉琨投資63.05%(6.77億)   2009年-2010年樂普醫療收購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形狀」)和上海形記科工貿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形記」)兩家100%的股權,其中上海形記主要代理上海形狀的產品,2010年上海形狀合併吸收了上海形記。
  • 精準醫療概念紅利進入第一階段收尾期 上市公司併購將高發
    在概念風行的中國股市,精準醫療是市場不會放過的一個絕好的題材。從歐巴馬2015年1月底提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至今不過兩年的時間,傳統上市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精準醫療代表醫學的發展方向,資本市場看好這一產業。上市公司也願意來通過併購和自己開啟一些業務的方式來發展精準醫療。」
  • 創投觀察|醫療健康市場結構變化與產業投資機會
    本文是創投觀察系列的第 191 篇分享人:中康資訊產業資本中心總經理郭曉雲 受人口增長、居民收入增加、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國內醫療健康需求日益增長,醫療健康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模式創新與產業融合也在不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