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2月15日——16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實驗醫學分會、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州市寶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儀器信息網協辦的「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市廣州大廈召開。論壇旨在促成產、學、研、用等多領域人員的充分交流和緊密互動,為微流控晶片研究和產業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資源。會議200餘位微流控晶片領域著名學者、生物醫學領域著名微流控應用專家以及正在形成中的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分享他們的成果和體會。

 

會議現場

本次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秉承「小型、高端」的理念,力求為微流控學術和產業領域的互動式交流提供一個有利的平臺。會議開幕式由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劉大漁(會議執行主席)主持,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王一飛、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實驗分會主任委員徐邦牢和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康熙雄致辭。

王一飛 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

徐邦牢 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實驗分會主任委員

康熙雄 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

學術報告部分包括9場特邀報告和22場專題報告。特邀報告內容如下:

張學記 北京科技大學

報告題目:《基於免光刻和3D列印技術微流控裝置在腫瘤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目前,微流控晶片製作往往依賴微機械,微電子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為微流控技術提供了很高的平臺。不過昂貴的微電子加工設備和較高的技術門檻限制了微流控晶片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張學記教授介紹了他們課題組在微流控晶片領域,特別是不依賴於光刻等微加工手段和桌面3D列印技術製備微流控晶片裝置,並將這些裝置應用於腫瘤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及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1)通過3D列印快速成型技術,製成懸滴式細胞培養裝置,培養3維腫瘤細胞團簇,對藥物刺激下的凋亡,細胞團簇在3D細胞外基質中的轉移遷移等生物學表型和基因表達做了系統的研究;(2)通過3D列印微流控晶片裝置和無光刻模板製備方法,對腫瘤細胞微環境進行有效的模擬,對腫瘤遷移以及基因表達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有助於更好的理解腫瘤-體細胞-微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

楊朝勇 廈門大學

報告題目:《基於微流控晶片技術的液體活檢新方法》

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檢測在腫瘤分期診斷、動態監測、療效評估、藥物開發和預後監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是一種可望用於替代腫瘤組織活檢的液體活檢新技術。然而依賴於單一上皮源性抗體的CTC免疫富集及計數檢測方法無法對不同分型的CTC進行全面捕獲、難於無損釋放CTC、無法提供深度的分子病理信息。基於微流恐慌技術,楊教授團隊發展了高效核酸適體篩選方法,獲得了多條可識別不同CTC的高親和力、高特異性核酸適體序列;利用流體調控與表面調控技術,楊教授團隊構築了基於細胞尺寸與生物識別特性協同捕獲的微流控微柱陣列晶片,實現了CTC的高效捕獲與無損釋放;藉助微流體器件的精準操作優勢,團隊還開發了一些列高通量單細胞分析方法,用於解釋CTC的分子病理信息。團隊所發展的腫瘤細胞的識別探針、捕獲晶片與高通量單細胞分析方法在癌症的精準診斷、用藥指導、療效評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方群 浙江大學

報告題目:《基於微流控液滴系統的核酸分析》

在報告中,方群教授介紹了研究團隊基於順序操作液滴陣列(Sequential Operation Droplet Array,SODA)技術發展的核酸分析系統。在2015年,該團隊獎SODA系統應用於單細胞基因表達定量分析,實現單細胞基因分析所需的液滴反應器生成、單細胞捕獲、細胞裂解、RNA逆轉錄、PCR擴增、實時螢光定量檢測等多個操作。2017年,該團隊將SODA系統應用於數字PCR檢測中,發展了一種可快速、靈活形成多體積液滴陣列的方法,並將其應用於多體積數字PCR的絕對定量分析。最近,方群教授基於SODA技術,研製了集成化、低成本實時螢光定量PCR分析系統,該系統可自動完成基於固相萃取的樣本核酸提取、樣本再分配、逆轉錄、PCR擴增、實時螢光定量檢測,並成功應用於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的分析。

劉大漁 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報告題目:《微流控晶片:國內IVD行業的基於與挑戰》

