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融合基因檢測2.0時代——伯科合成助力腫瘤融合基因精準檢測

2020-11-23 騰訊網

染色體重排所導致的基因融合是腫瘤中的常見現象,在腫瘤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約佔人類癌症發病率的20%。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抑制融合基因的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用於臨床,包括伊馬替尼/BCR-ABL1、克唑替尼/EML4-ALK和拉羅替尼/NTRK融合等。

然而,融合基因發生的頻率在不同的癌症中存在很大的差異,許多融合基因只存在於特定的癌症亞型。例如,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ALK融合基因陽性率為3%~7%;僅2%的ROS1融合基因存在於肺癌患者中;所有實體瘤中NTRK基因融合陽性率平均約為1%,而在某些特定腫瘤中卻高達90%[1,2]。

圖1. 激酶融合基因在原發腫瘤中的分布[3]

機遇與挑戰丨融合基因精準檢測如何實現?

因此,精確檢測融合基因不但可以協助臨床醫生對癌症進行診斷和分型,還能夠為後續的治療提供必要信息。目前,融合基因診斷主要包括螢光原位雜交(FISH)、IHC等。然而,這些檢測方法的解析度和通量通常較低,同時還較為依賴檢驗人員的判斷經驗,而且往往只適用於已知的融合亞型,應用拓展有限,因而常常導致診斷過程漫長、費用昂貴。如圖2所示,由於Deletion區域較小,導致探針仍然可以與目標區域結合,因此,FISH結果並未檢測到GOPC-ROS1融合,出現了假陰性的情況。有報導表明,使用IHC檢測NTRK3融合的靈敏度降低,其中,NTRK1和NTRK2的靈敏度分別為97%和99%,而NTRK3隻有79%;此外,其特異性還與腫瘤類型相關。[5]

圖2. 左:一種FISH檢測GOPC與ROS1融合的假陰性結果的原理示意圖[4];右:不同腫瘤中的NTRK融合基因IHC染色模式[5]

儘管傳統檢測方法仍將作為腫瘤融合基因診斷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但與此同時,多種新型技術平臺也在逐步走進臨床(表1)。例如,基於雜交/螢光或者質譜技術的融合基因檢測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技術人員的主觀判斷,更加數位化,在通量提高的同時還具有經濟優勢;但另一方面,現階段臨床研究已發現的腫瘤融合基因超過了10000種,雖然以上技術都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但它們都不能發現新的融合亞型,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除此之外,基於NGS的錨定擴增子技術雖然方便快捷,也不需要融合的先驗知識,但稍顯不足的是容易產生假陽性,需要利用生物信息管線過濾掉置信度低的融合基因

表1. 新型基因融合檢測方法[4]

多維對比丨RNA-Cap改善臨床融合基因檢測潛力巨大

值得關注的是,Hybridization-based DNA靶向測序技術(DNA-Cap)近年來憑藉其經濟、不依賴融合先驗知識、新融合亞型的發現能力,以及適用於基因組和游離核酸的廣泛性、高靈敏度等諸多優勢,越來越多地被廣大臨床檢驗實驗室所採用。

當前市面上,多款基於NGS技術的DNA-Cap伴隨診斷產品都具有檢測融合基因的能力,例如MSK-IMPACT等。其整體流程如下:設計覆蓋功能基因內含子區域的探針,將探針與預文庫雜交,捕獲測序,分析統計嵌合型Reads,從而發現融合事件。但單獨使用DNA-Cap檢測融合基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靈敏度

NGS技術的靈敏度與覆蓋度直接相關,有些內含子非常長,如NTRK3中的內含子 (~193kb)。如果覆蓋,將進一步增加成本。此外,有些內含子區域即使在需要的情況下也無法設計探針,因為它們包含了大量重複序列,會降低on-target,同時也較難比對。例如,ROS1的31號內含子,作為主要融合區域(CD74/SLC34A2/SDC),含有90%以上的重複序列。因此,如果融合斷點涉及未覆蓋的內含子區域,而捕獲探針無法覆蓋這些區域,檢測靈敏度將受到影響。例如, 在某些FDA批准的腫瘤大Panel中,對於NTRK融合通常採用熱點內含子部分覆蓋和伴侶覆蓋(NTRK3-ETV6),可能有漏檢的風險(圖3)。

