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廣州報導
2020年的中國腫瘤學大會在廣州熱熱鬧鬧的落幕了。
在這場匯聚了腫瘤學最前沿技術與先進理念的大會上,有一個詞被頻頻提起,那就是「精準」。
什麼是精準醫療?對腫瘤患者來說,就是基於對個體基因的檢測,找到最有效的靶向藥,從而節省試錯成本,搶到最寶貴的治療時間。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物及治療手段,最大延長生存期。
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中日友好醫院病理科主任鍾定榮對精準診斷做出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包括二代測序在內的分子病理檢測,實際上跟中醫有默契之處。「中醫的理念叫異病同治或者同病異治,而在分子層面,不同的組織學改變可能有相同的基因,或者同一種病卻有不同的基因改變,可以用不同的靶向藥物。」尋找疾病中的「異」與「同」,幫助醫生對患者實現個體化診療,這就是精準診斷的意義。
精準診斷助力精準醫療
目前,二代測序技術(NGS)正在飛速發展。相比傳統的檢測技術如IHC、FISH、一代測序及PCR,NGS可一次性全面檢測多個基因位點和多種基因變異形式,廣覆蓋、一站式,但價格較高。
當NGS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更多的患者正在從中獲益。11月14日下午,由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腫瘤精準治療案例分享會」在腫瘤學大會分會場「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會議」同期舉行。會議以「群英薈聚MDT,整合共創MTB」為主題,攜手腫瘤臨床專家,針對肺癌、結直腸癌的規範化診療、罕見神經系統腫瘤的分子診斷進行討論,整合共創、交流創新,共同促進腫瘤精準治療應用於臨床實踐。
在會議中分享的精準治療的典型案例,大部分均使用了NGS技術進行基因檢測。比如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金穎醫生分享的案例:一位晚期(RAS野生型、BRAF野生型、pMMR)結直腸癌的患者,通過基因檢測,經過多線治療,總生存時間大於4.5年, 並且在治療中保持了較高的生活質量。
鍾定榮認為,結直腸癌晚期患者如果出現了遠處轉移,平均的生存時間是1年左右,這個患者卻搶回了寶貴的三年多時間。她做了組織與液體活檢,通過基因檢測指導了臨床用藥與治療,體現了「不拋棄不放棄」的精準醫療理念。
NGS不僅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精準施治,亦可以幫助臨床醫生診斷出一些疑難雜症。
比如中日友好醫院陳皇醫生分享的另一個案例。這是一例脂肪纖維瘤病樣神經腫瘤(Lipofibromatosis-like neural tumor,LPF-NT)的鑑別診斷。這個患者做了118基因的NGS測序,發現了特殊的基因改變,而且針對這些基因改變還有靶向藥物可以使用。
這個患者是一個年僅4歲多的小女孩,能夠及時、準確診斷出疾病,並進行用藥,對她未來的人生來說意義重大。「這個例子是非常少見、珍貴的,脂肪纖維瘤病樣神經腫瘤這個疾病是2016年才被全世界發現的一個新疾病,要是沒有NGS這個手段,很難診斷清楚。」鍾定榮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案例診斷的過程中,除了NGS,亦使用了免疫組化、FISH等檢測手段進行驗證,罕見腫瘤的精準診斷才得以完成。
鍾定榮表示:「雖然NGS能發現更多的基因改變,特別是一些我們還沒認識到的靶點。不過它特異性的方面還需要驗證。所以我認為NGS、螢光定量PCR,還有FISH這些分子檢測的技術要融合起來用。」這不僅避免了患者花冤枉錢,也讓國家的醫保基金「花在刀刃上。」
對基因檢測產品來說,Panel越大,測序成本越高,產品的價格也會更貴。對於患者來說,選擇PCR還是NGS、大Panel還是小Panel,要根據病情、經濟狀況綜合做出考量。
「我與醫生、測序公司都聊過,公司都想把自己的產品推廣出去,把生意越做越大,但是也得考慮國家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在這方面醫生要去做一個衡量,如果患者有不錯的經濟實力,我儘量給他做全,甚至全外顯子測序都可以讓他做。但是對於工薪階層的患者,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做一些經典的小Panel檢測,覆蓋他能夠承擔的一些靶向藥物。」鍾定榮說。
賽道擁擠,誰拔頭籌?
基因檢測已經成為中晚期腫瘤患者用藥、確定治療方案前的剛需,並且由於服藥半年後即會出現耐藥,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檢測。因此,NGS檢測被業內認為是「未來3-5年的一個最大的爆發點」。
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腫瘤發病人數約440萬,高於其他國家。國內大量患者的醫療需求尚未被滿足,這為精準腫瘤尤其是腫瘤分子診斷帶來顯著的市場機遇。
不過,目前腫瘤用藥基因檢測在國內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尤其是使用NGS技術進行的檢測。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2019 年國內腫瘤分子診斷滲透率為5.4%,低於在美國10.1%的滲透率。此外,2019年國內基於NGS的分子診斷滲透率為1.3%,遠低於美國 4.6%的滲透率。
對此,中金公司研報認為:當前國內腫瘤分子診斷滲透率較低,但近期國內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這主要得益於政府支持、有望納入公共及商業醫療保險、支付能力提升、腫瘤分子診斷中生物標記物的使用逐漸增加以及腫瘤診斷對 NGS技術的需求增加等因素。
在國內,一批頭部基因檢測公司正在崛起,渴望在這片龐大的藍海中掘金。這批「第一梯隊」包括博奧晶典、燃石醫學、和瑞基因、吉因加等兼具技術積澱與雄厚資金的創新企業。
以博奧晶典為例。博奧晶典是清華大學布局生命健康領域的核心企業,擁有研發、生產、銷售及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所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其提供的基因檢測產品,已經覆蓋了呼吸系統腫瘤、消化系統腫瘤、婦科腫瘤以及泌尿系統腫瘤這些全部實體瘤,可以指導患者進行免疫治療、靶向治療與化療,亦包括高危人群的腫瘤遺傳性風險檢測。NGS腫瘤基因檢測方面,既包括10-12個基因的小Panel,也包括118甚至800個基因的大Panel產品,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個體化用藥指導方案。
目前,基因檢測公司的主流商業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向醫院提供IVD體外診斷產品,通過醫院採購入院;二是公司與醫院合作建立實驗室,為醫院提供從人員培訓、樣本檢測到科研產出一整套的服務支持;三是中央實驗室,醫院或者患者將採集後的樣本統一送往檢測公司的實驗室。
不過,在此過程中,各公司水平存在水平參差不齊、檢測質量無法得到控制、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對此,鍾定榮認為,NGS基因檢測的未來一定是「以大醫院為依託,公司參與,小醫院與大醫院再進行合作,以醫聯體的形式或者以區域性中心的形式來開展。不僅更有價值,質量更容易保證,而且更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