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體外診斷專題報告:全球微流控產品規模達99.8億美元(可下載)

2021-01-21 新浪VR

獲取《醫療行業體外診斷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完整版,請關注綠信公號:vrsina,後臺回復「醫療健康 」,該報告編號為20bg0046。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微流控晶片優勢]1)高分析效率:在 PCR 檢驗領域,相比傳統的 PCR 檢驗,現有的微流控晶片能夠將診斷檢測過程縮短至最低 10-15分鐘;2)高精確度:矽制的確定性側向位移微流控晶片比之前公認的最精密的晶片粒子分離技術的分離孔徑要小 50倍,意味著檢測精度也將提高 50倍;3)集成化:採用微加工機技術,將所需要的微通道集成到一塊基板上面,並能夠形成微通道網絡,因此不僅體積微小只有方寸大小,而且網絡狀的微結構比較簡單;

4)自動化:Fluidigm 的微流控基因分析系統 Biomark? HD 可以 4個小時自動同時分析96個樣本和每個樣本的 96個位點進行高通量 PCR 檢驗,快速生成近萬個數據點;5)節能環保:微流控晶片對於樣液的需求量比常規檢測方法要少的多,只需要數微升,因此整體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珍貴樣品液與檢測液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

[全球市場及國內市場情況]2019年全球微流控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 99.8億美元,微流控設備市場達到了 34.8億美元。 大型企業併購微流控企業是長期趨勢,資本的注入會促進微流控晶片領域更快速發展。

國內的微流控市場由微點生物領跑,其餘的企業處在快速融資成型階段。從現有的微流控頭部企業營收增速上來看,微點生物在 2014年的營收增速為 151.07%,在 2017年為41.29%,遠超 IVD 市場增速。 未來微流控 晶片批量生產的需求提高後,先佔據上遊的微流控晶片研發企業就佔據了先發優勢。

微流控的生產過程複雜,而且良品率不高;批量生產也是難點所在,致使成本難以控制;產品研發周期長,前中期回報較少;存在專利壁壘。

[驅動因素及未來發展趨勢]微流控的最大的產業化場景還是在於體外診斷,而體外診斷市場的高回報十分吸引資本市場;受 人口老齡化國情的影響,微流控晶片的需求加大; 國家政策驅動微流控行業發展, 疫情使行業帶來高關注。

微流控晶片在未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製作成本和量產問題,在保證製品的總體標準化和低個體化差異的前提下,達到規模化生產並且降低製造成本。

[投資策略]我們建議關注 研發團隊強大、有充足資金支持、能形成規模化生產且產品應用領域廣的企業,因此推薦 微點生物、博暉創新和融智生物。微點生物:產品類別齊全,綜合能力出色;博暉創新:人體微量元素檢測系統,在全國 7000餘家醫院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出色的市場前景;融智生物:實時定量 PCR 分析儀 QuanPLEX,重量僅為 10kg,便於攜帶,產品儀器小巧,無需校正,車載移動實地檢測,使用場景靈活。

