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腫瘤精準醫療伴隨診斷行業領軍者——艾德生物

2020-11-23 騰訊網

作者 | 積木仁 來源 | 粒場財經(ID:lccaijing)

生命科學快速發展,人們對癌症的致病機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腫瘤的治療方式發生了改變,腫瘤精準醫療漸漸成為治療癌症的主流療法。腫瘤精準醫療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也是人類攻克癌症的希望所在。

01、實現腫瘤精準醫療,伴隨診斷必不可少

伴隨診斷是指,靶向藥物療法需要對患者體內癌細胞的基因突變類型和蛋白質結構進行診斷、測試和確認。

由於腫瘤發病分子機制的不同(不同的基因突變)、相同組織學的分子表達不同、信號轉導通路的複雜性等原因,腫瘤靶向藥物的療效也存在差異。

因此,利用分子診斷技術了解腫瘤患者基因突變的種類與狀態從而選擇最適合的靶向藥物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是腫瘤靶向藥物臨床使用的必要程序。

根據Jorgensen&Hersom在2016年的研究數據顯示,過去15年內批准的靶向藥物中,無伴隨診斷的靶向藥可觀應答率(ORR)在6.8%-45%之間,而有伴隨診斷的靶向藥物可觀應答率在41%-80.2%之間,說明伴隨診斷可以顯著提升靶向藥物可觀應答率。

▲伴隨診斷對靶向藥可觀應答率有改善作用

資料來源:《Companion diagnostics-a tool to improve pharmacotherapy》,國元證券研究中心

02、伴隨診斷龍頭艾德生物

艾德生物是國內首家專業化的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公司產品主要用於檢測腫瘤患者相關基因狀態,為腫瘤靶向藥物的選擇和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1)先發優勢顯著

根據艾德生物官網介紹,擁有行業內國際先進、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Dx-ARMS、Super-ARMS、ddCapture、digital dual-direction Capture等技術平臺,打破了跨國企業的技術壟斷,在短短幾年內成長為細分領域優勢企業。

基於專利技術,針對目前腫瘤精準醫療重要的EGFR、KRAS、BRAF、EML4-ALK、PIK3CA、ROS1、NRAS、Her-2、RET、MET、BRCA等基因,艾德生物陸續研發了十幾種基因檢測產品,均獲得NMPA醫療器械註冊證書並通過歐盟CE認證。公司是國內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最齊全的企業之一。

艾德生物以檢測試劑銷售為核心業務,2019年檢測試劑銷售實現收入4.79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82.7%,同比增長23.3%;檢測服務現實收入0.8億元,佔比為13.9%,同比增長60%。

艾德生物的人類EGFR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於2010年11月25日獲批,艾德是EGFR基因檢測試劑在國內獲批的第二家公司。EGFR基因突變檢測試劑是公司的核心產品,根據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該產品2017年創收達1.52億元,佔公司營收的46%,是公司2017年營收最高的檢測試劑產品。

艾德生物的人類EML4-ALK融合基因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於2013年3月12日獲批,艾德是ALK基因檢測試劑在國內獲批的首家公司,隨後公司多款ALK基因檢測試劑陸續獲批。2017年公司ALK基因檢測試劑產品實現營收0.38億元,佔比為11.5%。

艾德生物的人類ROS1基因融合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於2014年8月13日獲批,艾德是ROS1基因檢測試劑在國內獲批的首家公司。2017年公司ROS1產品納入日本醫保,實現迅速放量,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收0.32億元,佔比9.7%。

2)業績處於釋放期

2019年,艾德生物實現營收5.78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8.3%,扣非歸母淨利潤增速低於營收增速主要受股權激勵成本攤銷的影響,如果剔除股權激勵成本攤銷,則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52億元,同比增長41%。

今年前三季度,艾德生物現實營收4.84億元,同比增長17.35%,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10.8%,盈利增速低於營收增速,若剔除股權激勵費用攤銷,則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55%。

▲2015-2020前三季艾德生物營收、扣非歸母淨利及增速

數據來源:WIND

從艾德生物季度營收同比增速數據看,季度營收增速接近30%,保持在較高的增速水平,說明國內腫瘤精準醫療需求旺盛,今年一季度營收下滑主要系國內新冠疫情影響,二、三季度營收繼續保持高增速,說明公司主營業務需求端非常穩定。