劉大漁課題組工作於臨床檢驗第一線,其研究目的是針對臨床檢驗工作中的通電問題,針對性的發展創新微流控診斷技術。在報告中,劉大漁研究員介紹了微流控晶片的基礎知識、技術特點及典型應用案例。選擇了微流控診斷技術最主要的幾個應用領域,介紹了代表性的微流控產品和或技術。面對新形勢下微流控診斷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劉大漁研究員從檢驗醫學工作者和微流控技術研究者的雙重角度,剖析了微流控技術產業化的難點和解決方案。

羅勇 大連理工大學

報告題目:《器官晶片的研究與應用》

器官晶片是2016年世界達沃斯論壇評選的「十大新興技術」之一,其應用面覆蓋藥物篩選、醫學研究、食品安全、生殖健康等多個領域。羅教授在本次報告中主要介紹器官晶片發展史,技術研究與應用,主要內容包括:(1)腎晶片及其在藥物腎毒性評價中的應用;(2)肝晶片及其在聯合用藥肝毒性評價中的應用;(3)胰島晶片及其在藥物活性評價中的應用;(4)腸晶片及其在腸道菌群研究中的應用;(5)血管糖鄂晶片及其在保健品研究中的應用;(6)腫瘤晶片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等。

楊夢甦 香港城市大學

報告題目:《結合微流控技術與單細胞分析研究腫瘤異質性》

近年來,結合微流控晶片和單細胞分析技術用於腫瘤異質性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本次報告中,楊教授著重介紹了課題組在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楊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帶有單細胞固定和遷移通道的微流控晶片,研究來自同一細胞系的癌細胞遷移異質性。利用機械約束可調的微流控晶片控制癌細胞的集體遷移,並通過單細胞轉錄分析,系統的研究了主導細胞和追隨細胞的EMT相關基因表達的異質性。同時,該團隊還開發出了一種用於捕獲上皮性卵巢惡性腹水中的單細胞和細胞簇的微流控晶片,並基於對EMT相關基因進行單細胞轉錄分析。對被分離細胞的簇內和簇間異質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毫無疑問,微流控技術和單細胞分析技術的結合將在癌症生物學研究和精準醫學應用中有巨大潛力。

葉嘉明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報告題目:《微流控晶片的廣度開發和深度產業化》

集成電路晶片使計算機微型化,而微流控晶片使實驗室微型化。當前,微流控晶片已在醫療體外診斷、食品安全、環境監測、藥物篩選、軍事科學等領域獲得深入的基礎研究與極廣泛的應用研究,學術界和產業界一致認為:微流控晶片「極有可能領導化學和生物醫學的下一場革命」,並成為未來「必將被深度產業化的科學技術」。葉博士在本次報告中介紹了微流控晶片的技術特徵、戰略意義、國內外研究及產業化現狀,重點圍繞報告者多年的微流控產品研發經驗,探討了微流控晶片在應用研究及產業化方面的工作思路。報告內容包括:(1)微流控晶片技術特徵與戰略意義;(2)國內外微流控研究及產業化現狀;(3)微流控晶片產業化的關鍵要素;(4)微流控POCT系統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領域中的產業化進展。報告結尾,葉博士對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微流控系統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吳洪開 香港科技大學

報告題目:《對微流體晶片產業化的探索》

微流控晶片技術(Microfluidics)泛指在微尺寸範圍內控制、操作和檢測流體的技術,是指在微電子、微機械、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全新交叉學科。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來,微流控技術發展迅猛,在生物、化學、醫學的等領域已經展現了巨大潛力,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生物、化學、醫學、流體、電子、材料、機械等學科交叉的嶄新應用研究領域。由於微流控晶片自身的各種特點,相較於它在研究實驗室中的廣泛應用,微流控技術的產業化發展相對較慢。吳教授在本次報告中主要介紹了近期團隊關於微流體技術在細胞冷凍保存及DNA檢測方面的產業化探索。

