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種癌症10225例癌症患者的研究揭示TP53基因的新功能

2020-11-25 健康界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癌症研究領域中,TP53是迄今為止發現與人類腫瘤發生相關性最高的抑癌基因之一。該基因能感知細胞的應激或損傷,並在響應中阻止細胞分裂或引發細胞死亡,從而防止受損細胞的繁殖。TP53突變消除了一個關鍵的細胞安全機制,使其成為癌症的導火索。

7月30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的過程。

由貝勒醫學院分子病毒學和微生物學教授Larry Donehower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究了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的32種不同癌症的10225例患者樣本,並將它們與法國索邦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Thierry Soussi博士在過去30年收集的資料庫中另外80000個突變進行比較。

研究團隊在分析了這個龐大的數據樣本庫後,對TP53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癌症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他們發現,在所有被研究的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在存活率較低的患者中更為常見。他們也找到了一種更準確預測預後的方法。Donehower說:「我在突變TP53腫瘤中發現了四個上調基因,其表達與患者預後相關。如果這四個基因高表達,那麼患者更有可能預後不良。相反,這些基因表達非常低,那患者可能會活得更長,預後也更好。這將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其表現,而非僅僅判斷是不是TP53的突變體。」

圖片來源:《Cell Reports》

此外,在染色體水平上,研究團隊發現TP53基因丟失有一個明顯的模式。

Donehower說:「在一些癌症基因中,你會看到這兩個基因的一個副本丟失或突變,超過91%的癌症同時丟失兩個TP53基因。」第二個基因丟失是由於突變、染色體缺失或基因複製造成的。但根據Donehower的說法,基因複製的發生率比之前認為的要高得多。

研究還表明,TP53突變與基因組不穩定性密切相關,也表明正常蛋白在監測染色體完整性方面的作用。在大多數TP53突變體腫瘤中,其他腫瘤抑制基因被刪除,而允許癌症發展的腫瘤基因被擴增。

雖然此前已有很多關於TP53的研究,但這是第一次使用五種不同的數據收集方法來檢測如此大量的腫瘤和癌症類型。該研究團隊廣泛地展示了TP53突變如何賦予癌症中一系列基因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學變化,這些變化在調節臨床結果中發揮著主要作用。Donehower表示,這項研究的規模允許他的團隊注意到較小樣本中可能不明顯的模式和相關性。

Donehower說:「大多數關於TP53的研究都集中在一種癌症類型上。觀察32種不同的癌症類型,你會發現某些模式與癌症類型無關。」

該研究合著者、貝勒醫學院Lester和Sue Smith乳腺中心癌症基因組學主任David Wheeler說:「這項研究結果可能為治療因該基因丟失而受影響的癌症開闢了新途徑。由於TP53是癌症預防中最重要的守門人之一,我們越了解這種基因,就越能更好地理解癌症的基本生物學。這將會開發出更好的治療方法。」

