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發現,加上基因檢測技術的幫助,最終讓警方鎖定了隱藏28年之久的甘肅省白銀市系列強姦殺人案嫌疑犯。
那麼,成為「白銀案」破案關鍵的基因檢測技術到底有何奧秘?除了在刑事案件中的應用外,基因科技還可以用在哪些地方?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擴展,能否帶動基因檢測產業的高速發展?
帶著上述問題,證券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安科生物(300009)子公司無錫中德美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德美聯」)總經理鄭衛國博士。中德美聯是目前國內法醫DNA檢測領域技術最領先、系列產品最完整的公司,相關政府採購信息顯示,白銀市公安局採購的DNA建庫產品正是中德美聯生產的系列產品之一。
「白銀案」背後的高科技
鄭衛國表示,「白銀案成功偵破,首先要歸功於警方多年來的重視和堅持,刑偵專家們全力以赴的會商和研判,一有線索就及時比對;其次才是科技進步和普及帶來的效果。案件偵破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用了誰家的DNA檢測產品不重要。」
從案件的偵破細節來看,的確算的上偶然,「白銀案」偵破的契機是嫌疑人高承勇的遠方堂叔因涉嫌行賄被警方監視居住。在獲得「堂叔」的生物樣本後,經 DNA檢驗,並通過DNA大數據信息挖掘後發現,該DNA信息與「白銀案」嫌疑人的信息高度吻合。由此,警方調查了該家族所有的男性成員,經進一步檢驗、分析和研判後確認高承勇具有重大作案嫌疑。高承勇歸案後,其本人指紋和DNA信息與案發現場留下的信息對比,確認來自同一個體。由此,案件得以偵破。
「有人將白銀案數十年來遲遲不破的原因歸咎於公安部門的不作為,這完全有失公允。」鄭衛國認為,高承勇落網的「必然性」是多年來,警方一直在不遺餘力的尋找真兇,彼時犯罪現場遺留的血液、精斑等生物樣本仍然保存完好。隨著近年來DNA檢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檢驗試劑、檢驗方法、檢驗手段被不斷引入,如Y-STR、線粒體SNP等,讓DNA信息深度挖掘和應用成為可能。
國產替代進口 DNA檢測市場崛起
鄭衛國自2004年回國後,先後和上海市公安局等多家公安機關合作,一直致力於DNA檢測技術的創新研究和產品的開發、應用和普及。公司最新研發的檢測產品「EX16+19Y」,單個試劑盒可一次檢測16個常染色體和19個Y染色體基因座,比當前國外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兩個檢測的基因座還多,但成本卻不到其總價的40%。通過一次檢測同時獲得兩種不同類型的DNA信息,可以同時建立起常染色體和Y-STR的資料庫,既可排查又可認定,大大降低了檢驗過程中樣本的汙染機率和檢驗時間,節約辦案經費和時間,提升案件偵查效率。
受益於國內企業在技術上的趕超,國貨產品憑藉準確、快速、操作簡單等特性,逐步實現對進口產品替代,更降低了國內檢測和建庫的成本。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包括中德美聯等在內的4家國內企業,已佔據了超過50%的DNA建庫市場份額,而在2010年以前該市場幾乎全被外資企業壟斷。
實際上DNA檢驗技術發展至今,並非只有在大案要案中才會使用,隨著檢測成本降低,一些偷竊、搶劫等案件中也會使用DNA檢測,僅2015年國內就利用DNA檢測技術破獲各類案件17萬餘起。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建成統一的全國公安機關DNA資料庫和「打拐」DNA數據。截至今年6月,全國公安機關有DNA實驗室583個、DNA測序儀963臺,全國公安機關DNA資料庫總量達到4400萬條。
隨著我國各級公安部門大力推進DNA資料庫建設,僅是DNA檢測試劑市場的發展就不容小覷。有資料統計,受益於國內重點區域的DNA建庫,目前對非婚生子女和超生子女合法落戶進行親子鑑定等政策,預計未來二三年,國內法醫DNA檢測試劑的需求將以每年超過30%—50%的速度增加,並將以此帶動包括配套產品在內的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的訂單很多,非常繁忙。」鄭衛國表示,除了DNA建庫服務系統,公司目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現場案件服務系統、實驗室整體方案和DNA檢測增值服務等。公司目前有在無錫、佛山、河南等地有4個DNA檢測中心,目前年檢測能力可達200萬份。在去年令人痛心的「東方之星」事故中,中德美聯也參與了遺體的DNA確認比對。
此外,食品衛生安全、轉基因動植物檢測及進出口檢疫等方面,DNA檢測也有用武之地。
推進產業整合瞄準精準醫療萬億市場
今年6月,安科生物以4.5億元的對價獲得了中德美聯的全部股權。中德美聯原股東做出了在未來三年分別完成2000萬元、2600萬元和3380萬元的業績承諾,但實際上,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已經超過預期。
安科生物與中德美聯之間的整合,主要就是為了在精準醫療這一系統工程上進行發力。鄭衛國表示,基因檢測是精準醫療的入口,在致病遺傳基因普查、血源檢查和篩查、藥物遺傳學的臨床應用、各個方面都有廣泛的運用,此前中德美聯在醫學體外診斷產品上已有所涉足。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繼續下降,基因測序大規模的臨床應用將成為可能。
主導產品為重組人幹擾素等生物製藥的安科生物,目前還參股了以腫瘤細胞免疫治療(CAR-T療法)技術與產品研發為目標的博生吉。從戰略角度來看,安科生物近期通過控股參股中德美聯和博生吉,受讓PD-1技術等,已經完善在基因檢測等的能力,布局個性化檢測-個性化用藥-個性化治療的精準醫療。
作為資本市場最火爆的概念之一,目前達安基因、迪安診斷、新開源、千山藥機、紫鑫藥業都有涉足精準醫療,近期的股價表現也相當活躍。此外,各類投資公司及產業資本都在紛紛布局目前精準醫療熱門領域的初創公司,如液體活檢、基因編輯、基因大數據、細胞免疫治療等。
多家券商認為,中國基本治療的精準醫療計劃將在年內開啟,而今年8月科技部發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點名基因測序和細胞免疫治療,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監管層對精準醫療發展方向的指引。
據湘財證券測算,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5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33.5%,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將達到117億美元。而中泰證券認為,僅精準醫療中的腫瘤檢測領域就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目前僅開發出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