圖3. 不同NTRK融合基因示意圖[6]

2. 特異性

不同的分析軟體導致的假陽性率不同,因此,有研究同時採用多種融合分析軟體以提高特異性[7];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組層面的染色體重排或基因融合很難確認融合基因是否表達或功能性。在一項基於NGS的DNA/RNA研究中,使用MSK-IMPACT Panel發現的23例NTRK融合陽性樣本,其中21例確認具有融合轉錄本表達,兩例陰性樣本既沒有融合轉錄本表達(Archer RNA testing)也未檢測到融合蛋白(IHC),該研究顯示了對基因組融合進行驗證的重要性[8]。

儘管有一些研究使用全轉錄組測序來檢測融合基因,但是由於全轉錄組測序在病理檢測後,腫瘤臨床樣本多以FFPE為主的,其RNA一般都有部分降解,質量較低。基於NGS的RNA-seq技術中,mRNA-seq局限性較大,在一項使用mRNA-seq對乳腺癌融合基因的研究中,只有45.7%(32/70)的融合基因可以被RT-PCR和Sanger方法驗證[9];而使用去核糖體方法時,由於mRNA前體的存在,Intron含量增加、Exon佔比較低,由於RNA降解、去rRNA不充分,表現為有效數據低且不穩定(1%-30% Exon ratio);除此之外,組織中的非目標基因還將進一步壓縮目標Exon的數據佔比。換言之,全轉錄組測序可以被理解為天然的「WES」,但是由於基因的差異化表達,轉錄本覆蓋會參差不齊,同時又限於實驗技術(去核糖體、逆轉錄等)和生物學(mRNA前體)方面的影響,最終可能需要大量的數據量來提升RNA-seq對融合基因的檢測靈敏度和穩定性(圖4)。

圖4. 左:採用不同RNA-seq方法對低質量RNA樣本(FFPE和新鮮冷凍組織)進行轉錄組檢測的數據佔比分析(RNase-H/橙色、Ribo-Zero/粉色、Total/黑色)[10];右:Ribo-Zero RNA-seq對腫瘤FFPE和新鮮冷凍組織進行轉錄組測序的數據佔比[12]

相較而言,RNA-Cap技術在融合基因檢測方面則可以克服上述諸多瓶頸。首先,針對轉錄本設計探針避免了內含子區域的幹擾,有效地提高了靈敏度且Panel更小、更加經濟;其次,有效規避rRNA汙染以及內含子和非目標基因幹擾,提高數據有效性和目標區域深度,增加檢測靈敏度(圖5);更為重要的是,RNA-Cap還能夠在發現融合基因的同時對融合基因的功能(in-frame)和表達量進行評估,對融合基因進行二次驗證。正因如此,現在MSK-IMPACT對入選患者使用DNA-Cap和RNA錨定擴增子技術進行共檢測。

圖5. RNA-Cap(cDNA-Capture)較RNA-seq,Exon佔比(A)、覆蓋深度(B)、覆蓋均一性(C)都有明顯優勢[11]

未來可期丨本土化液相晶片雜交捕獲技術助力融合基因檢測

隨著測序成本的不斷降低、NGS測序儀的本土化,以及腫瘤臨床應用在國內獲批進入臨床,DNA Panel可以進一步提高內含子區域的覆蓋來增加腫瘤融合基因的檢測靈敏度,而內含子區域往往存在大量的重複序列,探針設計困難重重。那麼,如何達到覆蓋率與On-target的平衡呢?

