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萬例大樣本研究發現:TP53突變影響未來癌症走勢

2020-11-25 健康界

近日,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其癌症研究史上再添功勳:通過大量樣本研究分析揭示了TP53突變導致癌症發生的具體過程,並將其與癌症治療及預後再次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相關文章以「Integrated Analysis of TP53 Gene and Pathway Alterations in The Cancer Genome Atlas」為題在線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

「基因衛士」——TP53 分為野生型(正常的基因)和突變型兩種,其產物也有野生型和突變型。野生型TP53蛋白可抑制帶有 DNA 損傷和染色體畸變的細胞發生分裂,從而阻止畸變傳遞給子細胞,具有廣譜的腫瘤抑制作用。相反 Tp53 基因的突變(缺失)則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大量研究表明TP53失活似乎與癌症預後有著不解之謎,關於其背後的機制也是眾說紛紜。

據統計數據顯示,75%的癌症患者都存在TP53基因突變;不僅如此,TP53變異與近一半以上的癌症發生有關,包括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食管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多種癌症。為了弄清二者之間的具體關係,Larry Donehower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對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的32種不同癌症的超過1萬例患者樣本進行了研究分析,並與現有資料庫中的8萬個突變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了TP突變患者中4個上調基因的高表達,進一步探索發現,這4種基因高表達的患者五年生存期普遍偏低,而體內水平較低的癌症患者則普遍預後良好,這也與TP突變患者較低的生存率相對應。呼應上了,核心機制有了。

TP53作用機制

從染色體層面來說,基因複製的發生率超乎想像,比我們認為的要高得多,超過91%的癌症同時丟失兩個TP53基因,而大部分是因為基因複製丟失,並非因為突變或染色體缺失而丟失。這簡直顛覆了我們之前所認為的TP53因為基因突變而失活的認知。

不僅如此,我們還發現,在大多數TP53突變體腫瘤中,其他腫瘤抑制基因同樣失活,而允許癌症發展的腫瘤基因被擴增,這一連串反應為癌症的發生掃平了一切障礙,癌症發生得就是這麼順理成章。

這項研究也給我們以契機,找到更多的方法來應對癌症的發生,在未來面臨的一個挑戰將是從這些大量的研究中分析得出的理論轉化為臨床實踐。據估計,未來,TP53突變型癌症將導致超過5億人死亡。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Lawrence A. Donehower  Thierry Soussi  Anil Korkut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P53 Gene and Pathway Alterations in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相關焦點