▲2018Q1-2020Q3艾德生物季度營業總收入及增速

數據來源:WIND

股權激勵彰顯艾德生物對業績持續增長的信心。2019年4月26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授予高管和核心研發人員限制性股票402萬股,對應價格為22.45元/股,業績考核目標為2019-2021年公司營收增速不得低於35%、25%、20%。

3)產品議價能力遙遙領先

艾德生物核心業務檢測試劑的銷售毛利率一直維持在92%以上,說明公司的檢測試劑產品的技術壁壘較高,議價能力較強。同時通過與國內分子診斷行業的可比公司比較,可以發現艾德生物的毛利率水平處於領先地位。

▲2012-2020H1檢測試劑、檢測服務及公司銷售毛利率

數據來源:WIND

▲國內分子診斷可比企業銷售毛利率

資料來源:WIND

4)財務數據表現出色

2014年艾德生物資產負債率為50.4%,至2020年三季度資產負債率僅為13.8%,公司的有息負債幾乎沒有,公司資產負債結構非常安全,說明公司經營穩健,有造血能力。

2016-2019年,艾德生物的淨資產收益率都高於16%,結合較低的資產負債率看,艾德生物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2016-2019年,艾德生物銷售毛利率均高於90%,銷售淨利率均高於20%,顯示出穩定的較高的盈利能力。

艾德生物的運營能力也有所提升,2015年存貨周轉天數為180.6天,至2020年三季度存貨周轉天數下降至118.5天,公司存貨管理效率在提升,產品沒有滯銷風險。

截至2020中報顯示,艾德生物93%的應收帳款是帳齡1年以內的應收帳款,而且公司對應收帳款帳齡3年以上的壞帳計提比例為100%,應收帳款壞帳計提的會計處理方式較為保守,因此公司應收帳款壞帳風險較低。

2014--2019年,艾德生物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均高於15%,在國內分子診斷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說明艾德生物對研發非常重視,另一方面說明腫瘤精準醫療新藥較多,公司需要持續跟進。

同時,為了避免研發支出的浪費,公司也布局了NGS產品,NGS產品可以一次檢測多個腫瘤基因突變,目前公司已經有多款NGS(高通量測序)產品獲批。

2020年三季報顯示公司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7Pct,主要系上半新冠疫情影響,公司產品宣傳推廣活動減少,導致銷售費用大幅縮減。

從財務角度看,艾德生物的財務數據可以吊打90%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

5)國際化戰略快速推進

2012年艾德生物的國外營收為208萬,佔比為5.5%,至2019年公司國外營收達6553萬,佔比增長至11.3%,國外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64%,顯著高於公司營收年化增長率。

▲2012-2019年艾德生物國外營收及佔比

數據來源:WIND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艾德生物自主研發的人類ROS1基因融合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先後獲得了日本藥品和醫療器械管理局(PMDA)、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和中國臺灣地區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提供伴隨診斷,篩選適合應用克唑替尼治療的患者。

2019年6月,艾德生物自主研發的人類ROS1基因融合檢測試劑盒獲得韓國健康福利部(MOHW)批准納入韓國醫保,人類EGFR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獲中國臺灣衛生福利部批准納入當地醫保,為當地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提供伴隨診斷。

2019年9月,艾德生物公告稱,艾德與日本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 of Japan,NCC)共同宣布雙方達成合作關係,NCC將使用艾德生物基於PCR平臺的多基因聯合檢測產品艾惠健(海外版)為亞洲個體化醫學癌症基因篩查項目(LC-SCRUM Asia)篩選靶向治療獲益人群。

2020年8月,艾德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默克集團達成伴隨診斷戰略合作。艾德生物將推進自主智慧財產權的PCR明星產品艾惠健升級版用於默克重磅MET抑制劑Tepotinib在日本的伴隨診斷註冊。該藥於今年3月份獲日本厚生勞動省批准上市,用於治療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2020年8月,艾德生物與專注於腫瘤創新藥物開發的海和生物達成伴隨診斷合作。根據協議,艾德生物艾惠健升級版產品AmoyDx Pan lung cancer PCR panel(已在日本獲得註冊受理)將作為伴隨診斷配合海和生物在研MET抑制劑谷美替尼(glumetinib,SCC244)在日本進行藥物臨床和註冊。

隨著艾德生物國際化戰略快速推進,國外市場將成為艾德生物未來的一個主要增長點。相較於國外市場高增速,國內市場前景如何?