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液相晶片雜交捕獲技術供應商伯科生物近年來通過「實驗-學習-驗證」的系統摸索,建立了探針特異性(長度、GC、錯配和Gap等參數)與捕獲效率的數學模型,形成了其獨有的Panel On-target預測系統(圖6A)。在一個項目中,該公司用戶直接提供探針區域用於合成,其產品研發團隊在預測On-target並與用戶溝通後,刪除了不涉及臨床熱點突變的~0.5%的「Bad」探針,驗證實驗表明,在刪除「Bad」探針後,Panel A(170Kb)和Panel B(230Kb)的On-target從18.4%和13.9%,提升至69.5%與79.5%,滿足產品預期(圖6B)。在另一款定製產品中,針對用戶提供的~700Kb的內含子區域,該公司探針設計覆蓋率達到89%,遠高於友商I的64%,同時,On-target達到85%以上,表現優異(圖6C)。

圖6. 伯科探針設計平臺對探針特異性進行有效預測

對於RNA-Cap Panel,伯科生物針對全長轉錄本設計探針,並對多轉錄本和可變剪接特殊設計,同時提供DNA汙染監控模塊、ERCC外參探針模塊以及常見融合型探針供用戶選擇。據悉,目前伯科生物已完成多款RNA-Cap的設計與合成,並助力臨床需求對DNA/RNA共捕獲技術的開發。在將DNA-Cap和RNA-Cap整合為共捕獲流程後,操作簡便,可以對SNV、Indel、Fusion等多種突變類型進行檢測,同時基因組與轉錄組相互驗證,結果更加準確;此外,還可以進行組織溯源和分子分型。如圖7所示,DNA&RNA共捕獲流程較單獨使用DNA-Cap時,融合基因檢測靈敏度更高,此外,在基因表達量分析方面,該流程與RNA-seq也具有極高的相關性

圖7. DNA&RNA共捕獲技術流程示意圖與融合基因檢測性能

結 語

同時評估基因組變異與變異基因表達,通過DNA&RNA共捕獲對融合基因的二維檢測方式,可以說是精準醫療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一藥一檢到腫瘤小Panel/大Panel,再到WES,腫瘤伴隨診斷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完善,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測序成本的降低,高通量測序必將更好的服務於患者。

伯科生物擁有國內獨家的高通量核酸合成與修飾技術,致力於建立從寡核苷酸、DNA/RNA序列片段到染色體基因組成和構建的全流程合成生物學平臺,目前該公司已經完成多組學基因晶片的設計軟體、合成平臺以及高性能雜交緩衝液和Blocker產品的開發,形成了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多種整體解決方案,並為大量用戶提供了包括甲基化、Nanopore納米孔靶向測序在內的基因晶片產品。

基因Panel的設計與合成等上遊技術此前一直被國外公司壟斷,如今,隨著以伯科生物技術為代表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平臺與產品問世,相信它們在未來將創造更大價值,為中國精準醫療事業的發展積極助力。

