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戰略合作的發布時間正值武田對外公布中國發展計劃。據悉,武田在今年進博會上鄭重承諾加大對於中國市場的投入,產品管線更加聚焦腫瘤、罕見病及血液、消化和神經科學等核心領域,計劃未來5年上市15款以上創新藥物,並通過將中國納入藥物的早期開發階段,實現所有新藥都能在中國與全球同步開發。因此,武田需要攜手更多的合作夥伴實踐這個戰略規劃,而精準醫療行業的領軍者至本醫療無疑是武田最佳的合作夥伴之一。至本醫療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卓越的二代測序技術,將為武田提供抗腫瘤新藥研發領域更全面、精準的分子檢測技術及「一站式」商業化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武田中國的新藥研發和商業化進程。
至本醫療是一家腫瘤領域高新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的精準醫療公司,擁有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和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服務中心(CLIA)雙認證的實驗室,並通過嚴格驗證的全面基因組分析,將基因測序結果與相關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臨床試驗相匹配,輔助醫生的精準診療。同時,至本醫療還作為生物醫藥公司的合作夥伴,利用其多組學資料庫,加速基於生物標誌物的藥物開發,推動中國癌症患者臨床治療方式的革新。
與眾多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深耕特定癌種的定位不同,至本醫療用四年時間建立起國內最大的腫瘤基因資料庫,至本醫療CFO劉欣偉對界面新聞介紹,目前至本醫療已累計覆蓋超過50種不同腫瘤的數萬份真實臨床病例,與全國40個城市的500多家三甲醫院和醫療機構開展臨床業務合作,涉足腫瘤個體化治療的多個前沿領域。
在國內目前眾多的腫瘤檢測企業中,至本醫療則一直堅持主打NGS大panel(二代測序數百個基因的全面檢測)模式。2019年11月,至本醫療在國際知名期刊The Oncologist(IF=5.25)上發表了題為「An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Clinical Sequencing Assay for Cancer Targeted and Immunotherapies」(《一項精確和全面的腫瘤靶向免疫治療臨床測序產品》)的NGS大panel測序平臺的驗證研究,成為第一個在國際級期刊上發表NGS大panel驗證的中國腫瘤精準治療公司。早在2017年,至本就在國內推出了首款 「DNA+RNA」檢測的產品,自主研發的Ori-Fusion算法獲得了發明專利,「DNA+RNA」雙檢測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融合基因的檢出率,為臨床提供了精準支持。
劉欣偉認為,腫瘤基因靶點有長尾效應,70%為非熱點突變,如果僅僅檢測熱點基因和常見腫瘤相關基因,很可能會遺漏其他關鍵基因變異信息而減少患者臨床藥物選擇的寶貴機會。因此,大panel全面檢測可以更全面更準確的診療信息、為精準醫療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撐,70%的患者可通過至本的技術平臺找到可用藥機會,即使是原發灶不明/多發/雙原發等疑難瘤種,依然有65%獲得可用藥機會。
而在國內,由於過去腫瘤靶向藥物少,所需要檢測的靶點也少,各家腫瘤檢測企業的策略大都是從小panel(僅針對幾個基因的檢測)入手,但隨著腫瘤精準治療藥物的井噴,對於多靶點覆蓋、全基因組檢測的需求激增,即大panel將在未來成為主流。
2020年,至本醫療與美國精準醫療的領軍企業Foundation Medicine就NGS大panel檢測產品的性能在同一批樣本上進行了一次「頭對頭」的比較研究,並在國際頂級腫瘤臨床專業期刊JCO Precision Oncology(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官方刊物)發表了研究報告。該研究獲得了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准,結果表明,至本的大panel檢測產品與Foundation Medicine旗下獲得FDA審批的F1CD檢測產品在所對照的多個基因、不同變異形式上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至本醫療也成為中國第一個與FDA獲批大panel產品進行對照研究的精準醫療公司,代表至本醫療在NGS大panel檢測的技術和能力方面已躋身全球前列。
根據興業證券研報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國內被建議進行癌症基因分型檢測的晚期癌症患者中僅有6.4%採用NGS癌症伴隨診斷檢測,而美國這一比例達到23.5%;同年,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佔中國各類癌症治療收入的26.7%,明顯低於美國的85.6%。未來隨著藥物可及性上升以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未來中國NGS癌症伴隨診斷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3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45億美元。
隨著腫瘤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新藥研發力度的增強,新興靶點正在被不斷發現和攻克,伴隨診斷產品也在不斷豐富,腫瘤精準治療的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在這種趨勢下,藥品研發企業也希望通過更加精準的檢測和真實數據,讓臨床試驗更加合理和精準,提高患者入組速率,推進新藥研發進程。因此,腫瘤檢測企業藉助自身的檢測能力和大量真實世界數據,助力製藥企業研發,也成為一種抗腫瘤新藥開發和商業化的一個新的熱門模式。
2019年,至本醫療與具有150多年歷史、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企業拜耳合作開發了國內第一款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用於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診斷試劑盒,開創了在中國利用二代測序技術開發伴隨診斷產品的先例,也開啟了製藥企業和精準醫療公司的商業化合作進程,目前,至本和拜耳的合作已進入了臨床入組階段。
對此,劉欣偉表示,至本醫療可提供基於藥物靶點的基因信息及真實世界數據,幫助新藥研發企業進行中國人群的基因變異分析,快速選定新適應症開發方向,縮短臨床試驗時間,減少試錯成本;還可幫助製藥企業篩選針對性的有效位點和突變進行研發,大幅提升藥物開發的成功率,加速新藥上市。
在今年,國內腫瘤檢測企業開始出現上市潮,劉欣偉認為,腫瘤的「精準診治」已經形成勢不可擋的趨勢,給技術、商業和資本都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但綜合來看,全球基本處於早期發展和探索階段,各項技術和各類平臺都處於探索之中,未來還有更多上升空間,在市場環境逐步成熟,政策支持和放開、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成本下降和靶向免疫藥不斷上市的極大利好因素下,腫瘤檢測行業依然有著很多細分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