林炳承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報告題目:《微流控晶片的戰略機遇》

微流控晶片使當代極為重要的新型科學技術平臺,國家層面產業轉型的潛在戰略領域,科技部2017年明確的「顛覆性技術」。林教授指出,微流控晶片的第一輪產業化已在體外診斷領域啟動,下一輪產業化將要波及單細胞分析、第二代和第三代測序技術、用於超大規模和超高通量的藥物和其他材料篩選的液滴晶片技術、以及用於過程監控、個體化治療、製藥產業和化妝品產業等的器官晶片技術。林教授本次報告主要討論了未來十年、十五年微流控晶片將會面臨的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並對這一領域的廣大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產業界認識提出了建議。

22位專家做了專題報告,部分專題報告如下:

周小棉 廣州市寶創生物技術公司

報告題目:《無源微流控晶片的研製與產業化》

程鑫 南方科技大學

報告題目:《數字液滴微流控晶片平臺技術介紹及最新進展》

 巫金波 上海大學

報告題目:《表面張力限制液滴陣列晶片》

 李博偉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報告題目:《新型旋轉微閥紙晶片分析平臺在環境和生化分析中的應用》

顏智斌 華南師範大學

報告題目:《針對微流控晶片的新型低成本非超淨間加工方法》

郭永 清華大學

報告題目:《微液滴數字PCR與產業化》

周朋 北京博暉創新光電技術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微流控HPV基因分型檢測產品的產業化及其在市場的應用狀況

周蕾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報告題目:《微流控、納米材料和體外診斷技術》

劉婷姣 大連醫科大學

報告題目:《肝腎PTS培養微流控晶片的構建及其在腫瘤外泌體器官趨向性研究中的應用》

陸瑤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報告題目:《基於高密度抗體陣列的單細胞分析

李遠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報告題目:《直微通道微流控晶片:一種簡易的細胞生物學功能分析工具》

張元慶 中山大學

報告題目:《基於微流控晶片的單細胞遷移研究》

馬波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報告題目:《拉曼單細胞分析分選技術及其應用》

黃術強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報告題目:《多尺度微流控技術在細菌耐藥性研究中的初步應用》

胡檳楓 南方科技大學

報告題目:《從晶片材料到儀器信號讀出:構建微流控診斷平臺的邏輯》

論壇第二天舉辦了「微流控晶片產業化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沙龍,由重慶醫科大學檢驗醫學院周欽主持,來自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葉嘉明、上海奧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的王  鼎、東莞博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霍衛松以及澳銀資本的李晉等幾位嘉賓就微流控晶片的機遇、挑戰和產業發展方向作了熱烈的討論。

 

眾多企業攜創新微流控產品亮相本次會議。廣州寶創、深圳天大、廣州萬孚、杭州霆科、廣東國盛、北京百康芯、深圳理邦和賽沛等國內外企業展示了他們的微流控晶片產品。深圳市合川醫療和廣州萬孚的代表還在午餐研討會介紹了他們的微流控晶片產品和技術服務。

 

微流控廠商部分產品展示

本次大會承辦單位廣州市寶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系列產品

為期兩天的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圓滿落下帷幕,關於本次會議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儀器信息網後續報導。