相關焦點

  • 基因融合檢測的新工具-INTEGRATE
    可用於從小到大規模的基因捕獲,容忍某些局部模板的變異。文庫製備可簡化成一步,人工操作時間僅5分鐘,可用於小到中規模的基因捕獲。杭州聯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川生物,股票代碼:871474)是全球少數幾家掌握基因捕獲核心技術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注為國內精準醫學領域提供先進的基因檢測解決方案和產品。聯川生物在美國休斯頓設立研發中心(LC Sciences),杭州總部建有GMP生產基地,並已獲得ISO13485及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四款成品試劑盒已獲得歐盟CE認證。
  • 對比DNA-NGS與RNA-NGS檢測融合基因的臨床意義
    恆特基因聯合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團隊闡述NSCLC中基因融合的分子特徵與臨床意義。並發現了DNA層面上檢測到的目標基因與基因間區域(IGR,intergenic region)發生的融合,有相當比例在RNA層面上並不產生功能性融合轉錄本,最終並不能翻譯出具有腫瘤驅動功能的融合蛋白;3. 提示使用DNA-NGS測序結果的基因間融合變異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無法作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靶點,即無法從相應靶向治療中獲益,對臨床治療決策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混淆和誤導,不能精準地指導臨床治療決策。
  • 周清教授 | 分子檢測助力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治療
    目前大量驅動基因被發現,促使NSCLC進入精準治療時代,分子檢測指導臨床治療已成為當前公認的治療模式。RET融合是近幾年新發現的NSCLC驅動基因,約2%的NSCLC患者會發生RET基因融合突變1,而這部分患者大多數確診時已為晚期,經目前多激酶抑制劑治療後,預後仍然有限2-4。
  • ArcherDX會議邀約:癌症靶向融合基因檢測-NGS在精準醫學中的應用
    數十年來,融合基因已被公認為是腫瘤發生過程中的驅動事件。其臨床診斷和靶向治療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腫瘤組織中融合基因的腫瘤特異性事件及其在癌變過程中的致癌功能也使其成為抗癌的有前途的工具。基於對BCR-ABL癌基因的研究,開發了一種靶向治療劑伊馬替尼,該藥物除少數其他激酶外,可直接靶向ABL激酶。現在,已經開展了預測測試並且創建了治療反應的指標。
  • ...在中國開發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
    快訊 | 詳情 拜耳和至本醫療達成合作,在中國開發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診斷-體外診斷試劑(CDx-IVD)產品 2020年4月30日,拜耳公司與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宣布達成合作,在中國市場開發基於二代測序
  • 融合基因:是致癌魔鬼,亦是治癌天使
    新時代的腫瘤基因檢測 傳統的常規腫瘤診療過程包括醫生對患者進行腫瘤影像學檢查後確定病灶位置,然後通過手術或穿刺獲取病理組織再進行病理學活體組織檢測,根據活檢結果和經驗制定診療方案。
  • 大數據和算法助推基因檢測對抗腫瘤
    來源:北國網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本醫療科技)創建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幾百個癌症基因全面檢測和基因資料庫的創新公司,擁有中國人群NTRK融合分布的NGS數據,同時擁有NGS的融合檢測專利技術(OriFusion)。簡單來說,幾乎所有抗癌新藥的研製都基於基因檢測大數據。
  • 新的基因檢測方法使MET融合晚期肺癌患者幾乎完全緩解!
    有許多方法可以使基因改變,並且有許多基因,當被改變時,可能會導致癌症。單獨測試每個癌症相關基因的每個可能的變化是不可行的,因為它需要數百個單獨的測試和較高的花費。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近期發表在JCO精準腫瘤學雜誌上一個全新的替代方案:使用該測試可以同時尋找許多基因的基因改變。
  • 山東省立醫院BCR-ABL1融合基因檢測達國際先進水平
    基因擴增實驗室是2002年全國首批通過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驗收的實驗室之一,是我省內乃至全國少有的標準化分子診斷實驗室之一。實驗室設備精良,擁有焦磷酸測序系統、Sanger測序系統、全自動核酸提取前處理系統及8臺螢光定量PCR儀;技術力量雄厚,現有博士5名,碩士1名,本科3名;目前開展的基因檢測項目100餘項,涉及病原體核酸、精準醫學領域等;科研實力強勁,承擔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每年發表SCI及中華論著多篇。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什麼是精準醫療?對腫瘤患者來說,就是基於對個體基因的檢測,找到最有效的靶向藥,從而節省試錯成本,搶到最寶貴的治療時間。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物及治療手段,最大延長生存期。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
    融合基因的檢測方法有哪些,目前以此為靶點的藥物使用進展為何,今天衡道病理特邀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副主任蘇丹教授詳細闡述。蘇丹   醫學博士,  研究員,博導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副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病理學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專委會分子病理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學專委會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白血病相關融合基因,您知道多少?