03、國內伴隨診斷市場規模保持較高增速

根據Visiongain數據,2019年國內伴隨診斷市場規模為3.95億美元,同比增長35%,並預計2020年達5.33億美元,2021年達7.41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5%、39%。

▲2010-2021E國內伴隨診斷市場規模(億美元)及增速

資料來源:Visiongain,國元證券研究中心

國內伴隨診斷市場規模未來保持較高增速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新檢測基因需求增長

新的致病機制、新的基因突變點位發現,將催生新型靶向藥物,帶動新的基因檢測需求的增加。

2)伴隨診斷產品格局變化

按照技術路線劃分,伴隨診斷市場可細分為PCR(聚合酶鏈式反應)、FISH(螢光原位雜交)、IHC(免疫組化)、NGS(高通量測序)等。伴隨診斷目前仍以PCR為主,而NGS增長較快。

根據艾德生物招股書介紹,PCR原理是,DNA在高溫下形成單鏈,低溫下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生成雙鏈。PCR有檢測時間短、成本低的特點,不足之處在於檢測點位單一,僅能檢測已知突變。截止2018年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運用分子診斷技術的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共129個,其中PCR技術共89個,佔比69%。

NGS是發展前景較好,NGS原理是,通過模板DNA分子的化學修飾,將其錨定在納米孔或微載體晶片上,利用鹼基互補配對原理,通過採集螢光標記信號或化學反應信號,實現鹼基序列的解讀。NGS特點是,一次檢測可以同時檢測多個腫瘤基因的突變,不足之處系試驗操縱複雜,成本高,存在一定的內在錯誤。

PCR和NGS各有優勢,PCR適合基因點位已知、對靈敏度要求較高的檢測,NGS在發現未知基因突變檢測上更有優勢,二者是優勢互補、長期共存的關係。未來NGS產品銷量將持續增長,市佔率提升,由於NGS產品單價較高,伴隨診斷市場規模將增長。

3)隨著靶向藥物納入醫保,靶向藥物和伴隨診斷的滲透率將提升

2016年我國進行了首次抗癌藥物醫保談判,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別降價54%和55%;2017年有18個抗腫瘤藥物納入醫保,最低降價幅度為36%;2018年新納入17種抗癌藥。根據PDB統計,2016-2018年三次醫保談判,相關腫瘤靶向藥價格平均降幅為59%,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隨後腫瘤靶向藥物實現快速放量。

伴隨診斷檢測項目納入醫保後的降價是否會對艾德生物主營業務產生衝擊?

醫保對於藥品基本是直接報銷,而體外診斷是以醫療服務來收費,醫保支付的是醫療服務價格,並非直接支付採購價,儀器和試劑是醫院的成本項,提供檢驗服務,醫療服務是臨床醫生價值的體現,屬於正常收入,也是國家政策鼓勵的方向。

長期趨勢看,傳統醫療檢驗項目收費是逐步下降的,但是這種調價是溫和的,劇烈的價格調整對醫院是不利的。傳統醫療檢驗項目收費下降,對於艾德生物影響有限,公司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推出新檢測試劑,維持公司產品價格,維持較高毛利率。

4)人口老齡化趨勢背景下,癌症發病率持續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1.76億,佔比為12.6%;60歲及以上人口2.54億,佔比18.1%。

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3.8億,佔總人口的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佔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影響癌症發病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年齡,相關研究顯示,癌症發病率在0-37歲階段最低,37-62歲階段最高,62-77年階段次高,77歲及以後階段次低。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發明顯,我國癌症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2019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總體癌症發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持續上升。

