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研究員用自己的血充當一百多個樣本

2021-02-23 煎蛋

最近美國德州一名癌症研究員被逮到用自己的血替代100多名參與者的血。

Maria Cristina Miron Elqutub原本是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名研究助理,她承認她錯誤地在一項癌症遺傳研究中,用她自己的血替代了其他98名參與者的血。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透露,Elqutub故意編造樣本一事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任何病人,但她的騙局確實帶來了一定影響。

因為Elqutub捏造的數據被用在了兩項研究中,其中一項被發表在《癌症》期刊上,另外一項被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上。它們涉及數百名癌症病人以及數百名健康參與者。

現在這些科學研究受到了質疑。

發表在《癌症》期刊上的研究原本已經開始調查基因突變對涎腺癌的影響,現在該研究已經被其作者自願撤回。

撤回通知表示:「研究作者發現他們被騙了,樣本出現了問題,93個控制組和4個變量組實際上採用了同一個樣本。」

來自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病理學家Adel El-Naggar是上述兩項受影響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說他的團隊在用血液樣本做其它研究時意識到有些不對勁。

他說:「這真是一種不幸的情況。」

另一方面,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期刊上的研究也分析了基因突變對涎腺癌的影響,它尚未被撤回,它的發現依舊被呈現在網絡上,沒有聲明Elqutub的違法之處。

不過這種情況不會長久。

作為與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協商的結果,Elqutub自願糾正或撤回研究。

《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期刊的發言人表示他們直到最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並發表聲明說他們正在評估該研究,希望能夠找到解決辦法。

Elqutub還同意未來三年參與的研究接受監督。經歷了這次慘案後,我們不清楚她未來會參與哪種研究。

Elqutub最近成為了某中學的護士。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她在安德森癌症中心充當助理,她的前任僱主拒絕回答為什麼她被解僱。

這使得我們忍不住思考,誰知道是什麼原因,什麼時候,最重要的是為什麼?

為什麼Elqutub要用她自己的血替代一百位其他參與者的血,包括癌症病人的血?她是想要修正失誤,還是因為她懶,亦或者是因為她出於其它原因(可能是因為自私)這樣做?