相關焦點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進一步細分可以發現,微流控可以應用於生化、免疫、核酸、細胞等診斷技術。2018 年,免疫、分子 診斷、生化診斷、血糖檢測和 POCT 依舊佔據行業的主流,五者總共佔據了 IVD 市場的 72%。2018 年, 全球 IVD 市場規模達到 689 億美元,而增速達到了 6.3%。目前生化和免疫診斷已經進入全自動階段,同 比之下,分子診斷仍然處於自動化程度低、產品價格昂貴的階段。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根據Yole分析師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球微流控產品市場規模達到87億美元,2019-2024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1.7%,預計2024年將達到174億美元。雖然基於微流控技術的複雜診斷測試市場主要由國外的公司主導,但由於中國廠商在性能方面提出了吸引人且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及在價格方面也更有優勢,國產微流控廠商的市場份額在近幾年及將來將保持著遠高於全球的增長速度。2015年,我國微流控晶片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5.7億元,比2014年同比增長8.2%。
  • 研報丨微流控分子診斷行業
    體外診斷是臨床治療的前置性條件,提供了80%的臨床診斷信息,因此體外診斷又被稱為「醫生的眼睛」。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疾病確診階段每投入1元診斷服務可節省後續8.5元治療費用、100元的搶救費用,具有較高醫療經濟性價比。從細分領域看,體外診斷包含分子診斷、免疫診斷、生化診斷、血氣檢測、凝血檢測等,每個子領域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差異較大。
  • 新品:肯辛頓微流控晶片-時間分辨免疫螢光POCT體外診斷系統
    2018年6月29日,在江蘇宜興召開的中國分析測試學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18學術峰會新品發布會上,南京肯辛頓診斷科技有限公司楊昕博士介紹了該公司微流控晶片-時間分辨免疫螢光POCT體外診斷系統。
  • 【體外診斷系列報告】便捷與速度優勢漸顯, POCT細分領域從我國...
    目前在醫學臨床上體外診斷使用率極高,約有80%的疾病診斷依靠體外診斷完成,並且貫穿於初步診斷、治療方案選擇、治療檢測、預後以及體檢等疾病治療全過程,對於疾病預防、確定病因和預後效果、提高治療有效性和減少醫療成本有重大意義,所以體外診斷被稱為「醫生的眼睛」。 近年來,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增長穩健,2016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已經接近600億美元,增速維持在4%。
  • 微流控晶片設計:晶片技術如何幫助診斷公司?
    如今,醫療行業正在經歷著頻繁迭代,儀器往更小,更方便,更精確的方向轉變,隨之而來的是診斷服務提供商面臨競爭挑戰和壓力。為了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建立並保持競爭地位,通過最新技術和創新的產品搶佔市場。在整個醫療行業的推動下,診斷製造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醫療行業正朝著更加個個性化和以患者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和價值主張邁進。
  • 免疫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化學發光乘風破浪
    根據Evaluate Medtech,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050億美元,其中IVD領域526億元, 在醫療器械市場中的佔比約為13%。根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5304 億元,其中IVD領域713億元,在醫療器械市場中的佔比超過13%。
  • 體外診斷試劑及耗材行業分析(圖)
    體外診斷行業包括儀器、試劑和耗材,其中IVD市場80%是試劑,本報告以診斷試劑為主,兼顧部分耗材情況,較少討論診斷儀器。本報告以體外診斷試劑為核心,併兼顧部分耗材情況,探討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   1.1 體外診斷試劑是什麼   體外診斷試劑隸屬於生物製品行業,是下屬診斷試劑行業中的一個細分領域。
  • 分子診斷將迎來高速發展 2020年市場達93億美元
    分子診斷將迎來高速發展 2020年市場達93億美元  2016-11-23 10:53:20
  • 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在報告中,劉大漁研究員介紹了微流控晶片的基礎知識、技術特點及典型應用案例。選擇了微流控診斷技術最主要的幾個應用領域,介紹了代表性的微流控產品和或技術。面對新形勢下微流控診斷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劉大漁研究員從檢驗醫學工作者和微流控技術研究者的雙重角度,剖析了微流控技術產業化的難點和解決方案。
  • 中國微流控產業快速發展,未來有望顛覆世界格局!
    該計劃被譽為「中國製造2025」,其中包括了對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的關注。受惠於該計劃,一直到2025年,醫藥和醫療器械相關行業的廠商將獲得幾乎無限的資金支持,其最終目標是與國外產業競爭,並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據麥姆斯諮詢介紹,作為醫療診斷和生命科學應用的重要工具,微流控技術必將受益於該計劃有力的資金支持。
  • 微流控晶片設計在POCT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
    目前,微流控技術已大勢所趨,也是現代POCT行業技術的首選。但是,把微流控應用於體外診斷,實現微流控體外診斷技術產業化可能存在一些困難。一次性晶片耗材通常需要以簡單的方式整合複雜的功能,並且體積儘可能小。因此往往採用高精度微流控盒的形式。
  • 華興資本發布《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雪)近日,華興資本發布《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據報告,2019年國內市場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科創板IVD(體外診斷)細分領域表現亮眼。
  • 中國分子診斷產業及發展戰略研究
    美國聯合市場研究(AMR)機構關於體外診斷的報告指出,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在2013年的價值為533億美元,預計2018年可達到588億美元,2020年可達到747億美元[2]。美國是全球體外診斷的創新中心和最大的需求市場,每年仍保持3%~5%的年度複合增長率(CAGR),2020年將達到301億美元。亞洲則具有最快的增長速度,CAGR可達7.49%[2]。
  • 體外診斷(IVD)行業深度解析:崛起中的朝陽行業|IVD|朝陽|深度|體外...
    目前,國內體外診斷行業(IVD,In-Vitro Diagnostics)正逐步崛起。相對於國外成熟市場,國內呈現基數小、增速快的特點。受醫保控費影響,國內醫療機構15%藥品加成逐步取消,診斷等醫療項目「此消彼長」。我們認為IVD行業有望受益於醫改的大趨勢,長時間保持較快的成長速度。
  • 疫情之下,體外診斷行業上演大變局
    同時,從全球來看,體外診斷也是醫療器械最大的細分子行業,佔全部醫療器械市場份額的13%,超過心血管的11.6%,影像的9.8%,骨科的9%和眼科的6.8%。
  • 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頭部效應加劇,分子診斷異軍突起
    然而,診斷行業受醫保控費方面的潛在影響不可忽視:部分省市開始實施體外診斷試劑的「兩票制「和帶量採購;終端醫療機構採取」以量換價「模式成為趨勢;IVD廠商和經銷商都將面臨考驗。融智生物率先完成上遊布局,自主研發的寬譜定量飛行時間質譜QuanTOF和微流控晶片核酸快速分析QuanPLEX應用範圍廣泛,可用於微生物的快速鑑定、SNP基因分型、蛋白定量等分析。 美國臨床質譜檢測佔醫學檢測市場的15%,而中國只有1-2%,潛力巨大。
  • 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圓滿落幕 來年杭州再約
    會議進行第二天,2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翹楚針對微流控技術單細胞分析、體外診斷、微流控技術產業化等主題展開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會議進行第二天,開設「微流控晶片交叉學科」、「體外診斷」、「單細胞分析」與「產業化相關」4個主題分會場。
  • 微流控技術:微流控裝置製造中的要點
    由於全球人口老齡化以及工業化國家醫療基礎設施的增加,預計到2021年,微流控市場將達到87.8億美元。微流控技術通過主動或被動力來處理少量流體,通常為微升和納升來執行所需的測試。流程開發 開發可靠的微製造工藝,其可達到設計和性能規格,考慮客戶微流控產品和技術的可擴展性和經濟性。設計和測試的迭代方法能夠靈活地適應整個項目的設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