腫瘤精準醫療是大勢所趨,伴隨診斷行業也將大放異彩,行業領軍企業艾德生物也迎來業績主升浪。基於公司稀缺性和高成長性,市場給予公司的估值水平也較高。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國內腫瘤NGS伴隨診斷市場的競爭格局
    腫瘤NGS伴隨診斷在中國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有6年左右的發展歷史,行業集中度正在逐漸提升。從收入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的前三名企業佔據了39.7%的市場份額,前五名企業佔據了55.6%的市場份額。
  • 分子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及投資策略:精準醫療,看PCR還是NGS
    分子診斷是發展最快的 IVD 細分領域,國內分子診斷市場廣闊、增長迅猛。相比生化診斷、免疫診斷等,分子診斷憑藉檢測時間短、靈敏度更高、特異性更強等優勢,在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需求的推動下,成為 IVD 賽道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
  • 艾德生物與強生達成合作 NGS會成為腫瘤伴隨診斷主流嗎?
    腫瘤伴隨診斷目前仍以PCR技術為主,NGS增速較快。3月25日,艾德生物上漲3.52%,報收於70.25元/股。根據2018年11月21日艾德生物的《關於公司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進展公告》,維惠健用於定性檢測非小細胞肺癌(NSCLC)、結直腸癌(CRC)患者多種基因變異,以及多種靶向藥的伴隨診斷檢測,該NGS產品獲批2大癌種、5個伴隨診斷,10個基因,覆蓋了肺癌、結直腸癌已上市及擬上市的靶向藥物所需要檢測的基因變異。
  • 至本醫療搶佔腫瘤精準檢測和數據賦能藥物研發「藍海」
    據悉,武田在今年進博會上鄭重承諾加大對於中國市場的投入,產品管線更加聚焦腫瘤、罕見病及血液、消化和神經科學等核心領域,計劃未來5年上市15款以上創新藥物,並通過將中國納入藥物的早期開發階段,實現所有新藥都能在中國與全球同步開發。因此,武田需要攜手更多的合作夥伴實踐這個戰略規劃,而精準醫療行業的領軍者至本醫療無疑是武田最佳的合作夥伴之一。
  • 腫瘤伴隨診斷公司未來將會如何發展?
    那麼在基因編輯的前景被寄予厚望的美好未來裡,是否會上演腫瘤NGS伴隨診斷公司搶奪遺傳疾病輔助診斷地盤的大戲呢?和腫瘤NGS伴隨診斷熱火朝天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遺傳疾病的輔助診斷,用NGS進行遺傳疾病輔助診斷的歷史其實比腫瘤NGS還要悠久,但這些年來大都是不溫不火,雖然前幾年在精準醫療大風的吹拂下也曾被寄予厚望過和風光過,但就如今現狀而言,和腫瘤NGS伴隨診斷相差甚遠。
  • 腫瘤行業哪些基因測序公司更受投資人青睞?
    據鵾遠基因董事長高遠和CEO張江立介紹,鵾遠基因的目標是助力精準醫療,聚焦癌症早篩。提供癌症精準醫療各個環節的檢測與服務,研發和未來企業發展的重點是開發甲基化測序技術為基礎的癌症早篩早診產品。目前國內從事腫瘤液體活檢業務的公司主要採用PCR(體外核酸擴增技術)和NGS(高通量測序)兩大技術手段。
  • 精準醫學方興未艾,分子診斷大有可為
    腫瘤伴隨診斷、心血管疾病、臨床藥物篩選等都成為分子診斷涉及的領域。分子診斷細分技術多,目前PCR最為成熟且應用最廣,基因測序相對最新。1、全球及國內產業規模及增速分子診斷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在精準醫療、個性化醫療的大背景下,分子診斷行業在全球得到飛速發展。根據相關資料統計,2011-2018年,全球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由48億美元增長至101億美元。
  • 醫藥生物病理行業深度報告:病理行業,診斷「金標準」貢獻超三百億...
    來源:格隆匯機構:西部證券核心結論病理檢查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四大細分領域加深理解疾病本質。目前病理 報告被認為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可分為四大細分領域:組織病理、細 胞病理、免疫組化病理和分子病理,逐漸探索疾病本質。
  • 腫瘤精準醫療的實踐
    精準診斷及精準治療是精準醫療的重要環節,精準醫療重視對疾病特徵的深度理解和治療方案的高度精準性,是在對疾病的深度認識基礎上實現的,診斷直接影響著超過50%的醫學決定。基因測序在基因分子水平的診斷對癌症精準治療的指導起到關鍵性作用。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什麼是精準醫療?對腫瘤患者來說,就是基於對個體基因的檢測,找到最有效的靶向藥,從而節省試錯成本,搶到最寶貴的治療時間。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物及治療手段,最大延長生存期。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 腫瘤精準醫療,什麼最重要