相關焦點

  • 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圓滿落幕 來年杭州再約
    儀器信息網訊 11月23日至24日,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論壇吸引約250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和投融資機構的代表參會。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1月27-28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嘉興盛大舉行。微流控高端論壇旨在增強微流控晶片工作者間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進微流控晶片學科及產業化發展。論壇特別邀請到國內微流控晶片領域頂尖專家和企業家60餘位,吸引近400位微流控晶片研究學者、生物醫學領域微流控應用專家、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
  • 【第三輪通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第三輪會議通知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在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研究與應用的發展,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
  • 集百家眾長——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大會報告篇)
    儀器信息網網訊微流控晶片技術是個學科交叉大融合的技術,物理、材料、化學、生物、醫學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均為微流控晶片技術做出各自貢獻,可謂百花齊放,一起創造了微流控晶片領域的勃勃生機。
  • 微流控高端「雙論壇」在我市舉辦
    11月27至28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在嘉興成功舉辦。本次「雙論壇」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的性能要求檢測是微流控晶片裡相對特殊的一一個操作單元,它的基本功能是用於捕捉並放大微流控晶片某一部分產生的信號。   3.特殊的結構   考慮到檢測器要與晶片的微通道尺度相匹配,並使得總體分析系統微型化,微流控晶片檢測器還應該具備特殊的結構以適應於晶片耦合,達到集成化要求。   4.體積小成本低   微流控檢測器的功能與分類: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一般按其檢測原理進行分類。
  • 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悍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晶片簡介與應用
    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應用單元,通過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微流控晶片能夠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實現對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的處理和檢測,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
  • 微流控晶片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由於微米級的結構,流體在微流控晶片中顯示和產生了與宏觀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發展出獨特的分析產生的性能。   微流控晶片組成結構   微流控晶片的結構由具體研究和分析目的決定,設計和加工微流控晶片片基開展微流控晶片研究的基礎。
  • 東南大學趙遠錦:微流控器官晶片研究
    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將繼續邀請到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學科代言人和產業先鋒,一起探討微流控晶片給基礎科研和臨床診療帶來的巨大變革,同時討論微流控在體外診斷、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產業機遇。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微流控晶片與基因診斷關係的研究進展
    微流控晶片製備方法實驗室製備微流控晶片需要採用電子計算機輔助軟體設計出簡易型或者複雜型的微流控晶片圖紙,應用雷射雕刻技術在由聚二甲基矽氧烷、聚吡咯烷酮、線性聚丙烯醯胺、聚二甲基丙烯醯胺、羥乙基纖維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酯等混合材料製備的雙面黏性薄膜上切割出微米級、納米級的微流控晶片流體通道,
  • 技術解析: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大?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晶片設計在POCT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
    一次性晶片耗材通常需要以簡單的方式整合複雜的功能,並且體積儘可能小。因此往往採用高精度微流控盒的形式。採用微流控晶片的設計在成功開發完整的體外診斷儀器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易用性、高通量和每次測試的成本是重要因素,因此將微流控晶片設計在開發儀器之前執行尤為重要。
  • 微流控晶片製作方法詳解
    加群驗證信息:姓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否則不予加群合作,諮詢,交流,投稿宣傳最新成果:qwsa042@sina.com微流控晶片組成結構  微流控晶片由片基(pmma;玻璃,pdms等材料)一由通道,進液口,檢測窗等結構構成
  • 新型鍵合技術助力微流控晶片的規模化生產
    成本低廉、一次性、卡片大小的塑料微流控晶片製備技術有望徹底改革即時診斷(point-of-care微流控晶片微流控技術已經經過多年研發,由於鍵合晶片塑料部分的任務困難且昂貴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微流控晶片需要保持微通道的完整性才能實現其診斷功能。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一年後,中國迎來了首次以微流控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即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會議,實現微流控晶片大規模集成。 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博士公開課」聚合物微流控晶片加工技術(上)
    公開課介紹你是否苦於沒有專業平臺了解微流控乾貨?你是否想掌握最全面深度的微流控知識?歡迎來到由含光微納傾情打造的國內首檔微流控博士公開課。含光微納特邀行業知名博士級專家授課,與數十位博士聯袂打造最專業的微流控知識分享欄目!博士公開課將成為微流控行業有深度的技術交流、專業知識分享平臺。這裡有微流控領域最深度的內容、最專業知識、最前沿的行業動態。
  • 金秋十月第六屆中國能力驗證論壇在京召開
    「中國能力驗證論壇」是我國能力驗證(PT)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高峰論壇,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過五屆,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好評與積極參與。為促進能力驗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企業的溝通和聯繫,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主辦,CUPT能力驗證聯盟承辦的「第六屆中國能力驗證論壇(6 thPT)」2018年10月16-1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 多器官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應用
    ahhednc多器官微流控晶片的設計原理多器官微流控晶片將不同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在晶片上培養,以微通道相連,實現多器官集成化,以考察其相互作用或建立一個系統,用於體外藥物篩選。晶片中可集成數個經過特殊設計的微培養室、灌注通道並同時培養多種細胞,利用微流控技術可以產生精確可控的流體剪切力、周期性變化的機械力和溶質濃度梯度變化的灌注液。
  • 一文看懂微流控晶片的工作原理
    微流控晶片的特點   晶片集成的單元部件越來越多,且集成的規模也歸來越大,使著微流控晶片有著強大的集成性。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