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家眾長——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大會報告篇)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網訊微流控晶片技術是個學科交叉大融合的技術,物理、材料、化學、生物、醫學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均為微流控晶片技術做出各自貢獻,可謂百花齊放,一起創造了微流控晶片領域的勃勃生機。微流控晶片技術也在該過程中「吃百家飯」逐漸成長壯大,並作為快速發展的顛覆性技術之一被寫入「十三五」規劃。會議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技術難題,為推動我國微流控晶片技術發展獻計獻策。(依報告順序展示)    相關報導連結:《肩負突破「十三五」規劃顛覆性技術責任——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教授 林炳承

作《微流控晶片的崛起和我們的責任》

  報告指出微流控晶片作為當代極為重要的新型科學技術平臺和國家層面產業轉型的潛在戰略領域已經處於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微流控晶片研究的主流已從平臺構建和方法發展轉為不同領域的廣泛應用,並從應用的需求中尋求科學問題,進而帶動產業化的迅速發展。在報告中林炳承以其大連研究團隊的近期工作結合微流控晶片研究和產業化的新進展深刻並且扼要的闡述了其對微流控晶片這一「顛覆性」技術的看法。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張學記

作《微流控晶片在腫瘤精準基礎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張學記在報告中為我們帶來了其課題組研究的IP-DO(Channel-Printing Device-Opening)assay方法分享,該方法不僅可以對多種細胞在同一塊晶片上進行高通量成像分析,而且可以將10個左右目標細胞提取出來進行多基因轉錄水平分析,從而將細胞的圖像信息與基因基因表達水平信息對應起來。張學記還分享了其課題組發明的一種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類似「樂高構件」的3D列印器件從而方便實現腫瘤細胞-體細胞的共培養方法。該方法能夠準確地獲取腫瘤細胞遷移和轉移過程中的動態數據,並且操作簡單靈活易於在普通實驗室中推廣使用。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蔣興宇

  作《Flexible Microchips》

  蔣興宇報告展示的他們團隊發的微流控晶片非常具有靈活性,一方面晶片應用具有靈活性,除了應用於檢測還可以用於藥物分析、藥物篩選、組織工程等領域。另一方面晶片材質的靈活性,即晶片可以拉伸、彎曲、摺疊,並可與穿戴性電子產品結合。蔣興宇在報告中展示了新穎的紙張條碼檢測與多元層析結合研究成果,同時也分享了人造血管研究成果。

  清華大學教授 林金明

  作《基於微流控平臺的細胞共培養及生物微環境模擬的研究》

  林金明在報告中介紹了基於微流控晶片上的細胞共培養及生物微環境模擬部分研究成果。其中,林金明課題組在微流控晶片上培養了肝癌細胞,建立了一種微流控晶片上的肝腫瘤模型,成功觀測到前體藥物卡培他濱的代謝和作用,並與質譜聯用對原藥及中間代謝產物進行檢測。此外他們成功構建的集成化微流控晶片,可用於細胞的共培養、缺氧誘導以及代謝物在線分析。林金明還在報告中大家展示了其設計的微流控晶片質譜聯用儀。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員

  作《新材料、新技術與生物檢測監測技術》

  周蕾指出臨床檢驗、疾控應急、違禁篩查、食品安全等雖然分屬於完全不同的行業,但其在具體的工作環節中都面臨著「在現場條件下,最短時間內,篩查確定可疑靶標存在與否以及含量」的需求,即生物檢測監測。周蕾老師研究的方向主要以上述需求為導向,兼顧學科交叉的科技創新,並以科技創新成果為基礎進一步推進學研用及成果轉化。周蕾團隊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通過納米材料、生物試劑、生物傳感器的生產工藝研究,實現了產業化。並確立了「基於納米材料、器件、生物應用探索的生物檢測監測技術研究」科研方向,進而探索並挖掘了碳量子點、聚集發光材料等多種材料與器件的生物應用價值。

  大連醫科大學教授 劉婷姣

  作《CAF外泌體促進肺轉移前微環境的形成研究》

  劉婷姣在報告中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即為了揭示CAFs及其外泌體是否能夠在SACC細胞到達肺之前改造肺組織微環境,形成一個易於腫瘤細胞定植的轉移微環境,其設計了一系列實驗進行驗證。最後證明CAFs外泌體通過構建轉移前微環境促進SACC肺轉移。

  北京大學教授 黃巖誼

  作《微流控晶片單細胞測序》

  黃巖誼報告中指出在單細胞和少數細胞水平上了解異質性、隨機性和協同性在生命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可以從根本上更好地把握關鍵生物事件如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也為健康與醫療提供基礎科學數據。黃巖誼團隊通過微流控晶片,穩定進行單細胞俘獲和定量觀測,並進行單細胞測序的樣品前處理,實現了高質量的哺乳動物單細胞全基因組和全轉錄組的測序,以及極其微量細胞的表觀遺傳組測序;同時還可以進行單細胞尺度上的微觀定量圖像獲取。通過微流控技術實現針對同一個單細胞的多維度分析,由此建立兩種或者多種定量測量方法間的相關性,使得很多分析可以進一步深入,意義重大。

