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導,自從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外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結合患者生活環境和臨床數據,實現精準的疾病分類和診斷,制定具有個性化的預防、治療方案。
哪些公司在精準醫療方面布局並具有優勢?大通證券投資顧問張韻磊對此進行了相關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目前,中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國內將研發一批國產新型防治藥物和醫療器械,形成一批國內定製、國際認可的疾病診療指南,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罕見病分別制定8種至10種精準治療方案,並在全國推廣。精準醫療和人們常說的對症下藥有什麼不同?
張韻磊:因為我們以前所說的醫療技術都是以對症下藥為目標,現在隨著生命科學的進步,同一種病症在不同的個體上,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實施精準醫療的前提是完善精準的診斷技術,也就是以基因檢測為核心的分子診斷技術,在精確診斷之後還需要精確的治療,其中主要是靶向治療的技術。精確醫療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在遺傳病,複雜性疾病的領域中。
經濟之聲:現在國內精準醫療的市場有多大?將會整合哪些現有的醫療產業鏈?
張韻磊:目前國內的技術比較落後,全球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600億美元,其中精準診斷領域的規模在100億美元左右,而精準醫療領域是在500億美元左右。在今後5年中,全球精準醫療市場的規模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預計國內的增速可能會超過20%。首先,像腫瘤等免疫細胞治療行業的規範也在陸續出臺,另外,國內幹細胞的政策也將逐步鬆綁。除此之外,從全球領域來看,基因測序也呈現出異軍突起的局面。除了這三大領域之外像心血管、糖尿病等一些複雜的慢性病也正處於前期的研究階段。
經濟之聲:我國政府高層相當重視精準醫學發展,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名單已經發布。科技部計劃在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包括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晶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資源和技術,在各大城市醫院推廣的情況如何?
張韻磊:因為這一系列政策是剛剛推出,所以目前大城市的推廣效果還不明顯,還是處於一個逐漸嘗試的階段,但是中和不同的細分領域,它的推廣力度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因為目前整個腫瘤的診斷治療佔據了中下遊市場的最大份額,另外,我們預測基因測序的服務市場總容量大概在200億美元左右,其中與診斷相關的市場服務將佔到70%。為什麼我們說它的推廣力度會更明顯?特別是在整個腫瘤診斷領域。因為明年新增的肺癌患者大概有60萬人,直腸癌大概有40萬人,乳腺癌大概有20萬人。如果依據基因測序的平均價格,也就是每一列2萬5千塊來計算,我國腫瘤測序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50億美金。所以從吸引力看來,這個市場是細分市場,它的可能佔據比會更為明顯。因此,從目前來看,腫瘤診斷在各大醫院的推廣速度會更為明顯。
經濟之聲:為精準醫療基礎和重要實現途徑的基因測序比較吸引投資人關注,11月份以來,相關概念股中,新開源累計漲幅居首達到58%,緊隨其後的是安科生物,期間累計漲幅為48%。從這些公司的業績來看,目前的股價有沒有被提前透支?
張韻磊:這個行業還是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特別是從全球精準醫療市場的角度看來,其增速遠超於醫療行業的整體水平。據預測,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的規模大概達到了600億美元,在今後五年中,年增速預計在15%左右,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到4倍。其中全球基因測序的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800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5億美元,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高於20%的增速。到了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7億美元。中國的基因測序產業從2012年到2017年的複合增長有望達到20%至25%,上市公司的漲幅之所以較大,可能更多的是由於之前政策上的鬆動和扶持。未來它的增速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發展的空間也非常大,目前上市公司的股價應該還是處於合理的水平之內。
經濟之聲:上個月,阿里雲攜手英特爾、華大基因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宣布啟動共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首個定位精準醫療應用雲平臺。精準醫療加上網際網路,會提升相關公司多少估值空間?
張韻磊:這次的牽手有望促進整個精準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精準醫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政策是一個重要方面,基因測序是基礎,而大數據是一個關鍵環節,只有這三方面的條件都具備,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精準醫療。所以,它是各方面共同受益的重要結合體。目前從動態的角度來說,我們很難對其進行一定意義上的估算,但是複合增長的20%到25%以上的增速,應該能在相關公司的基本面及業績方面充分的反映出來。
經濟之聲: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精準醫療處於高速發展之中,東富龍點也加速在精準醫療布局,同時公司在製藥工業4.0著力。這種模式會帶給公司業績成長性如何?
張韻磊:在整個精準醫療領域,各家公司都在進行積極的轉型以及對整體規模的布局。這家公司目前在製藥的工業4.0領域已經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它收購致淳信息,為東富龍的治療裝備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同時又發力布局精準醫療以及醫療器械領域。目前,公司的擴展還是在有條不紊進行中,所以從長期來看,公司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通過大股東對於相關公司進行積極增持的行為看來,他們對於其發展模式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未來幾年的業績還會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