  • 10225例癌症患者的TP53突變揭示了基因功能新亮點
    TP53突變消除了一個關鍵的細胞安全機制,使其成為癌症的導火索。 7月30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的過程。
  • 32種癌症10225例癌症患者的研究揭示TP53基因的新功能
    由貝勒醫學院分子病毒學和微生物學教授Larry Donehower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究了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的32種不同癌症的10225例患者樣本,並將它們與法國索邦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Thierry研究團隊在分析了這個龐大的數據樣本庫後,對TP53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癌症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他們發現,在所有被研究的癌症類型中,TP53突變在存活率較低的患者中更為常見。他們也找到了一種更準確預測預後的方法。Donehower說:「我在突變TP53腫瘤中發現了四個上調基因,其表達與患者預後相關。如果這四個基因高表達,那麼患者更有可能預後不良。
  • 研究發現多個癌症體細胞突變
    來自Genentech、Affymetrix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錯配修復檢測技術和互補方法,發現了幾種人類癌症中的體細胞突變,文章發表在7月28
  • 液體活檢丨超萬例中國泛癌種患者ctDNA檢測分析,41.2%患者可受益於...
    2021年1月4日,《Nat Commun》發表了超萬例中國泛癌種患者ctDNA檢測分析數據,對cfDNA中的克隆性造血變異,泛癌種的ctDNA可檢測性和分子特徵,泛癌種的ctDNA突變圖譜,腫瘤克隆結構和治療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有助於改善中國癌症患者的治療方案和生存率。1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所有這三種基因突變均已知與女性乳腺癌相關,但是倫敦癌症研究院和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這些突變對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影響比女性要更大。  該研究納入138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主要來自於倫敦癌症研究院(ICR)的「Breast Cancer Now男性乳腺癌臨床試驗」,ICR是海外就醫熱門醫院皇家馬斯登醫院的合作研究機構。
  • 《癌症發現》:胃腸癌體細胞突變產生新抗原
    研究納入75例患者,突變數量從22至928(中位數= 114),其中94%為單核苷酸變異。 83%患者存在新抗原反應性T細胞,所有篩選的多肽變體的1.6%,並且對野生型肽表現出極小的活性或沒有活性。
  • Nat Med: TP53基因突變影響血液癌嚴重程度
    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TP53的一個或兩個拷貝是否需要突變以影響癌癥結果。 最近,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針對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的血液癌症的新研究明確回答了這一問題。
  • Cell Reports:90%的兒童骨腫瘤存在TP53突變
    Jude兒童研究醫院-華盛頓大學兒科癌症基因組計劃發現腫瘤抑制基因TP53突變在90%的骨肉瘤都存在,暗示突變在骨腫瘤的早期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隨著全基因組測序發展,我們正在獲得新的見解,TP53各種突變促進骨肉瘤的發展,合著者Richard K. Wilson博士說:這些信息在設計治療方案中將是非常有益的。這項研究涉及全基因組測序32例34骨肉瘤腫瘤,病人的正常基因組也被測序。該研究顯示,55%的TP53突變是由結構變化引起的。當染色體斷裂和重新組合,這些突變發生。
  • AJHG:新研究揭示PTEN突變對癌症以及自閉症的影響
    2019年9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由克利夫蘭診所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Charis Eng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鑑定了一種可代謝產物,可以用於預測PTEN突變的個體是否會患癌症或自閉症譜系障礙(ASD)。
  • 科學家完成對66種癌症類型中2.8萬份腫瘤樣本的基因組分析...
    個癌症驅動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或能更新當前整合癌症基因組平臺(IntOGen平臺)的數據,並有望幫助科學家們發現突變的癌症驅動基因。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結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癌症驅動基因圖譜,癌症是一類特殊的疾病,其主要特點表現為因突變導致的失控的細胞生長以及細胞中基因組發生的其它突變,腫瘤可以展現出數百種乃至數千種基因突變,但僅有一部分突變對於腫瘤發生的能力至關重要,這些關鍵的突變會影響癌症驅動基因的功能,而尋找攜帶癌症驅動突變的基因就是當前癌症研究領域科學家們的主要目標。
  • 附屬胸科醫院專家團隊在EGFR基因突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領銜團隊在美國《胸部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在線發表了臨床研究「超萬例大樣本NGS分析,揭示EGFR/ERBB2種系突變發生率及其與肺癌發生的相關性(EGFR and ERBB2 Germline Mutations
  • Cell Rep:揭示p53突變在癌症中的新模式和新功能
    貝勒醫學院的微生物和分子病毒學教授Larry Donehower博士領導的團隊研究了10225名患者、包含32個不同的癌症的樣本的癌症基因組圖譜,並將他們與另一含80000突變的資料庫中的數據作對比。通過對這個大數據樣本的分析,他們對TP53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癌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了解TP53基因突變與藥物
    當一群兢兢業業的細胞中出現了害群之馬時,就可能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化身為恐怖分子,破壞寶貴的勞動成果,侵佔資源,造成身體出現疾病,甚至癌症...這批「害群之馬」往往是由於外界因素或基因隨機突變形成的有損傷細胞。TP53基因在正常情況下會監控細胞的分裂,如果是發出健康信號的「好」細胞,TP53給出同意意見,讓好細胞繼續分裂增殖;如果是受損的細胞呢?
  • 研究發現近全部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
    乳腺癌是女性罹患最多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138萬新增病例,同時有45.8萬人因乳腺癌死亡。由英國桑格研究所主導,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560例乳腺癌患者的全部基因組信息,並從中發現93個可能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其中的一部分已經由此前研究發現。
  • 癌症研究員用自己的血充當一百多個樣本
    Maria Cristina Miron Elqutub原本是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名研究助理,她承認她錯誤地在一項癌症遺傳研究中,用她自己的血替代了其他98名參與者的血。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透露,Elqutub故意編造樣本一事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任何病人,但她的騙局確實帶來了一定影響。
  • 《自然》:23篇文章,1300多人參與,人類癌症全基因組解鎖!
    為了探索剩餘的99%基因組,國際癌症基因組協會/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ICGC/TCGA) 組織了全基因組泛癌分析(PCAWG)項目,對38個癌種,超2600例原發癌症和它們對應的正常組織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綜合分析,以期為人類解鎖盛大的癌症全基因組「密碼」。全部內容發表於《自然》及其子刊。
  • Cell:科學家發現新型基因突變 為癌症診斷和治療提供思路
    2017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基因組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在癌細胞內發現了一種新的基因突變類型,或為了解癌症起源提供線索,同時也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靶點。藉助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科學家們已經知道癌症的根源在於破壞蛋白質序列的突變。突變會導致細胞合成異常活躍或發生功能紊亂的蛋白,也會導致細胞無法合成一些蛋白,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在最近發表在Cell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可能導致癌症發生的新型突變:在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域發生微小DNA序列(1到50個鹼基)的插入或缺失,也叫做「indels」。
  • RNA+DNA同時測序 可檢測癌症組織中的基因融合和鹼基突變
    基於DNA檢測的大Panel可以覆蓋幾百個癌基因,是大規模探測突變的強有力工具,但在融合/重排檢測方面仍具有一定挑戰。靶向二代測序是一種能夠綜合鑑定癌症生物標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變化情況,起始的檢測材料可為DNA或 RNA,但分別進行兩次檢測會增加工作負擔且常常不可實現,進而延誤或完全沒有檢測到關鍵變異事件,特別是那些有效的可靶向治療的融合事件。
  • 最新研究揭示間皮細胞瘤的高頻突變
    布萊根婦女醫院胸外科主任,文章第一作者Raphael Bueno表示:「我們已經能夠描述該罕見腫瘤的突變頻譜,這些突變有一小部分已經在其他癌症中被發現過,並且已經有現成的藥物靶向這些突變,之前並沒有人知道這些突變也存在於間皮瘤腫瘤中。」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