    海軍軍醫大學教授 馬雅軍

  作《蟲媒傳染病媒介及其攜帶病原體快速偵檢研究現狀及其需求分析》

  馬雅軍報告中指出蟲媒傳染病是人類健康的重要威脅,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原因,歷史上曾對軍隊戰鬥力造成重大影響。隨著我軍執行任務的形式和環境更加多樣化,蟲媒傳染病對部隊戰鬥力的威脅日益增加。適於現場的快速、靈敏和準確的媒介種類及其攜帶病原體的一站式檢測技術方法可為蟲媒傳染病的有效防控、以及流行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馬雅軍在報告中也表示出她對微流控晶片技術解決該類問題的期待。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研究員 劉大漁

  作《微流控體外診斷技術應對臨床檢驗醫學的挑戰》

  劉大漁以一個在檢驗醫學一線從事微流控體外診斷研究課題組的視角,扼要闡述微流控技術的優勢以及臨床檢驗領域的應用前景。針對目前臨床檢驗工作中的痛點問題,結合已有微流控體外診斷技術和本課題組研究工作介紹了微流控體外診斷技術在分子診斷、免疫檢測以及病原微生物等三個領域的應用。劉大漁探討了新形勢下微流控體外診斷技術的機遇與挑戰,認為微流控技術是應對臨床檢驗醫學挑戰的有力工具,該技術將會對臨床檢驗能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 王琪

  作《基於微流控晶片仿生肺模型的肺癌轉移機制研究》

  王琪報告中分享了研究成果既採用PDMS材料,依據體內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培養介質、組織與組織間、器官與微環境間相互作用的特性以及流體力學原理,設計和製作了一個能夠接近肺解剖結構、模擬肺生理功能的微流控晶片仿生肺模型。通過重建肺的解剖結構,包括支氣管和肺間質以及血流、氣流等模擬肺的生理功能;同時以此為平臺,進一步重現肺癌發生及轉移過程並進行相關機制等深入研究。該模型還可為其他肺部疾病的研究提供一種重要技術支持。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胡國慶

  作《微納生物顆粒的微流動操控:從慣性到彈性》

  胡國慶指出微納尺度顆粒(細胞、細菌、合成顆粒、囊泡、生物大分子等)的精確操控在生物、醫學、材料和環境等領域有著至關重要的應用。以循環腫瘤細胞和外泌體為代表的稀有生物顆粒的高效富集與分離,一直是制約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的技術瓶頸。這些生物顆粒在血液樣品中的含量極小,因此要求分離方法必須滿足高的處理通量要求。胡國慶團隊以微納生物顆粒的高通量操控為目標,系統研究了慣性效應和黏彈性效應作用下微通道中微納顆粒在遷移規律與操控機理,並將相關微流控機理成功應用於眾多生化研究。

廈門大學教授楊朝勇

  作《循環腫瘤細胞的識別、捕獲與單細胞分析》

  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檢測在腫瘤分期診斷、動態監測、療效評估、藥物開發和預後監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楊朝勇團隊基於微流控技術,發展了高效核酸適體篩選方法,獲得多條可識別不同CTC的高親和力、高特異性核酸適體序列;利用流體調控與表界面調控技術,構築了基於細胞尺寸與生物識別特性協同捕獲的微流控微柱陣列晶片,實現了CTC的高效捕獲與無損釋放;藉助微流體器件的精準操控優勢,並開發了一系列高通量單細胞分析方法,用於揭示CTC的分子病理信息。其所發展的腫瘤細胞的識別探針、捕獲晶片與高通量單細胞分析方法在癌症的精準診斷、用藥指導、療效評估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羅勇

  作《基於腎和肝晶片的藥物毒性鑑定新方法》

  器官晶片技術可以模擬器官的功能,具有較高的仿生性,利用器官晶片進行中藥毒性鑑定,結果既與體內結果比較接近,而且速度快,通量高,成本低,在動物實驗前進行一輪器官晶片毒性篩查實驗,可以大幅減少東阿不的用量,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報告中展示了羅勇團隊構建的兩種仿生腎和肝的微流控晶片,並進行李茹藥物毒性鑑定實驗。結果發現順鉑的主要毒性部位為腎小管,肝微環境對毒性結果影響較大。

  江蘇師範大學教授 蓋宏偉

  作《Digital biosensor and digital immunoassay 》

  蓋宏偉在報告中分享了研究成果,其團隊的建立了一系列基於量子點光譜成像的數字生物傳感和數字免疫技術。該類技術具有靈敏度高,檢測限低,均相分析,可用於血液樣品等特點。同時以微球為探針的超高靈敏免疫分析技術,可以實現10-22摩爾水平的生物標記物的絕對定量。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顯明