原標題:10225例癌症患者的TP53突變揭示了基因功能新亮點

相關焦點

  • 10225例癌症患者的TP53突變揭示了基因功能新亮點
    32種不同癌症的10225例患者樣本,並將它們與法國索邦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Thierry Soussi博士在過去30年收集的資料庫中另外80000個突變進行比較。 研究團隊在分析了這個龐大的數據樣本庫後,對TP53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癌症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他們發現,在所有被研究的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在存活率較低的患者中更為常見。他們也找到了一種更準確預測預後的方法。Donehower說:「我在突變TP53腫瘤中發現了四個上調基因,其表達與患者預後相關。如果這四個基因高表達,那麼患者更有可能預後不良。
  • Cell Rep:揭示p53突變在癌症中的新模式和新功能
    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的過程。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揭示了基因如何發生突變,以及這些突變如何有助於預測臨床前景。
  • 超萬例大樣本研究發現:TP53突變影響未來癌症走勢
    近日,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其癌症研究史上再添功勳:通過大量樣本研究分析揭示了TP53突變導致癌症發生的具體過程,並將其與癌症治療及預後再次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相反 Tp53 基因的突變(缺失)則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大量研究表明TP53失活似乎與癌症預後有著不解之謎,關於其背後的機制也是眾說紛紜。據統計數據顯示,75%的癌症患者都存在TP53基因突變;不僅如此,TP53變異與近一半以上的癌症發生有關,包括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食管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多種癌症。
  • 最新研究揭示癌症胚系基因組模式與癌症風險及臨床預後的關聯
    ,眾多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基因信息挖掘以深入了解遺傳因素在癌症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基因為中心的癌症研究表明,似乎只有5%~10%的癌症病例是可遺傳的,即癌症相關胚系(germline)遺傳變異。由於癌症驅動的胚系遺傳變異在基因組中分布較少,並且局限於少量的基因,很多相關研究都是關於已知的癌症驅動基因,包括腫瘤抑制基因、DNA修復、致癌信號通路以及細胞周期密切等。
  • 5年針對6000多名癌症患者數據採集分析揭示新型腫瘤基因檢測
    背景:五年前,ECOG-ACRIN癌症研究小組(ECOG-ACRIN)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共同發起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癌症研究。通過靶向治療解決了腫瘤分子改變的患者,在該腫瘤類型上缺乏確定的療效,將其分配給平行單臂II期亞方案的30種治療中的1種。方法:使用NGS集中分析了來自5954例難治性惡性腫瘤的1,954位頑固性惡性腫瘤患者的活檢標本,並在主篩查方案中選擇了免疫組化方法。評估了治療組的治療分配率。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遺傳的遺傳突變,並可以個性化癌症治療,提高生存率,在親人中控制癌症並突破精密醫學的界限。
  • 萬名中國癌症患者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揭示中國癌症患者特異基因組特徵
    這些努力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癌症基因組的理解,並為世界範圍內的癌症研究提供了開放獲取的資源。然而,根據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這些聯盟主要關注白種人群患者的情況,缺乏來自亞洲患者的數據,而亞洲患者分別佔總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50%和70%。儘管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患者仍然缺乏全面的基因組資源。
  • 研究揭示癌症患者中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的決定因素
    研究揭示癌症患者中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的決定因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1:55:08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ini Kamboj等研究人員發現癌症患者中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的決定因素
  • 癌症研究探秘:癌症如何進化?
    【4】Biotechnol Biotec Eq:癌症存在的意義:或為進化上需要DOI:10.1080/13102818.2016.1152163最近兩名科學家發表文章,認為癌症的本質並不是與我們作對,這一疾病事實上是進化上最終的一步,它是用來避免有瑕疵的基因傳遞到下一代,這可能揭示了癌症難以治癒的內在原因。
  • 重磅級文章聚焦腫瘤抑制子p53研究新成果!
    該基因的突變消除了一個關鍵的細胞故障安全機制,是導致癌症的一個步驟。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的過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研究者揭示了基因如何發生突變,以及這些突變如何有助於預測臨床前景。
  • 22種癌症相關消化道菌群:篩查、診斷和預後標誌物
    科學家們正逐漸接受這一事實:生活在人類消化道中、數以萬億計的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也許是一個免疫腫瘤學的新靶點,具備為癌症患者開發新療法的潛力。 事實上,各大頂級醫學期刊所發表的小鼠和人類實驗報告,已經初步揭示了腸道菌群在癌症中的作用。
  • 癌症演化樹:揭示癌症轉移機制
    【環球科技】    基因突變的演化樹不僅能揭示不同組織中致癌細胞的相互關聯性,還能揭示癌症的演化歷史。在癌症早期,某些致癌基因發生突變,似乎是導致原發性腫瘤以及轉移性腫瘤的罪魁禍首。
  • 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癌症基因突變規律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癌症中發現的突變並非隨機積累,而是以不同的模式發現。其中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導致突變的潛在因素。研究發現,由外部因素(例如紫外線或菸草煙霧)引起的突變以及內部因素(例如DNA損傷修復或校對機制的缺陷)引起的突變實際上位於基因組的不同區域。
  • ...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抑制劑|基因組|...
    為此,Mercedes E.Gorre及其合作者對該藥物治療後復發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耐藥機制(BCR-ABL 融合基因的擴增和過度表達;BCR-ABL 激酶突變)。該研究及後續類似研究均表明癌症是一個進化的過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腫瘤異質性;並且某些基因和突變仍然是腫瘤生長和存活的重要驅動因素。因此,可以針對這些驅動因素開發更高一級的靶向藥,或者與其它藥物聯用規避耐藥性。
  • 暗藏的癌症「定時炸彈」——RET基因突變
    罕見的RET基因融合突變,卻是多種癌症的「元兇」 隨著全球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疾病的「特性」有了新的認知。不同基因點變異,使同種癌症有了「不同性」的特徵。上文提到的RET基因突變,就是甲狀腺髓樣癌的主要致病驅動基因之一,也會出現在少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2020年全球新增1930萬癌症患者
    圖片來源: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社交媒體截圖據介紹,該項數據共涉及全球185個國家和36種不同的癌症種類。數據顯示,肺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肝癌在男性患者中較為普遍且致死率較高,而在女性患者中最為常見的則是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肺癌,其中乳腺癌分別佔患病數量的四分之一和死亡數量的六分之一。癌症研究機構表示,女性乳腺癌已經超越肺癌,成為全球診斷數量最多的癌症類型。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
    2019年10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是最為頻繁發生突變的剪接因子編碼基因。
  • 揭秘兒童癌症起因—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詳細表徵上千種兒童癌症。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在當前的研究中,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各自研究了169個高級別漿液性癌樣本及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的基因組學和臨床數據。基於腫瘤修復受損DNA的能力(同源重組缺陷),並以包括BRCA1、BRCA2和PTEN在內的一些基因改變(長期與提高癌症風險和嚴重程度相關的突變)為特徵,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最初挑選出了122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