    隨著生物醫藥研究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腫瘤領域,EGFR、ALK、ROS1、c-met、RAS, BRAF等大量靶點的湧現,帶動了精準醫療的熱潮。在內分泌代謝領域,精準醫療的治療策略,也呼聲甚高。而精準醫療離不開精準診斷。分子病理檢測是腫瘤精準診斷所必須的手段之一,且貫穿疾病診治的全程。近年來,分子病理發展迅速,新技術極其相關臨床數據積累越來越豐富,臨床應用亦日益廣泛,備受關注。
  • 旌準醫療:專注分子診斷,聚焦血液腫瘤精準診斷,賦能各級血液科平臺...
    血液腫瘤類型紛繁複雜,淋巴瘤、白血病等幾十種血液腫瘤的病理診斷都不輕鬆,「不像乳腺癌、甲狀腺癌等實體瘤有專門對應的乳腺科、甲狀腺科,醫生只需要將患者的腫瘤組織手術取出來後,統一拿到病理科進行診斷即可;血液腫瘤卻是經由血液科初步臨床診療後,送到血液科自己的實驗室進行分子病理檢測與診斷。」葉鋒介紹道。
  • 2021EBC分子診斷&精準醫療專題論壇
    2021EBC分論壇將覆蓋分子診斷、抗體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新藥研發、精準醫療、臨床進展發布、新冠產業化、生物製品青年工藝等領域,本次將從分子診斷及精準醫療的「政策與臨床」、「儀器領先」、「臨床應用現狀與展望」、「規範和標準」
  •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精準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經濟之聲:目前,中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國內將研發一批國產新型防治藥物和醫療器械,形成一批國內定製、國際認可的疾病診療指南,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罕見病分別制定8種至10種精準治療方案,並在全國推廣。精準醫療和人們常說的對症下藥有什麼不同?
  • 分子診斷行業發展趨勢
    分子診斷可以應用於傳染性疾病診斷、血液篩查、遺傳性疾病診斷、腫瘤分子診斷等領域,多方位的用途促進了該行業的迅速發展。FDA在2017年授權體外診斷產品的第三方評審機構參與腫瘤分析類產品的審查,國內也開始實施《醫療器械有限審批程序》,這樣的舉措將加速相關產品的獲批和早日服務於臨床。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傳統的組織病理建立在組織、細胞的水平上,可以通過病理醫師的顯微鏡診斷來判斷 疾病的性質(炎症性病變還是腫瘤型病變、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等);免疫組化病理建立在 蛋白質水平上,可以進一步判斷腫瘤的組織來源、原發部位、病理分型、殘留邊緣癌細胞等, 除了診斷作用以外還具有指導預後的作用;分子病理建立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可以確定腫瘤的 基因突變類型,用於後續靶向藥物的指導以實現精準醫療。
  •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精準醫療 開啟腫瘤患者希望之門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教授是一名「海歸」專家,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中心,參與過多項國際最新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她不僅將國際前沿的腫瘤診療技術帶回國內,她還將國際精準醫療理念應用於腫瘤診療工作中,讓海南腫瘤患者不出島即可獲得與國際同步的優質醫療服務。
  • 國內腫瘤分子診斷領域先行者衝刺科創板IPO!
    國內腫瘤分子診斷領域的先行者睿昂基因成立於2012年,由國內最早從事人類基因組研究的學科帶頭人熊慧博士創立。多項分子診斷試劑為國內獨家或首家產品2012年,公司4個腫瘤個體化核酸診斷試劑盒獲得CFDA認證,使睿昂成為國內腫瘤分子診斷領域擁有CFDA批准產品最多的企業之一。
  • 疫情加速精準醫療時代到來 基因檢測、體外診斷迎發展新機遇
    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動了精準醫療行業發展,特別是多學科診斷(MDT)的進一步落地。而基因組學和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則給精準醫療提供了工具和基礎。隨著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基因檢測、腫瘤藥物、體外診斷(IVD)等領域企業都在加緊布局。
  • 溫州人民醫院引進病理診斷實現腫瘤患者精準醫療方案(健康網際網路)
    據浙江省溫州市疾控中心發布的《2015-2017年惡性腫瘤監測數據分布》顯示,2017年溫州市惡性腫瘤新發病例26440例,死亡13239例,腫瘤防治形勢嚴峻。作為公認的腫瘤診斷「金標準」,病理診斷是目前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評估最可靠的依據。而精準病理診斷更是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