  作《數字微流控晶片微反應器相關衍生技術的研究》

  在生化反應與檢測如免疫樣品反應與檢測、珍貴樣品合成、單細胞研究等具體應用中,存在對微小、微量樣品捕捉、富集、純化等特殊功能性需求。劉顯明報告中展示基於數字微流控液滴平臺的磁珠分離與清洗、液滴導入體積反饋控制、passive dispensing等功能性單元的研究工作,以上液滴的操作控制過程均在空氣相中進行,不依賴於油相環境,生成物更加單純,易於與檢測儀器接駁且便於開展細胞研究等工作。與通道式微流控晶片相比,如果解決通量問題,數字微流控晶片作為微反應器在生化應用方面可能更具吸引力。

  復旦大學教授 俞燕蕾

  作《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及其微流控晶片構築》

  俞燕蕾報告中展示了其團隊對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並且將這新一代的光致形變高分子材料與傳統微流控晶片結合,構築出微流控晶片的核心部件,實現微管執行器到微流控晶片的製造升級以及晶片通道中生物樣品輸運的精確光控制,並且該方法驅動流體時無需特殊的光學裝置和微組裝過程可以最大程度簡化微流體控制系統。為推動光控微流體技術在生物領域應用奠定了構築材料和調控機制的重要基礎。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杜昱光

  作《營養代謝器官晶片的研發及其應用》

  器官晶片可以在細胞水平模擬組織微環境並且具有觀察方便可實現實時監測,易於連接分析裝置,成本低、周期短等優點。使用器官晶片代替部分動物實驗進行營養代謝研究成為一種趨勢。杜昱光在報告中分享了其團隊在器官晶片方面的研究進展,展示了其建立的血管糖萼晶片的生理和高糖損傷模型;研發了一種新型的層疊式大腸器官晶片;搭建了腸-肝-腎的多器官組合晶片模型。並且,其團隊分別在模型上進行了實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結果。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 尹小毛

  作《臨床微生物檢驗:不足與需求》

  尹小毛報告指出二十一世紀以來,儘管臨床微生物檢驗領域有了較大發展,但是面對日益增長的臨床診斷需求,臨床微生物檢驗尚存在較多不足之處。表示基於當前臨床微生物檢驗存在的不足,醫生和患者未得到滿足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快速、簡便和準確的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採集、運送和保存方法;樣本檢驗方法以及相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和通量較高的全自動儀器;可以及時提供正確有效信息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報告和實驗室對於臨床微生物檢驗方法選擇的可靠建議。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研究員 許文明

  作《微流控技術在生殖與圍生醫學的科研與臨床中的應用》

  許文明報告圍繞微流控技術的發展如,微流控技術在單個細胞分離、幹細胞分離、3D細胞培養、組織晶片模型、精子優選應用等技術上的發展。並重點從生殖領域內的科研與臨床需求的角度出發,對微流控技術的發展在上述領域的方向作了詳細的梳理。他表示對於微流控晶片技術在生殖與圍生醫學,藥物篩選與毒理測試等多領域的應用需要病人、醫生、多學科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與交流。