我們也許永遠不知道答案。

全球每年有數千人患涎腺癌,這件事意味著病人對科學的信賴減少。讓我們期待科學未來能夠改變這種情況。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肌肉桃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無創血檢可提前4年發現癌症
    日前,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成果稱,團隊開發的一種非侵入性的血檢——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或能在常規診斷前4年對5種常見的癌症做出早期檢測。
  • 加拿大研究員發現檢測血液中癌症生物標記新方法
    原標題:加拿大研究員發現檢測血液中癌症生物標記新方法  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雜誌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檢測人體血液中癌症生物標記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鉗及納米微電子晶片檢測游離核酸。   核酸可分為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於細胞內,但有時也能在循環血液中找到。
  • 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 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癌症(圖)
    昨日上午9點,在貴醫附院血液科的病房中,現年50多歲的林老伯  「從我踏進無菌室的那天起,我每天都在數著分鐘過日子,我希望自己血液中的白細胞數能跟著時間一起增加。」在這十五天裡,邢女士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睜著眼睛過了多少個夜晚,她生怕一閉眼就看見滿天的白細胞,丈夫也顧不得正在裝修的新房整天呆在病房周圍,「哪怕只是透過玻璃、透過屏幕我也要知道妻子都在幹些什麼。」
  • 為什麼癌症病人越來越多,癌症的真相是什麼?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癌症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身體由細胞組成細胞生長是受基因控制的比如我們為什麼會長五個手指頭為什麼我們的手指頭長到一定長度就不長了這都由我們的基因決定而腫瘤細胞,不受基因控制可以肆意生長,無限制的生長而且生長速度非常快(和正常細胞比)而且,腫瘤細胞沒有正常細胞的功能
  • 用算法尋找腫瘤的分子弱點,代碼真的能治癒癌症?
    單個細胞的基因調控網絡要比Jacob和Monod所揭示的(大腸桿菌中的調控網絡)要複雜得多。人類基因組包含20,000個基因,其中大約有1500個產生轉錄因子。這些基因構建的系統組成了一個包含開關基因的複雜調控網絡。 Califano認為,如果他能夠確定癌症的關鍵開關,那麼他也許能夠關閉驅動其災難性增值的遺傳突變基因。
  • 癌症和血型有關嗎?A型血得癌風險高於其它血型?聽聽醫生怎麼說
    眾所周知,ABO血型系統分為四種:A型、B型、AB型和O型,有的人輸過血所以知道自己的血型,而有的人卻不知道,因為血型並不是基礎體檢項目,除非你自己提出要檢查,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血型很好奇,可以到醫院裡檢查一下。
  • 審稿人讓我不要用多聚甲醛固定流式樣本!
    到底流式樣本染色後,要不要用多聚甲醛固定?我們查了一些資料(bdbiosciences.com/colors):至少PE-Cy7和APC-Cy7染色後的樣本在多聚甲醛中只能放置4個小時,而在沒有多聚甲醛的溶液中可存放過夜。
  •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會不易得癌?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會不易得癌?導語:對於我們人體的血型大家並不陌生,常見的血型除了有A型、B型、AB型、O型以外,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熊貓血型,全稱叫Rh陰性血。對於自己的血型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的了解。
  • 100血的小綠80血的小粉1血吃雞!
    而這個場面簡直可以用爆炸來形容,2費技能拿一個224然後再拿一個224瞬間可以把小粉養到5/5,這場面誰打得過?凱皇迎來史詩級加強?講道理當凱皇的效果從一個4星和一個3星削弱成兩個3星之後,有玩家表示凱皇這波被砍的太狠,以至於有很多玩家覺得凱皇就是速8的代名詞。
  • 負氫離子一百問!
    (2)負氫離子廣泛存在於各種生物的生化反應中,而且在與機體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的三羧酸循環(也稱昨檸檬酸循環)中充當重要角色。負氫離子通過向電子傳遞鏈提供電子從而促進ATP合成酶運作,便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完全分解,提高每個細胞的ATP產生率。一個葡萄糖分子經過酵解、TCA循環系統及氧化磷酸化3個階段,總計產生36-38個ATP,其中30-32個是依賴負氫離子產生的。
  • 研究:癌症和血型相關,ABO型血,哪種得癌機率更高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555名癌症患者進行追蹤調查,最後發現男性的血型對癌症的預後和復發率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O型血的男性患者術後復發的可能性比其他血型低,而A型血的男性大戶後復發率相對較高,所以日本研究人員認為血型可能與癌症、術後復發率都有一定的關係,建議相關醫務工作者可以對癌症的預後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癌症的復發率。
  • 【盤點】生物樣本庫發展現狀如何?
    【2】對生物樣本庫業務需求正快速增長隨著精準醫療的提出以及其迅猛發展的勢頭,醫療研究領域對生物樣本庫的需求日益凸顯。位於芬蘭圖爾庫首個生物樣本庫的董事Minna Hendolin就從三個方面闡述了芬蘭生物樣本庫目前應對需求的發展方向。
  • 由單樣本動態網絡標誌物檢測生物過程/疾病過程的
    該理論結合單樣本網絡構建方法和動態網絡標誌物理論,提出針對單樣本「landscape」的動態網絡標誌物檢測方法,並利用該方法對癌症數據進行了分析,不僅成功地檢測到疾病臨界狀態而且得到了三種癌症的DNB和「預後生物標誌物」。
  • 張蕾博士:研究「一管血測癌症」
    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馬瓏元 文/攝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上,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的癌症液體活檢大數據分析平臺項目,成功晉級全國總決賽。該項目的負責人,就是福州濱海新城人才集體戶落戶第一人張蕾博士。昨日,記者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會場採訪了張蕾。
  • 向人工智慧教授進化論揭示了癌症的生命歷史
    將這些新算法應用於從病人樣本中提取的DNA數據,發現腫瘤的遺傳結構比之前認為的要簡單。算法顯示,腫瘤細胞的不同亞群(稱為「亞克隆」)比之前提出的要少。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和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科學家們還能知道每個亞克隆體的年齡和生長速度。據海外治療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這些模型將深刻改變癌症患者基因數據的分析和解釋方式。
  • 超萬例大樣本研究發現:TP53突變影響未來癌症走勢
    近日,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其癌症研究史上再添功勳:通過大量樣本研究分析揭示了TP53突變導致癌症發生的具體過程,並將其與癌症治療及預後再次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大量研究表明TP53失活似乎與癌症預後有著不解之謎,關於其背後的機制也是眾說紛紜。據統計數據顯示,75%的癌症患者都存在TP53基因突變;不僅如此,TP53變異與近一半以上的癌症發生有關,包括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食管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多種癌症。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PLOS ONE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結果揭示了一種新的微小RNA,能充當腫瘤抑制因子。當這一微小RNA被一種抗雌激素藥物激活時,其有助於抑制癌症進展。MicroRNAs(miRNA)是很短的RNA分子,起到調節基因表達的作用。Shuk-Mei Ho博士說:一個miRNA可以針對多個基因,但它們的表達往往被癌細胞劫持,破壞多種致癌或腫瘤抑制途徑。
  • 研究人員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來發現和診斷人體內的癌症
    由於在早期發現癌症更容易成功地進行治療,因此癌症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開發新的方法,以便在腫瘤開始擴散之前及早發現它們。一種正在研究的方法是液體活檢。這些測試旨在通過​​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腫瘤滲入血液的物質)來發現和診斷人體內的癌症。
  • 臺灣充當美國「核打擊耳目」?臺獨有多壞,統一就有多快
    臺灣某些政客為了尋求美國的「保護」,甚至已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居然試圖讓臺灣充當美國核打擊中國大陸的「耳目」。日前,臺軍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發表文章,鼓吹臺軍「樂山雷達站」探測範圍幾乎可以覆蓋覆蓋整個南海,可以偵測和追蹤中國大陸核潛艇發射的巨浪潛射飛彈。這篇文章的論點就是:臺軍可以將數據「實時傳送給美國,為美國提供早期預警並對中國大陸實施核反擊」。
  • 負離子研究員解讀為什麼負離子助眠與負離子其他用途
    作 者:高科負離子研究所研究員陳晨關鍵詞:失眠 負離子什麼是負離子?負離子,即負氧離子的簡稱,是空氣中獲得多餘電子呈負電性的氧氣分子。一百多年來,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人類收穫了大批的負離子科研成果。