    隨著精準醫療、精準診斷的提出與發展,白血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評估,不再單一依賴於形態學,其他的手段如分子生物學、流式細胞學等被廣泛應用。融合基因檢測,作為精準醫療的組成部分,在白血病的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 【衡道丨RET】精準聚焦——非小細胞肺癌融合基因的診斷|非小細胞...
    融合基因的檢測方法有哪些,目前以此為靶點的藥物使用進展為何,今天衡道病理特邀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副主任蘇丹教授詳細闡述。(浙江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副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病理學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專委會分子病理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學專委會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浙江浙江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分子組副組長
  • 專注精準醫療的伯科生物獲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
    隨著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生物液相基因捕獲晶片(Gene Panel)已經成為了應用領域的重要原料,在生殖、遺傳疾病、腫瘤診斷、腫瘤早篩、病原體檢測等醫學與健康領域起到保證質量的決定性作用。並且在動植物育種的優化篩選與檢測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場景。Gene Panel的生產製造與質控是一個對核酸合成工藝要求極高的技術,近年國內的市場被海外公司壟斷。
  • 至本醫療搶佔腫瘤精準檢測和數據賦能藥物研發「藍海」
    至本醫療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卓越的二代測序技術,將為武田提供抗腫瘤新藥研發領域更全面、精準的分子檢測技術及「一站式」商業化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武田中國的新藥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早在2017年,至本就在國內推出了首款 「DNA+RNA」檢測的產品,自主研發的Ori-Fusion算法獲得了發明專利,「DNA+RNA」雙檢測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融合基因的檢出率,為臨床提供了精準支持。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助力腫瘤的篩、診、監的全景防控。及3款華大基因最新腫瘤檢測技術。朱師達博士表示,華大基因堅持在腫瘤基礎科研和臨床應用方面不斷探索,在精準腫瘤領域持續發力,此次發布的三款技術正是應對腫瘤的早期診斷、用藥指導、復發監測,助力腫瘤的全景防控。技術1:尋癌變因子特徵信號——基於甲基化高深度靶向測序的肝癌早檢技術中國是一個肝癌大國。據統計,中國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約37萬[1],約佔全球新增肝癌患者的一半(95萬)[2]。
  • 國產基因捕獲晶片迎來重大突破
    伯科快速雜交解決方案原理示意圖極致WES+經過4年的研發和近百款定製化Panel的經驗積累,伯科生物已掌握完整的基因捕獲與探針合成技術,可以實現極速的全外顯子捕獲試劑的個性化定製,即「極致WES+」服務。
  •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2019年06月03日 14:39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推動了遺傳病在篩查和精準診斷方面的進步,也成為了精準醫療有效的技術支撐。如何應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進一步提高我國遺傳病的篩查和診斷水平,有效的防控出生缺陷,是當下科研、臨床、產業各領域工作者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 ...醫學室開展新項目:用轉錄組測序全面解析血液腫瘤致病融合基因
    白血病少見融合基因及融合基因家族成員分析1、項目特點和應用建議用轉錄組測序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在血液腫瘤中具有病理意義的融合基因;分析內容包括各種可能存在的常見和少見型融合基因,以及常見融合基因的變異型;檢測靈敏度約 15%。
  • RNA+DNA同時測序 可檢測癌症組織中的基因融合和鹼基突變
    當前的研究表明,諸如NTRK(神經營養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等罕見的融合變異事件能有效地驅動腫瘤發生,並成為多種腫瘤中靶向治療的靶標。用於檢測的靶向重測Panel含有179個擴增子,覆蓋了10個基因的32個外顯子和啟動子(基於DNA檢測點突變和插入缺失),基於RNA檢測14個基因的融合變異,同時覆蓋了3個基因的12個內含子,使得RNA質量差的樣本可通過DNA模板來檢測融合。結果顯示,成功測序及分析的文庫,上靶率為60.1%,除重後平均測序深度12622,70%以上目標區域測序深度達到0.2倍平均測序深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