  第五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暨產業峰會大會報告,包羅微流控晶片領域研究新進展,新應用,全景展示了我國微流控晶片技術研究水平以及未來發展和產業化方向。希望像林炳承老師期待的那樣,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可以加入到微流控晶片技術的研究應用的隊伍中,這樣微流控晶片技術才能更加成熟,最終真正全面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1月27-28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嘉興盛大舉行。高端論壇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主辦,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長三角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長三角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嘉興市南湖區科學技術協會、儀器信息網、杭州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嘉興浙華食品健康研究有限公司和浙江揚清晶片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2月15日——16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實驗醫學分會、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州市寶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儀器信息網協辦的「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市廣州大廈召開
  • 【第三輪通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第三輪會議通知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在臨床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研究與應用的發展,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
  • 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圓滿落幕 來年杭州再約
    儀器信息網訊 11月23日至24日,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論壇吸引約250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和投融資機構的代表參會。
  • 微流控高端「雙論壇」在我市舉辦
    11月27至28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在嘉興成功舉辦。本次「雙論壇」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
  • 2020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五屆PDI峰會在重慶啟幕
    新華網重慶9月11日電 9月10日,「2020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五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PDI)」在重慶啟幕,本屆峰會由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重慶藥學會聯合指導,由藥智網、中國藥業雜誌社、中國藥房共同主辦。
  • 東南大學趙遠錦:微流控器官晶片研究
    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將繼續邀請到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學科代言人和產業先鋒,一起探討微流控晶片給基礎科研和臨床診療帶來的巨大變革,同時討論微流控在體外診斷、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產業機遇。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五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PDI...
    作為醫藥人的我們更是肩負使命,為推動醫藥大健康產業持續利好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綿力。深耕醫藥信息行業十餘年的藥智網再次牽頭召開2020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五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PDI),恰逢其時,意義深遠。  隨著國際醫藥大環境的影響和推動,我國在藥物製劑領域的發展和國際藥物製劑研究齊頭並進,新型藥物製劑研發已逐漸變成國家優先發展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與支持。
  • 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悍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的性能要求檢測是微流控晶片裡相對特殊的一一個操作單元,它的基本功能是用於捕捉並放大微流控晶片某一部分產生的信號。   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最初只是作為納米技術革命的一個補充,在經歷了大肆宣傳及冷落的不同時期後,最終卻實現了商業化生產。微流控晶片最初在美國被稱為「晶片實驗室」,在歐洲被稱為「微整合分析晶片」,隨著材料科學、微納米加工技術和微電子學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微流控晶片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還是遠不及「摩爾定律「所預測的半導體發展速度。
  • 2020第三屆中國·淄博國際化工新材料產業大會暨2020首屆淄博化工...
    ,北京氟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國化新材料技術中心、東嶽氟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淄博市人民政府、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中國膜工業協會支持,並共同邀請相關機構及相關國際組織聯合舉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淄博國際化工新材料產業大會暨2020首屆淄博化工新材料「四新」(新技術·新裝備·新應用·新業態)展覽會,將於12月16日(星期三)-12月18日(星期五)在淄博市會展中心召開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 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並且能夠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的一項技術。產業結構與全球市場有著明顯不同,但是分子診斷以及 POCT 佔據 IVD 市場的比例卻相差不多,分別為 15%和 11%。因此,未來微流控晶片行業在國內發展的前景依舊值得期待。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微 流控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多個場景中,其中微流控與體外診斷有著很深的關聯。微流控與體外診斷的綁定從 政策層面得到了認證,國內近 83%研發微流控晶片的公司都是將其應用到體外診斷領域。
  • 第三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圓滿落幕,與你一起回顧活動精彩...
    【每日科技網】  2018年12月11-13日,為期三天的第三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舉辦。據統計本屆大會及展會主題報告107場,逾150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出席。展覽面積5000平米,上千件展品展出,專業參觀觀眾3000多人次。
  • 技術解析: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大?
    它是在晶片上蝕刻毛細管通道,在電滲流的作用下樣品液在通道中泳動,完成對樣品的檢測分析,如果在晶片上構建毛細管陣列,可在數分鐘內完成對數百種樣品的平行分析。自1992 年微流控晶片CE 首次報導以來,進展很快?首臺商品儀器是微流控晶片CE ( 生化分析儀,Aglient) ,可提供用於核酸及蛋白質分析的微流控晶片產品。
  • 2018第五屆中國光催化論壇及產業大會 在京召開
    中國光催化應用論壇暨產業大會正式拉開帷幕(CAPE第五屆光催化應用論壇),由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主辦,納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大會以「競合 標準 發展」為主題,包括論壇和展覽兩大部分。展覽部分與亞洲最大空淨展第16屆中國國際新風系統與空氣淨化產業博覽會(簡稱:中國淨博會)聯合舉辦,專館展出、宣傳互動、上下遊產業的貿易洽談更加直接便利。
  • 微流控晶片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由於微米級的結構,流體在微流控晶片中顯示和產生了與宏觀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發展出獨特的分析產生的性能。   微流控晶片組成結構   微流控晶片的結構由具體研究和分析目的決定,設計和加工微流控晶片片基開展微流控晶片研究的基礎。
  • 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即將在穗召開
    央廣網廣州12月2日消息(記者鄭澍)記者獲悉,由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單位聯合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將於12月10日至12日在廣州召開。
  • 從毛細管電泳到微流控晶片實驗室
    1992年以來,林炳承領導課題組共發表論文146篇,出版《毛細管電泳導論》、《高效液相色譜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等專著3部、文集6本,申請專利31項,其中授權12項,2002年獲遼寧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先後主持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毛細管電泳會,第一、二、三、四屆亞太國際毛細管電泳會。
  • 2017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特邀報告及大會報告(二)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8月25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製備專業委員會主辦,昆明理工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協辦的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文匯酒店順利閉幕。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作特邀報告,清華大學林金明教授、樣品製備專業委員會關亞風主任等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 2020(第六屆)中國防水及道路材料行業發展峰會暨瀝青創新論壇
    2020(第六屆)中國防水及道路材料行業發展峰會暨瀝青創新論壇6th 2020 China Waterproof &Road Materials Conference and Asphalt Upgrade Forum會議Slogan:技術進步引領行業先鋒,下遊發展助力產業升級時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